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蓟县元古界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变化 被引量:36
1
作者 储雪蕾 张同钢 +2 位作者 张启锐 冯连君 张福松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51-959,共9页
天津蓟县元古界剖面长城系碳酸盐岩的δ^(13)C值基本为负值,蓟县系大体在(0±1)‰的范围内,进入青白口系井儿峪组一般在(2±2)‰的正值.从串岭沟组到大红峪组(约1700~1600 Ma)碳酸盐岩的δ^(13)C值大约由-3‰变化到0‰,但大红... 天津蓟县元古界剖面长城系碳酸盐岩的δ^(13)C值基本为负值,蓟县系大体在(0±1)‰的范围内,进入青白口系井儿峪组一般在(2±2)‰的正值.从串岭沟组到大红峪组(约1700~1600 Ma)碳酸盐岩的δ^(13)C值大约由-3‰变化到0‰,但大红峪组δ^(13)C值大幅度振荡.蓟县系地层碳同位素组成发生两次较大的变化,分别在杨庄组和雾迷山第三亚组之后.相当完整和连续的碳同位素记录反映了约 1700~800 Ma全球海水的δ^(13)C值长期变化趋势.发生在约1700~1600 Ma和<约 1300 Ma海水的δ^(13)C值升高及大幅度振荡可能是两次全球性构造事件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县 元古界 碳酸盐岩 碳同位素 化学地层学 长期变化 全球构造事件
原文传递
长江三峡地区上震旦统稳定同位素异常及地层意义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伟 松本良 +3 位作者 王海峰 大出茂 狩野獐宏 穆西南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2-388,共7页
三峡地区广泛发育的上震旦统 ,及下伏的南沱组和古城组冰碛层 ,有良好的生物地层控制及全球对比意义。新秭归城附近的雾河剖面 ,自南沱组顶部到水井沱组下部出露有利于化学地层学研究的一系列碳酸盐岩沉积。对这一剖面的碳、氧、锶同位... 三峡地区广泛发育的上震旦统 ,及下伏的南沱组和古城组冰碛层 ,有良好的生物地层控制及全球对比意义。新秭归城附近的雾河剖面 ,自南沱组顶部到水井沱组下部出露有利于化学地层学研究的一系列碳酸盐岩沉积。对这一剖面的碳、氧、锶同位素研究发现 :1)碳、锶和氧同位素在陡山沱组顶部到灯影组底部存在明显异常 ;2 )碳同位素在寒武系 -前寒武系界线附近有负异常 ;3 )碳同位素和锶同位素在剖面上的演化具有全球对比意义 ;4)陡山沱组顶部到灯影组底部的碳、锶同位素异常 ,与可能存在末远古纪的冰期 ,即所谓的“后 Marinoan冰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锶同位素 后Marinoan冰期 化学地层学 长江三峡地区 上震旦统 稳定同位素异常 地层意义
下载PDF
用化学地层学研究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和对比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自强 尹崇玉 +3 位作者 高林志 柳永清 唐烽 张传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68-279,共12页
随着传统地层学向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地层学方向的发展,笔者开展了湖北峡东地区新元古界震旦系和南华系的化学地层学研究。分别介绍了碳酸盐岩地层的稳定同位素和碎屑岩化学蚀变指数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并依此提出新元古界划分和对比方... 随着传统地层学向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地层学方向的发展,笔者开展了湖北峡东地区新元古界震旦系和南华系的化学地层学研究。分别介绍了碳酸盐岩地层的稳定同位素和碎屑岩化学蚀变指数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并依此提出新元古界划分和对比方案。震旦系碳酸盐岩中所获得的δ^13C变化曲线和^87Sr/^86Sr比值与世界诸多剖面的变化曲线基本一致。南华系碎屑岩的化学蚀变指数(CIA)的特征是莲沱组下部CIA值为55-65(代表寒冷环境的CIA值),莲沱组上部CIA值则增至65~75(代表温湿环境),而莲沱组顶部两个样品的CIA值再次降为寒冷指数60-65;南沱组CIA值均为60-65,除了顶部(接近震旦系)的两个样品分别为69.4和70.9。上述CIA值的变化表明南华系以寒冷气侯为主,并且经历过“寒冷-温湿-寒冷”气候的演变条件下的沉积物。沉积相的多样性说明即使在“冰期”期间古构造、古地理环境对沉积物特征的影响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系 震旦系 化学地层学 Sr和C同位素 化学蚀变指数
下载PDF
层序地层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美俊 周东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87-491,497,共6页
层序地层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研究的新进展,它主要研究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烃源岩分布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层序地层地球化学的概念由Peters等人(2000)提出,并在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层序地层地球化学将地球化学方法与层序地层学研... 层序地层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研究的新进展,它主要研究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烃源岩分布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层序地层地球化学的概念由Peters等人(2000)提出,并在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层序地层地球化学将地球化学方法与层序地层学研究相结合,主要用于研究;a)基于层序格架下的烃源岩分布特征和地球化学性质;b)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随海(湖)平面的变化规律;c)在油源对比和油油对比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地层格架的原油成出分类;d)最终研究油气聚和成藏特征并指导勘探。在研究中,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是基础,高分辨率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是关键。在以寻找隐蔽油气藏、深层和非常规油气藏为主的中国东部陆相断陷湖盆的勘探中,开展层序地层地球化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地球化学 化学层序地层学 化学地层学 层序地层地球化学
