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8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402
1
作者 陈隆勋 周秀骥 +2 位作者 李维亮 罗云峰 朱文琴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4-646,共13页
自 2 0世纪 2 0年代以来 ,中国地区 4 0和 90年代出现了 2个暖期及 5 0~ 6 0年代相对冷期。最近的 90年代的最暖年 (1998年 )或 5a滑动平均气温几乎已达或略高于 4 0年代的最暖年 (194 6年 )或 5a滑动平均气温。变暖最明显是北方地区 ... 自 2 0世纪 2 0年代以来 ,中国地区 4 0和 90年代出现了 2个暖期及 5 0~ 6 0年代相对冷期。最近的 90年代的最暖年 (1998年 )或 5a滑动平均气温几乎已达或略高于 4 0年代的最暖年 (194 6年 )或 5a滑动平均气温。变暖最明显是北方地区 (黑龙江和新疆北部 ) ,而 35°N以南和 10 0°E以东地区自 5 0年代以来存在一个以四川盆地为中心的变冷带 ,虽然 90年代有变暖趋势 ,但基本达到 4 0年代暖期气温。中国降水则以 2 0年代为最少 (192 9年最少 ) ,5 0年代为多水年代 ,以后缓慢减少 ,70年代以后变化不大 ,但多雨带在 80年代及以后由华北南移到长江中下游。195 1~ 1990年 ,大部分地区气温和降水呈负相关 ,在东北和长江—黄河间存在 2个负相关中心 ,表明北方是变暖变旱 ,江淮间是变冷变湿。这些气候变化特征和全球气候变化相比较 ,除北方外 ,变暖期明显的滞后于全球变暖 ,并且出现变冷带等明显差异。文中还综述了用诊断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影响中国变化的气候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 (热岛效应和气溶胶影响 )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 ,以上提出的 3种人类活动对中国气候变化有明显影响 ,特别是工农业发展造成的气溶胶增加是四川盆地气温变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暖 暖期 气候变化特征 气温 年代 中国降水 四川盆地 北方地区 诊断 部分地区
下载PDF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247
2
作者 霍治国 李世奎 +2 位作者 王素艳 刘锦銮 薛昌颖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2-703,共12页
基于灾害风险分析的原理,论文提出了我国几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方法。包括一年生农作物、多年生果树减产率序列的构建技术,不同致灾因子、致灾指标序列的构建技术,灾害风险估算模型的构建技术;致灾损失(减产率)的风险评估... 基于灾害风险分析的原理,论文提出了我国几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方法。包括一年生农作物、多年生果树减产率序列的构建技术,不同致灾因子、致灾指标序列的构建技术,灾害风险估算模型的构建技术;致灾损失(减产率)的风险评估技术,致灾指标的风险评估技术,减灾措施降低灾害风险的评估技术。通过对196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与产量、灾情资料的相关分析研究,筛选出适用于北方地区冬小麦干旱、东北地区玉米和水稻冷害、江淮地区冬小麦和油菜涝渍、华南地区香蕉和荔枝寒害风险评估的主要致灾因子、致灾等级、致灾指标及其对应的减产率。以北方地区冬小麦干旱、华南地区香蕉和荔枝寒害风险评估为例,给出了针对一年生农作物、多年生果树不同承灾体类型的风险概率估算方法及其风险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北方地区冬小麦干旱、华南地区香蕉和荔枝寒害风险概率分布有着很好的连片性和区域性。北方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内,自然水分亏缺的风险概率很高,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缺水率的风险概率逐渐降低。一般在轻旱年灌水1~2次、中旱年灌水2~3次、重旱年灌水3次之后,大部分地区都能基本满足冬小麦的需水要求,缺水率出现的概率已经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风险评估 北方地区 冬小麦 干旱 华南地区 香蕉 荔枝 寒害
下载PDF
近50年来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213
3
作者 王涛 吴薇 +3 位作者 薛娴 孙庆伟 张为民 韩致文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中国北方在过去的近50年里,沙漠化土地以其广泛的分布和迅速发展构成了区域主要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遥感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到2000年沙漠化土地已达到38.57×104 km2,其中潜在和轻度沙漠化土地13.93×104 km2,中度沙漠化土... 中国北方在过去的近50年里,沙漠化土地以其广泛的分布和迅速发展构成了区域主要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遥感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到2000年沙漠化土地已达到38.57×104 km2,其中潜在和轻度沙漠化土地13.93×104 km2,中度沙漠化土地9.977×104 km2,重度沙漠化土地7.909×104km2,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6.756×104 km2,它们主要分布在农牧交错带及其以北的草原牧业带、半干旱雨养农业带和绿洲灌溉农业与荒漠过度带。对上世纪50年代后期、1975年、1987年和2000年沙漠化土地遥感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显示,我国北方沙漠化土地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处于加速发展的态势,沙漠化土地年均发展速率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为1 560 km2,1976年到1988年提高到2 100 km2,1988年到2000年之间达到3 600 km2。“整体恶化,局部治理”是近50年来北方沙漠化土地的变化的基本趋势。沙漠化土地的迅速发展不仅使中国北方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且将严重影响中国整个区域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土地 时空变化 遥感监测 北方地区
下载PDF
中国北方主要产铀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55
4
