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漓江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蔡德所 马祖陆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112,共3页
根据历年漓江流域的调查和研究成果,分析了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漓江流域划分为两个生态分区,即上游非岩溶森林生态分区和中下游岩溶生态分区。阐述了两大生态分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应针对... 根据历年漓江流域的调查和研究成果,分析了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漓江流域划分为两个生态分区,即上游非岩溶森林生态分区和中下游岩溶生态分区。阐述了两大生态分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应针对两者生态结构、特点和功能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生态修复技术与措施,促进流域生态恢复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学 漓江流域 生态分区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修复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逆冲带活动的裂变径迹定年证据 被引量:13
2
作者 袁万明 王世成 +1 位作者 侯增谦 李胜荣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50,共4页
从拉萨至浪卡子南北向约70 km长的剖面中选择9个磷灰石样和4个锆石样进行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其中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约 37~14 Ma,与主要构造-热事件有关,即沿雅鲁藏布江带发生陆-陆碰撞的时代.裂变径迹年龄-样品高程关系图表明该区存在... 从拉萨至浪卡子南北向约70 km长的剖面中选择9个磷灰石样和4个锆石样进行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其中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约 37~14 Ma,与主要构造-热事件有关,即沿雅鲁藏布江带发生陆-陆碰撞的时代.裂变径迹年龄-样品高程关系图表明该区存在两个构造演化期,约 37~20 Ma的构造-热事件没有造成差异抬升;约20~14 Ma期间出现快速差异抬升的逆冲活动,伴随有快速冷却,其垂直位移量约 1020 m,总计约2.9 km的垂直厚度被剥蚀.约 14 Ma以来的冷却速率和剥蚀速率分别约为7℃/Ma和约207 m/Ma.锆石的裂变径迹分析证实约 90 Ma以来的构造-热事件温度没有超过 3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定年 逆冲作用 热事件 隆升 雅鲁藏布江带 区域地质学 西藏
原文传递
甘肃龙首山新元古代烧火筒群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文渊 杨鹏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2-147,共6页
华北地块西南缘龙首山隆起广布一套前寒武纪碳酸盐质为主要成分组成的碎屑流沉积 ,近年来发现在邻区北山、祁连山地区亦有分布。岩石状貌特殊 ,砾石大小混杂 ,呈无磨圆的棱角、半棱角状 ,为杂基支撑结构。区域上岩层连续性好 ,但厚薄不... 华北地块西南缘龙首山隆起广布一套前寒武纪碳酸盐质为主要成分组成的碎屑流沉积 ,近年来发现在邻区北山、祁连山地区亦有分布。岩石状貌特殊 ,砾石大小混杂 ,呈无磨圆的棱角、半棱角状 ,为杂基支撑结构。区域上岩层连续性好 ,但厚薄不一 ,厚几米至几十米 ,局部与火山岩相变。根据其上覆、下伏岩层同位素年龄和微古植物化石定年资料 ,分析判断为新元古代中晚期的产物 ,讨论其成因为大陆裂谷沉积构造环境下 ,地壳急剧动荡 ,崩塌原稳定台地相的沉积 ,大量崩塌堆积物在大陆裂谷斜坡形成碎屑流移动而成。其为大陆裂谷的典型沉积 ,具有重要的指相意义。龙首山及邻区新元古代中晚期大面积碎屑流沉积分布 ,表证当时大规模大陆裂谷作用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堆积物 构造指相 区域地质学 碎屑流沉积 新元古代
下载PDF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岩质边坡稳定性预测 被引量:10
4
作者 黎玺克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20年第3期164-169,共6页
为了解决边坡工程中非线性变化给稳定性预测造成的困难,建立了GA-BP神经网络计算模型预测岩质边坡稳定性。采用定性评价和相互作用矩阵复核的方式,选取边坡坡度、边坡高度、斜坡结构类型、岩体强度、控滑结构面倾角、岩体结构特征、地... 为了解决边坡工程中非线性变化给稳定性预测造成的困难,建立了GA-BP神经网络计算模型预测岩质边坡稳定性。采用定性评价和相互作用矩阵复核的方式,选取边坡坡度、边坡高度、斜坡结构类型、岩体强度、控滑结构面倾角、岩体结构特征、地表变形强度、人类活动强度8个评价因子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利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后训练岩质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对比分析GA-BP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预测结果误差绝对值小于0.15的占85%,未优化的传统神经网络仅占45%,优化后的预测结果更加接近真实值,表明遗传算法对传统BP神经网络的优化是有效的。研究结果对建立岩质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学 遗传算法 BP神经神经网络 岩质边坡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SSA优化BP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预测
5
作者 张森 杜皓 +2 位作者 樊玉敬 孙倩 蒲昌瑜 《交通科技》 2024年第4期6-10,共5页
为解决岩土工程中边坡稳定性预测采用BP神经网络求取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出现的局部最优解、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文中结合麻雀搜索算法(SSA算法)建立SSA-BP神经网络模型对边坡进行预测。选取容重、边坡坡脚、边坡高度、孔隙压力比、黏聚力... 为解决岩土工程中边坡稳定性预测采用BP神经网络求取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出现的局部最优解、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文中结合麻雀搜索算法(SSA算法)建立SSA-BP神经网络模型对边坡进行预测。选取容重、边坡坡脚、边坡高度、孔隙压力比、黏聚力,以及内摩擦角等6个影响因子作为网络模型结构的输入变量;利用麻雀搜索算法SSA对BP神经网络优化,得到最优的权重值和偏置项;最后对比分析SSA-BP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对边坡稳定性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SSA-BP算法的预测误差要小于BP算法,优化后的网络模型预测值更接近于实际值,麻雀搜索算法SSA对BP神经网络的优化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学 麻雀搜索算法SSA BP神经网络 边坡稳定性