下载PDF
湖北宜昌茅坪泗溪剖面埃迪卡拉系岩石地层和碳同位素地层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吕苗 朱茂炎 赵美娟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9-372,共14页
华南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上部的δ13C巨大负异常事件(DOUNCE)是当前埃迪卡拉系研究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对湖北宜昌茅坪泗溪剖面埃迪卡拉系开展高精度的岩石地层和碳氧同位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与黄陵背斜周缘其他剖面的对比,表明峡区... 华南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上部的δ13C巨大负异常事件(DOUNCE)是当前埃迪卡拉系研究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对湖北宜昌茅坪泗溪剖面埃迪卡拉系开展高精度的岩石地层和碳氧同位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与黄陵背斜周缘其他剖面的对比,表明峡区陡山沱晚期DOUNCE事件的δ13C值变化由下降—负漂移—短期正漂移—回升4个阶段构成,但DOUNCE事件在不同剖面上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详细的沉积岩相分析和地层对比表明,各剖面δ13C演化差异是由岩相变化导致的岩石地层发育差异引起的。泗溪剖面DOUNCE事件主体部分缺失与该剖面位于台内盆地斜坡环境,发育多层滑塌构造造成的地层缺失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在缺乏生物地层控制的埃迪卡拉系,δ13C同位素地层是揭示沉积相变化造成的岩石地层差异和地层对比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学 化学地层学 地层对比 碳同位素 陡山沱组 埃迪卡拉系 三峡地区 湖北
原文传递
浙赣地区上奥陶统砚瓦山组的牙形刺及其地层意义(英文)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志浩 伯格斯特龙 +2 位作者 张元动 甄勇毅 吴荣昌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描述产自浙江常山205国道剖面上奥陶统砚瓦山组的牙形刺,主要有Baltoniodus alobatus,B.variabilis,Periodon aculeatus,Dapsilodus viruensis,Scabbardella altipes和Panderodus gracilis等,可归入Baltoniodus alobatus带。浙赣地区奥... 描述产自浙江常山205国道剖面上奥陶统砚瓦山组的牙形刺,主要有Baltoniodus alobatus,B.variabilis,Periodon aculeatus,Dapsilodus viruensis,Scabbardella altipes和Panderodus gracilis等,可归入Baltoniodus alobatus带。浙赣地区奥陶系砚瓦山组自建立以来都被归入瀚江期,并与宝塔组对比。本文根据当前的发现并结合以前报道的砚瓦山组牙形刺化石,认为砚瓦山组自下而上可识别出Pygodus anserinus,Baltoniodus alobatus和Hamarodus brevirameus(=Hamarodus europaeus)等带,其时代应归为桑比早期至凯迪早期,并可与华南扬子区的庙坡组大部(或大田坝组)至宝塔组对比。其中,Pygodus anserinus带和Baltoniodus alobatus带见于浙江常山、江山地区,Hamarodus brevirameus带则见于江西武宁。在常山黄泥塘金钉子剖面,砚瓦山组底部为Pygodus anserinus带;在常山205国道剖面则见Baltoniodus alobatus带;但在江西武宁地区,砚瓦山组从底部起,几乎全都归为Hamarodus brevirameus带。因而,砚瓦山组在江西武宁与浙江常山等地之底界并不一致,有明显的穿时现象。本文牙形刺生物地层研究还表明,晚奥陶世古滕贝格的δ13 C的正偏移事件(GICE)在常山地区的起始时间不会早于B.alobatus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地层对比 化学地层学 砚瓦山组 奥陶系 浙赣地区
原文传递
重庆秀山寒武纪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组成及其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石和 黄思静 +1 位作者 沈立成 张萌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6,共6页
锶同位素地层学是化学地层学的组成部分 ,简要介绍重庆市秀山县溶溪乡罗家沟寒武系剖面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分析结果 ,建立了该剖面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 ,并与 Gao及 Denison等的同期锶演化曲线作了对比 ,秀山寒武纪锶同位素演化曲线与... 锶同位素地层学是化学地层学的组成部分 ,简要介绍重庆市秀山县溶溪乡罗家沟寒武系剖面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分析结果 ,建立了该剖面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 ,并与 Gao及 Denison等的同期锶演化曲线作了对比 ,秀山寒武纪锶同位素演化曲线与其他两条同期曲线有较大相似性 ,据此提出了秀山寒武系剖面部分主要年代地层界线的参考意见 ,并简述了寒武纪全球海平面变化的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寒武纪 海相碳酸盐 锶同位素 年代地层 化学地层学 海平面变化
原文传递
奥陶系无机碳同位素地层学综述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超 樊隽轩 孙宗元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8-428,共21页
