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穴压豆配合化痰通脉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曾博斯 杨帆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22期3557-3560,共4页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配合化痰通脉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配合化痰通脉...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配合化痰通脉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配合化痰通脉方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心电图有效率;并比较治疗后两组硝酸甘油停减率和随访12个月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P<0.01);心电图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硝酸甘油停减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治疗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配合化痰通脉方可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脂、血液流变学及中医证候,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中医治疗 耳穴压豆 化痰通脉
下载PDF
耳穴压豆护理辅助化痰通脉方外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陈仕梅 李亚轩 +2 位作者 杨帆 曾博斯 李建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护理辅助化痰通脉方外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1日~2020年3月31日就诊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护理辅助化痰通脉方外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1日~2020年3月31日就诊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护理辅助化痰通脉方外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P<0.01),疼痛持续时间相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穴压豆护理辅助化痰通脉方外敷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改善临床症状,且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耳穴压豆 化痰通脉
下载PDF
耳穴压豆联合化痰通脉方外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亚轩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16期1752-1754,共3页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化痰通脉方外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护理。方法:选择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2019年7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痰阻心脉型、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化痰通脉方外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护理。方法:选择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2019年7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痰阻心脉型、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耳穴压豆与化痰通脉方外敷干预。比较两组心电图疗效、心理状态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组干预后心电图疗效、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化痰通脉方外敷干预能够增强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效果,配合护理干预能够更有效的改善心理状态,保障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耳穴压豆 化痰通脉 临床疗效 心理状态
下载PDF
理肺化痰通脉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新平 王展儒 《陕西中医》 2020年第4期484-486,共3页
目的:观察理肺化痰通脉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瘀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AECOPD(痰热瘀肺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理肺化痰通脉方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予西医常规... 目的:观察理肺化痰通脉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瘀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AECOPD(痰热瘀肺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理肺化痰通脉方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10 d后,就CAT评分、6MWD、CRP、肺功能等指标进行观察评价,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AT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6MWD大于治疗前(P<0.05)、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CAT评分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6MWD大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CRP水平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pred、FEV1/FVC及MVV均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FEV1%pred、FEV1/FVC及MVV均大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有效率达94.4%,高于对照组的86.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使用理肺化痰通脉方干预,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提高肺功能,且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理肺化痰通脉 肺功能 痰热瘀肺证 炎症反应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祛瘀化痰通脉方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苗兰 彭勍 +5 位作者 孙明谦 张业昊 张颖 任常英 刘建勋 林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9-120,共12页
目的:探究中药复方祛瘀化痰通脉方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功效配伍的科学性。方法:实验选用叙利亚金黄地鼠,分为正常、模型、复方、祛瘀、化痰和解毒组6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形成金黄地鼠高脂血症模型,造模4... 目的:探究中药复方祛瘀化痰通脉方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功效配伍的科学性。方法:实验选用叙利亚金黄地鼠,分为正常、模型、复方、祛瘀、化痰和解毒组6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形成金黄地鼠高脂血症模型,造模4周,灌胃给予祛瘀组(1.11 g·kg^(-1)),化痰组(0.39 g·kg^(-1)),解毒组(0.07 g·kg^(-1)),祛瘀化痰通脉方组(1.42 g·kg^(-1)),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灌胃6周。收集血清测定血脂,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收集粪便进行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金黄地鼠体质量增长明显(P<0.05,P<0.01),各项血脂指标均显著升高(P<0.01),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降低(P<0.05,P<0.01),菌群相对丰度门、科、属水平均发生明显变化(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祛瘀化痰通脉方能控制高脂血症金黄地鼠体质量变化,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LDL-C/HDL-C)(P<0.05,P<0.01);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显著降低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P<0.01),增加拟杆菌科、紫单孢菌科、理研菌科、巴氏杆菌属等菌群丰度(P<0.05,P<0.01),降低红蝽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各配伍组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血脂、肠道菌群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解毒组降血脂作用和化痰组菌群调节作用更接近复方组。结论:祛瘀化痰通脉方及配伍组从不同角度对金黄地鼠高脂血症发挥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改善肠道微生态有关,复方组作用最为显著,化痰组次之,本研究亦为中药复方祛瘀化痰通脉方配伍的科学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化痰通脉 高脂血症 肠道菌群 配伍
