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1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214
1
作者 陆玉麒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5-95,共11页
双核结构模式是指在某-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它广泛存在于中国沿海和沿江地区,以及其它国家和地区中。从机理上考察,它导源于港口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宁间组合,由于兼顾了区域中心... 双核结构模式是指在某-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它广泛存在于中国沿海和沿江地区,以及其它国家和地区中。从机理上考察,它导源于港口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宁间组合,由于兼顾了区域中心城市的居中性和港口城市的边缘性,从山可以实现区位上和功能上的互补。从形成类型看,可分为内源型和外生型2种类型的双核结构,中国和美国分别是其典型代表。对于后者,还衍生出由新旧首都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双核结构现象。双核结构的形成与流域有莫大的关系,据此可建立基于流域的双核结构形成的理想图式。流域自然条件、运输结构的改变,以及运输主通道走向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可使双核结构的形成区域由流域拓展至其它一般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结构模式 形成机理 内源型双核结构 外生型双核结构 区域中心城市 港口城市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54
2
作者 师博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共5页
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是协同推进黄河流域大治理的关键。黄河流域东部中心城市发展质量高于中西部城市,各城市发展的社会和生态成果的差异性是导致城市发展质量分化的主因。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既要遵循符合发展规律的共... 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是协同推进黄河流域大治理的关键。黄河流域东部中心城市发展质量高于中西部城市,各城市发展的社会和生态成果的差异性是导致城市发展质量分化的主因。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既要遵循符合发展规律的共性特征,也要发挥地域特色,走发展创新驱动体系、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培育绿色发展体系和强化硬件保障体系的道路,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区域中心城市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Urban Hierarchy of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Inter-city Linkages of Knowledge in Post-reform China 被引量:22
3
作者 LU Lachang HUANG Ru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5期602-616,共15页
The 2000s has witnessed increasing interests in cities′role of innovation in the era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Compared with substantial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world city hierarchy of innovation,this paper attemp... The 2000s has witnessed increasing interests in cities′role of innovation in the era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Compared with substantial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world city hierarchy of innovation,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amine the national urban hierarchy of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China,in terms of ranking systems,spatial pattern and inter-city linkages of knowledge during the post-reform period since the late 1970s.Based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such as principal component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ing analysis,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five-tier hierarchy of in-novation,which is headed by Beijing and Shanghai,followed by the capital cities of each province and regional centre cities.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 hierarchy of innovation capability has been driven by such factors as the scale of innovation,scientific scale,innovation potential and innovation environment.The paper further investigates the inter-city linkages of knowledge measured by the number of co-authored papers among the cities.Beijing is positioned in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knowledge diffusion and knowledge cooperation innovation.More knowledge diffusion among high level cities has occurred than that among the low level cities as well as between the low level cities and high level cities,and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and the regional central c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hierarchy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ter-city linkages of knowledge Chinese cities
下载PDF
An Empirical Study on Chinese City Network Pattern Based on Producer Services 被引量:17
4
作者 ZHEN Feng WANG Xia +1 位作者 YIN Jun ZHANG Mi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3期274-285,共12页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have accelerated city networking process over the world, which makes research on city network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s of urb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 geography. With Chinese economi...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have accelerated city networking process over the world, which makes research on city network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s of urb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 geography. With Chinese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city economic growth, producer services have begun to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city-region networking. This paper employs the methodology of world city network to analyze and explain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urban network system based on the data of nationwide producer services enterprise network. The research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network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ty networks. City network connectiv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ignificance