近四十年来,化学地层学,如碳同位素地层学,在古生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不同岩相、生物相的地区间对比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均已获得了较为详细的奥陶系无机碳同位素数据,建立了... 近四十年来,化学地层学,如碳同位素地层学,在古生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不同岩相、生物相的地区间对比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均已获得了较为详细的奥陶系无机碳同位素数据,建立了较为可靠的区域和全球对比关系,并据此初步绘制出全球奥陶系δ13Ccarb标准化曲线,共识别出16个同位素事件,其中3个为负漂事件。近年来,在中国华南和塔里木地区也先后识别出个别重要的无机碳同位素事件,但总体来看,还需基于连续露头或钻井、高精度采样建立完整的无机碳同位素曲线,从而建立准确的区域和全球对比。碳同位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地层对比手段,在奥陶系长时间尺度的区域和全球高精度地层对比中正逐渐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碳同位素记录在地质历史中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研究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地层学 无机碳同位素 全球对比 奥陶系
原文传递
利用微量元素统计分析东营凹陷新生代沙四晚期湖泊古环境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彬 姚益民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6-192,共7页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微量元素统计方法对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沉积期湖泊进行古环境分析可能是可行的。(Fe+Al)/(Ca+Mg)近岸高值(比值>1)向远岸湖相低值迁移的响应,特别是东营凹陷东部青坨子凸起边部的‘东营河’...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微量元素统计方法对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沉积期湖泊进行古环境分析可能是可行的。(Fe+Al)/(Ca+Mg)近岸高值(比值>1)向远岸湖相低值迁移的响应,特别是东营凹陷东部青坨子凸起边部的‘东营河’向西东营一带流入,形成较深水湖的>1低值响应。元素Fe和Mn化学性质差异明显,Fe3+常常是在河口或滨岸地带富集;而Mn2+在水盆内长距离的迁移中,沉积在较深的湖盆中心。因此Fe/Mn比值大致在0.7×102前后的变化,作为离岸向深湖水体深浅的变化标志。钙盐和镁盐的酸碱性介质有变化,Ca/Mg比值<5大致为河流相或近滨岸相;比值>5~10,甚至可达20,白云石矿物更多富集于湖盆南坡一带。Sr/Ba比值更多反映盐度和闭塞咸水湖相响应。在可溶性重碳盐、氯化物和硫酸盐进入水溶液中,Ba化合物或盐类的溶解度比值低于Sr。因此Sr/Ba比值<1是围绕着凸起边缘河流或近滨岸相一带,比值1~4之间为开阔湖相,比值4~>8更多可以作为是闭塞咸水湖相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地层学 古环境分析 ICP分析技术 微量元素比值 沙河街组 古近系 东营凹陷 山东
原文传递
化学地层学的兴起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6
10
作者 秦正永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65-273,共9页
化学地层学是近十年兴起的一门将地层学,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融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本文介绍了化学地层研究模式,研究历史,重点介绍了研究内容、方法及应用前景。论述了利用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有机元素在我... 化学地层学是近十年兴起的一门将地层学,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融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本文介绍了化学地层研究模式,研究历史,重点介绍了研究内容、方法及应用前景。论述了利用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有机元素在我国前寒武系的研究成果,如S、C、O同位素组成在我国前寒武纪出现了三次较大的间断(即2200—2000Ma,1400Ma,600Ma);S、C同位素演变曲线在前寒武系出现背向演变趋向。此外,利用这些元素对确定沉积盆地古海水温度、酸碱度、古气候及古构造环境亦有重要意义。为取得可信的结论必需建立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文中亦论述了化学地层数据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学 化学地层学 常量元素 元素
下载PDF
化学地层学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智勇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4-240,共7页
化学地层学是利用岩层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演变规律及含量分布特征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进而推断地层形成时的地球化学环境的一门地层学分支。根据所采用的化学信号,化学地层学可进一步划分为放射性同位素地层学、稳定同位素地层学... 化学地层学是利用岩层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演变规律及含量分布特征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进而推断地层形成时的地球化学环境的一门地层学分支。根据所采用的化学信号,化学地层学可进一步划分为放射性同位素地层学、稳定同位素地层学、分子化学地层学、有机碳和碳酸盐碳化学地层学和元素化学地层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地层学 化学信号 地层划分 对比 同位素地质
