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8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示词“这”和“那”在北京话中的语法化 被引量:251
1
作者 方梅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3-356,共14页
本文通过对"这"和"那"在北京话共时系统中各种用法的描写,说明指示词用法的虚化轨迹和虚化的系统背景,以及"从篇章用法到句法范畴"的演变机制。基本结论是,北京话中的"这"已经产生了定冠词的... 本文通过对"这"和"那"在北京话共时系统中各种用法的描写,说明指示词用法的虚化轨迹和虚化的系统背景,以及"从篇章用法到句法范畴"的演变机制。基本结论是,北京话中的"这"已经产生了定冠词的语法功能,作为定冠词的"这"是指示词在篇章中"认同用"进一步虚化的结果。北京话里定冠词范畴的出现不是孤立存在,与这一现象并行的是数词"一"的不定冠词用法。指示词在北京话中的演变与南方方言经历了不同的途径。全文共四部分:一,"指示词+名词"组合中名词的指称属性。二,指示词功能的扩展。三,"这"、"那"虚化的不对称。四,语法化的系统背景和类型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词 “这” “那” 北京话 语法化 定冠词
原文传递
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136
2
作者 方梅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句中语气词在前人的论著里或者当做主语标记或者当作话题标记,本文指出这种看法并不完全。句中语气词所标示的成分有时既不是主语也不是话题,甚至不是直接句法成分,句中语气词实际上是反映句子次要信息和重要信息划分的"主位—述位... 句中语气词在前人的论著里或者当做主语标记或者当作话题标记,本文指出这种看法并不完全。句中语气词所标示的成分有时既不是主语也不是话题,甚至不是直接句法成分,句中语气词实际上是反映句子次要信息和重要信息划分的"主位—述位"结构的标志。这种性质在句子轻重音模式和表义功能上有一系列相应表现。本文辨析了几类句中语气词的主位标志作用和语气意义的强弱,对句中语气词的功能得出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本文指出,研究像语气词这样的功能标记的意义,应该放在合适的语言单位中考察,才能得出准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末语气词 主位标志 北京话 句子 连接成分 主语 轻重音 标记 重要信息 表义功能
原文传递
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31
3
作者 石锋 王萍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3-40,共8页
本文通过对52位北京人的语音材料进行统计分析,考察了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特性。通过主体分布分析、极限分布分析以及对比分析,得到了每一个声调调位内部声调变体的分布趋势,从而区分出每个声调调位的稳态段和动态段。每个声调调位... 本文通过对52位北京人的语音材料进行统计分析,考察了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特性。通过主体分布分析、极限分布分析以及对比分析,得到了每一个声调调位内部声调变体的分布趋势,从而区分出每个声调调位的稳态段和动态段。每个声调调位的稳态段和动态段与其他调位相区分时发挥的作用有大小的不同,稳定程度也相应地有高低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 声调 统计分析 稳态段
原文传递
官话区方言分ts t■的类型 被引量:122
4
作者 熊正辉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12,共10页
壹引言1.1 本文主要讨论官话区方言分ts t(?)的基本类型。最近编制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对汉语方言中官话的概念做了一些重大的修正。山西省及其毗邻地区有入声的方言,从原来的北方话中划分出来,叫做晋语,不再属于官话。原来官话分北方... 壹引言1.1 本文主要讨论官话区方言分ts t(?)的基本类型。最近编制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对汉语方言中官话的概念做了一些重大的修正。山西省及其毗邻地区有入声的方言,从原来的北方话中划分出来,叫做晋语,不再属于官话。原来官话分北方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现在分成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本文用到的官话概念,均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言 组声母 方言调查 北京话 北京 南京型 江淮官 元音 西南官 基本类型