作者 夏毓亮 林锦荣 +2 位作者 刘汉彬 范光 侯艳先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29-136,160,共9页
本文通过用铀矿石的U Ra平衡系数修正样品的铀含量 ,再进行U Pb等时线拟合 ,获得了北方主要产铀盆地的实际成矿年龄 :伊犁盆地为 1 2Ma、 5~ 6Ma、 1~ 2Ma ;吐哈盆地为 48Ma和2 8Ma ;巴彦塔拉凹陷为 7Ma;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为 1 0 ... 本文通过用铀矿石的U Ra平衡系数修正样品的铀含量 ,再进行U Pb等时线拟合 ,获得了北方主要产铀盆地的实际成矿年龄 :伊犁盆地为 1 2Ma、 5~ 6Ma、 1~ 2Ma ;吐哈盆地为 48Ma和2 8Ma ;巴彦塔拉凹陷为 7Ma;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为 1 0 7Ma。对含矿砂体中的碎屑锆石与相应蚀源区中酸性火成岩类的锆石U Pb同位素年龄进行对比 ,发现含矿砂体的物质成分直接来自中酸性火成岩类的剥蚀产物。该物源是形成富铀砂体的物质基础。通过对蚀源区岩石和盆地含矿地层不同部位砂体岩石样品的U Pb同位素体系演化特征的研究 ,论证了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铀源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是蚀源区活性铀含量高的中酸性火成岩类 ,另一是已经发生铀预富集的沉积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北方地区 产铀盆地 成矿年龄 铀源 砂岩型铀矿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地区40年来湿润指数和气候干湿带界线的变化 被引量:136
5
作者 王菱 谢贤群 +1 位作者 李运生 唐登银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54,共10页
本文研究了中国北方地区 196 1~ 2 0 0 0年 4 0年间气候干湿带界线分布和 10年际变化。 4 0年来中国北方地区 ,在东经 10 0°以东地区 ,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不断波动向东推进 ,2 0世纪 90年代比 6 0年代向东和向南扩展 ,半... 本文研究了中国北方地区 196 1~ 2 0 0 0年 4 0年间气候干湿带界线分布和 10年际变化。 4 0年来中国北方地区 ,在东经 10 0°以东地区 ,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不断波动向东推进 ,2 0世纪 90年代比 6 0年代向东和向南扩展 ,半干旱区面积扩大 ,半湿润区面积缩小 ,气候趋向干旱化 ;东经 10 0°以西地区 ,极端干旱区面积在缩小 ,湿润指数有增大趋势。如果把温度和湿润指数相结合 ,东经 10 0°以东的黄淮海区和黄土高原区为持续的干暖型 ;东经 10 0°以西的西北地区 ,则由干暖型向湿暖型转变 :河西走廊和东疆盆地转型的时间发生在 2 0世纪 70年代初 ,北疆山地绿洲荒漠地区转型的时间发生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前后。气候干湿带界线的变化取决于降水和潜在蒸发的变化速率。 4 0年来 ,在东经 10 0°以东地区 ,降水和潜在蒸发都呈下降趋势 ,但降水减少速率大于潜在蒸发下降速率 ;在东经 10 0°以西地区变湿的原因 ,研究认为除了降水有所增加外 ,潜在蒸发也在下降 ,而且潜在蒸发下降速率的绝对值大于降水增加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北方地区 湿润指数 气候干湿带界线 气候变化 干旱
下载PDF
沙尘暴研究中的若干科学问题 被引量:115
6
作者 石广玉 赵思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91-606,共16页
近年来,中国北方频繁发生的沙尘暴事件引起世人的关注。实际上,沙尘暴不仅影响空气质量、交通,造成土壤风蚀和其他人、畜生命财产等社会、经济损失,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大气气溶胶,沙尘粒子还具有重要的气候和环境效应。作者在简单综述... 近年来,中国北方频繁发生的沙尘暴事件引起世人的关注。实际上,沙尘暴不仅影响空气质量、交通,造成土壤风蚀和其他人、畜生命财产等社会、经济损失,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大气气溶胶,沙尘粒子还具有重要的气候和环境效应。作者在简单综述沙尘暴研究的基础上,将重点探讨沙尘暴研究中一些值得注意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北方地区 气候 环境
下载PDF
中国北方干旱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8
7
作者 李维京 赵振国 +1 位作者 李想 孙林海 《干旱气象》 2003年第4期1-5,共5页
文中重点分析了我国北方干旱气候的基本特征,并从影响中国气候异常的主要因子初步探讨了干旱的成因。指出在全球与东亚区域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主要影响因子的年际异常变化和年代际振荡是我国干旱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干旱 气候特征 气候变化 年际异常变化 年代际振荡 北方地区
下载PDF
中国北方沙漠化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94
8
作者 王涛 朱震达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65,共10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沙漠化问题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愈来愈深刻,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作为沙漠化问题极其严重的国家,我国在对沙漠化的认识及治理上,经过多年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本文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就...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沙漠化问题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愈来愈深刻,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作为沙漠化问题极其严重的国家,我国在对沙漠化的认识及治理上,经过多年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本文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就中国北方沙漠化的成因、发展过程、灾害评价及防治机理等方面做一简单探讨,以便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沙漠化研究工作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 成因 灾害评价 风沙动力学 防治 中国 北方地区 人为因素