of city in producer services development, and the former will gradually decline with the drop of the latter. Accordingly, the 64 citi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national central cities, regional central cities, sub-regional central cities and local central c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position and role in the nationwide producer services network. It is concluded that high-grade cities with quality producer services dominate the pattern of Chinese city networks and there emerges three spatial agglomerations of producer services enterprises in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Delta, Zhujiang (Pearl) River Delta and Beijing-Tianjin-Tangshan Economical Region. Moreover,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producer services industry varies from city to city, which also aff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ld city network producer services urban hierarchy network connectivity Chinese city network
下载PDF
成渝城市群战略视野的区域中心城市辐射能力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佳宁 罗重谱 白静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25,共12页
增强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对于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经济发展、交通系统建设、物流发展、区域创新、对外开放五个维度对成渝城市群七个区域中心城... 增强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对于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经济发展、交通系统建设、物流发展、区域创新、对外开放五个维度对成渝城市群七个区域中心城市增强辐射能力的举措进行比较,得出区域中心城市增强辐射能力的举措尚缺乏系统性、前瞻性、全面性、协同性。增强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应找寻"创新驱动与产业引领"型路径,构建"开放支撑与物流强化"型路径,实施"人才集聚与市场优化"型路径,发力"重点突破与市际联合"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战略 区域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新格局
下载PDF
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要素架构、生态特征与运行机制 被引量:16
6
作者 徐君 任腾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43-50,共8页
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以生物学为隐喻,注重发挥创新主体的能动作用,能够放大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优势。在回顾创新生态圈理论渊源的基础上,界定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内涵,明确创新生态圈要素构成;以企业聚集发展为逻辑起点,探讨区域中... 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以生物学为隐喻,注重发挥创新主体的能动作用,能够放大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优势。在回顾创新生态圈理论渊源的基础上,界定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内涵,明确创新生态圈要素构成;以企业聚集发展为逻辑起点,探讨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生态特征;基于生态学、创新理论等跨学科知识,构建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演进模型,探究其运行机制。研究认为,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具有开放式协同、动态自调节、多样性共生、自组织演化等生态特征,其运行机制由协同共生机制、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环境匹配机制共同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中心城市 创新生态圈 生态特征 运行机制
下载PDF
近70年湘西地区陆路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时空演变 被引量:15
7
作者 焦胜 张冰洁 韩宗伟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7-146,共10页
陆路交通发展对湘西地区经济联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可达性测度模型和区域经济联系量测度模型,定量分析了湘西地区1949—2017年长时间序列下,陆路可达性以及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①区域陆路可达性空间格局逐渐由交通廊道... 陆路交通发展对湘西地区经济联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可达性测度模型和区域经济联系量测度模型,定量分析了湘西地区1949—2017年长时间序列下,陆路可达性以及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①区域陆路可达性空间格局逐渐由交通廊道扩展型,演变为不规则环状结构扩展型,总体呈现“核心—边缘”的结构特征。②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均有大幅度的增长,非均衡化发展趋势与地域分异特征明显。③区域经济联系显著增强,逐渐形成以怀化市、张家界市、武冈市为中心的多核心经济联系格局,组团结构明显,组团之间联系疏散,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较低。④区域首位经济联系呈现组团式空间形态,首位经济联系中心城市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由水运影响向陆路影响的转变。鉴于此,湘西地区应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的陆路交通网络体系;加强中心城市及有潜力城市的发展与建设;重视水陆交通综合体系发展规划,依托内河水运振兴滨水城市,构建合理多元化发展的区域经济联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路交通 可达性 经济联系 时空演变 湘西地区 交通运输体系 核心—边缘结构 区域中心城市
原文传递
区域中心城市供血紧张原因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袁玉荣 高均翠 +3 位作者 卢伟 张莉 郭毅 郑山根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9-202,共4页
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临床安全、足量用血的根本保证。本文以湖北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宜昌为例,全面分析了该市采供血的现状,总结了导致血液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在于无偿献血基础薄弱、临床血液需求高速增长、采供血信息网络不健... 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临床安全、足量用血的根本保证。本文以湖北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宜昌为例,全面分析了该市采供血的现状,总结了导致血液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在于无偿献血基础薄弱、临床血液需求高速增长、采供血信息网络不健全、采供血事业财政投入不足等方面,提出保持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是1项由政府、血站、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系统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中心城市 无偿献血 供血紧张 政府 血站 医疗机构
下载PDF
基于区域“增长极”理论的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世威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16,共5页
区域"增长极"理论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重要的启示和理论依据。在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体育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中心城市所具有的区域"增长极"理论优势效应和体育产业竞争优势... 区域"增长极"理论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重要的启示和理论依据。在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体育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中心城市所具有的区域"增长极"理论优势效应和体育产业竞争优势重度关联要素,提出了打造区域中心城市体育产业"增长极"的战略思想及相应建议,为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增长极 区域中心城市
