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水有机物中化石碳排放CO_2辨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郝晓地 王向阳 +1 位作者 曹达啟 吴远远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17,共5页
长期以来,习惯性将污水中有机碳(TOC)分解产生的CO_2当作是生源性的,并未计入碳排放核算清单。随着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放射性碳元素(^(14)C)检测与元素质量守恒法则计算表明,污水有机物中化石碳(石油化工产品制造的洗涤剂、化妆品... 长期以来,习惯性将污水中有机碳(TOC)分解产生的CO_2当作是生源性的,并未计入碳排放核算清单。随着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放射性碳元素(^(14)C)检测与元素质量守恒法则计算表明,污水有机物中化石碳(石油化工产品制造的洗涤剂、化妆品、药物等)成分所占比例可高达TOC成分的28%,由此而产生的CO_2直接排放量(活性污泥法)可占到TOC总CO_2排放量的13%,再加上污泥厌氧消化其CO_2排放量更是高达23%。因此,化石碳CO_2直接排放量不容小觑,应列入碳排放核算清单。如果人类不能妥善找到化石碳CO_2碳汇,那就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最大限度避免肆意、无序开采化石燃料,特别是仍埋藏于地下的可燃冰。否则,大气碳库中化石碳形成的CO_2绝对量肯定继续增加,气候变暖现象不可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 生源 CO2直接排放 化石燃料 HC检测 气候变暖
原文传递
基于化石碳的污泥干化焚烧处置碳排放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潘煜 李廉明 +4 位作者 宋焜 王怡弘 龚俊 李凯 黄群星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90-1000,共11页
通常认为,污泥焚烧产生的CO^(2)是生物成因,不计入碳排放核算清单。但石油加工化学品的广泛使用会导致污泥化石碳质量分数增加。为符合实际情况,采用放射性碳测年法测定污泥化石碳质量分数。基于浙江省某2500 t·d^(-1)污泥能源化... 通常认为,污泥焚烧产生的CO^(2)是生物成因,不计入碳排放核算清单。但石油加工化学品的广泛使用会导致污泥化石碳质量分数增加。为符合实际情况,采用放射性碳测年法测定污泥化石碳质量分数。基于浙江省某2500 t·d^(-1)污泥能源化利用热电联产项目运营数据,以1 t干基污泥(DS)为核算对象,构建碳排放及碳补偿核算方法,得出污泥干化焚烧-灰渣综合利用路径的碳排放因子,并与深度脱水-应急填埋路径的理论碳排放水平比较。结果表明,污泥有机碳中化石碳质量分数为64.94%,并非100%的生源碳。因此,污泥焚烧时计入碳排放核算清单的直接碳排放会增大,同时数据准确性和可靠度也有所增加。干化焚烧-灰渣综合利用路径中,1 t干基污泥的碳排放为0.32 tCO^(2eq),约为深度脱水-应急填埋路径的1/6,更具减排潜力。本研究结果可为污泥低碳化处理处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处理 干化 焚烧 填埋 化石 排放
原文传递
可再生碳是可持续和以未来为导向的化学工业的关键 被引量:2
3
作者 M.Carus 康帅(译) 于俊荣(校) 《国际纺织导报》 2019年第11期54-57,共4页
基于当前塑料工业在全球CO 2排放中的影响,nova研究所在其“化学2050”建议书中描述了需采取何种行动以确保未来塑料生产不会造成气候改变,2050年碳将来源于何处,以及如何在不使用化石资源的前提下发展塑料工业。
关键词 可再生 循环利用 化石 可持续
下载PDF
碳排放约束下我国省际工业生产效率及空间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肖枝洪 冉波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7年第10期29-36,50,共9页
以我国30个省市区1995—2015年工业生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SBM模型测算碳排放约束下我国省际工业生产效率值,然后运用Moran指数对省际工业生产效率进行空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碳排放约束下我国省际工业生产效率呈现"先减后... 以我国30个省市区1995—2015年工业生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SBM模型测算碳排放约束下我国省际工业生产效率值,然后运用Moran指数对省际工业生产效率进行空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碳排放约束下我国省际工业生产效率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到了2015年,各省市区工业生产都处在效率前沿上;2013年之前,"1值单元"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且"1值单元"的省份随着年份增加呈现增加趋势;各省市区的工业生产效率空间上存在正相关关系,东部省份主要呈现高高型聚集特征,西部省份呈现低低型聚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生产效率 化石排放 SBM模型 空间相关
下载PDF
风化过程中铼和硒的活动性及其对化石有机碳风化的指示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玉红 汪进 +2 位作者 曲远馨 朱超 金章东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0-770,共11页
化石有机碳风化是地质时间尺度上重要的碳源,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但如何量化一直是个挑战.河水铼(Re)含量的变化被认为具有示踪流域化石有机碳风化强度的潜力,然而Re的来源及其与化石有机碳风化之间的关系还知之甚少.... 化石有机碳风化是地质时间尺度上重要的碳源,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但如何量化一直是个挑战.河水铼(Re)含量的变化被认为具有示踪流域化石有机碳风化强度的潜力,然而Re的来源及其与化石有机碳风化之间的关系还知之甚少.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一指标的有效性,本文选择重庆市城口县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页岩风化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元素含量、逐级提取实验等分析,探讨页岩风化序列中Re和硒(Se)的活动性及其与化石有机碳风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化学蚀变指数(CIA)从基岩到风化层逐步升高,指示增强的风化强度.根据逐级提取实验和质量迁移系数(τ)的变化发现,页岩中的Re和Se主要赋存于有机质相,风化过程中与化石有机碳同步流失,而与页岩中的硫化物矿物氧化无明显相关;风化过程中Re和Se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导致其与化石有机碳非等量流失.本研究支持Re作为示踪化石有机碳风化的指标,而Se是示踪化石有机碳风化的潜在指标.未来需要不同类型沉积岩剖面与流域相结合的研究,明确河水Re和Se的来源及其与流域化石有机碳风化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和Se 页岩 活动性 化石有机 化学风化