原文传递
关中方言略说 被引量:121
5
作者 孙立新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6-124,共19页
关中方言略说孙立新本文分成肆节。(壹)关中方言语音特点,(贰)关中方言词汇特点,(叁)关中方言语法特点,(肆)关中方言与周围方言的异同。关中即陕西省关中地区,就行政区划说,包括省会西安及渭南、铜川、咸阳、宝鸡四个地级... 关中方言略说孙立新本文分成肆节。(壹)关中方言语音特点,(贰)关中方言词汇特点,(叁)关中方言语法特点,(肆)关中方言与周围方言的异同。关中即陕西省关中地区,就行政区划说,包括省会西安及渭南、铜川、咸阳、宝鸡四个地级市。关中方言区不但包括西安等五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方言 北京话 韵母 西安方言 组声母 户县 《方言》 韩城 中原官 铜川
原文传递
汉语关系从句标记类型初探 被引量:119
6
作者 刘丹青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5,共13页
本文考察汉语及方言中"的"类泛用定语标记以外的一些关系从句标记手段,包括:北京话及粤语的指示词或指量短语;吴语的量词;吴语中有体标记作用的"在里"类复合词。确定关系从句标记的句法标准有二:1.用了它可以不用&q... 本文考察汉语及方言中"的"类泛用定语标记以外的一些关系从句标记手段,包括:北京话及粤语的指示词或指量短语;吴语的量词;吴语中有体标记作用的"在里"类复合词。确定关系从句标记的句法标准有二:1.用了它可以不用"的"类标记;2.删除它必须补进其他标记。本文还基于有关事实讨论了若干理论问题,涉及:"联系项居中原则";定语标记与冠词用法的相关性;在缺乏动词显性定式范畴的汉语中如何区分典型的关系从句与一般的谓词性定语;如何看待汉语关系从句提取论元时优先提取宾语这一不符合"可及性等级序列"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从句 汉语 定语 吴语 标记 谓词性 北京话 典型 范畴 方言
原文传递
北京话轻声的声学性质 被引量:93
7
作者 林茂灿 颜景助 《方言》 1980年第3期166-178,共13页
本文用实验方法研究北京话轻声的声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轻声字的长度比这个字重读时的长度大大缩短能量明显减弱。这是轻声的两个显著特征。读轻声时,它失去原有声调,这也是一个重要特征。两字词的后字轻读时,它的音高随前面重读字的... 本文用实验方法研究北京话轻声的声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轻声字的长度比这个字重读时的长度大大缩短能量明显减弱。这是轻声的两个显著特征。读轻声时,它失去原有声调,这也是一个重要特征。两字词的后字轻读时,它的音高随前面重读字的声调而定。轻声的音色变化,我们只考察了单元音韵母的情况,发现元音都或多或少向央元音[??]移动。后字读轻声的词,不管是单说的还是从句子里截取的,轻声字性质几乎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声 音色变化 字音 单元音 声调 语音音高 声时 声学性质 北京话 分贝
原文传递
语体和语法 被引量:96
8
作者 胡明扬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共4页
现代汉语书面语远远不是一种高度规范化的书面语,不规范的现象随处可见。现代汉语书面语也不是一种在一个单一的方言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书面语,而是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因而就其组成成分而言十分驳杂,既有以北京话为... 现代汉语书面语远远不是一种高度规范化的书面语,不规范的现象随处可见。现代汉语书面语也不是一种在一个单一的方言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书面语,而是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因而就其组成成分而言十分驳杂,既有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口语成分,又有欧化的书面语成分,既有传统的和仿古的文言成分,又有各种方言成分。现代汉语书面语就是这样一些不同语体的成分,甚至可以说是不同语言系统的成分糅合而成的。说是“不同语体的成分”是从现代汉语书面语内部来考虑的。这些不同的成分分属不同的语体,如口语语体、书面语语体、文言语体和方言语体。说是“不同语言系统的成分”则是从这些不同的成分的来源来考虑的。有的来自标准语口语,有的来自明显欧化的书面语,有的来自文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名 现代汉语书面语 不同语体 口语 形容词 北京话 语法学家 兼类现象 文言 方言成分