下载PDF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a geological primer 被引量:3
6
作者 WilliamCavazza ForeseCarloWezel 《Episodes》 SCIE 2003年第3期160-168,共9页
The last twenty-five years of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have disproved the traditional notion that the Alpine-Himalayan mountain ranges originated from the closure of a single, albeit comple... The last twenty-five years of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have disproved the traditional notion that the Alpine-Himalayan mountain ranges originated from the closure of a single, albeit complex,oceanic domain-the Tethys. Instead, the present-day geological configuration of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is the result of the creation and ensuing consumption of two major oceanic basins-the Paleotethys and the Neotethys-and of additional smaller oceanic basins within an overall regime of prolonge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urasian and the African-Arabian plates.In greater detail, there is still some debate about exactly what Tethys existed at what time. A consensus exists as to the presence of (i) a mainly Paleozoic paleotethyan ocean north of the Cimmerian continent(s); (ii) a younger late Paleozoic-Mesozoic neotethyan ocean located south of this continent, and finally ; ( iii ) a middle Jurassic ocean, the Alpine Tethys-Valais, an extension of the central Atlantic ocean in the western Tethyan domain. Additional late Paleozoic to Mesozoic back-arc marginal basins along the active Eurasian margin com-plicated somewhat this simple picture. The closure of these heterogeneous oceanic domains produced a sys-tem of connected yet discrete orogenic belts which vary in terms of timing, tectonic setting and internal archi-tecture, and cannot be interpreted as the end product of a single "Alpine" orogenic cycle.In Neogene time. following prolonged indentation along the Alpine front, a number of small continental microterranes (Kabylies, Balearic Islands, Sardinia-Cor-sica, Calabria) rifted off the Eurooean-lberian continan-tal margin and drifted toward south or southeast, leaving in their wake areas of thinned continental crust (e.g.Valencia Trough) or small oceanic basins (Algerian,Provencal and Tyrrhenian basins). The E Mediterranean is similarly characterized by widespread Neogene exten-sional tectonism, as indicated by thinning of continental crust along low-angle detachment faults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 区域地质学 地质调查 地质特征 晚第三纪
下载PDF
我国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的权威大师——纪念李春昱院士逝世30周年(一) 被引量:1
7
作者 潘云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9-1002,共4页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将从本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将从本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年仅34岁的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的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的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的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科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 地球科事业 中国历史 地质调查所 板块构造说 院士 权威
下载PDF
探寻岩石圈地质的秘密——记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家何国琦