原文传递
健脾化痰通脉方治疗冠心病血脂异常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魏玲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6期647-649,共3页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通脉方对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临床症状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健脾化痰通脉方,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通脉方对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临床症状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健脾化痰通脉方,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于每晚睡前口服。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结果健脾化痰通脉方能明显改善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胸闷、胸痛、气短、体胖多痰、身体困重等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能明显改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P<0.01),实验室指标总有效率为73.33%,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痰通脉方能明显改善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血脂指标,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脂异常 健脾化痰通脉
下载PDF
固本化痰通脉方对痰阻血脉大鼠血脂代谢及核转录因子-κB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克建 王平 +4 位作者 张六通 邹小娟 程方平 张茂林 田代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7-519,共3页
目的:探讨固本化痰通脉方对痰阻血脉大鼠血脂代谢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部分揭示痰邪的致病机理。方法:6~7周龄正常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固本化痰通脉方组、西药对照组4组,透射电镜下观察主... 目的:探讨固本化痰通脉方对痰阻血脉大鼠血脂代谢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部分揭示痰邪的致病机理。方法:6~7周龄正常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固本化痰通脉方组、西药对照组4组,透射电镜下观察主动脉内皮的超微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脂水平、NF-κB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1);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有差异(P<0.05)或显著差异(P<0.01);电镜观察固本化痰通脉方组主动脉内皮更接近正常。结论:固本化痰通脉方能够降低痰阻血脉大白鼠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改善动脉硬化和延缓动脉硬化的发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性,降低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证 固本化痰通脉 血脂代谢 NF-ΚB
下载PDF
葛友庆补肾化痰通脉方辨治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进平 葛友庆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12期6-7,49,共3页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病因,可归属为"眩晕""头痛""痴呆""中风""偏枯"等范畴。葛友庆教授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多见于老年人,多伴有口干黏滞,舌暗红苔腻、脉沉细...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病因,可归属为"眩晕""头痛""痴呆""中风""偏枯"等范畴。葛友庆教授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多见于老年人,多伴有口干黏滞,舌暗红苔腻、脉沉细等肾虚痰浊血瘀互结之象。认为老年人体质虚弱,旧病寄身,加之情绪波动,脏腑气机失调;饮食结构变化,过食肥甘厚腻,脾胃运化障碍,聚湿、生痰化热,痰、瘀、热进一步影响气机升降,形成以肾虚为主,痰、瘀、热病理因素的恶性循环。痰、瘀是产生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主要病理因素,肾虚痰浊瘀结互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重要发病机制,创立补肾化痰通脉方(制首乌、仙灵脾、白芥子、生山楂、生黄芪、红花、川芎、地龙、决明子、泽泻等组成)。可能机制是通过降低血脂水平达到稳定斑块等作用,尤其是对西药无法耐受者。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眩晕 头痛 痴呆 中风 偏枯 补肾化痰通脉 中药复 葛友庆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祛瘀化痰通脉方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常先松 肖文金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9-502,共4页
目的:探讨祛瘀化痰通脉方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对94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祛瘀化痰通脉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祛瘀化痰通脉方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对94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祛瘀化痰通脉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长度、斑块面积、中医证候积分、血压、血脂等指标变化,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BP、DBP及心悸、胸闷、痰多口黏、纳差、胸痛频繁、头胀头痛、失眠、舌下脉络青紫积分及证候总积分显著降低,HDL-C、NO显著升高,TC、TG、LDL-C、ET-1、Hcy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5%vs 76.6%,P<0.05)。结论:祛瘀化痰通脉方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有效降低血压,调节血脂,改善中医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化痰通脉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
下载PDF
加用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刚 刘婷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7-10,共4页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并从血脂及ICAM-1、VCAM-1、CD40等炎症介质方面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气活血化...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并从血脂及ICAM-1、VCAM-1、CD40等炎症介质方面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的变化、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变化;并检测血清TC、TG、LDL-C、HDL-C、hs-CRP、ICAM-1、VCAM-1、sCD40L水平。[结果]16周后,2组血清TC、TG、LDL-C、hs-CRP、ICAM-1、VCAM-1、sCD40L均有降低;血清HDL-C水平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能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心电图、调节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活血化痰通脉 不稳定型心绞痛 炎症介质
下载PDF
理肺化痰通脉方治疗痰热瘀肺型AECOPD的效果及对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伟明 谭映辉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4期182-183,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理肺化痰通脉方治疗痰热瘀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84例痰热瘀肺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理肺化痰通脉方治疗痰热瘀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84例痰热瘀肺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理肺化痰通脉方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其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均更低,P<0.05。结论:在对痰热瘀肺型AECOPD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理肺化痰通脉方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其疗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其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肺化痰通脉 痰热瘀肺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中药复方祛瘀化痰通脉方在小型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勍 任建勋 +5 位作者 苗兰 孙明谦 张颖 孟硕 林力 刘建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022-4030,共9页