原文传递
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综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0
作者 徐志华 杨强 申玉铭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45,共6页
加快服务业发展对于提升城市与区域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运用熵值法、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对2003,2013年35个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 加快服务业发展对于提升城市与区域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运用熵值法、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对2003,2013年35个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可分为高水平、中等水平和一般水平3种类型。2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格局,沿海、沿江及港口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3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城市规模等级正相关。4城市化水平、政府支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中心城市 服务业 发展水平 熵值法
下载PDF
区域中心城市城乡结合部稳定和谐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迟兴臣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7-61,共5页
建设和谐社会,既是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一个新的实践课题。城乡结合部作为特殊社区,其存在的体制性矛盾、经济性矛盾、基层政权建设问题和利益性矛盾等,使城乡结合部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高发地区,对区域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影响很... 建设和谐社会,既是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一个新的实践课题。城乡结合部作为特殊社区,其存在的体制性矛盾、经济性矛盾、基层政权建设问题和利益性矛盾等,使城乡结合部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高发地区,对区域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影响很大。实现城乡结合部社会稳定,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及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意义明显。这需要在城乡结合部推行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搞好户籍制度改革,加强人口管理;发展城乡结合部经济,整顿经济秩序;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等,从而实现既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区域中心城市 社会和谐 研究
下载PDF
以总部经济模式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协调发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凤洲 王飞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1,共4页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开辟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总部经济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性选择。针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实际情况,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总部经济的对策是:依托总部经济模式,打造海西三大中心城市分工协作、...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开辟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总部经济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性选择。针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实际情况,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总部经济的对策是:依托总部经济模式,打造海西三大中心城市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局面;发挥政府调控、协调作用,培育新的区域合作机制;构建互补性的"总部一基地"经济链条;构建现代化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区域通讯、金融、物流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完善总部经济服务体系;调整海西行政区划,进一步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环境,缩小山海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部经济 海峡西岸经济区 区域中心城市
下载PDF
略论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问题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建城 《探求》 2000年第2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广州 影响力 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 城市集聚 综合经济实力 服务业 服务行业 服务部门 后工业化 区域中心城市 区域中心城市 地位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产业
原文传递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以“需求”引导,以“主题”促进,以“典型”推动 被引量:10
14
作者 牟延林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14年第3期22-23,共2页
重庆是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国家布局的五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家唯一的省级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重庆现有市属本科高校22所,1999年以后新设立的有12所,占一半以上,结构性矛盾十... 重庆是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国家布局的五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家唯一的省级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重庆现有市属本科高校22所,1999年以后新设立的有12所,占一半以上,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存在着“师范院校比重大、复制跟随型多、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同质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弱”等倾向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引导 区域中心城市 经济社会发展 城乡发展 产业转型 公共服务 师范院校
下载PDF
五区域中心城市治理能力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珺 夏宏武 《开放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19,共4页
本文从分析城市治理能力的内涵入手,从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能角度,构建了包括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六个要素和49个评价指标的城市治理能力评价体系。选取5个区域中心城市进行城市治理能力比较研... 本文从分析城市治理能力的内涵入手,从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能角度,构建了包括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六个要素和49个评价指标的城市治理能力评价体系。选取5个区域中心城市进行城市治理能力比较研究,验证了构建评价框架的可应用性,反映了政府在城市治理过程中的总体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为我国城市治理改革与创新提供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评价 区域中心城市 城市治理能力
下载PDF
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兰霞 付竞瑶 +1 位作者 姜海滔 车琳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0-294,共5页
