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勒勒车传统制作工艺调查
被引量:7
- 1
-
-
作者
郭世荣
仪德刚
关晓武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出处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2-15,31,共5页
-
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基金项目"北方民族传统工艺与传统科技调查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项目(RWYB9023)
-
文摘
勒勒车是北方草原上应用历史悠久的交通运输工具,曾在草原牧民的生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蒙古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勒勒车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少,以至于其传统制作工艺逐渐消失.根据现场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对这项传统工艺进行了有效记录.详细叙述勒勒车使用的历史概况以及制作勒勒车的工艺流程.
-
关键词
勒勒车
制作工艺
使用历史
-
Keywords
Lele Cart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Investigation
-
分类号
TS656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北方游牧民族勒勒车的传承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曹彦生
-
机构
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文物局
-
出处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6-89,共4页
-
文摘
本文依据文献记载、出土文物和现存实物的纵向研究及横向比较,得出勒勒车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并为这一地域生活过的民族所传承的结论;分析了勒勒车在北方游牧民族中得以传承下来的原因。
-
关键词
游牧民族
勒勒车
民族传承
草原游牧民族
北方游牧民族
-
分类号
C951
[社会学—民族学]
-
-
题名东北民族贮藏物品的建筑——仓房
被引量:2
- 3
-
-
作者
于学斌
-
机构
黑龙江大学博物馆
-
出处
《民俗研究》
2005年第4期160-171,共12页
-
文摘
仓房是一个不受关注的课题,在民族的各类建筑和设施中,它是最为简易和最不起眼的,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冷落.但是,仓房在民族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是民族物质生活的一部分,是每个民族在居住生活中不得不考虑的和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
关键词
民族
满族
权利主体
满洲族
鱼楼子
库车
勒勒车
鄂伦春族
达斡尔族
蒙古包
木板房
赫哲族
布里亚特蒙古族
鄂温克族
建筑
东北
-
分类号
K892.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见证六十年跨越 内蒙古税收继往开来
- 4
-
-
作者
刘景溪
-
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税务局
-
出处
《中国税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12,共2页
-
文摘
“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草原上勒勒车缓慢前行”,这是很多人对内蒙古的印象。而今,经过60年的发展建设,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据显示,2008年内蒙古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761.8亿元,增速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今年上前,全自治区年财政收入长期徘徊在3tL元左右。经济发展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内蒙古财税事业的发展。
-
关键词
内蒙古
收继
地区生产总值
国际金融危机
数据显示
财政收入
经济发展
勒勒车
-
分类号
F812.42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文化变迁中的安代车
- 5
-
-
作者
白翠英
-
机构
通辽市文学艺术研究所
-
出处
《内蒙古艺术》
2000年第1期16-19,共4页
-
-
关键词
安代
文化变迁
车轴
车辆轴
勒勒车
传说
《黑鞑事略》
蒙古风俗鉴
-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舟载千年:勒勒车工艺研究
- 6
-
-
作者
王纪龙
王赫德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工艺美术学院
-
出处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22年第25期133-135,共3页
-
文摘
勒勒车是千年来数代北方草原人民生存、生产、生活的必要器具,勒勒车工艺制法天然和谐,以榫卯技艺连结其身而泛化其功用,造型古朴大气而或精巧典丽,其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实用性主义,在发展进程中默然将北方草原民族的价值文化与风烟笑貌蕴藉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与传承意义。
-
关键词
勒勒车
迁徙
北方草原
工艺制作
实用
-
分类号
G
[文化科学]
-
-
题名北方游牧民族的交通工具勒勒车
被引量:1
- 7
-
-
作者
赵敏艳
-
机构
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2-14,共3页
-
文摘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至今仍然生生不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民族的创造力与适应力是游牧民族至今繁荣昌盛的原因。但因现在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观念及生产方式的转变,对游牧民族的很多文化产物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如过去的主要交通工具--勒勒车,现在大部分地区已被现在交通工具替代,如摩托车、汽车等。因此,写作本文的目的就是将草原游牧民族的优秀文化产物传承下去。