8
作者 王丽 《中国科技成果》 2009年第22期58-59,共2页
茫茫宇宙无垠无际;星移斗转深邃神秘。地球这颗孕育着万千生灵的自然天体蕴藏着巨大的资源财富,它的形成、它的变化、它的历史,这一切都引起了人类的不懈探索。从远古的早期人类,到今天拥有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智人,从来没有停止过... 茫茫宇宙无垠无际;星移斗转深邃神秘。地球这颗孕育着万千生灵的自然天体蕴藏着巨大的资源财富,它的形成、它的变化、它的历史,这一切都引起了人类的不懈探索。从远古的早期人类,到今天拥有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智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地球的疑惑、思考和探索,何国琦便是探索地球秘密的科学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 北京大 岩石圈 早期人类 技术 地球
原文传递
我国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的权威大师——纪念李春昱院士逝世30周年(二)
9
作者 潘云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5-1208,共4页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年仅34岁的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的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的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的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科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 地球科事业 中国历史 地质调查所 板块构造说 院士 权威
下载PDF
李廷栋:站在中国地质编图的制高点上
10
作者 林羽 《乡音》 1999年第4期14-15,共2页
李廷栋,区域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1930年生于河北栾城。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地质矿产部副总工程师等职。现为国土资源部科技高级顾问、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高级咨询中心主任、长春科技大学名誉校长、全国政协委员。
关键词 地质 区域地质学 青藏高原 编图 国土资源部 中国 地质现象 政协委员 研究水平 河北
原文传递
生于沧海“震旦”间——北京地质变迁白描之一
11
作者 远涉 《科技潮》 2002年第1期45-46,共2页
元古·震旦·北京 贸然地把"元古"、"震旦"这两个相当冷辟的地质年代名词,与"北京"这个纯粹的地理名词联系在一起做为文章的题目,着实有些荒谬.但北京与上述两个地质年代确实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历... 元古·震旦·北京 贸然地把"元古"、"震旦"这两个相当冷辟的地质年代名词,与"北京"这个纯粹的地理名词联系在一起做为文章的题目,着实有些荒谬.但北京与上述两个地质年代确实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历史联系,也只有了解这种联系,才能使读者更好地把握北京的今天,去创造明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元古界 震旦纪 地质变迁 区域地质学
下载PDF
我国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的权威大师——纪念李春昱院士逝世30周年(三)
12
作者 潘云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5-197,共3页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眷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眷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年仅34岁的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的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的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的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科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 地球科事业 中国历史 地质调查所 板块构造说 院士 权威
下载PDF
论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广润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1年第6期1-3,共3页
环境地质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也才起步,其理论方法,众说纷纭。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的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具有很强的示范、向导作用,应在较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有关的理论方法,在完成各项调查任务中... 环境地质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也才起步,其理论方法,众说纷纭。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的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具有很强的示范、向导作用,应在较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有关的理论方法,在完成各项调查任务中,同时推动环境地质学这一学科的发展。本文就环境地质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开展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一些基本思路作了系统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境地质 国土资源 环境保护 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 区域环境地质学
下载PDF
“区域水文地质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14
作者 曹国亮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8期105-109,共5页
