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水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被引量:266
1
作者 张功成 米立军 +3 位作者 吴时国 陶维祥 何仕斌 吕建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1,共7页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热沉降期和新构造期4大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多个新生代盆地。在深水区(水深大于300m)裂谷期(古近纪)伸展断裂活动强烈,形成凸凹相间的构造格局,凹陷中沉积了厚度为3 000-6 000m的古近系;热沉降...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热沉降期和新构造期4大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多个新生代盆地。在深水区(水深大于300m)裂谷期(古近纪)伸展断裂活动强烈,形成凸凹相间的构造格局,凹陷中沉积了厚度为3 000-6 000m的古近系;热沉降期(早—中中新世)发生了区域性拗陷作用,形成了隆坳相间格局,沉积厚度小于2 000m;新构造期(晚中新世—第四纪)沉降幅度加大,并沉积了巨厚的地层,断裂活动东强西弱。上述3期构造演化均形成了沉积厚度很大的叠加伸展盆地。深水区生烃凹陷是裂谷期的断陷,已经证实的主力烃源岩是渐新统下部中深湖相泥岩、海陆过渡相泥岩、海相泥岩与煤系地层,可能的烃源岩是始新统中深湖相泥岩,潜在的烃源岩是渐新统上部和中新统海相泥岩,生、排烃产物主要是天然气。深水区至少有3套储层,即渐新统海陆过渡相砂岩、新近系海相砂岩及生物礁、始新统陆相砂岩。盖层发育广泛,区域性盖层是新近系海相泥岩和渐新统泥岩。圈闭数量较多,其类型主要有披覆背斜、断层圈闭和深水扇体等。油气运移方式随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变化很大,受新构造期断裂活动控制,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以侧向运移为主;白云凹陷早期以侧向运移为主,晚期以垂向运移或断坡-断坪运移为主。深水区成藏单元有凸起、凹中次凸、断裂带和深水扇等。深水区油气勘探的策略是优先勘探凹陷内部及其周边正向构造上的构造圈闭,然后逐渐向凹陷内的非构造圈闭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构造演化 生烃凹陷 烃源岩 储层 油气运移 勘探领域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中型天然气田分布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71
2
作者 马永生 蔡勋育 +2 位作者 赵培荣 罗毅 张学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7-354,共8页
四川盆地是中国最早开展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地区。经过50多年的工业性勘探开发,发现了27个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超100×108m3产能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勘探及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大中型气田主要集中分布在二叠系和三叠系... 四川盆地是中国最早开展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地区。经过50多年的工业性勘探开发,发现了27个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超100×108m3产能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勘探及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大中型气田主要集中分布在二叠系和三叠系,以孔隙型、裂缝—孔隙型气藏为主,并已形成了几个大型气田群。认识创新、思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四川盆地勘探发展的关键。通过总结四川盆地大中型气田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了盆地勘探发展的方向,指出川东及川西的深层超深层、川东及川中陆相中浅层、山前带、嘉陵江组鲕滩和大型区域不整合等是下步勘探的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大中型气田 深层超深层 山前带 区域性不整合 勘探领域
下载PDF
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的提出及其在勘探中的意义 被引量:153
3
作者 赵文智 王兆云 +3 位作者 张水昌 王红军 赵长毅 胡国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共7页
有机质“接力成气”机理是指成气过程中生气母质的转换和生气时机与贡献的接替。有两层含义:一是干酪根热降解成气在先,液态烃和煤岩中可溶有机质热裂解成气在后,二者在成气时机和先后贡献方面构成接力过程;二是干酪根热降解形成的液态... 有机质“接力成气”机理是指成气过程中生气母质的转换和生气时机与贡献的接替。有两层含义:一是干酪根热降解成气在先,液态烃和煤岩中可溶有机质热裂解成气在后,二者在成气时机和先后贡献方面构成接力过程;二是干酪根热降解形成的液态烃只有一部分可排出烃源岩,形成油藏,相当多的部分则呈分散状仍滞留在烃源岩内,在高—过成熟阶段会发生热裂解,使烃源岩仍具有良好的生气潜力。这一理论的提出,回答了我国热演化高-过成熟地区勘探潜力问题与天然气晚期成藏的机理问题,对拓搌勘探领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力成气机理 干酪根热降解气 液态烃热裂解气 煤岩可溶有机质生气 勘探领域
下载PDF