原文传递
Early Cambrian carbon isotope stratigraphy in the Tarim Basin and a correlation with the Yangtze Platform 被引量:4
12
作者 YAO Chunyan MA Dongsheng +1 位作者 DING Haifeng ZHANG Xiaoyo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11年第3期382-390,共9页
Carbon isotope chemostratigraphy has been used worldwide for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In this study,δ13Ccarb values are estimated for the Early Cambrian Sugaitebulake section in the Tarim Basin,Xinjiang Autonomous R... Carbon isotope chemostratigraphy has been used worldwide for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In this study,δ13Ccarb values are estimated for the Early Cambrian Sugaitebulake section in the Tarim Basin,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China.As a result,one positive and two nega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s in the studied section were iden-tified.The δ13Ccarb values reached the maximum negative excursion(N1:-12.39‰) at the basal of the Yuertusi For-mation,and then increased to P1.After P1,δ13Ccarb values sharply decreased to about-7.06‰(N2) in the studied section.The pattern of δ13Ccarb in the Early Cambrian is comparable to the synchronous records of other sections,such as the Laolin section,the Xiaotan section and the Anjiahe section of the Yangtze Platform.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arly Cambrian Yuertusi Formation from the Tarim Basin is within the Nemakit-Daldynian stage,and the lower strata of the Yuertusi Formation may belong to the Zhujiaqing Formation(Meishucun Formation) of the Yangtze Platform.The Ediacaran/Cambrian boundary of the Tarim Block should be located in cherts and phosphorites suc-cessions at the basal of the Yuertusi Formation.The δ13Ccarb negative excursion N1 is just across the PC/C boundary,and may be related to certain biomass extinction due to anoxic sedimentary environment,transgression and/or the oceanic overturn.The second δ13Ccarb negative excursion N2 may account for the sea-level falling in the Early Cam-br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碳同位素 同位素地层学 早寒武世 扬子地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化学地层学 塔里木地块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海相古生界化学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大锐 白玉雷 赵治信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8-20,共3页
在许多地质条件下,低镁方解石质的海相碳酸盐岩能保存其原始的化学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化学地层学与生物地层学相结合,有可能成为远距离、大区域之间海相地层精确划分与对比的工具。塔里木盆地英买力、轮南和塔中地区下古生界缺乏标准... 在许多地质条件下,低镁方解石质的海相碳酸盐岩能保存其原始的化学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化学地层学与生物地层学相结合,有可能成为远距离、大区域之间海相地层精确划分与对比的工具。塔里木盆地英买力、轮南和塔中地区下古生界缺乏标准化石,重要油气产层(东河塘组)的时代归属长期难以定论。选择古生物地层学研究较详细的柯坪地表剖面,建立其下古生界稳定同位素组成曲线,与塔中、轮南地区钻井剖面下古生界稳定同位素组成曲线对比,参考微体古生物证据,较精确地划分了中、上奥陶统与下奥陶统的界线。根据塔中地区探井中极少量牙形石化石分布,在泥盆系与石炭系可能的分界线附近集中采样分析,建立化学元素分布曲线,与化学生物地层学研究较详细的2条华南古生界剖面(贵州长顺县睦化剖面,湖南祁阳县黎家坪剖面)对比;根据3条剖面都出现的Sr元素含量异常与华南剖面标准化石带的关系,确定塔中地区泥盆系与石炭系的分界线位于东河塘组顶面之上51.5m处。图3参7(梁大新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 古生代 化学地层学 地层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广西桂林南边村剖面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化学地层学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一超 白志强 +2 位作者 常洁琼 王宝鹏 孙永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92,共7页
