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肾功能衰竭从脾论治浅谈 被引量:4
1
作者 吴燕燕 李自强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6-37,共2页
慢肾衰常以脾胃病变为首发见症 ,后以脾肾两虚贯穿始终 ,提出湿浊碍脾 ,胃失和降为尿毒症早期的主要病理证结 ;脾肾两虚 ,阳不化气为尿毒症之渐 ,病之本。治疗早期化浊醒脾 ,和胃降逆 ,中晚期则以健脾益肾 ,强调健脾可斡旋中运 ,有助疾... 慢肾衰常以脾胃病变为首发见症 ,后以脾肾两虚贯穿始终 ,提出湿浊碍脾 ,胃失和降为尿毒症早期的主要病理证结 ;脾肾两虚 ,阳不化气为尿毒症之渐 ,病之本。治疗早期化浊醒脾 ,和胃降逆 ,中晚期则以健脾益肾 ,强调健脾可斡旋中运 ,有助疾病的稳定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湿 湿和胃 益肾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衡先培从湿浊困脾论治糖尿病口干症的经验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亚楠 衡先培 《江苏中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29-32,共4页
口干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令许多糖尿病患者感到不适,是困扰众多糖尿病患者的一个症状。通常认为口干多为热盛津伤、阴液不足,但导师衡先培教授认为在临床中因津液不敷布导致口干也不少见。这类病人脾失运化是津液不能敷布的基本病机... 口干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令许多糖尿病患者感到不适,是困扰众多糖尿病患者的一个症状。通常认为口干多为热盛津伤、阴液不足,但导师衡先培教授认为在临床中因津液不敷布导致口干也不少见。这类病人脾失运化是津液不能敷布的基本病机,湿浊困脾是脾失化津的常见原因,化湿醒脾是助脾化津的基本治法,临床常用化湿醒脾法治疗这类津液失于敷布的口干患者,具有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先培 糖尿病 口干 湿浊困 湿
下载PDF
健脾祛痰化瘀治疗老年痴呆 被引量:5
3
作者 郑英宇 陈民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7期83-84,共2页
老年痴呆肾虚髓亏为本,痰浊瘀血为标,与心、肝、脾三脏有密切关系。补肾为主,兼用活血化瘀、祛痰开窍、化湿醒脾等方法,疗效满意。
关键词 老年痴呆 祛痰开窍 活血 湿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化湿法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超 朱曙东 《山东中医杂志》 2013年第3期165-166,共2页
慢性糜烂性胃炎病位在胃,病性属本虚标实,治疗以化湿为先,兼以健脾。根据以下证型辨证用药:外感湿邪,困阻脾阳(可细分为寒湿中阻证、湿热内蕴证和寒热互见证);饮食不节,内生湿热;肝气犯胃,湿浊交阻;脾虚不运,痰湿阻滞。
关键词 慢性糜烂性胃炎 外感湿 内生湿 湿浊交阻 湿阻滞 湿
下载PDF
周兰从脾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
5
作者 程慧娟 周兰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21期18-21,共4页
周兰主张从脾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化湿醒脾、宣肺透邪为基本治疗大法,配以养阴、化瘀、温阳、运脾等治法辨证施治,以清脾饮合达原饮为主方随证加减,辨证严谨,思路明确,标本兼顾,药少力专,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达原饮 湿 宣肺透邪 周兰
下载PDF
化湿醒脾汤治疗伤寒32例临床观察
6
作者 赵郴 李文龙 +1 位作者 黄荣其 张登科 《湖南中医杂志》 2019年第4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化湿醒脾汤治疗伤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伤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化湿醒脾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用药14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伤寒沙门菌血培养、血常规的变化。结果:... 目的:观察化湿醒脾汤治疗伤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伤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化湿醒脾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用药14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伤寒沙门菌血培养、血常规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与治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6. 88%、78. 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 52%、31. 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P <0. 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P <0. 05);对照组身热不扬、小便短少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组伤寒沙门菌血培养转阴例数自身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及治疗组嗜酸性粒细胞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总数比对照组高(P <0. 05)。结论:化湿醒脾汤治疗伤寒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湿温病 中医药疗法 湿
原文传递
疏肝醒脾法治疗低热 被引量:2
7
作者 丰长江 《湖北中医杂志》 2014年第11期50-50,共1页
刘某,女,42岁,初诊日期:2012年10月11日。患者于当年5月初,去南方旅游,正逢雨季,阴雨绵绵,加之旅途中常饮冷饮,回后即感全身不适,头重头痛,畏寒发烧,体温38℃左右,恶心厌食,大便稀溏。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胃肠型感... 刘某,女,42岁,初诊日期:2012年10月11日。患者于当年5月初,去南方旅游,正逢雨季,阴雨绵绵,加之旅途中常饮冷饮,回后即感全身不适,头重头痛,畏寒发烧,体温38℃左右,恶心厌食,大便稀溏。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胃肠型感冒”,经输液、抗炎及中药治疗后,体温下降,但未退净,每天午后仍感低热(37.1℃-37.3℃),余症未见明显减轻。后去上级医院作全面系统检查,除体温略高于正常外,其余理化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患者甚为所苦,整天闷闷不乐,疑患有不治之症。因此多处寻医治疗,低烧始终未能近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 中医药疗法 疏肝解郁 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