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区域发展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赫胜彬 张靓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17,26,共5页
结合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生态足迹理论,基于投入产出法提出了一种评价中国区域发展的方法。首先用灯光指数表征区域发展水平,将其作为产出因子;用改进的生产性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区域生态足迹,将其作为投入因子;以此来构建区域发展指... 结合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生态足迹理论,基于投入产出法提出了一种评价中国区域发展的方法。首先用灯光指数表征区域发展水平,将其作为产出因子;用改进的生产性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区域生态足迹,将其作为投入因子;以此来构建区域发展指数。然后进行区域发展健康程度排名,灯光指数与生态足迹增长率对比分析,及区域发展指数变化规律聚类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上海和北京在区域发展健康程度排名中占据前两位,远高于其他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其发展方式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各省区市的发展状况总体上呈现良好态势,除内蒙古和陕西外,生态足迹的增长率均低于灯光指数的增长率;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区域发展类型可以分为进步型、稳定型和退步型三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P-OLS 灯光指数 生态足迹 区域发展评价
下载PDF
基于创新驱动理论的区域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静 薛强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21-24,共4页
经济发展依靠创新作为主要驱动力,其空间载体必然是特定区域。创新驱动的客观表现与特定区域的发展规模、经济质量和持续动力密切相关。而这一实现过程,需要通过量化的指标来衡量,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现阶段,评估区域经济发展的创... 经济发展依靠创新作为主要驱动力,其空间载体必然是特定区域。创新驱动的客观表现与特定区域的发展规模、经济质量和持续动力密切相关。而这一实现过程,需要通过量化的指标来衡量,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现阶段,评估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特征仍然处在探索阶段,主要采用已有评价经济或者产业发展的方法,突出科技创新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及其实现路径,评价内容集中在创新能力、竞争力和发展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区域发展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基于指标体系的我国环保产业区域发展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许力飞 覃佳莉 江晓晗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4年第2期27-30,共4页
本文以2010-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环保指标和数据为基础,并归纳总结我国环保产业相关文献的指标数据,从环保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各区域环保产业的现状和问题,分析评价各个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并结合国外产业发... 本文以2010-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环保指标和数据为基础,并归纳总结我国环保产业相关文献的指标数据,从环保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各区域环保产业的现状和问题,分析评价各个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并结合国外产业发展历史经验,提出我国区域差异的环保产业发展对策,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产业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 区域发展评价模型
下载PDF
尺度政治视角下GDP相关评价指标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以资源型和资本型指标为例
4
作者 喻锋 姜晓晖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第5期5-17,共13页
GDP作为测量和评价城市区域发展最重要的指标,对其合成演绎以及与相关评价要素的组合分析至关重要,既能描述GDP与相关评价要素之间的复合结构,达成系统性的评价效果,又能精简评价指标体系体量,助力于城市区域发展评价的优化。本文基于... GDP作为测量和评价城市区域发展最重要的指标,对其合成演绎以及与相关评价要素的组合分析至关重要,既能描述GDP与相关评价要素之间的复合结构,达成系统性的评价效果,又能精简评价指标体系体量,助力于城市区域发展评价的优化。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广州2000—2010年十年间"万元GDP能耗"与"亿元投资新增GDP"两个GDP相关评价指标的耦合协调度展开分析,以此来检验这两项合成指标设计与运用的交互效果,并从尺度政治的视角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优化GDP相关评价指标的设计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区域发展评价 GDP相关评价指标 耦合协调度 尺度政治
下载PDF
连片地区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价创新方法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3个连片县域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韩德军 朱道林 迟超月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49,共5页
以位于乌蒙山区的贵州省毕节市3个连片县域为实证区,旨在探讨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价创新方法。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分理论框架,从分别代表现有发展程度、未来开发潜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效益三... 以位于乌蒙山区的贵州省毕节市3个连片县域为实证区,旨在探讨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价创新方法。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分理论框架,从分别代表现有发展程度、未来开发潜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效益三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构建评价模型,对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训练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地理 区域发展绩效评价 区域发展模式 BP人工神经网络 主体功能区规划
下载PDF
我国区域教育发展水平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988—2021)——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段鹏阳 杜玲玲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1年第11期10-18,共9页
区域教育发展水平评价是监测区域教育发展现状、诊断和分析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区域教育不断改进和提升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区域教育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现状,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综合运用文献可视化分析... 区域教育发展水平评价是监测区域教育发展现状、诊断和分析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区域教育不断改进和提升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区域教育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现状,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综合运用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对近年来我国区域教育发展水平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将文献归纳为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评价指标构建及测度、影响因素分析及提升、区域教育质量评价及结果应用4类研究主题进行综述。基于此,建议深化研究主题,加强县域教育发展水平的评价;完善评价分析框架,始终将学生发展置于评价的核心;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数据来源,对区域教育发展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强化结果应用,提升评价结果对区域教育发展提升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教育发展评价 回顾与展望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集对分析聚类预测方法在区域生态足迹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开亚 金菊良 +1 位作者 王玲杰 王文圣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73-977,共5页
提出了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因子权重,用频率分析方法构造分类集合,然后采用集对分析方法从同、异、反三方面对预测当前年的区域生态足迹的影响因子集与分类集合的影响因子的距离进行定量计算,将分类集合生态足... 提出了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因子权重,用频率分析方法构造分类集合,然后采用集对分析方法从同、异、反三方面对预测当前年的区域生态足迹的影响因子集与分类集合的影响因子的距离进行定量计算,将分类集合生态足迹中心值的加权平均值作为当前年生态足迹的预测值,进而建立了用集对分析聚类预测方法进行区域生态足迹动态预测的(SPA-CP)具体实施方案。应用结果说明,这套建模方案的物理概念清晰,计算简便,精度较高,通用性较强,在不同区域生态足迹动态预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生态足迹 动态预测 集对分析 模糊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DEA方法在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7