广西桂林南边村剖面作为全球泥盆系-石炭系界线辅助层型剖面,在界线处的δ13 C值、δ18 O值、w(Ni)、w(Al2O3)等都出现一定程度的突变,这为该剖面的高精度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能性。南边村剖面和黄茆剖面的化学地层学对比显示黄茆剖... 广西桂林南边村剖面作为全球泥盆系-石炭系界线辅助层型剖面,在界线处的δ13 C值、δ18 O值、w(Ni)、w(Al2O3)等都出现一定程度的突变,这为该剖面的高精度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能性。南边村剖面和黄茆剖面的化学地层学对比显示黄茆剖面长顺页岩的时代应相当于南边村剖面第56层至第60层,而牙形石演化的证据表明南边村剖面的第56层底部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因此黄茆剖面的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应位于长顺页岩底部。Hangenberg事件作为一次泥盆纪-石炭纪之交的全球性事件,在斜坡相的南边村剖面上也有一定的表现,例如w(Al2O3)上升所代表的海退,δ13C值下降代表的生物灭绝事件,以及Ni异常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边村剖面 化学地层学 泥盆系-石炭系界线 Hangenberg事件
下载PDF
Geochemical-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Lake Basins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美俊 纪云龙 胡礼国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3年第2期164-172,共9页
As a useful approach fo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y has been commonly accepted. The concepts of sequence and parasequence provide a state-of-the-artframework for study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c... As a useful approach fo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y has been commonly accepted. The concepts of sequence and parasequence provide a state-of-the-artframework for study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s of depositional system, and analyzing the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urce, reservoir and seal-play elements. The newly-developed geochemical-sequence stratigraphy focuses mainly on the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s of source rocks and reservoir hydrocarbons within a chronostratigraphic framework. Integrated with sequence stratigraphy, geochemistry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source rock potential within a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and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s accumulated in reservoirs, which were predicted by way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The concept of geochemical-sequence stratigraphy was proposed by Peters et al. (2000). Constructing a reliabl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is the basis of geochemical-sequence stratigraphic study although it is not the main goal. High-resolution biomarker analysis is critica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geochemical-sequence stratigraphic model. The geochemical-stratigraphic study involves mainly: (1) the distribution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rce rocks within a sequence chronostratigraphic framework; (2) the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source rocks with relative sea (lake)-level change; (3) to predict if these reservoirs bear hydrocarbons and their geochemical features; (4) to be used to construct the time-stratigraphic framework. This paper also summarizes the lake basin types, and introduces their facies associations, source potential and organic geochemical features. At the end, the authors offer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carry out geochemical-sequence stratigraphic study in lacustrine str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地层序列 碳氢化合物勘探 沉积作用 年代地层框架 化学地层学
