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4篇文章
< 1 2 1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无限接近写实的方式通往梦幻之地——访《路边野餐》导演毕赣 被引量:48
1
作者 毕赣 叶航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95,共5页
近一年来,毕赣导演的《路边野餐》连获国内外大奖——瑞士洛迦诺电影节"当代影人"单元最佳新导演奖、台湾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青年导演奖……2016年4月,该片入围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 近一年来,毕赣导演的《路边野餐》连获国内外大奖——瑞士洛迦诺电影节"当代影人"单元最佳新导演奖、台湾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青年导演奖……2016年4月,该片入围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国际影展单元,并在22日的闭幕式上摘取"最受注目影片"奖。是夜,领取奖杯的是影片的制片人,此时的毕赣已经坐火车返回凯里,迎接他即将出生的孩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评人 国际电影 洛迦诺 无限接近 《金刚经》 野人传说 陈升 北京电影学院 侯孝贤 金马奖
原文传递
与王家卫谈《花样年华》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会军 朱梁 王丹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46,共4页
关键词 《花样年华》 王家卫 影片 北京电影学院 戛纳电影 电影导演 放映 艺术成就 教授 法国
原文传递
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筱丽 陈尚荣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8-201,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高等院校进入了持续的扩招时代。高校扩招对于满足我国的人才需求,提高人口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校扩招在管理、师资、财政投入等方面,也形成了新的问题。为此,本刊组织了“扩招时代的高等教育:问题与对...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高等院校进入了持续的扩招时代。高校扩招对于满足我国的人才需求,提高人口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校扩招在管理、师资、财政投入等方面,也形成了新的问题。为此,本刊组织了“扩招时代的高等教育:问题与对策”笔谈,从不同角度分析高校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史根林、何小忠的文章讨论了时代变化对教育学科形象的重塑,李芸的文章讨论扩招和开放时代学生管理的新问题,卞清和高澎等人的文章讨论了研究生教育问题,吴晓曼则对大陆与香港研究型大学的投入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普通高校 综合性大学 中央戏剧学院 艺术类专业 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音乐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艺术院校 理工科大学
下载PDF
Still Life 贾樟柯《三峡好人》创作谈 被引量:21
4
作者 杨文火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0-86,共7页
2007年1月5日,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著名导演贾樟柯携刚刚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电影《三峡好人》来学院放映,影片讲述两个外来者到三峡寻找爱人的故事。长达两小时的放映结束后,导演贾樟柯和录音师张阳,在谢飞教授主持下,与在座... 2007年1月5日,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著名导演贾樟柯携刚刚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电影《三峡好人》来学院放映,影片讲述两个外来者到三峡寻找爱人的故事。长达两小时的放映结束后,导演贾樟柯和录音师张阳,在谢飞教授主持下,与在座师生进行了愉快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STILL 三峡 北京电影学院 创作 毕业生 金狮奖 电影
下载PDF
高原剧场和电影藏语——万玛才旦访谈录 被引量:21
5
作者 万玛才旦 王小鲁 于清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15,共5页
文化使命与个体性表达王小鲁(以下简称王):我们认识很多年了,您最新的《气球》我没有看过,不过我刚看过原著小说。但您从在北京电影学院创作的短片《草原》到后来的作品我都看过,那时候藏语电影还没有形成话题,还没有“藏地新浪潮”这... 文化使命与个体性表达王小鲁(以下简称王):我们认识很多年了,您最新的《气球》我没有看过,不过我刚看过原著小说。但您从在北京电影学院创作的短片《草原》到后来的作品我都看过,那时候藏语电影还没有形成话题,还没有“藏地新浪潮”这个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电影学院 万玛才旦 原著小说 文化使命 新浪潮 《草原》 藏语 藏地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电影与现实表现——与万玛才旦导演对话 被引量:19