原文传递
中国主要河流的颗粒有机碳来源及通量 被引量:4
6
作者 汪进 曲远馨 金章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5-1127,共13页
河流系统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纽带,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河流中的颗粒有机碳(POC)主要由来源于土壤和植被的生物有机碳和来源于岩石的化石有机碳组成,POC的侵蚀、搬运、氧化和埋藏对不同时间尺度的碳循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 河流系统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纽带,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河流中的颗粒有机碳(POC)主要由来源于土壤和植被的生物有机碳和来源于岩石的化石有机碳组成,POC的侵蚀、搬运、氧化和埋藏对不同时间尺度的碳循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统计了我国31条主要河流(包括台湾12条)的POC含量、碳同位素和悬浮物通量等数据,获得生物POC和化石POC的年通量,探讨了我国河流POC来源和通量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这些河流的POC的来源和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黄河和长江侵蚀大量的年老生物POC,而台湾河流主要为化石POC;我国河流POC来源与通量主要受控于物理侵蚀、气候、地质地貌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河流的流域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7%,近10年其生物POC和化石POC的总年通量分别为4.25±0.78 Mt C/a和2.04±0.22 Mt C/a,各占世界河流通量的2.7+1.3/-0.9%和4.7+6.6/-2.8%,表现出对全球海洋有机碳的一定贡献。过去几十年,我国河流输沙量显著减少,改变了河流有机碳氧化和水库埋藏过程及通量,其过程和通量的进一步监测和研究对理解有机碳侵蚀、输运、氧化和埋藏及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有机(POC) 河流 生物有机 化石有机 侵蚀
原文传递
基于WRF模式的京津冀地区地表大气CO_(2)浓度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梁周彤 唐文瀚 +7 位作者 曾宁 才其骧 韩鹏飞 张宇 权维俊 姚波 王普才 刘志强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7-396,共10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区域、城市、行业企业都在制定和实施双碳目标行动计划。CO_(2)模拟因其客观性和高时空分辨率等优势,在城市碳排放研究中深受重视。本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Picarro仪器高精度观测...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区域、城市、行业企业都在制定和实施双碳目标行动计划。CO_(2)模拟因其客观性和高时空分辨率等优势,在城市碳排放研究中深受重视。本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Picarro仪器高精度观测的2019—2020年CO_(2)数据,利用WRF模式进行CO_(2)传输模拟,分析了CO_(2)浓度变化的季节特征,评估了模式在城区中心、城郊及背景3个观测站点的模拟效果,并对边界层高度及化石燃料碳排放等可能影响CO_(2)浓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3个观测站点分别为北京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 m气象塔观测站(北京站)、河北香河观测站(香河站)和上甸子区域本底观测站(上甸子站)。模拟结果表明:上甸子站优于香河站,香河站优于北京站,在冬季尤其明显;CO_(2)浓度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城区、电厂和工业区,尤其是唐山、石家庄和邯郸地区,大量交通、工业排放导致CO_(2)浓度明显上升,且高值区的范围在冬季最大;就日平均变化和日变化而言,边界层高度与CO_(2)浓度存在相反变化趋势;3个站点的化石燃料碳排放(FFECO_(2))与近地面总CO_(2)浓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冬春季的相关性高于夏秋季,且FFECO_(2)的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北京站、香河站、上甸子站;CO_(2)传输模拟的不确定性存在空间差异和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浓度 WRF模式 边界层高度 化石燃料排放
下载PDF
潭江流域森林碳蓄积与能源燃烧碳释放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志良 夏念和 +2 位作者 吴志峰 程炯 刘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07-1810,共4页
研究了潭江流域典型区中小尺度森林碳库与人类活动化石能源碳释放.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森林一直起着碳汇的作用,并且随着经济发展与时间延长,汇的作用得到加强,1990年森林净吸收碳量为1.0579×107t,到2002年森林净吸收碳量增至1.... 研究了潭江流域典型区中小尺度森林碳库与人类活动化石能源碳释放.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森林一直起着碳汇的作用,并且随着经济发展与时间延长,汇的作用得到加强,1990年森林净吸收碳量为1.0579×107t,到2002年森林净吸收碳量增至1.28061×107t,年平均净吸收碳量为1.856×105t.化石能源的碳释放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1990年的化石能源碳排放为9.508×105t,2002年为1.8562×106t,年平均增加量7.0×104t,2003年达到2.1968×106t,比2002年增加3.406×105t.2002年,潭江流域万元GDP能耗为2.21t标煤,高于珠江三角洲平均水平.如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能耗降低至平均水平,则可削减3.360×105t碳排放,大于2002年流域森林净吸收的碳量.从流域净吸收与净增排放的碳量来看,流域碳平衡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释放 化石能源 潭江流域
下载PDF
科莱恩加入可再生碳倡议组织(RCI)促进可再生原材料使用
9
作者 Grace 《上海化工》 CAS 2022年第3期62-62,共1页
科莱恩最近宣布加入可再生碳倡议组织(RCI)。该组织旨在支持并加快化学工业从使用化石碳向使用可再生碳转变。使用可再生碳资源可以减少化石碳排放至大气中,从而应对温室气体效应这个导致气候变化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 温室气体效应 气候变化 可再生 科莱恩 资源 化学工业 CI 化石排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