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构造特征及勘探领域 被引量:135
4
作者 邬光辉 李启明 +3 位作者 张宝收 董立胜 张亚光 张欢庆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0,37,共5页
利用新的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运用等时地层格架及构造解析方法,分析了塔中Ⅰ号构造带复杂的构造特征及油气富集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塔中Ⅰ号构造带是早奥陶世末至晚奥陶世早期形成的大型逆冲断裂带,在上奥陶统沉积前遭受长期侵蚀而形... 利用新的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运用等时地层格架及构造解析方法,分析了塔中Ⅰ号构造带复杂的构造特征及油气富集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塔中Ⅰ号构造带是早奥陶世末至晚奥陶世早期形成的大型逆冲断裂带,在上奥陶统沉积前遭受长期侵蚀而形成复杂的断裂坡折带。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沿高陡断裂坡折带发育台地边缘礁滩复合体,形成碳酸盐岩沉积坡折带。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在横向上具有分段性,其间通过构造变换带的调节作用分为结构与形成演化各具特征的5 段,各段油气富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塔中44井区礁滩复合体发育,是实现碳酸盐岩高产、稳产勘探的首选领域;塔中45 井区构造作用与岩溶作用强烈,是寻找大规模缝洞系统的有利领域。这2个区带是在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寻找大油气田的主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断裂坡折带 构造特征 构造变换带 勘探领域
下载PDF
全球深层油气勘探领域及理论技术进展 被引量:140
5
作者 张光亚 马锋 +5 位作者 梁英波 赵喆 秦雁群 刘小兵 张可宝 客伟利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56-1166,共11页
通过对全球861个深层油气田储量、产量分布及近10年来的勘探发现和开发实践进行分析,揭示了全球深层油气藏的分布领域及形成的基本地质特征,预测了深层油气勘探潜力、理论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目前深层大油气田发现个数、总储量和... 通过对全球861个深层油气田储量、产量分布及近10年来的勘探发现和开发实践进行分析,揭示了全球深层油气藏的分布领域及形成的基本地质特征,预测了深层油气勘探潜力、理论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目前深层大油气田发现个数、总储量和产量占全球比例总体上还较低,但近10年来的勘探发现展示了深层油气良好的发展前景。深层油气田主要发育在被动陆缘、前陆冲断带、克拉通区中下组合和裂谷盆地深层等领域。深层油气勘探及地质理论研究揭示深层油气的独特石油地质特征,其油气生烃特征突破了传统的油气消亡线,扩大了"油气窗"赋存范围;深部由于超压、深水重力流砂体沉积、碳酸盐岩生物礁发育、次生白云石化、裂缝发育和岩溶等多种作用而发育优质储层,突破了传统储层的"死亡线";盐岩发育及变形控制深层油气聚集及盐相关圈闭发育。未来,深部储层预测、超压预测、深层钻井、完井改造和测井技术发展将推动深层油气的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油气藏 勘探领域 石油地质 勘探技术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领域 被引量:132
6
作者 杨华 付金华 +1 位作者 魏新善 任军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3-740,共8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特征、烃源岩条件、储层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奥陶系存在盆地中东部风化壳、古隆起周边白云岩体、台缘相带和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四大成藏区带。结合天然气勘探最新进展,优选出奥陶系岩溶风化...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特征、烃源岩条件、储层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奥陶系存在盆地中东部风化壳、古隆起周边白云岩体、台缘相带和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四大成藏区带。结合天然气勘探最新进展,优选出奥陶系岩溶风化壳作为勘探的现实目标;同时认为古隆起周边白云岩体、台缘相带及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等三大领域发育多类有效储层及圈闭,成藏潜力巨大,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的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白云岩 风化壳 礁滩 勘探领域
下载PDF
中国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点及勘探领域 被引量:114
7
作者 何治亮 金晓辉 +4 位作者 沃玉进 李慧莉 白振瑞 焦存礼 张仲培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4,共12页