下载PDF
我国北方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 被引量:87
9
作者 王涛 吴薇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5-358,共4页
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沙漠化发展或逆转的主导因素。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 造成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的逐渐北移, 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 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沙漠化发展或逆转的主导因素。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 造成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的逐渐北移, 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 使得以风沙活动为主导外营力的沙漠化过程得以发展。我国北方地区近50 年来的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已达近35 万k m2 ,其蔓延的速率呈加快的趋势。据历史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对典型沙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过程的发展及其防治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地区 土地利用 沙漠化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北方风沙活动的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89
10
作者 史培军 严平 袁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7,共7页
本文综合分析中国北方风沙活动发展的趋势,从气候变化、地表植被覆盖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等方面阐述了中国北方风沙灾害加剧的原因,指出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一覆盖变化是中国北方风沙活动的主要驱动力因素。
关键词 风沙活动 驱动力 中国 北方地区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地表植被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及其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82
11
作者 裘国旺 赵艳霞 王石立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23-28,共6页
根据我国北方 6 3个代表站点 (196 1- 1995 )的气候资料 ,在分析了该地区近 40年来气候变化现状的基础上 ,选用了合适的指标和计算方法 ,研究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 ,我国农牧交错带界限及其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在降水不变 ,... 根据我国北方 6 3个代表站点 (196 1- 1995 )的气候资料 ,在分析了该地区近 40年来气候变化现状的基础上 ,选用了合适的指标和计算方法 ,研究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 ,我国农牧交错带界限及其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在降水不变 ,温度升高的情况下 ,现有的农牧交错带将东南移 ,范围扩大 ;同时气候生产力可能下降。而在温度升高、同时降水增加的气候情景下 ,农牧交错带的移动变缓 ,甚至不变 ,视降水的情况而定。降水增加能部分或完全补偿因温度引起的气候生产力的下降 ,气候生产力甚至有可能增加。降水是决定农牧交错带位置及其气候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但未来干热的气候趋势有可能使该地区的环境状况变得更为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牧交错带 气候生产力 中国 北方地区
原文传递
北方地区魏晋十六国墓葬的分区与分期 被引量:80
12
作者 张小舟 《考古学报》 1987年第1期19-44,共26页
一、绪论 (一)时间和地域魏晋十六国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繁的时期,前后二百余年各种战争贯穿其间。东汉末年爆发黄巾大起义后,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发展,各地牧守间征战不已。到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迁献帝于长安,焚洛阳,东汉政权名存... 一、绪论 (一)时间和地域魏晋十六国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繁的时期,前后二百余年各种战争贯穿其间。东汉末年爆发黄巾大起义后,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发展,各地牧守间征战不已。到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迁献帝于长安,焚洛阳,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历史进入了混战、分裂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形制 魏晋十六国时期 东北地区 随葬品 随葬器物 北方地区 中原地区 西北地区 长方形 壁画
原文传递
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3.沙漠化研究和防治的重点区域 被引量:77
13
作者 王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共9页