6
作者 杜庆春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76,共5页
万玛才旦导演迄今有两部作品问世:《静静的嘛呢石》和《寻找智美更登》,凭借这两部作品他获得了一系列殊荣,成为当下藏族电影的代表,也被誉为是开启了"真正的"民族电影。本刊邀请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杜庆春与其进行对话,就少... 万玛才旦导演迄今有两部作品问世:《静静的嘛呢石》和《寻找智美更登》,凭借这两部作品他获得了一系列殊荣,成为当下藏族电影的代表,也被誉为是开启了"真正的"民族电影。本刊邀请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杜庆春与其进行对话,就少数民族电影性质、电影如何表征现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对话过程中,万玛腼腆、沉默,但仍能让人感受到他内心坚守与激荡的东西,而杜庆春的敏锐与深刻则不断把谈话推向深处,启发我们对银幕背后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电影 对话过程 现实表现 导演 北京电影学院 副教授 作品
原文传递
《长江图》三人谈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红卫 沙丹 +1 位作者 田艳茹(整理) 杨超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3-50,2+202,共8页
时间:2016年8月24日下午 地点:北京乐亦其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对话者:杨超(导演)王红卫(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沙丹(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从《旅程》到《长江图》沙丹(以下简称沙):咱们先从《长江图》的故事性切入吧... 时间:2016年8月24日下午 地点:北京乐亦其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对话者:杨超(导演)王红卫(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沙丹(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从《旅程》到《长江图》沙丹(以下简称沙):咱们先从《长江图》的故事性切入吧。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有很多时空故事和情感经历的纽结。导演是如何把自己的经历放到这样的一个地点中去表现呢?您可以从《长江图》的拍摄缘起及筹备说起。杨超(以下简称杨):这个缘起还是比较远的,我从小就对河流有一个爱好。《旅程》中有两个场景是在长江拍的,我当时的内心非常认可这样一个景观:它会是一个文化或时空想象上的空间。《长江图》是先有场景,然后再有故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淳 杨超 情感经历 文化传媒 纽结 李屏宾 男性视角 商业片 文艺片 北京电影学院
原文传递
2016 VR元年:虚拟现实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明珠 《艺术教育》 2016年第10期36-39,共4页
2016年被科技界和媒体称为"VR元年"。从年初美国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简称CES)开始,VR设备就取代了智能手机而成为众多科技类大会的主角。随后,各大科技厂商相继推出VR产品,VR技术呈... 2016年被科技界和媒体称为"VR元年"。从年初美国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简称CES)开始,VR设备就取代了智能手机而成为众多科技类大会的主角。随后,各大科技厂商相继推出VR产品,VR技术呈现井喷式发展,其火爆程度让已经接近尾声的2016年持续发酵VR热潮。可以说,"VR元年"的确没有让我们失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VR 艺术教育 产品展览会 井喷式发展 数字媒体 北京电影学院 增强现实 小美人鱼 动画学院
原文传递
当代都市电影与民间欲望漂流:王小帅论 被引量:13
9
作者 聂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85-91,共7页
主持人的话王小帅出生于1966年,1985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其“地下”作品一直关注边缘人的生活与情感状态,以此为题材的《冬春的日子》《极度寒冷》《扁担.姑娘》《十七岁的单车》和《二弟》等影片为他赢得了众多的国际性声... 主持人的话王小帅出生于1966年,1985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其“地下”作品一直关注边缘人的生活与情感状态,以此为题材的《冬春的日子》《极度寒冷》《扁担.姑娘》《十七岁的单车》和《二弟》等影片为他赢得了众多的国际性声誉以及“盗版一代”青年观众的喜爱。2005年初王小帅被正式“解禁”,恢复了导演资格,《十七岁的单车》更名为《单车》获准在国内公映,但相较而言新近的《青红》才是真正意义上首部“浮出地表”的王氏作品。当这一代导演终于“长大成人”,一方面获得了远较以往更为宽松的电影创作环境,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从艺术风格、影像技术,到票房收益和后市场开发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和转型。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生代之所以被指称为“这一代”,不仅仅源自他们美学特征的相似性,更来自他们共同置身的社会文化语境以及“自我确认”的修辞冲动。