进入中国海相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地层中寻找油气是中国未来油气勘探的趋势之一。近年来,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深层、超深层的油气勘探中,相继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塔中北坡深层、四川盆地元坝气... 进入中国海相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地层中寻找油气是中国未来油气勘探的趋势之一。近年来,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深层、超深层的油气勘探中,相继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塔中北坡深层、四川盆地元坝气田等典型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基本特征的分析,认为海相超深层油气成藏主要有4个基本控制因素:(1)不同生物组合、岩性的优质烃源岩在低地温背景下,具有干酪根、古油藏、分散可溶有机质等多元生烃机制,提供了丰富烃源;(2)构造、层序、岩相、流体与时间等因素,联合控制了不同类型优质储层的发育与分布,其中断裂活动、白云岩化和热流体活动对超深层优质储层的形成尤为关键;(3)相对稳定构造背景下,不同岩性的区域盖层、局部盖层和直接盖层的多级封盖有利于油气的封盖与保存;(4)不整合面、断裂和输导层与古隆起、古斜坡背景下各类圈闭的有效组合,决定了油气运聚、成藏的方式和效率。中国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资源潜力巨大,资源类型有油有气,以气为主。塔里木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几大隆起高部位之外的倾没端、斜坡区、凹陷区的寒武系—奥陶系中。四川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除川中地区外的海相下组合和川西、川东北前陆区的海相上组合中。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向斜和冲断带前缘的奥陶系是超深层碳酸盐岩现实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相盆地 超深层 碳酸盐岩 成藏特点 勘探领域
下载PDF
中国石油重点勘探领域——地质认识、核心技术、勘探成效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103
8
作者 贾承造 赵政璋 +3 位作者 杜金虎 赵文智 邹才能 胡素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5-396,共12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和剩余油气资源领域分布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前陆盆地冲断带、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和成熟探区富油气凹陷(区带)四大勘探领域。指出岩性-地层油气藏已成为油气储量增...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和剩余油气资源领域分布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前陆盆地冲断带、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和成熟探区富油气凹陷(区带)四大勘探领域。指出岩性-地层油气藏已成为油气储量增长的主体,前陆盆地冲断带是寻找大发现的重要领域,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增储地位日趋重要,富油气凹陷(区带)精细勘探潜力仍然很大。分析认为未来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岩性-地层油气藏、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前陆盆地、富油气凹陷(区带)、陆上新区新盆地、南海南部海域和非常规资源等七大领域,其中前四大领域勘探潜力仍然很大,是未来油气增储上产的重点领域;陆上新区新盆地、南海南部海域及非常规资源将是未来实现中国石油资源战略接替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 勘探领域 地质认识 核心技术 勘探思路 重大发现 勘探方向
下载PDF
上第三系是渤中坳陷及其周围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 被引量:98
9
作者 龚再升 王国纯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年第3期145-156,共12页
渤海海域经历了30多年的油气勘探,直到90年代,由于对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的特殊性有了充分认识并用于指导实践,油气勘探才出现了重大转机,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的特殊性表现在:渤海海域是整个华北含油气盆地发育、发展的归宿、渤海海域新... 渤海海域经历了30多年的油气勘探,直到90年代,由于对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的特殊性有了充分认识并用于指导实践,油气勘探才出现了重大转机,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的特殊性表现在:渤海海域是整个华北含油气盆地发育、发展的归宿、渤海海域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郯庐断裂在东营晚期-第四纪是强烈活动期,调整和控制了晚期成藏,渤中坳陷下第三系比周围陆区下第三系多一套东营组下段一沙河街组一段烃源岩,渤中坳陷上第三系明化镇组与馆陶组发育浅湖相沉积,是华北含油气盆地上第三系储盖组合最佳的地区,渤中坳陷与周围呈环状展布的凸起和低凸起带,构成了油气成藏的特殊地质结构,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的特殊性,决定了勘探的主要目的层是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找油气的主要方向是被生烃凹陷包围的凸起及其倾没带,包括分割凹陷和凸起的边界断层附近的各类反转构造,通过自营和合作勘探,相继发现了QHD32-6,NB35-2,CFD11-1,BZ25-1,PL19-3等一批大中型油田,实现了渤海海域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和转折,对海洋石油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保持我国东部石油稳产将起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坳陷 油气勘探 渤海海域 上第三系 勘探领域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莫索湾古隆起的形成演化与成因机制 被引量:87