以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引领、辐射、集散等作用的我国六大区域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了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个性优势特征分析的竞优评析方法,对我国六大区域中心城市的科技人力资源竞争... 以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引领、辐射、集散等作用的我国六大区域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了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个性优势特征分析的竞优评析方法,对我国六大区域中心城市的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不仅得到了各个区域中心城市在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方面的优势特征信息,而且也得到了其在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上的排序.政府相关部门可据此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提升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的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力资源 区域中心城市 竞争力 竞争力评价 竞优评析方法
下载PDF
广州的双核结构演变及其城市发展定位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桑义明 肖玲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双核结构是在某一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模式.广州在中国历史和地理上的特殊区位,使其经历内地—广州、广州—香港、广州—深圳等双核空间结构系统,并向广州—香港(深圳)双核结构演变.进一步分... 双核结构是在某一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模式.广州在中国历史和地理上的特殊区位,使其经历内地—广州、广州—香港、广州—深圳等双核空间结构系统,并向广州—香港(深圳)双核结构演变.进一步分析广州—香港(深圳)和广州—南沙双核结构的两个层次,得出:深圳和香港共同行使港口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的功能;广州作为区域现代中心城市;南沙港口开发应与香港港口协调的基本定位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双核结构 演变 城市发展 城市定位 港口城市 区域中心城市
下载PDF
我国城市经济转型测度研究述评 被引量:8
18
作者 杜栋 庞金鑫 《西部论坛》 2013年第5期85-90,共6页
目前我国城市经济转型理论研究滞后于转型实践,尤其是对城市经济转型测评的研究不足。对城市经济转型进行评价要以人为本,并反映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对城市经济转型评价不仅应重视内部能力测度,更应强调外部绩效测度;目前,... 目前我国城市经济转型理论研究滞后于转型实践,尤其是对城市经济转型测评的研究不足。对城市经济转型进行评价要以人为本,并反映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对城市经济转型评价不仅应重视内部能力测度,更应强调外部绩效测度;目前,对我国城市经济转型的绩效评价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结合起来。今后,对我国城市经济转型的测度,在理念上要从可持续发展观转向科学发展观,在对象上要从资源型城市转向一般性城市,在目标上要从建设小康社会转向建成小康社会,在内容上要从过程能力转向转型绩效;同时,应要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动态分析和分析方法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转型 城市转型 城市产业转型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转型测度 转型绩效 场化程度 经济增长质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区域中心城市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国家中心城市评价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顾朝林 李玏 《北京规划建设》 2017年第1期40-47,共8页
本文利用网络数据挖掘方法采集多源数据,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进行国家地级市以上城市的中心性指数评价,从中定量分析遴选备选的国家中心城市。通过本研究,北京、上海、深圳的世界级城市已经初露端倪;广州、重庆、天津、成都、杭... 本文利用网络数据挖掘方法采集多源数据,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进行国家地级市以上城市的中心性指数评价,从中定量分析遴选备选的国家中心城市。通过本研究,北京、上海、深圳的世界级城市已经初露端倪;广州、重庆、天津、成都、杭州、武汉、南京、苏州、西安、沈阳和郑州为国家级中心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级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 区域中心城市 地方中心城市
原文传递
Evolution Stages of Oasis Economy and Its Dependence on Natural Resources in Tarim River Basin 被引量:8
20
作者 QIAO Xuning YANG Degang ZHANG Xinhua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9年第2期135-143,共9页
This paper examines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an oasis econom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water and mineral resources in the Tarim River Basin from 1965 to 2005. A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odel, the center of ... This paper examines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an oasis econom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water and mineral resources in the Tarim River Basin from 1965 to 2005. A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odel, the center of gravity model, and index system of the regional central city are used to probe the evolution laws of spatial structure of oasis economy. The study finds that: 1) The economic centre of gravity, whose variation track during this period follows linear rate law, was moving from headstream to middle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2) Positiv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which showed a waving and ascending trend of regional economy was significant and the neighbor effect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was strengthened continuously. 3) The regional economic centre was located in Hotan City before 1980, moved to Aksu City during the 1980s and to Korla City after 1990. We conclude that above all, during the recent four decades the evolution of the oasis economy in this region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a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stage (before 1980), oasis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stage (1980–1990) and oasis energy industry stage (after 1990). Furthermore, the dependence degree of the oasis economy on natural resources in different stages are studied by using dominance index, regression model, and grey relation method, which shows that an oasis econ- omy highly depends on water resources in the oasis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stage while it de- pends more on mineral resources such as oil and natural gas during the oasis energy industry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asis economy oasis energy industry mineral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s Tarim River Bas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