下载PDF
多道X射线荧光方法在现代地层学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16
作者 朱创业 丁益民 +1 位作者 熊晓春 何政伟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2000年第2期205-209,221,共6页
放射性同位素多道X荧光分析是一种核分析方法 ,具有快速、无损、低成本及多元素分析等优点。以华蓥山地区庙坝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剖面为例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多道X荧光分析方法 ,测定了地层中Ca、Fe、Sr、Ba元素的照射率 ,并进行了化学地... 放射性同位素多道X荧光分析是一种核分析方法 ,具有快速、无损、低成本及多元素分析等优点。以华蓥山地区庙坝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剖面为例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多道X荧光分析方法 ,测定了地层中Ca、Fe、Sr、Ba元素的照射率 ,并进行了化学地层和层序地层的初步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 地层学 多道X射线荧光
下载PDF
海因斯维尔页岩化学地层学研究
17
作者 Jermifer L.Sano 李晓东 张生 《石油地质科技动态》 2016年第4期113-131,共19页
海因斯维尔页岩(Haynesville)为上侏罗统(启莫里支阶[Kimmeridgian])局部富含有机质的钙质泥岩,属于北美地区重要的页岩气层带之一。鉴于页岩油气层带的重要性日趋增强,利用井筒资料建立健全而稳定的全盆地层格架的能力,变得越... 海因斯维尔页岩(Haynesville)为上侏罗统(启莫里支阶[Kimmeridgian])局部富含有机质的钙质泥岩,属于北美地区重要的页岩气层带之一。鉴于页岩油气层带的重要性日趋增强,利用井筒资料建立健全而稳定的全盆地层格架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文中利用化学地层学的方法建立了一套涵盖从得克萨斯州东部到路易斯安那州西北部10口井的地层格架。根据无机地球化学特征的纵向变化,可以清楚地把海因斯维尔页岩与其下伏的斯马科弗组(Smackover)(吉尔默灰质岩[Gilmer Lime])及上覆的博西尔(Boisser)组区分开来。然而,更重要的是,基于无机地球化学资料解释,识别出了两个化学地层组合(chemostratigraphic package)和4个具有明显地球化学特征的地层单元,并对其进行了对比。根据SiO2、Al2O3、MgO、Zr和Nb含量的变化,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对岩性地层单元进行了区分,而海因斯维尔页岩内部的地层单元则是根据CaO、Al2O3MgO、Fe2O3、Rb/K20和Th/U数值的变化以及V富集程度划分的。地球化学资料与X射线衍射及总有机碳含量(TOC)测量结果的综合分析揭示,推动海因斯维尔页岩内部地球化学特征变化的因素显然是其下段沉积时的缺氧程度和其上段沉积时的CaO输入量。Zr和Nb的相对丰度存在周期性的升降,解释认为这种现象反映了海进一海退旋回,而且有助于提高海因斯维尔页岩内部地层对比的质量。综合分析Zr/Nb值的纵向变化和V富集程度,发现缺氧程度最严重的时期出现在最古老旋回的海进期。重要的是,这种现象说明,这个层位就是TOC最高值可望出现的地方。海因斯维尔页岩内部地球化学特征的横向变化说明,在盆地西北部(主要是东得克萨斯州),陆源碎屑输入量是最多的,而在盆地的东部(主要是路易斯安那州),缺氧的程度则是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地层学 页岩 地球化学特征 路易斯安那州 无机地球化学 得克萨斯州 地层单元 地球化学资料
原文传递
化学地层学研究中的若干注意事项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疆 白志强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45-349,共5页
化学地层学因其交叉学科特点和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使得研究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不足都将造成测试出现偏差,成果的可信度也将出现问题。高昂的成本也要求研究者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正确的目标上。近20年研究历程却恰恰将此类性质的问题陆... 化学地层学因其交叉学科特点和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使得研究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不足都将造成测试出现偏差,成果的可信度也将出现问题。高昂的成本也要求研究者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正确的目标上。近20年研究历程却恰恰将此类性质的问题陆续暴露了出来。如采样阶段获取原生性状考虑不充分或依据不足、测试阶段缺乏校验、数据分析阶段挖潜和综合利用有待完善以及化学岩、碎屑岩和生物岩各自的基础性和针对性研究有待提高等。有些问题带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有些甚至是严重的核心技术问题。笔者结合最新相关研究成果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逐一分析和系统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地层学 原生性状 成岩作用 碳酸盐岩 化石壳体 碎屑岩 注意事项
下载PDF
锶同位素(^(87)Sr/^(86)Sr)生物地层框架投影方法及其应用——以二叠系乐平统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法丞 刘欣春 +10 位作者 王伟 陈孝政 刘静 沈树忠 王文倩 王向东 王玥 曹长群 郑全锋 张华 张以春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81-1790,共10页