沙漠化(SandyDesertification)是我国荒漠化(Desertification)的主要类型之一,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由于原生沙漠戈壁与沙漠化形成发展的时空范畴不同、成因的... 沙漠化(SandyDesertification)是我国荒漠化(Desertification)的主要类型之一,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由于原生沙漠戈壁与沙漠化形成发展的时空范畴不同、成因的主导因素不同和演变的可逆性不同,要求我们在开展沙漠化基本问题的探索、确认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沙漠化研究和防治的重点区域,为国家沙漠化防治战略决策的制订和技术措施的执行提供科学依据,使沙漠化防治工程在国家有限经费的投入下,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作者通过对近50年来野外考察和遥感动态监测成果的总结,指出,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带的农牧交错地区,半干旱地带草原区和干旱地带绿洲边缘及内陆河下游地区,反映的是人类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土地退化区,在过去的50年里,沙漠化土地蔓延的主要部分也是在这些区域内。所以,它们是中国北方沙漠化研究的重点区域。根据不同时期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和演化的特点,依据其自然地带原则和发展强度原则,将我国沙漠化土地划分为4大区29个亚区,应是防治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荒漠化 防治 北方地区
下载PDF
北方粳稻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对光强和CO_2浓度的响应 被引量:64
14
作者 王建林 于贵瑞 +2 位作者 王伯伦 齐华 徐正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25,共10页
以东北地区主栽的粳稻(Oryza sativa var.japonica)品种为对象,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光合作用 测定仪控制光强、CO2浓度和温度等环境条件,阐述了光合作用和气孔导度对光和CO2浓度的响应特征及其耦合关 系。结果表明,光合速率... 以东北地区主栽的粳稻(Oryza sativa var.japonica)品种为对象,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光合作用 测定仪控制光强、CO2浓度和温度等环境条件,阐述了光合作用和气孔导度对光和CO2浓度的响应特征及其耦合关 系。结果表明,光合速率随光强或CO2浓度的提高而增大,均遵循米氏响应;在不同CO2浓度下,表观量子效率随 CO2浓度的提高而增大,但CO2浓度达到800μmol·mol-1以上时,表观量子效率有所减小;在不同光强下,表观羧化 效率也随光的增强而增大,但光强达到1600μmol·m-2·s-1以上时,表观羧化效率也有所减小;在光强和CO2浓度 协同作用下,光合速率的响应遵循双底物的米氏方程,在光强和CO2浓度均趋于饱和时,北方粳稻(品种:辽粳294) 剑叶的潜在最大光合速率为71.7378 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0.0560μmolCO2·μmol-1 photons,表观羧化效 率为0.1031 μmol·m-2·s-1/μmol·mol-1。气孔导度也随光的增强而增大,对光强的响应规律也可以用Michaelis- Menten曲线模拟,而叶面CO2浓度的提高会使气孔导度减小,气孔导度(Gs)对叶面CO2浓度(Cs)的响应可以用Gs =Gmax,c/(1+Cs/Cs0)的双曲线方程模拟。在光强(PFD)和CO2浓度协同作用下,气孔导度可以用式Gs=Gmax (PFD/PFDc)/[(1+PFD/PFDc)(1+Cs/Cs0)]+Gct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地区 粳稻 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光强 二氧化碳浓度
下载PDF
浅议我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化问题 被引量:54
15
作者 吴正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66-276,共11页
本文根据作者在我国沙漠地区的多年研究工作,对沙漠化的概念含义、我国沙漠化的成因和沙漠化现状等问题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北方地区 沙漠化 中国
下载PDF
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引发的供需矛盾分析 被引量:61
16
作者 宋先松 石培基 金蓉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2-166,共5页
中国水资源的总量为28124×108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居世界第121位。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分布与人口、耕地、产业布局在地区上的组合不相匹配。我国北方地区人多、地多、国民经济相对发达而水资源短缺,南方大部... 中国水资源的总量为28124×108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居世界第121位。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分布与人口、耕地、产业布局在地区上的组合不相匹配。我国北方地区人多、地多、国民经济相对发达而水资源短缺,南方大部分地区人多、地少、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这种组合格局使得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同时水环境又不断恶化,使得水资源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与人口、耕地、GDP分布组合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及水污染问题的途径和相应的措施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矛盾分析 中国 水资源分布 水资源开发利用 社会经济发展 人均占有量 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问题 产业布局 北方地区 国民经济 部分地区 供需矛盾 制约因素 污染问题 不均匀 相匹配 组合 水环境 P分布 世界 人口 耕地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沙尘暴频数演化及其气候成因分析 被引量:68
17