本期邀请的四位作者中,鱼爱源是网络上炙手可热的新锐影评人,他的论文《主体身份与影像策略》从新生代导演的影像表达入手,探讨这种“自我确认”的文化实践的意识形态特征。徐钢教授的《“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北京单车>中的电影现实主义和中国城市景观》在跨文化理论视野里对王小帅式的“电影现实主义”进行了现实主义的政治—经济分析。杨俊蕾博士的《影像记忆中的历史和个体》以意志、规训为关键词,对影片《青红》背后历史与个人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探讨。聂伟博士的《当代都市电影与民间欲望漂流》则以王小帅为典型个案,从民间与欲望的角度讨论了新生代电影的都市叙事立场与价值关怀问题。围绕王小帅的话题显然还不止于此,作为一位正在从“地下”向“地表”上浮的导演,与之相关的研究具备了指涉中国当下文化现实的辐射效果。而对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导演 都市电影 王小帅 《十七岁的单车》 欲望 民间 电影研究 漂流 当代 北京电影学院
下载PDF
专访侯孝贤:电影是一种乡愁 被引量:15
10
作者 姜宝龙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60,共5页
2007年10月26日,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来到北京电影学院大讲堂,从田壮壮导演手中接过了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的荣誉证书。
关键词 北京电影学院 乡愁 客座教授 田壮壮 导演
下载PDF
我对贾樟柯电影的一些看法 被引量:12
11
作者 Jason McGrath 聂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8-74,共7页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汾阳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理论专业。他是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群体的中坚,“故乡三部曲”之《小武》《站台》和《任逍遥》成为新生代电影的重要代表。同时他身体力行,参与并引导了中国新兴的青年D...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汾阳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理论专业。他是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群体的中坚,“故乡三部曲”之《小武》《站台》和《任逍遥》成为新生代电影的重要代表。同时他身体力行,参与并引导了中国新兴的青年DV电影创作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贾樟柯现象”其实就是对中国新生代电影研究关键词的一种梳理,如边缘化、平民视角、现实主义、都市化、新DV运动和美学转型等等。本期的四篇论文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JasonMcGrath教授的论文《我对贾樟柯电影的一些看法》从比较电影研究的视角,强调贾樟柯早期影片创作在新纪实运动的影响下逐渐显露出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种“如其所是”的现实影像不同于政治现实主义和第五代的寓言式电影,从而表现出国际艺术片普遍具有的世界性美学特征。林少雄教授《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从身份认同观念、视像书写意识、时间感悟体验与空间建构意识等方面,探讨中国新生代导演全新的“影像本体”美学的建构过程。刘志荣博士《漫谈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从切实的感性实感出发,指出贾樟柯电影是从日常生活中升腾起来的“无邪”之诗,这源于导演本人对于生活世界保持的开放态度以及对文化之根的溯求。王卓慈副教授《修复失忆的影像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研究 贾樟柯 新生代 北京电影学院 1970年 1997年 电影理论 电影导演 《站台》 《小武》 创作活动 DV电影 平民视角 现实主义 美学转型 中国 三部曲 关键词 边缘化 都市化
下载PDF
激情所关注与生命所坚持的——第六代导演王小帅访谈录 被引量:12
12
作者 傅莹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9-78,共10页
王小帅,1966年生于上海,1981年至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5至1989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1年至1993在福建电影制片厂工作。1993年回北京后开始了独立电影制作,拍摄了系列影片《冬春的日子》(1993)、《扁担姑娘》(1996... 王小帅,1966年生于上海,1981年至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5至1989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1年至1993在福建电影制片厂工作。1993年回北京后开始了独立电影制作,拍摄了系列影片《冬春的日子》(1993)、《扁担姑娘》(1996)、《极度寒冷》(1997)、《梦幻田园》(1999)、《17岁的单车》(2000)、《二弟》(2002)、《青红》(2005)以及即将杀青的《左右》。有人誉之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2005年是中国电影诞辰一百周年,对导演王小帅来说,也是值得书写的一年。6月,他导演的影片《青红》获得第58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年底,荣膺"2005亚洲之星"。此后《青红》在国内公演,也受到好评。本刊特委托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傅莹博士就独立电影艺术诸问题采访王小帅导演,整理出此篇访谈承,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王小帅 访谈录 北京电影学院 《冬春的日子》 生命 激情 中央美术学院