10
作者 何登发 陈新发 +3 位作者 况军 周路 唐勇 刘德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55,共14页
准噶尔地块是在前寒武纪"微"地块与环绕它的早古生代陆缘增生褶皱带的基础上经历石炭—二叠纪过渡阶段的构造演化之后固结形成的新克拉通地块。准噶尔盆地是在这一"新克拉通"之上发展起来的克拉通内坳陷盆地(T—E)... 准噶尔地块是在前寒武纪"微"地块与环绕它的早古生代陆缘增生褶皱带的基础上经历石炭—二叠纪过渡阶段的构造演化之后固结形成的新克拉通地块。准噶尔盆地是在这一"新克拉通"之上发展起来的克拉通内坳陷盆地(T—E)与前陆盆地(N—Q)相叠加而成的叠合沉积盆地。周缘边界断裂带的多期活动与基底的非均一性使该"新克拉通地块"在后期活动强烈,集中表现在准噶尔盆地腹部于中—晚侏罗世形成了一个大型的SWW-NEE向的车排子-莫索湾隆起。该隆起经历了燕山早期(J1s)初始发育、燕山中期(J2x,J2t)强烈发育并定型、燕山晚期埋藏隐伏和喜马拉雅期掀斜消亡的完整过程。它是在中—晚侏罗世区域压扭背景之下,受周缘边界断裂带活动的控制,侏罗—白垩系构造层和石炭—三叠系构造层上下拆耦,发生镜像旋转而形成的压扭性构造带,为一形态不规则的复合性质隆起。车排子-莫索湾隆起对沉积与油气成藏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其两翼发育了一系列岩性、地层圈闭,目前发现了石南21、石南31、莫北、莫西庄和永丰等多个大中型油气田。车排子-莫索湾隆起将是准噶尔盆地腹部下一步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克拉通 构造演化 压扭作用 勘探领域 车排子-莫索湾隆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中国陆上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领域及潜力 被引量:78
11
作者 李剑 佘源琦 +3 位作者 高阳 杨桂茹 李明鹏 杨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3-417,共15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中国陆上深层一超深层领域天然气勘探潜力和有利勘探目标区带分布,以及深层一超深层天然气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勘探理论需求,对中国陆上深层一超深层天然气勘探资源概况与勘探进展进行梳理分析,对中国陆上深层一超深层... 为了进一步明确中国陆上深层一超深层领域天然气勘探潜力和有利勘探目标区带分布,以及深层一超深层天然气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勘探理论需求,对中国陆上深层一超深层天然气勘探资源概况与勘探进展进行梳理分析,对中国陆上深层一超深层领域的地质特征、成藏关键要素.天然气资源潜力等进行分类评价。分析认为,中西部叠合盆地山前带发育的库车、川西、准南等十大前陆冲断带及斜坡区是前陆冲断带领域的重点勘探区带,华北、扬子、塔里木三大克拉通背景上发育的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古隆起及斜坡区、克拉通内裂陷及台缘带礁滩等是深层一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领域的重点勘探区带,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断陷深层古隆起及斜坡区、基岩潜山是中一新生代断陷盆地深层一超深层领域的重点勘探区带,深层一超深层火山岩等是重要探索领域。研究认为中国深层一超深层天然气仍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加强针对性基础攻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深层一超深层 前陆 海相碳酸盐岩 断陷 勘探领域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天然气分布规律与有利勘探领域 被引量:74
12
作者 魏国齐 刘德来 +4 位作者 张林 杨威 金惠 吴世祥 沈珏红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37-442,共6页
四川盆地经历了克拉通盆地和前陆盆地2个演化阶段,天然气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烃源岩和储层层系多、气藏类型多。根据四川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将其储盖组合分为克拉通下部层系、克拉通上部层系及前陆盆地层系。指出天然气藏在这3大构... 四川盆地经历了克拉通盆地和前陆盆地2个演化阶段,天然气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烃源岩和储层层系多、气藏类型多。根据四川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将其储盖组合分为克拉通下部层系、克拉通上部层系及前陆盆地层系。指出天然气藏在这3大构造层系中均有分布,但绝大多数分布于克拉通上部层系和前陆盆地层系中;克拉通下部层系天然气分布主要受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控制,克拉通上部层系气藏分布主要受开江-梁平、泸州-开江古隆起和环海槽分布的有利相带所控制,前陆盆地层系油气藏分布主要受冲断带、前渊和前缘隆起控制。通过分析,认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川东地区石炭系、蜀南嘉陵江组、米仓山前缘、川中-川西地区上三叠统、侏罗系浅层、大巴山前陆盆地等9大领域是近期勘探和研究的重点。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和勘探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规律 勘探领域 天然气分布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中国多旋回叠合盆地立体勘探论 被引量:72