作者 张莉 任国玉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2003年第6期744-750,共7页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分析了中国北方 195 4~ 2 0 0 1年年、季沙尘暴发生日数的演变规律及其与风速、相对湿度、降水、气温和干燥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在 195 4~ 2 0 0 1年呈波动下降的趋势 ,春季下降趋...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分析了中国北方 195 4~ 2 0 0 1年年、季沙尘暴发生日数的演变规律及其与风速、相对湿度、降水、气温和干燥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在 195 4~ 2 0 0 1年呈波动下降的趋势 ,春季下降趋势最明显。沙尘源区的气候要素对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其中风是影响较大的因子。平均风速和大风频率增加 (减少 )均有 (不 )利于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气温与沙尘暴日数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 ,反映了北方温度升高可能通过大气环流间接地抑制了沙尘暴的发生。降水增加对沙尘暴发生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尤其春季和前冬沙尘源区降水多寡对沙尘暴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北方沙尘暴频数与沙尘源区的相对湿度或干燥指数也存在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在过去的近 5 0a内 ,造成中国北方沙尘暴频率显著下降趋势的直接自然原因是 :沙尘源区和发生区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的减少、主要沙尘源区降水量特别是春季和前冬降水量的增加、以及由于源区降水增加引起的大气和土壤湿润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北方地区 沙尘暴 演变规律 气温 大气环流 降水 沙尘源区 大风频率 气候变暖 成因分析
原文传递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的共识 被引量:72
18
作者 周智广 +1 位作者 纪立农 陆菊明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641-647,共7页
要点概述命名: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1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英文缩略词LADA.流行病学:多中心调查(LADAChina)结果显示:中国成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18岁以上LADA患病率为6.1%,30岁以上为5.9%;北方... 要点概述命名: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1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英文缩略词LADA.流行病学:多中心调查(LADAChina)结果显示:中国成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18岁以上LADA患病率为6.1%,30岁以上为5.9%;北方地区高于南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成人 初诊2型糖尿病 诊疗 LADA 流行病学 北方地区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沙漠化发展过程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65
19
作者 薛娴 王涛 +2 位作者 吴薇 孙庆伟 赵存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0-328,共9页
通过历史文献记载、遥感监测和野外调查等手段,研究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历史时期以来的沙漠化发展过程,认为在晚全新世气候干湿波动的背景上,研究区的沙漠化状况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发展为主,而在之后的近20a里则出现逆转。对研究区近... 通过历史文献记载、遥感监测和野外调查等手段,研究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历史时期以来的沙漠化发展过程,认为在晚全新世气候干湿波动的背景上,研究区的沙漠化状况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发展为主,而在之后的近20a里则出现逆转。对研究区近50a来的气候及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分析表明,气候因素中降水的多变性是研究区土地沙漠化发生的自然背景,而滞后于气候变化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则是研究区沙漠化最主要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中国 北方地区 农牧交错区 生态环境 地理位置 环境特征 成因分析
下载PDF
中国北方沙尘暴气候成因及未来趋势预测 被引量:62
20
作者 李栋梁 王涛 钟海玲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6-379,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太阳活动加强,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加强,欧亚西风急流轴北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西、强度加强,蒙古气旋减弱,西北西部的沙尘源区降水增加,是中国北方沙尘暴减少的主要原因。20世纪末到21世纪...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太阳活动加强,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加强,欧亚西风急流轴北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西、强度加强,蒙古气旋减弱,西北西部的沙尘源区降水增加,是中国北方沙尘暴减少的主要原因。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太阳活动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减弱期,引起气候变暖趋势减弱,气温上升趋势减缓,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减弱,蒙古气旋逐渐加强。预计未来中国北方沙尘暴在波动中逐渐增加,进入新一轮的相对活跃期。考虑到2003/2004年前冬(12~1月)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偏弱,新疆北部、河西走廊及宁夏等地气温异常偏低,后冬(1~3月)蒙古气旋明显加强。预计2004年中国北方沙尘暴明显比近年偏多。偏多地区主要在中、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气候成因 趋势预测 北方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