下载PDF
中国电影的地缘文化阐释 被引量:13
13
作者 贾磊磊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5-9,共5页
2015年10月16日,李岚清同志在北京电影学院建校65周年校庆之际到校讲座,并提出了“能够出现影响世界的中国电影学派”的希望。以此为契机,中国电影学界从学理、历史、创作、产业等各个层面展开了建构“中国电影学派”的研究工作。时至今... 2015年10月16日,李岚清同志在北京电影学院建校65周年校庆之际到校讲座,并提出了“能够出现影响世界的中国电影学派”的希望。以此为契机,中国电影学界从学理、历史、创作、产业等各个层面展开了建构“中国电影学派”的研究工作。时至今日,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成果。随着学术界对“中国电影学派”建构性研究的深化,中国电影学界的研究者们发现,地大物博的中国在地缘文化上的差异性不亚于欧洲。同为中国电影,《小城之春》中的江南影像与《四世同堂》中的“京味”所呈现的气质就截然不同,更勿论《五朵金花》《静静的玛尼石》《黑骏马》等以少数民族地区为背景的电影了。故而,对于中国电影进行地缘电影学的研究,便在这一背景下展开,并出现了以西部电影研究、东北亚电影研究、江南电影研究、“京派”电影研究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成果。因此,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的背景下,如何在地缘电影学的视域下展开大湾区的影视研究,如何振兴大湾区的影视产业成为了此次笔谈的初衷。本辑笔谈的作者都是我国电影学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者,为我们提供了或宏观或中观或微观的不同视角;我们也相信,这一次的笔谈将是对华南地区电影学研究的一个鞭策,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大湾区电影”或曰“南方电影”的研究开启新的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电影学院 西部电影 《小城之春》 《五朵金花》 地缘文化 《四世同堂》 粤港澳大湾区 影视研究
下载PDF
新主流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现状探微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12
14
作者 肖文红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34,共6页
中国故事作为中国艺术的重要创造物,理应成为中国文化心灵或精神的当然代表。[1]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中国电影创作者必须回应的时代关切。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黄丹指出,以作品为载体反映家国脉动、谱写中国... 中国故事作为中国艺术的重要创造物,理应成为中国文化心灵或精神的当然代表。[1]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中国电影创作者必须回应的时代关切。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黄丹指出,以作品为载体反映家国脉动、谱写中国故事、洞察中国心灵、提炼中国情感,应当成为影视创作者一以贯之的责任和使命[2]。新主流电影作为更具时代包容性和多元文化气息的艺术形式,它在展现中国风貌、讲述中国故事中的作用日渐凸显。新主流电影要讲述怎样的中国故事?其在讲述中国故事中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探索有效路径把中国故事讲得精彩纷呈?不论是抽象的理论阐述,还是具体的创作实践,均需要电影创作者予以深刻思考并认真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电影学院 中国电影创作 新主流电影 多元文化 文化心灵 创造物 文学系 讲好中国故事
下载PDF
技术与文化:数字媒体时代的电影艺术——第11期“电影学博士论坛”综述 被引量:12
15
作者 范倍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0-112,共3页
2010年5月18日,由《当代电影》主办的“电影学博士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十期,而且涉及过电影艺术的各个方面。今年初,对于再一次轮到北京电影学院承办之时,在与相关老师和多位同学磋商后,我们决定以“技术与文化:数字媒体时代的电影艺术”
关键词 北京电影学院 电影艺术 数字媒体 论坛 博士 文化 技术 综述
原文传递
青年导演起步要稳 被引量:12
16
作者 忻钰坤 檀秋文 年悦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88,共7页