目的探讨祛瘀化痰通脉方(QYHT)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型猪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为QYHT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冠状球囊拉伤内皮损伤的方法建立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小型猪模型,连续给药8周后不同时... 目的探讨祛瘀化痰通脉方(QYHT)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型猪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为QYHT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冠状球囊拉伤内皮损伤的方法建立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小型猪模型,连续给药8周后不同时间点取血,对血浆中各成分的浓度进行测定,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建立了小型猪血浆中9个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和精密度、提取回收率、稳定性以及基质效应均符合体内药物分析的要求。给药后假手术组可检测到3个入血成分,模型组检测到5个入血成分。结论QYHT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动物体内的处置过程存在一定差异。该测定方法适用于检测QYHT在小型猪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为该复方的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化痰通脉 LC-MS/MS 药代动力学 小型猪
下载PDF
益气化痰通脉方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张爱玲 《四川中医》 2012年第4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通脉方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化痰通脉方,3个月后分别比较心绞痛疗效...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通脉方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化痰通脉方,3个月后分别比较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结果: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分值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胸痛、胸闷、心悸、倦怠乏力、肢体困重的症状积分差值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化痰通脉汤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同时改善中医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益气化痰通脉 中医治疗
下载PDF
化痰活血通脉方联合心脏康复运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痰瘀互结型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会君 丁丽 +6 位作者 李广兵 邓坤 章燕 朱涛 周婧 朱利月 严静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0期2070-2075,共6页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通脉方联合心脏康复治疗对痰瘀互结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痰瘀互结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通脉方联合心脏康复治疗对痰瘀互结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痰瘀互结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规范西药治疗,对照组联合心脏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化痰活血通脉方。治疗1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神经内分泌激素[肾素(Renin,REN)、醛固酮(Aldosterone,ALD)、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Ⅱ,Ang II)]、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questionnaire,MLHF-Q)、NT-proBNP(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6MWD)、LVEF(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AT(Anaerobic threshold,AT)、V02max(Maximum oxygen uptake)、Power、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REN、ALD、ACTH、Ang II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神经内分泌激素REN、ALD、ACTH、Ang I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LHF-Q评分、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6MWD、LVE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MLHF-Q评分、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6MWD、LVEF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T、V02max、Power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AT、V02max、Powe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痰瘀互结型 化痰活血通脉 心脏康复 神经内分泌激素
下载PDF
化痰通脉方对胸痹小鼠模型的影响
15
作者 宋博群 李红兰 +1 位作者 李正美 李京玉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32期54-54,共1页
目的:观察化痰通脉方对小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ISO制备急性胸痹心痛小鼠模型,观察每组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采用夹闭气管方法制备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各组小鼠心电消失时间。结果:化痰通脉方延长小鼠心电消失时间及常压耐缺氧... 目的:观察化痰通脉方对小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ISO制备急性胸痹心痛小鼠模型,观察每组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采用夹闭气管方法制备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各组小鼠心电消失时间。结果:化痰通脉方延长小鼠心电消失时间及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结论:化痰通脉方对急性心肌缺血缺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防治痰瘀痹阻型胸痹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通脉 心脉痹阻 胸痹
下载PDF
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和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刚 刘婷 贺铿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2期1355-1355,共1页
目的 :观察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和QT离散度的影响 .方法 :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和 ... 目的 :观察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和QT离散度的影响 .方法 :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和 QT 离散度的变化.结果 : 2个月后,治疗组心率变异性改善、QT 离散度下降(P〈0.01).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 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并能降低其QT离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活血化痰通脉 慢性心力衰竭 心率变异性 QT离散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