下载PDF
东北官话的分区(稿) 被引量:93
9
作者 贺巍 《方言》 1986年第3期172-181,共10页
本文分陆节:(壹)总说,(贰)东北官话的分区,(叁)东北官话的特点,(肆)东北官话的内部差别,(伍)胶辽官话,(陆)胶辽和北方官话方言岛。壹总说东北官话分区图见下文174-175页。本图包括范围是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跟这三省毗连的... 本文分陆节:(壹)总说,(贰)东北官话的分区,(叁)东北官话的特点,(肆)东北官话的内部差别,(伍)胶辽官话,(陆)胶辽和北方官话方言岛。壹总说东北官话分区图见下文174-175页。本图包括范围是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跟这三省毗连的地区。总面积约八十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一亿左右,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鄂伦春族、锡伯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官 声母 东北 方言岛 北京话 黑龙江省 知庄章 古入声 汉语方言 内蒙古
原文传递
北京话两字组正常重音的初步实验 被引量:82
10
作者 林茂灿 颜景助 孙国华 《方言》 1984年第1期57-73,共17页
本文是北京话两字组正常重音的初步实验报告。这里所谓两字组限于前后字都不带对比重音,并且后字不是轻声的两字组。本报告运用概率直方图和相对分布图等统计方法,处理正常重音的物理实验数据和听辨试验数据。从结果看,除前字带对比重... 本文是北京话两字组正常重音的初步实验报告。这里所谓两字组限于前后字都不带对比重音,并且后字不是轻声的两字组。本报告运用概率直方图和相对分布图等统计方法,处理正常重音的物理实验数据和听辨试验数据。从结果看,除前字带对比重音或后字是轻声的两字组外,北京话里并不存在一定要读前重的两字组。后字比前字读得重一些,在听感上觉得后字比前字突出清晰一些,这是北京话两字组正常重音的主要现象。这种正常重音的声学特性,主要是有较长的长度和较完整的音高模式,至于音强,一般不起什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高曲线 音强 字音 轻声 两字组 声调 听音 相对分布 字带 北京话
原文传递
从方言和历史看状态形容词的名词化 被引量:79
11
作者 朱德熙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1-100,共20页
本文考察了分属六个大方言区的十种方言里的状态形容词后缀(即所谓“的_2”,详下)的语音形式、语法分布及其名词化时与名词化标记(的_3,详下)的组合关系。文章着重指出:(一)在那十种方言里,状态形容词充任定语时必须通过加“的_3”的办... 本文考察了分属六个大方言区的十种方言里的状态形容词后缀(即所谓“的_2”,详下)的语音形式、语法分布及其名词化时与名词化标记(的_3,详下)的组合关系。文章着重指出:(一)在那十种方言里,状态形容词充任定语时必须通过加“的_3”的办法名词化。由于“的_3”除了名词化的功能之外,还有在语义上转指的功能,这样造成的偏正结构都是同位性的。(二)同位性偏正结构在现代汉语各类名词性偏正结构里所占的比重极大。除了名词直接修饰名词(NN)和形容词直按修饰名词(AN,此类组合极不自由,详下)之外,几乎全都是同位性的。这种局面开始形成于唐宋之际“者”字嬗变为“底”字的时期。由“底”字组成的新的同位性偏正结构的兴起,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件大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形容词 名词化标记 形容词重叠式 方言区 偏正结构 北京话 定语位置 名词性成分 广州 语法功能
原文传递
吴语的句法类型特点 被引量:71
12
作者 刘丹青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2-343,共12页
本文根据12个吴方言点的调查材料,揭示吴语的两大句法类型特点。一、吴语是比北京话更不典型的SVO类型和比北京话更典型的话题优先类型。吴语的静态句(惯常行为句、嵌入句等)一般只用SVO型,但其他情况下常由受事充当话题(特别是主语后... 本文根据12个吴方言点的调查材料,揭示吴语的两大句法类型特点。一、吴语是比北京话更不典型的SVO类型和比北京话更典型的话题优先类型。吴语的静态句(惯常行为句、嵌入句等)一般只用SVO型,但其他情况下常由受事充当话题(特别是主语后动词前的次话题),形成STV或TSV。在是非疑问句、否定句中话题句更占明显优势。这种趋势在浙江沿海吴语中尤为突出,其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导致STV向SOV的历史演变,只是目前尚未到此阶段。二。吴语像北京话一样前置词和后置词并存,但后置词比北京话更为发达,表现在语法比程度更高、在句法结构中的作用更重要。这与吴语正在接近动词居末类型的事实是相和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语 北京话 句法 动词 前置词 受事 语法化 揭示 和谐 突出
