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一村一品”地理分布与数量特征分析:兼论区域内生发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向延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53,87,共4页
"一村一品"通过充分利用区域内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和特色品牌,为区域市场本地生产和就业创造机会,促进区域内生发展。通过研究"一村一品"的发展,结合区域内生发展理论,探讨我国"一村一品"地理... "一村一品"通过充分利用区域内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和特色品牌,为区域市场本地生产和就业创造机会,促进区域内生发展。通过研究"一村一品"的发展,结合区域内生发展理论,探讨我国"一村一品"地理分布及其数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一村一品"地理分布并不均匀,存在区域差异,同时,我国"一村一品"产业类别存在不同比例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村一品 区域内生发展 产业类型 地理分布 中国 日本
下载PDF
区域内生发展研究:一个理论框架 被引量:21
2
作者 向延平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91,共6页
区域内生发展成为国外农村、贫困地区区域发展成功模式,对我国农村、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区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区域内生发展目标包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资源科学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区域内生发展内容包括区域内... 区域内生发展成为国外农村、贫困地区区域发展成功模式,对我国农村、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区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区域内生发展目标包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资源科学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区域内生发展内容包括区域内生发展力量、资源科学利用与实现综合效益。区域内生发展单元由当地政府、当地企业和当地居民等组成,文章从利益相关者、产业和城乡视角分析区域内生发展机理,构建区域内生发展机理模型,以促进区域内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内生发展 机理 利益相关者 内生发展单元
下载PDF
区域内生发展:基于地理学家的视角和解释 被引量:10
3
作者 向延平 林彰平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39,8,共5页
区域内生发展作为区域发展成功模式之一,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随着区域内生发展实践深入,其理论也日渐成熟,国外地理学家对区域内生发展做出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为此,基于地理学家的研究视角,主要分析区域内生发展理论和方法,旨在探... 区域内生发展作为区域发展成功模式之一,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随着区域内生发展实践深入,其理论也日渐成熟,国外地理学家对区域内生发展做出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为此,基于地理学家的研究视角,主要分析区域内生发展理论和方法,旨在探讨国外地理学家对区域内生发展的解释,促进对区域内生发展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内生发展 地理学 经济地理 本地市场效应
原文传递
区域内生发展下连片贫困区精准扶贫的质量提升 被引量:10
4
作者 包先康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5-111,共7页
精准扶贫并未解决过去扶贫存在的质量问题。精准扶贫的质量问题突出地表现为"适用性"不足。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重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内生动力不足。要激发扶贫主体和对象的内生动力,依据区域内生发展理论,关键要调动当地政府、... 精准扶贫并未解决过去扶贫存在的质量问题。精准扶贫的质量问题突出地表现为"适用性"不足。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重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内生动力不足。要激发扶贫主体和对象的内生动力,依据区域内生发展理论,关键要调动当地政府、企业和扶贫对象的积极性。为达此目的,需要实现政府角色的转变,即由"全能型政府"向"能促型政府"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质量 区域内生发展 连片贫困区 能促型政府
原文传递
区域内生发展解决相对贫困理论机理、现实困境与实现机制
5
作者 向延平 陈友莲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0-44,共5页
从区域内生发展理论和实现共同富裕角度出发,深入总结了区域内生发展解决相对贫困理论机理。结合相对贫困现实困境,提出建立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机制、构建激活区域内生发展解决相对贫困动力机制、形成区域内生发展解决相对贫困的资源支... 从区域内生发展理论和实现共同富裕角度出发,深入总结了区域内生发展解决相对贫困理论机理。结合相对贫困现实困境,提出建立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机制、构建激活区域内生发展解决相对贫困动力机制、形成区域内生发展解决相对贫困的资源支撑机制、构建就业创业赋能机制和实行奖惩并举机制等解决相对贫困实现机制,激发区域内生发展动力,促进区域发展,从而解决相对贫困,利于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内生发展 相对贫困 共同富裕
下载PDF
人口较少民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基于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农辉锋 《桂海论丛》 2022年第1期81-86,共6页