8
作者 唐德才 李智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6-62,共7页
文章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对近年来DEA方法评价模型进行归类梳理,总结应用DEA方法的基本思想与七大步骤。另一部分是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三方面对DEA方法在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研究应用进行综... 文章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对近年来DEA方法评价模型进行归类梳理,总结应用DEA方法的基本思想与七大步骤。另一部分是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三方面对DEA方法在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并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对下一阶段DEA方法在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研究重点与方向提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方法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下载PDF
基于公路交通协同指数的区域发展协调性评价——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9
作者 孙希莹 魏天资 +2 位作者 刘芮彤 高鸿 张季一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4年第3期45-50,共6页
交通路网是连接不同经济主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人文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交通路网对社会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等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现有研究聚焦于从区域路网的角度... 交通路网是连接不同经济主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人文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交通路网对社会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等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现有研究聚焦于从区域路网的角度分析交通区位优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较少考虑到不同等级公路在交通效率和通行能力方面的差异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文中研究了不同等级交通路网密度空间分布格局,提出了基于道路等级和道路密度的长三角区域公路交通协同指数构建方法。以长江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交通路网为例,验证文中提出的区域交通协同指数计算方法,并分析了交通协同指数和以GDP为代表的经济统计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区域交通协同指数计算方法可以较好揭示区域内的交通路网空间分布特征,指数计算结果与GDP数据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可以用来反映经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区域发展协调性评价 交通协同指数 GDP
下载PDF
熵权物元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兰霞 张守忠 +1 位作者 李巍 王俊杰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47-252,共6页
针对现有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多存在信息屏蔽和主观性强等问题,提出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黑龙江省东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4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信息熵法确定权重,综合评价黑龙江省东部6城市可持续... 针对现有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多存在信息屏蔽和主观性强等问题,提出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黑龙江省东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4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信息熵法确定权重,综合评价黑龙江省东部6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空间差异和共同特征。结果表明:将熵权和物元模型结合运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能准确反映评价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量,可详细直观地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该方法科学可靠,可以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和管理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元模型 熵权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黑龙江省东部
下载PDF
基于二维向量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11
作者 韩磊 梁勇 +2 位作者 李文杰 杨馨馨 路立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9-133,共5页
虽然国内外众多的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很多类型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但各种模型的评价结果还都是基于数据在一维数轴上具有可比性的基础之上的。既然可持续发展系统是有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如人与自然两个亚系统,... 虽然国内外众多的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很多类型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但各种模型的评价结果还都是基于数据在一维数轴上具有可比性的基础之上的。既然可持续发展系统是有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如人与自然两个亚系统,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保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但人与自然本质上是不可替代的。那么评价结果建立在一维数轴的比较上便忽视了人与自然的不可替代性。本文通过分别构建人与自然系统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山东省17地市人与自然的发展现状,在二维向量坐标系中评价各个地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并与在一维数轴上得到的各个地市可持续发展水平比较,表明基于二维向量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二维向量 主成分分析法 山东省
下载PDF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
12
作者 徐文硕 刘子涵 +2 位作者 刘晨曦 张彤 闫文迪 《价值工程》 2020年第36期223-225,共3页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在任何空间尺度上的区域,其经济都在不断发展。伴随着这种区域经济的不断繁荣,追求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成为当今时代的热点。纵观2000-2020年,学者们着力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并试图通过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区...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在任何空间尺度上的区域,其经济都在不断发展。伴随着这种区域经济的不断繁荣,追求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成为当今时代的热点。纵观2000-2020年,学者们着力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并试图通过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区域自身经济增长和区际与外部经济联系三条评价标准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我们试图借助已有学者的研究,找到合理评价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方法,着力于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哪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影响效应
下载PDF
综合协调交叉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13
作者 车国伟 王泽民 杨正丽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1-117,共7页
针对基于数据包络评价模型在自评体系下的"扬长避短"、完全优劣排序、极端权重等问题,该文提出了综合协调交叉效率评价模型,该模型包含19个评价指标,其中11个投入,8个产出,能够通过放松一般的交叉效率模型的平均假设性,克服... 针对基于数据包络评价模型在自评体系下的"扬长避短"、完全优劣排序、极端权重等问题,该文提出了综合协调交叉效率评价模型,该模型包含19个评价指标,其中11个投入,8个产出,能够通过放松一般的交叉效率模型的平均假设性,克服平均交叉效率模型的多解性和不稳定性等问题,从而减少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加权投入与加权产出之间的离差。采用该模型对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效率评价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协调交叉效率评价模型的评价功能更为细致和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 交叉效率评价模型 综合协调交叉效率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