原文传递
“着(·Zhe)”字补议 被引量:64
13
作者 陆俭明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31-336,共6页
关键词 行为动作 对外汉语教学 动词词尾 北京话 语法意义 进行体 王力 状态持续 现代汉语词典 表示
原文传递
汉语方言声调演变的两种类型 被引量:59
14
作者 曹志耘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9-99,共11页
汉语方言声调演变的两种类型曹志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一引言汉语声调的起源和演变是汉语语音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关于声调的起源,学术界已经有了多种理论(徐通锵1997)。本文不打算讨论汉语声调的起源问题。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在研... 汉语方言声调演变的两种类型曹志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一引言汉语声调的起源和演变是汉语语音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关于声调的起源,学术界已经有了多种理论(徐通锵1997)。本文不打算讨论汉语声调的起源问题。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在研究汉语声调起源问题时,必须充分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入字 汉语方言 方言 声调演变 普通 北京话 入声韵母 语言学 汉藏语言 方言声调
下载PDF
再论汉语北方话的分区 被引量:62
15
作者 刘勋宁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47-454,共8页
一引言从普通话出发来调查汉语方言,北方话的确没有东南诸方言那么复杂;北方话的调查长期被忽视,我们对北方话的知识反而没有南方方言那么多,那么深入。传统的北方话的分类应当说是建立在语言印象加地理概念的基础上的,比如旧有的西北... 一引言从普通话出发来调查汉语方言,北方话的确没有东南诸方言那么复杂;北方话的调查长期被忽视,我们对北方话的知识反而没有南方方言那么多,那么深入。传统的北方话的分类应当说是建立在语言印象加地理概念的基础上的,比如旧有的西北方言的划分,大概就是因为太行山以西的方言与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话太不相同,所以笼统归入神秘的西北方言。这里的西北就既不同于地理上的西北概念,也找不出共同的语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官 南方方言 方言 语言特征 汉语方言 普通 北京 地理概念 入声分化 北京话
原文传递
潮阳话和北京话重叠式象声词的构造——为第十五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而作 被引量:53
16
作者 朱德熙 《方言》 1982年第3期174-180,共7页
本文根据作者提出的约束性变形重叠的观念对潮阳话“C_1V_1-C_1-V_2-C_2V_2-叫”和北京话C_lV_1-C_2V_l-C_lV_2-C_2V_2两类重叠式象声词作了分析和比较,指出这两类象声词形式相似而构造不同。本文还对张盛裕《潮阳方言的重叠式》一文中... 本文根据作者提出的约束性变形重叠的观念对潮阳话“C_1V_1-C_1-V_2-C_2V_2-叫”和北京话C_lV_1-C_2V_l-C_lV_2-C_2V_2两类重叠式象声词作了分析和比较,指出这两类象声词形式相似而构造不同。本文还对张盛裕《潮阳方言的重叠式》一文中关于潮阳话重叠式象声词的描写作了一点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式 象声词 北京话 基本形式 韵母 潮阳 变形 零声母 重叠部分 约束性
原文传递
北京话声调分布区的知觉研究 被引量:38
17
作者 林茂灿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37-445,共9页