13
作者 何登发 李德生 童晓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5-709,共15页
中国大陆长期处于全球动力学体系复合、汇交部位,具有多块体拼合、长期多阶段发展的特点,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多旋回叠加地质结构的沉积盆地。在这些盆地中,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烃源岩随热体制演变差异成熟,表现出多期生、排烃特征;海... 中国大陆长期处于全球动力学体系复合、汇交部位,具有多块体拼合、长期多阶段发展的特点,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多旋回叠加地质结构的沉积盆地。在这些盆地中,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烃源岩随热体制演变差异成熟,表现出多期生、排烃特征;海相碳酸盐岩、火山岩、碎屑岩等在成岩、构造改造等机制作用下形成多类型有效储集体,与膏盐岩、膏泥岩、泥岩等形成多套储盖组合;沿不整合面、断裂带等运移的油气在多个层系中多期聚集,受新生代构造运动的影响,油气多晚期成藏或晚期调整成藏;油气在隆起带、凸起带及其斜坡带,断裂带和不整合面相关的圈闭中富集。油气多层系聚集和多类型聚集使油气发现出现多个高峰期。中国的油气勘探不但在上覆陆相地层中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而且在下伏海陆过渡相与海相层系中也发现了苏里格、靖边、塔河、普光、龙岗等多个大油气田,在盆地深层火山岩中也发现了徐深、克拉美丽、牛东等大油气田,油气勘探呈现出立体、整体与综合勘探趋势。"立体勘探"是对叠合盆地的不同含油气领域、不同含油气层系、不同类型油气藏的整体、综合勘探。立体勘探的深度为0~10000m,平面上跳出上覆陆相盆地的边界,探索多成因类型的油气藏。已建立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滚动勘探开发、复式油气藏与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构成立体勘探的理论雏形,正在发展的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地质理论是立体勘探的理论基础,现代地球物理、钻探、测试、采油等先进适用技术是实现立体勘探的桥梁。立体勘探的思维与实践是对成熟探区、岩性—地层、前陆盆地、叠合盆地中下组合、陆上新盆地、近海海域、非常规油气等中国未来7大油气勘探领域开展有效、高效油气勘探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多旋回 油气成藏组合 立体勘探 勘探领域 中国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构造特征及天然气勘探 被引量:68
14
作者 雷刚林 谢会文 +4 位作者 张敬洲 王月然 黄少英 叶茂林 张国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6-820,835,共6页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成藏地质条件优越,构造的发育与演化主要受区域逆冲断裂的控制,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纵向分层的构造特点。依据区域断裂、构造样式的不同,从北向南可划分为4个带,从西向东可划分为5个段。断裂控制构造的...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成藏地质条件优越,构造的发育与演化主要受区域逆冲断裂的控制,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纵向分层的构造特点。依据区域断裂、构造样式的不同,从北向南可划分为4个带,从西向东可划分为5个段。断裂控制构造的发育和差异性,而断裂特征受古构造背景、滑脱层及挤压应力强度的影响,造成成藏和保存条件的不同。克拉苏构造带优质储层发育、盐层相对较厚、远离断裂多期活动区,是理想的前景区,而大北、克深地区是天然气勘探的现实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带性和分段性 盐层流动变形 走滑断层 成藏地质条件 勘探领域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坳陷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有利勘探领域 被引量:57
15