导演之路 檀:导演你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当代电影》杂志的专访。我们的观众和读者可能对您还不是很熟悉,所以请您首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创作经历。 忻:我是青年导演忻钰坤,《心迷宫》(原名《殡棺》)是我的长片处女作。我从小就... 导演之路 檀:导演你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当代电影》杂志的专访。我们的观众和读者可能对您还不是很熟悉,所以请您首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创作经历。 忻:我是青年导演忻钰坤,《心迷宫》(原名《殡棺》)是我的长片处女作。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电影,上初中的时候,就认定了电影是我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那种欲望特别强烈。上高中后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想找个地方学习拍电影。家里没有人从事这个行业,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入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资料馆 创作经历 学习成绩 影像风格 栏目剧 北京电影学院 影评人 类型片 叙事结构 我自己
原文传递
新时代的影视创作,呼唤温暖的现实主义——新时代影视创作的温暖现实主义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垚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6-128,共3页
近年来,北京电影学院师生的不少影视作品关注新时代、新鲜事,在关注平民叙事、直面现实困境的同时,以温暖为主基调,表现人对真善美、光明和未来的追求。胡智锋教授在《光明日报》;、CCTV6电影频道;等央级媒体中将其阐释为“温暖现实主... 近年来,北京电影学院师生的不少影视作品关注新时代、新鲜事,在关注平民叙事、直面现实困境的同时,以温暖为主基调,表现人对真善美、光明和未来的追求。胡智锋教授在《光明日报》;、CCTV6电影频道;等央级媒体中将其阐释为“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主张。这既是对当下新主流影视创作现象的积极回应,也是北京电影学院理论联系实践、研究与创作并重这一传统的集中体现。2022年5月14日下午,《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组织召开了“新时代影视创作的温暖现实主义”研讨会,邀请资深学者、影视创作者共同就这一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电影学院 影视创作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平民叙事 电影频道 直面现实 理论联系实践 创作主张
原文传递
世纪之交的韩国电影 被引量:5
18
作者 倪震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2-104,共3页
关键词 韩国电影 北京电影学院 国际电影 商业片 故事片
原文传递
创建与传承:中国影视声音学科及录音专业的发展历程与思考 被引量:11
19
作者 姚国强 赫铁龙 梁婧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7-141,共5页
声音学科作为高等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成为文化艺术与影视产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缘此,录音艺术专业作为声音学科中的重点专业,也在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相比于其他高等教育教学的... 声音学科作为高等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成为文化艺术与影视产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缘此,录音艺术专业作为声音学科中的重点专业,也在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相比于其他高等教育教学的传统学科和专业,声音学科中的录音艺术专业尚属于一门新兴的交叉型学科专业,存在着历史沿革较短、体系规模不足等客观问题。所以,全国范围内还未形成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声音学科高等艺术教育办学格局。由此,在这样一个特定历史发展的背景下,以文化、教育产业较为发达的北京地区作为研究起点,对北京电影学院及其他高等院校的声音学科及录音艺术专业进行一次系统的研究、梳理和述评,就变得很有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声音 学科建设 录音专业 北京电影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下载PDF
断裂的民族性——藏族导演万玛才旦访谈 被引量:11
20
作者 朱鹏杰 万玛才旦 《电影新作》 2016年第3期80-83,共4页
访谈时间:2015年4月30日下午访谈地点:上影广场A座5楼朱鹏杰(以下简称朱):你是怎么从作家成为导演的?文学创作对做导演有什么帮助?万玛才旦(以下简称万):我从小就喜欢文学和电影。小时候经常有放映队去放电影,主要是革命题材... 访谈时间:2015年4月30日下午访谈地点:上影广场A座5楼朱鹏杰(以下简称朱):你是怎么从作家成为导演的?文学创作对做导演有什么帮助?万玛才旦(以下简称万):我从小就喜欢文学和电影。小时候经常有放映队去放电影,主要是革命题材的,还有一些其他题材。我们的村庄在黄河边上,我上小学的时候正好来了一个施工队,他们会定期放电影,当时跟着看了一些国外的电影,像《狐狸的故事》《摩登时代》等,带给我一些不同的感受,我基本上就是看着大银幕上的这些电影长大的。初中的时候我到了县城里,周围也有很多放电影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美更登 摩登时代 革命题材 文学创作 藏族人 访谈时间 朱鹏 塔洛 情节点 北京电影学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