在研究生专业课中融合思政教育,明确“区域水文地质学”蕴含的思政内涵,从课程思政内容挖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效果评估等环节入手,以教学内容为载体,以科学思维和职业道德为课程思政双主线,通过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解决专业课教学在... 在研究生专业课中融合思政教育,明确“区域水文地质学”蕴含的思政内涵,从课程思政内容挖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效果评估等环节入手,以教学内容为载体,以科学思维和职业道德为课程思政双主线,通过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解决专业课教学在科学研究与实际工程和管理实践等环节脱钩的问题,实现研究生专业认知、社会需求与人才成长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水文地质学 课程思政 设计
下载PDF
论水文地质学的新学科体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梦熊 《中国地质教育》 1999年第3期29-32,共4页
一、水文地质学的历史演变 水文地质学主要研究地下水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影响下,数量和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与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应用这一规律,有效地利用和调节控制地下水,以兴利防害。水文地质学在地质科学领域内。
关键词 环境水文地质学 应用地质学 分支 现代水文地质 区域水文地质学 岩溶水文地质学 同位素水文地质 现代应用数 环境
下载PDF
Impact of regional geology, land use and flow path on stream water chemistry in a small watershed
16
作者 Jae Gon Kim Jin-Soo Lee +6 位作者 Kyung Seok Ko Tack Hyun Kim Chul-Min Chon Gyoo Ho Lee Tong Kwon Kim Yongje Kim Sung Won Park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140-140,共1页
关键词 基岩 碱度 阳离子 硝酸盐 区域地质学 土地利用率 水化
下载PDF
中国地质科学院李廷栋院士荣获2014年度何梁何利奖
17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0,共1页
何梁何利基金2014年度颁奖大会暨何梁何利基金成立20周年庆典10月29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52位国内科技界杰出人才获得今年的何梁何利奖,其中,"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6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4名。... 何梁何利基金2014年度颁奖大会暨何梁何利基金成立20周年庆典10月29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52位国内科技界杰出人才获得今年的何梁何利奖,其中,"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6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4名。中国地质科学院区域地质学家、地质编图专家、大地构造专家、地质科技管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研究员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李廷栋院士长期从事区域地质研究和地质编图工作。他领导的团队所编地质图件内容丰实、编绘精细、富有创新,把我国地质编图工作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廷栋 何梁何利基金 中国地质 区域地质学 何利 编图 技术进步奖 地质图件 大地构造 地球物理
下载PDF
奇特的土林
18
作者 肖玎 《小学科技》 2010年第5期8-8,共1页
在我国青海省西北角数百千米的路旁,到处是奇形怪状的土林:有的像春笋,有的似立柱.有的像金钟宝塔.有的似驼背弯腰的老人,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似奔腾的骏马,有的像展翅的雄鹰……真是绮丽多姿,奇妙极了!
关键词 土林 青海 区域地质学
原文传递
一种收录较齐全的地质文摘
19
作者 刘英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79年第3期34-,共1页
目前全世界出版的地质期刊与相关期刊已超过了两千余种,每年发表的地质文献达3—4万件,而收录地质文献的工具期刊,据估计也不下二百种,其中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科学院所属全苏科技情报所编录的《文摘杂志—地质类》是世界各国编制... 目前全世界出版的地质期刊与相关期刊已超过了两千余种,每年发表的地质文献达3—4万件,而收录地质文献的工具期刊,据估计也不下二百种,其中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科学院所属全苏科技情报所编录的《文摘杂志—地质类》是世界各国编制的地质文摘中较为齐全的一套文摘。 该文摘创刊于1956年,每年出12版期,用俄文发表,国外文献除俄译名外附有原文题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摘杂志 科技情报所 文题名 矿场地球物理 作者索引 非金属矿产 地球化方法 区域地质学 主题索引 矿产资源
下载PDF
杜国云教授
20
作者 木玉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F002-F002,共1页
杜国云,男,1962年10月生,山东招远人。烟台师范学院教授。1983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于地质系任教。1986年调入烟台师范学院,在地理系任教,并参与了地理系的筹建工作。1995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学硕士学位... 杜国云,男,1962年10月生,山东招远人。烟台师范学院教授。1983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于地质系任教。1986年调入烟台师范学院,在地理系任教,并参与了地理系的筹建工作。1995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0年,在北京大学做访问学者。2002年聘为教授,2003年取得硕士生导师资格。现为中国地质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会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国云 烟台师范 构造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 课程教改革 科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