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用户体验的非遗类App设计——以北京景泰蓝为例
1
作者 蒋琨 赵雪妍 《上海包装》 2024年第11期141-143,共3页
北京景泰蓝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北京景泰蓝为例,分析了非遗类App设计现状,并设计了一款非遗体验类App。旨在促进非遗的传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关键词 北京景泰蓝 用户体验 App设计分类号:G122
下载PDF
北京景泰蓝制作技艺
2
《时代经贸》 2009年第4期92-93,共2页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作品运用青铜和瓷器工艺、溶入传统手工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景泰蓝始创于明代景泰年间,因初创时只有蓝色,故名景泰蓝。
关键词 铜胎掐丝珐琅 北京景泰蓝 景泰蓝 制作技艺 胎体 北京
下载PDF
故圆归梦——圆明遗珍
3
作者 苏可 《上海工艺美术》 2007年第4期22-23,共2页
圆明园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顺治朝初,约十七世纪五十年代早期。当时的摄政王向朝廷建议修建一处离宫以躲避京城夏季的炎热和传染病,听从摄政王的建议,康熙帝将北京西北郊外100公顷土地赐予四子,即未来的雍正帝,作为他的花园,并命名&qu... 圆明园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顺治朝初,约十七世纪五十年代早期。当时的摄政王向朝廷建议修建一处离宫以躲避京城夏季的炎热和传染病,听从摄政王的建议,康熙帝将北京西北郊外100公顷土地赐予四子,即未来的雍正帝,作为他的花园,并命名"圆明园",1709年正式动工。雍正之子乾隆即位时,圆明园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规模的离宫式皇家园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拍品 圆明园 乾隆 交龙 铜胎掐丝珐琅 北京景泰蓝
原文传递
近二十年来北京景泰蓝创新设计研究
4
作者 钟彩云 《明日风尚(下旬)》 2021年第4期106-109,共4页
拥有 700 多年历史的宫廷艺术景泰蓝,发展至今经历了很多辉煌与艰辛的时期。 传统工艺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生命力,就是因为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在国家的保护支持下,这项非遗技艺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仍需保持活力,顺应时代需求,... 拥有 700 多年历史的宫廷艺术景泰蓝,发展至今经历了很多辉煌与艰辛的时期。 传统工艺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生命力,就是因为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在国家的保护支持下,这项非遗技艺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仍需保持活力,顺应时代需求,注入新鲜血液进行创新设计。 文章以北京市珐琅厂、熊氏珐琅、北京工美集团、孔氏珐琅四家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景泰蓝生产制作企业的作品为案例支撑,针对近二十年来北京地区景泰蓝的创新设计进行研究,从工艺创新、造型创新、纹样创新三个方面,探讨景泰蓝在新时代下的创新设计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二十年 北京景泰蓝 创新设计研究
下载PDF
云南乌铜走银与北京景泰蓝工艺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黎睿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2年第17期68-71,共4页
云南乌铜走银和北京景泰蓝都有着多年的发展历史,且同属我国传统金属加工工艺之一,并被视为南白两方金属工艺的代表。乌铜走银工艺与景泰蓝工艺受南北两方文化的影响,在工艺和现代化发展上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因此本文对两者的文化内涵,造... 云南乌铜走银和北京景泰蓝都有着多年的发展历史,且同属我国传统金属加工工艺之一,并被视为南白两方金属工艺的代表。乌铜走银工艺与景泰蓝工艺受南北两方文化的影响,在工艺和现代化发展上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因此本文对两者的文化内涵,造型,色彩,消费群体和现代工艺品进行比较,从而剖析乌铜走银与景泰蓝在工艺特点和工艺发展上的不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乌铜走银 北京景泰蓝工艺 工艺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