晚二叠世是地球历史中海水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上升速率最快的时期之一,但其具体的演化速率和规律仍有很大争议.本文认为传统的锶同位素地层学研究争议的根本问题是不同学者选择的时间框架不一致,即地史上锶同位素(87Sr/86Sr)的演... 晚二叠世是地球历史中海水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上升速率最快的时期之一,但其具体的演化速率和规律仍有很大争议.本文认为传统的锶同位素地层学研究争议的根本问题是不同学者选择的时间框架不一致,即地史上锶同位素(87Sr/86Sr)的演化特征受投影时间轴框架(如地层厚度或绝对年龄)、沉积速率、界线研究程度以及测量方法等的影响.综合不同研究者对乐平世地层87Sr/86Sr的资料,以有时间跨度控制的牙形刺化石带为时间投影框架,重新建立该时期全球海洋87Sr/86Sr的演化规律,并获得以下新认识:(1)化石带与87Sr/86Sr直接对应,可更准确反映87Sr/86Sr演化特征;(2)可用于缺失化石资料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研究;(3)可用于不同沉积速率剖面及不同盆地间地层学研究;(4)87Sr/86Sr分析结果与样品矿物组成和分析方法有关;(5)晚二叠世海洋87Sr/86Sr上升速率为5.4×10?5/Ma或略低;(6)87Sr/86Sr数值与地层年龄关系的计算公式:Dpro=259?(RS?0.70695)/5.4×10?5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乐平统 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 牙形刺化石带 海相碳酸盐岩 稳定同位素 化学地层学
原文传递
Chemostratigraphy and lithological characters of Neoproterozoic cap carbonates from the Kuruktag Mountain, Xinjiang, western China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瑞东 张传林 +1 位作者 王伯勋 罗新荣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7年第2期132-142,共11页
The Neoproterozoic Era includes some of the most largest ice ages in the geological history. The exact number of glaciations is unknown, though there were at least two events of global glaciation. Neoproterozoic glaci... The Neoproterozoic Era includes some of the most largest ice ages in the geological history. The exact number of glaciations is unknown, though there were at least two events of global glaciation. Neoproterozoic glacial deposits in the Kuruktag Mountain, Xinjiang, western China have proven that there had occurred three discrete Neoproterozoic glaciations. Diamictite units occurred in the Bayisi, Tereeken, and Hankalchough formations, carbonate units were recognized among the diamictites and immediately overlied the Bayisi, Tereeken and Hankalchough diamictites. Carbonates at the top of the Bayisi Format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dolo-sility stones with negative δ13C values ranging from -4.10‰ to -8.17‰ (PDB), comparable to the Sturtian cap carbonates that overlie the Sturtian glacial deposits from other Neoproterozoic sequences. Carbonates overlying the Tereeken Format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pinkish cap dolostones (ca. 10 m thick) with negative δ13C values ranging from -2.58‰ to -4.77‰ (PDB), comparable to the Marinoan cap carbonates. The cap is also characterized by tepee-like structures, barite precipitates and pseudomorphous aragonite crystal fan limestones. Carbonates at the top of the Hankalchough Format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subaerial exposure crust (vadose pisolite structure, calcareous crust structure) dolostones with negative δ13C values ranging from -4.56‰ to -11.45‰ (PDB) and the calcareous crust dolostones, implying that the Hankalchough cap carbonates differ from either the Sturtian or Marinoan cap carbonates i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In addition, it is suggested the Hankalchough glaciation belongs to a terrestrial glaciation and it is the third largest glaciation during the Neoproterozoic period on the Tarim plat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库鲁克塔格山 新元古代帽 成碳酸盐岩 化学地层学 岩石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