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愈《师说》在文化史上的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吕正惠 《文学与文化》 2011年第1期15-24,共10页
韩愈作《师说》,将自己摆在"圣人之道"与社会大众之间,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传扬"道"的重大责任。其实质在于,要求将教育权与思想传播权从门阀士族的掌控中解放出来,交由那些具有正确思想与道德勇气的"师"来... 韩愈作《师说》,将自己摆在"圣人之道"与社会大众之间,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传扬"道"的重大责任。其实质在于,要求将教育权与思想传播权从门阀士族的掌控中解放出来,交由那些具有正确思想与道德勇气的"师"来执掌,反映了庶族地主阶层崛起后的文化要求。《师说》与《原道》、"文以明道说"一道,解构了以士族门阀为中心的社会文化体系,构建起一套新兴庶族地主据以安身立命的世界观,并对北宋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说》 韩愈 明道 庶族地主 北宋士大夫
下载PDF
歐陽修的家庭人倫生活及其文學意蘊考論
2
作者 孫宗英 《新宋学》 2024年第1期252-270,共19页
家庭是日常生活发生与进行的最基础性场景空间。家庭生活以及父子、母子、夫妇等伦理关係构成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基础框架和重要内容,也是解读每个人性格特徵与内心世界不可或缺的有效方式。苏轼曾评其师欧阳修家书云:“凡人勉强於外,何... 家庭是日常生活发生与进行的最基础性场景空间。家庭生活以及父子、母子、夫妇等伦理关係构成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基础框架和重要内容,也是解读每个人性格特徵与内心世界不可或缺的有效方式。苏轼曾评其师欧阳修家书云:“凡人勉强於外,何所不至,惟考之其私,乃見真伪。”(1)北宋士大夫欧阳修由於其丰富的文集与家书留存,成爲此种考察路径的代表性样本。由於家庭生活的普泛性、重复性和庸常性,它並不是文学作品最爲锺爱的题材类型。但同时,它所容纳的亲情、爱情又是每个人内心最爲重要而强烈的情感,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通过塑造凸显创作主体的性格特徵从而进一步影响其抒寫方式,是幽微而持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个人日常生活 普泛性 北宋士大夫 基础框架 题材类型 歐陽修 欧阳修
原文传递
物之审美与情志寄寓——北宋士大夫关于澄心堂纸的酬赠与文学书写 被引量:2
3
作者 宁雯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5-74,共10页
作为南唐故物,澄心堂纸深为北宋士大夫所钟爱。它不仅用于书画,亦在寄赠往来、吟咏唱和中沉淀出丰富的内涵,具有了文房器物、审美对象、文化典故等多重意义。关于澄心堂纸的酬赠与唱和活动,为北宋士大夫提供了情感与人际关系的交流场域... 作为南唐故物,澄心堂纸深为北宋士大夫所钟爱。它不仅用于书画,亦在寄赠往来、吟咏唱和中沉淀出丰富的内涵,具有了文房器物、审美对象、文化典故等多重意义。关于澄心堂纸的酬赠与唱和活动,为北宋士大夫提供了情感与人际关系的交流场域。他们对此纸的推重,则使它在历史轮回中成为南唐与北宋的双重指代。在北宋士大夫接纳并传扬澄心堂纸的过程背后,隐含着好尚文雅的审美旨趣,而透过与此纸相关的文学书写,又可见出他们的情感心理与自我认识。在文才与佳纸相得益彰、流芳百世的理想中,北宋士大夫寄寓了声名不朽的自我期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心堂纸 北宋士大夫 酬赠 梅尧臣
下载PDF
北宋士大夫言论中的“两个契丹”
4
作者 余慕珍 《兰台世界》 2020年第5期157-160,共4页
关于与北宋对立的契丹(辽),北宋士大夫言论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话语,一种是正面或者说是中性的话语,一种是非正面的话语。在文化上,北宋士大夫认为契丹是蛮夷,持轻视不屑态度;而在现实上却迫于军事实力,不得不承认另一个国家的合法地位... 关于与北宋对立的契丹(辽),北宋士大夫言论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话语,一种是正面或者说是中性的话语,一种是非正面的话语。在文化上,北宋士大夫认为契丹是蛮夷,持轻视不屑态度;而在现实上却迫于军事实力,不得不承认另一个国家的合法地位,体现了北宋士大夫的传统天下观与现实国家观的矛盾与冲突。同时,通过北宋士大夫关于契丹的两种看似矛盾的看法,可以看出北宋士大夫对于自我文化定位的摇摆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 北宋士大夫 言论 矛盾话语
下载PDF
北宋士大夫与市井文化研究
5
作者 张玉凤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84-86,共3页
北宋是我国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空前鼎盛的历史发展时期,该时期在人文历史文化、城市经济、艺术生活、市井文化等领域有极大的创新突破,特别是北宋士大夫社会阶层的出现更丰富深化了社会文化领域发展内涵,创造并收获了无数文化经典与研... 北宋是我国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空前鼎盛的历史发展时期,该时期在人文历史文化、城市经济、艺术生活、市井文化等领域有极大的创新突破,特别是北宋士大夫社会阶层的出现更丰富深化了社会文化领域发展内涵,创造并收获了无数文化经典与研究硕果。从北宋士大夫的视域角度研究当时社会市井文化所反映折射出的方方面面,以助于对我们全面研究宋文化与市井文化的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士大夫 市井文化 理学思潮 饮食文化 街市文化
下载PDF
醉翁行乐处,草木皆可敬 欧苏:宦海浮沉中的“坚守”与“超越”
6
作者 田丽丽 《国家人文历史》 2021年第4期46-53,共8页
欧阳修与苏试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文人,在文人才子繁若星辰的宋代,他们先后成为北宋嘉祐、元祐年间的文坛领袖,前后相继,革新诗文。他们也是北宋士大夫的杰出代表,淡泊名利,进退自如,无论身在庙堂还是江湖,都始终坚持忧国爱民的政治信仰。... 欧阳修与苏试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文人,在文人才子繁若星辰的宋代,他们先后成为北宋嘉祐、元祐年间的文坛领袖,前后相继,革新诗文。他们也是北宋士大夫的杰出代表,淡泊名利,进退自如,无论身在庙堂还是江湖,都始终坚持忧国爱民的政治信仰。他们是薪火相传的师生,更是灵魂契合的知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坛领袖 欧苏 淡泊名利 欧阳修 北宋士大夫 进退自如 忧国爱民 政治信仰
原文传递
传媒视角,求真精神——读内山精也《传媒与真相:苏轼及其周围士大夫的文学》
7
作者 杨曦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7年第1期142-151,共10页
内山精也的《传媒与真相》,以印刷传媒为视角,以苏轼、王安石为中心,对北宋士大夫文学作了重新考察。他认为,乌台诗案的根源是御史台对印刷传媒兴起的恐惧。这一视角相当新颖,但也未免夸大了印刷传媒的作用。诗案发生的根本原因,还在于... 内山精也的《传媒与真相》,以印刷传媒为视角,以苏轼、王安石为中心,对北宋士大夫文学作了重新考察。他认为,乌台诗案的根源是御史台对印刷传媒兴起的恐惧。这一视角相当新颖,但也未免夸大了印刷传媒的作用。诗案发生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北宋中期以来专制集权体制的发展。他也从形式角度考察苏轼诗词,进而苏轼与陶渊明的关系,但似乎忽视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识存在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苏轼不同时期的作品不宜混为一谈。他对于王安石《明妃曲》的考察则能折衷众说,遵循'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原则,探求作者本意,真正为文学史提供了思想史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传媒 北宋士大夫文学 苏轼 乌台诗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