区域内生发展动力主要由主体内生力、环境支持力和物质支撑力三大要素构成。文章从人(主体性要素)、地(客体性要素)、业(载体性要素)三者交互关系来探讨区域内生发展动力的内在机理。人口较少民族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区域内生发展动力主要由主体内生力、环境支持力和物质支撑力三大要素构成。文章从人(主体性要素)、地(客体性要素)、业(载体性要素)三者交互关系来探讨区域内生发展动力的内在机理。人口较少民族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下简称“有效衔接”)中主体性、客体性和载体性层面均存在困境。推进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有效衔接”,应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有效衔接”与提升区域发展水平相结合,“有效衔接”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谋划长远与改革创新相结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和全面落实主体责任相结合,促进产业发展、就业增收与兜底保障相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等六大基本原则。应该遵循谋划好项目规划、落实好衔接工作等两个基本思路,从建立健全有利于乡村振兴的财税体制、扩大涉农资金整合政策适用范围、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提高农民参与度、完善帮扶政策等方面扎实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内生发展动力 人口较少民族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振兴
下载PDF
跨国公司本地化与区域内生发展机制
7
作者 闫二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34-37,共4页
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决定了跨国公司参与当地经济的方式和程度。通过分析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之间存在的各种经济关系,包括基于生产过程的本地化经济关系、基于生产组织的本地化经济关系和基于技术创新的本地化经济关系... 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决定了跨国公司参与当地经济的方式和程度。通过分析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之间存在的各种经济关系,包括基于生产过程的本地化经济关系、基于生产组织的本地化经济关系和基于技术创新的本地化经济关系,探讨了促进跨国公司本地化,完善区域内生发展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公司 本地化经济关系 区域内生发展机制
下载PDF
对欧洲区域内生式发展的思考:在区域内构建协作网络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涛 杨韬 海宁.邦贝克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69,88,共6页
一个地区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区域内生式发展为代表的来自欧洲的区域发展观点认为,区域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地点,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应该立足自身优势发展和定位。目前,欧洲规划界和学术界对社会资本的调动和区... 一个地区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区域内生式发展为代表的来自欧洲的区域发展观点认为,区域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地点,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应该立足自身优势发展和定位。目前,欧洲规划界和学术界对社会资本的调动和区域协作网络的构建十分关注。本文通过介绍欧洲区域内生式发展思想的产生背景、区域规划范式的转变及区域发展的主要观点,旨在阐述当前欧洲区域内生式发展的主要思想内容及在区域内构建协作优势和协作网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内生发展 协作优势 社会资本 参与 过程性规划
原文传递
产业集群理论及其进展 被引量:128
9
作者 安虎森 朱妍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36,共6页
本文较为详细地讨论了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以及从产业集群研究演化而来的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区域内生型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评论了目前国内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指出了今后一段时期产业集群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本文认为,产业集群... 本文较为详细地讨论了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以及从产业集群研究演化而来的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区域内生型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评论了目前国内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指出了今后一段时期产业集群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本文认为,产业集群形成机制、集群形成区位、集群形成的外部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网络组织 区域内生发展模式 形成机制 作用机理 区域经济
下载PDF
“山海协作”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创新与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董雪兵 孟顺杰 辛越优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122,共12页
“山海协作”是习近平关于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理论源泉之一,旨在推进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加强协同合作与共同发展,是促进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浙江探索。在实践中,“山海协作”突破了西方“资本逻辑”的援助模式,构建了具... “山海协作”是习近平关于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理论源泉之一,旨在推进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加强协同合作与共同发展,是促进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浙江探索。在实践中,“山海协作”突破了西方“资本逻辑”的援助模式,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征的“人本逻辑”帮扶模式。“山海协作”更加强调激发帮扶与被帮扶的“共同体”活力与内生主导发展潜力,形成蕴含外部赋能与内生动力培育的协同机制、“政府、市场与社会”多方参与的互动机制、激发优势与互助协作互利机制的区域双向驱动内生发展理论,丰富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实践的创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协作” 共同富裕 区域双向驱动内生发展理论 结对帮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