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新型原核诱导表达系统的建立
1
作者 刘征 高双成 +3 位作者 杨尚君 孙宁 杜蕊 赵彦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5-149,共5页
群体感应是细菌依赖于种群密度进行信息交流、协调群体行为并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方式。海洋发光弧菌Vibriofischeri利用该机制合成化学物质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与LuxR蛋白结合,随后驱动下游生物荧光基因的高量表达。基于植物叶... 群体感应是细菌依赖于种群密度进行信息交流、协调群体行为并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方式。海洋发光弧菌Vibriofischeri利用该机制合成化学物质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与LuxR蛋白结合,随后驱动下游生物荧光基因的高量表达。基于植物叶绿体起源于原始古细菌-蓝藻的假设以及叶绿体内的转录、翻译机制与原核生物高度近似,构建了luxR基因调控下游报告基因GFP表达的叶绿体遗传转化载体。将该载体转入大肠杆菌后,当无外加信号物质AHLs时,GFP不表达;而外加AHLs后,GFP大量表达,证明luxR和GFP基因的组合在大肠杆菌中是理想的化学诱导基因表达系统,可应用于大肠杆菌基因功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LuxR基因 AHLs 化学诱导基因表达 叶绿体表达载体
下载PDF
水稻RPR1启动子片段对烯丙异噻唑诱导响应性的分析(英文)
2
作者 赵向辉 杨进孝 +2 位作者 高炯 周茜 蒯本科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4-530,共7页
烯丙异噻唑是一种合成化合物,可诱导植物产生广谱抗病性。水稻中的RPR1(rice probenazole- responsive)基因可能参与了烯丙异噻唑诱导抗病的过程。本研究用5′端删除的方法克隆了RPR1基因的5个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片段(2 416 bp、1574 bp、... 烯丙异噻唑是一种合成化合物,可诱导植物产生广谱抗病性。水稻中的RPR1(rice probenazole- responsive)基因可能参与了烯丙异噻唑诱导抗病的过程。本研究用5′端删除的方法克隆了RPR1基因的5个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片段(2 416 bp、1574 bp、819 bp、568 b p、208 bp),将其分别与GUS基因融合后转化拟南芥和水稻愈伤组织。结果表明,除208 bp片段外,其余各片段在水稻愈伤组织中可受烯丙异噻唑诱导而驱动GUS基因的表达;1 574 bp和2 416 bp序列在异位表达系统的拟南芥中可驱动GUS的表达,说明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在烯丙异噻唑诱导获得抗病性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某些共同机制;另外,1 574 bp和2 416 bp片段只驱动GUS在拟南芥芽顶端分生组织和叶柄中表达,说明这2个片段中可能含有调控组织特异性表达的顺式作用元件。这些烯丙异噻唑应答片段的鉴定为构建可用于基因表达分析,特别是田间可诱导基因表达系统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R1基因(水稻烯丙异噻唑响应性基因) 启动子 烯丙异噻唑 GUS表达 化学诱导基因表达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