作者 袁剑英 陈启林 +1 位作者 陈迎宾 阎存凤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40-644,共5页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七大含油气盆地之一,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与难度并存。该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盆旋回,中生代断坳复合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新生代大型走滑挤压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七大含油气盆地之一,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与难度并存。该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盆旋回,中生代断坳复合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新生代大型走滑挤压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系统和三湖第四系天然气系统,燕山和喜山2期强烈构造运动使柴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高度复杂化,新生代单旋回古气候演化与多期构造运动使湖盆演化、烃源岩和沉积储层发育特征、成藏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变得十分特殊和复杂。认为应围绕柴西第三系富油凹陷和三湖第四系富气凹陷,加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同时加大柴北缘东段德令哈新区风险勘探力度,为实现战略突破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油气地质特征 勘探领域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模式与勘探领域 被引量:57
16
作者 魏国齐 杨威 +5 位作者 谢武仁 金惠 苏楠 孙爱 沈珏红 郝翠果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17-1327,共11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成藏条件好、天然气勘探领域多、资源潜力大,发育寒武系筇竹寺组、震旦系灯影组三段和陡山陀组优质泥岩以及震旦系灯影组泥质碳酸盐岩4套烃源岩,震旦系灯影组四段丘滩体白云岩、灯影组二段丘滩体白云岩、下寒武...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成藏条件好、天然气勘探领域多、资源潜力大,发育寒武系筇竹寺组、震旦系灯影组三段和陡山陀组优质泥岩以及震旦系灯影组泥质碳酸盐岩4套烃源岩,震旦系灯影组四段丘滩体白云岩、灯影组二段丘滩体白云岩、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颗粒滩白云岩和中寒武统洗象池组岩溶白云岩4套规模储层,震旦系灯影组三段泥岩、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岩和中寒武统高台组膏盐岩3套直接盖层,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根据不同区域成藏条件和成藏主控因素的不同,建立了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的4种成藏模式:裂陷两侧台缘带构造-岩性气藏成藏模式、裂陷内岩性气藏成藏模式、川中台内构造岩性气藏成藏模式和川东川南构造气藏成藏模式。评价了全盆地的4个勘探领域:(1)裂陷两侧台缘丘滩体的储层品质和源-储配置好,勘探的关键在于优选构造稳定且保存条件好的目标;(2)裂陷内孤立丘滩体发育岩溶储层,且被烃源岩包围,精细刻画孤立丘滩体是勘探的关键;(3)川中台地内的储层和烃源岩大面积叠置,构造稳定,但资源相对分散,寻找富集区是勘探的关键;(4)川东—川南构造带发育成排成带的构造圈闭,寻找保存条件好的圈闭是勘探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成藏条件 震旦系—寒武系 勘探领域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油气富集条件及有利勘探领域预测 被引量:53
17
作者 张朝军 石昕 +2 位作者 吴晓智 杜社宽 管树巍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5年第1期11-15,共5页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的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截至2002年底,在盆地西北缘、东部和腹部共发现了5个含石炭系油藏的油田和1个气田。石炭系的储层主要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储集相带是近火山口的熔岩流亚相,次为爆发相,再次为火山重力流亚相...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的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截至2002年底,在盆地西北缘、东部和腹部共发现了5个含石炭系油藏的油田和1个气田。石炭系的储层主要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储集相带是近火山口的熔岩流亚相,次为爆发相,再次为火山重力流亚相。准噶尔盆地探明的石炭系油藏,多数受断裂活动的控制,可以划分为三类:断块油气藏、断裂—岩性油气藏和背斜油气藏。主要的储盖组合是以石炭系火山岩为储层,二叠系和三叠系泥岩为盖层。此外,该文总结了准噶尔盆地内石炭系油气富集规律,并评价出“7个区带”为有利勘探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炭系 油气富集条件 勘探领域 20世纪50年代 预测 油气富集规律 2002年 火山碎屑岩 断块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储集相带 断裂活动 储盖组合 火山岩 熔岩流 火山口 重力流 三叠系 二叠系 远景区 油藏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资源研究 被引量:43
18
作者 李景明 李剑 +2 位作者 谢增业 刘人和 王红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8,共4页