声调分布区问题是研究声调信息是由字音的整个带音部分,还是由其韵母或主要元音所携带。本文采用感知实验方法研究这个问题。从一位说北京话的男青年单说的“癌”、“矮”和“爱”;“羊”、“养”和“样”;“苗”、“秒”和“妙”及... 声调分布区问题是研究声调信息是由字音的整个带音部分,还是由其韵母或主要元音所携带。本文采用感知实验方法研究这个问题。从一位说北京话的男青年单说的“癌”、“矮”和“爱”;“羊”、“养”和“样”;“苗”、“秒”和“妙”及“前”、“浅”和“欠”切割得到的刺激声,由10位受试者作辨认实验,其结果表明,当字音F0曲线有明显的“弯头”和“降尾”,单说的字音声调的音高感知与浊辅音声母或介音及鼻音韵尾或元音韵尾无关;甚至当字音F0曲线的“降尾”不明显,鼻音韵尾或元音韵尾与字音声调音高的感知也无关。调型段起始和末了部分中的F0也可能跟字音的声调音高无关。总而言之,对北京话单说的声调来说,不仅可以把浊辅音声母或介音,而且也可以把鼻音韵尾或元音韵尾排除在声调分布区之外,因而,北京话单说的声调信息主要由主要元音及其过渡携带。弯头段和降尾段里的F0不是人们特意产生的,人们特意产生的只是在调型段里的F0;浊辅音声母、介音、鼻音韵尾和元音韵尾跟声调无关,声调信息主要存在于主要元音(及其声学过渡)上,因此可以说,F0跟字音声调音高相联系的函数是不连续的;字音里的F0并不都能引起其声调音高的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 北京话 知觉研究
下载PDF
流行语新探 被引量:49
18
作者 劲松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26,共5页
流行语是一种词汇现象。从研究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词汇的分类研究。流行语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语言学界的应有关注,是因为对流行语的性质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流行语的定性或者过宽,与俚语、黑话、谚语乃至新词术语混为一谈,于是失去了分... 流行语是一种词汇现象。从研究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词汇的分类研究。流行语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语言学界的应有关注,是因为对流行语的性质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流行语的定性或者过宽,与俚语、黑话、谚语乃至新词术语混为一谈,于是失去了分类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或者过狭,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语 北京话 社会方言 上海 地域方言 新词新语 普通 文化层次 方言词语 一般词汇
下载PDF
北京话中的语法标记词“给” 被引量:41
19
作者 徐丹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4-60,共7页
长期以来,“把”字句与“被”字句一直是语言学家们讨论的焦点,而考虑“给”字句与这两个句式之间有什么关系的专题论文却寥寥无几。这里的“给”字句只指北京话中“给”可以代替“把”或“被”的句式。在现代汉语里,“给”字除作动词外... 长期以来,“把”字句与“被”字句一直是语言学家们讨论的焦点,而考虑“给”字句与这两个句式之间有什么关系的专题论文却寥寥无几。这里的“给”字句只指北京话中“给”可以代替“把”或“被”的句式。在现代汉语里,“给”字除作动词外,还滋生出多种意义的介词,如“对,向,跟,替,为”等等。本文只研究与“把”/“被”有关的“给”字句。为行文方便,本文规定,“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家 句式 被动式 用法 语言现象 介词 语法概念 北京话 语法词 桥本万太郎
原文传递
常用面称及其特点 被引量:41
20
作者 郭继懋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0-99,共10页
'面称'与'背称'相对而言。说话人呼叫听话人,用而称,如'老王,你来一下';说话人向听话人提起第三方,用背称,如'老王今天不来'。从句法结构上说,面称作独立成分——呼语,背称作句中成分,即主语宾语定语... '面称'与'背称'相对而言。说话人呼叫听话人,用而称,如'老王,你来一下';说话人向听话人提起第三方,用背称,如'老王今天不来'。从句法结构上说,面称作独立成分——呼语,背称作句中成分,即主语宾语定语等。本文介绍现代汉语(北京话)中比较常见的面称及其主要的使用特点和色彩,不讨论背称。对于面称的研究,可有不同的角度。比如可以研究某些社会因素(年龄、职业、性别等等)怎样影响面称的选择和使用,或研究社会环境的变化怎样影响、改变着面称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称 现代汉语 称呼 格式 双音节 使用特点 亲属关系 北京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