中国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天然气远景资源量为47 万亿m3,最终可采天然气储量14 万亿m3。天然气资源量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柴达木、东海、莺歌海、琼东南、松辽、珠江口、渤海湾、准噶尔等11 个盆地中。西部地区的资源量... 中国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天然气远景资源量为47 万亿m3,最终可采天然气储量14 万亿m3。天然气资源量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柴达木、东海、莺歌海、琼东南、松辽、珠江口、渤海湾、准噶尔等11 个盆地中。西部地区的资源量约占总量的80%左右;东部占8%;海域占12%。中国天然气资源的勘探程度仍然很低,勘探潜力大,勘探领域多,中国陆上主要天然气勘探领域以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柴达木四大气区和松辽深层为主;海上以东海、莺歌海、琼东南以及珠江口盆地为主。中国煤层气资源也较丰富,煤层气远景资源量为27.3万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资源 资源品位 勘探领域 煤层气资源 中西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地质认识与有利勘探领域 被引量:51
19
作者 杨学文 田军 +6 位作者 王清华 李亚林 杨海军 李勇 唐雁刚 袁文芳 黄少英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28,共12页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经历了浅层、深层并逐渐向超深层的过程,超深层勘探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勘探,在超深层已发现克拉苏大气田、塔北大油田和塔中大凝析气田,在寒武系盐下也发现了多个重要苗头,超深层已经成为油田增储上产的...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经历了浅层、深层并逐渐向超深层的过程,超深层勘探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勘探,在超深层已发现克拉苏大气田、塔北大油田和塔中大凝析气田,在寒武系盐下也发现了多个重要苗头,超深层已经成为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总结30多年超深层勘探地质认识,认为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形成主要受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控制,与盆地经历的3个伸展—挤压构造旋回一致,超深层油气物质基础具有全球普遍性。塔里木超深层油气地质具有三方面特殊性,一是盆地早期持续浅埋、晚期快速深埋,超深层烃源岩仍可以大规模生烃,为超深层油气成藏提供油气来源。二是盆地是典型“冷盆”,超深层液态烃仍可保存,主力烃源岩仍处于生气高峰期,超深层油气相态多样。三是盆地不同地区超深层油气成藏组合差异大,但均可划分为三大成藏组合。在石油地质条件重新认识基础上,对每个成藏组合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下组合和中组合勘探潜力巨大,指出了8个超深层勘探有利领域。针对新区新领域超深层油气勘探,提出了“扩展中组合、突破下组合”的勘探思路,争取获得勘探战略突破,为油田高质量发展奠定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超深层 地质认识 勘探领域
下载PDF
中国海域深水区油气地质 被引量:49
20
作者 张功成 米立军 +4 位作者 屈红军 张厚和 谢晓军 胡圣标 张义娜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2期1-14,共14页
中国海域深水区(水深大于300 m)沉积盆地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南海经历古南海、新南海两大边缘海构造旋回,形成中央洋壳、大陆坡和大陆架。各大陆边缘具有"西、北张;东、南压;南沙漂移"特征。深水区沉积盆地呈环型沿陆坡和南... 中国海域深水区(水深大于300 m)沉积盆地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南海经历古南海、新南海两大边缘海构造旋回,形成中央洋壳、大陆坡和大陆架。各大陆边缘具有"西、北张;东、南压;南沙漂移"特征。深水区沉积盆地呈环型沿陆坡和南沙地块分布,东部深水区盆地不甚发育。南海西、北部大陆边缘深水区盆地经历了古近纪的裂谷作用和新近纪的拗陷及新构造作用。南沙地块经历了始新世—早渐新世断陷、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漂移和晚中新世以来的挤压阶段。南海南部大陆边缘渐新世以来长期处于挤压状态。南海东部大陆边缘晚中新世末以来处于挤压造岛阶段,导致南海封闭和俯冲带盆地发育。南海深水区盆地烃源岩发育层系多,包括白垩系、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中新统,其中白垩系—始新统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南沙地块,渐新统—中新统烃源岩分布在大陆坡,呈现中央时代老、周缘时代新的格局。烃源岩类型主要是海陆过渡相煤层、碳质泥岩、暗色泥岩和海相泥岩,主要盆地现今为热盆—超热盆,历史热流值更高,十分有利于沉积有机质向油气转化。南海深水区主要生烃凹陷呈"C"型沿北部大陆边缘—西部大陆边缘—南部大陆边缘和南沙地块分布,发育10多个面积大、基底顶面埋藏深度大、地层厚度大、资源潜力大的凹陷,其中部分凹陷已被证实为富生烃凹陷。南海深水区储集体主要有大型深水扇体系、生物礁、三角洲相砂岩等。深水区盖层优良,多为厚层泥岩。圈闭类型有大型构造圈闭、生物礁、大型地层岩性圈闭。深水区油气大多为晚期生排烃,晚期聚集、近源成藏,普遍具有"下生、中储、上盖"的优越成藏组合。深水区油气勘探策略是尽快优选最有利的生烃凹陷及其最优的区带和目标,尽快发现一批骨干大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区 边缘海构造旋回 沉积盆地 生烃凹陷 储层 勘探领域 中国南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