-
关键词
勒勒车
北方民族
交通工具
-
分类号
K875.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勒勒车”名称及其内涵的现代变迁考略
被引量:1
- 8
-
-
作者
李兵
赛吉拉胡
-
机构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
出处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1年第6期601-606,共6页
-
文摘
“勒勒车”作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传统交通运输工具,曾在牧民游牧迁徙的生活方式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现已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但其得名原因却存在着误解并广为流传。本文基于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就“勒勒车”得名原因和时间等问题试作考证,认为“勒勒车”得名原因在于其行驶时轮轴摩擦发出的声音,在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西部等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居的地区,人们在用汉语交流时称其为“勒勒车”;“勒勒车”在汉语文献中又被书写为“■■车”“罗罗车”“辘轳车”等,其实是口语“勒勒车”的四种不同书面写法,在内涵上具有一致性。■■车在清末时已见于文献记载,而“勒勒车”在民国中后期才被广泛使用,淘汰了其他三种书写方式。
-
关键词
“勒勒车”
蒙古族
达斡尔车
达斡尔族
-
Keywords
Lele cart
Mongolia
Daurcart
Daur
-
分类号
T-09
[一般工业技术]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天光
被引量:1
- 9
-
-
作者
萨娜
-
机构
中国作家协会
-
出处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1,共8页
-
文摘
开列热图的人们依稀记得,哑巴女人来到屯子时正值夏季傍晚。当天空呈现出令人可疑的红光后,乘凉人们的视线便一齐聚到从原野深处逶迤而来的小路上。由于淫雨的浇灌,这一年草木格外茂盛,土地泛溢出郁郁的黑意,这使得人们反复践踏却疏于清理的道路显得格外狭窄肮脏。
-
关键词
莫昆达
老槐树
勒勒车
万物之灵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俄蒙商道探邮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王剑智
-
机构
香港
-
出处
《集邮博览》
2013年第8期28-31,共4页
-
文摘
天地苍茫,行走在无边的草原上,望不尽连绵的山川,蒙古包像飞落的大雁,勒勒车赶着太阳悠荡在天边,敖包美丽的神话守护着草原……这是人们对蒙古最深的印象。其实草原仅仅是景象的一部分。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大蒙古国。辛亥革命后,几经反复.1924年蒙古独立。
-
关键词
商道
邮路
蒙古包
成吉思汗
大蒙古国
辛亥革命
草原
勒勒车
-
分类号
K24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霍林河歌谣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白雪林
-
出处
《人民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5-78,共24页
-
文摘
海利斯泰只有二三十户人家,在霍林河中游东岸,沿着鄂尔敦山脚下的沙梁稀稀拉拉地分布着,村子足有三四里地长。诺日玛的家在村子最南面。
-
关键词
莫日根
勒勒车
娜仁高娃
中篇小说
白雪林
霍林河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蒙古族勒勒车传统材料及工艺初步研究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梁天
高晓霞
-
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学院
-
出处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218-220,共3页
-
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蒙古族工艺美术研究中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蒙古族传统工艺美术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08BM022
-
文摘
传统勒勒车是我国古代游牧民族常用的交通运输工具,历史悠久,造型独特,一直传承至今。本文通过对勒勒车溯源、使用范围及用途分析入手,解析勒勒车材料、结构、制作工艺及其民俗背景。对蒙古族勒勒车这一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勒勒车
构造
制作工艺
-
分类号
J528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草原上的勒勒车
- 13
-
-
作者
佚名
-
出处
《老年世界》
2017年第5期50-51,共2页
-
文摘
公元13世纪时,从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来到中国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一路从东向西走来,发现草原上的“勒勒车”很有特点,于是他在《马可·波罗游记》里,对蒙古族牧民使用的“勒勒车”的形状和使用情形,做了这样的介绍:“除了四轮车子外,他们还有一种两轮的优质车子,也同样用黑毡子盖着,并且制作得也十分精巧,即使整天下雨,车中的人也不会感到潮湿。鞑靼人(注:此处泛指蒙古人)的妻子、儿女、日常用具及所需食物,都用车子运送。车子由牛和骆驼拖着前进”,他还用笔画下了蒙古官员乘坐豪华“勒勒车”的插图。
-
关键词
勒勒车
草原
13世纪
“水城”
蒙古族
旅行家
威尼斯
意大利
-
分类号
K954.65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调查
- 14
-
-
作者
李兵
赛吉拉胡
关晓武
-
机构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出处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1年第2期140-150,共11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点培育方向项目“先秦制造技术的综合认知”(Y621012001)。
-
文摘
通过对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的实地调查,较为翔实、全面地整理了其从原料、工具设备、工艺流程到产品的制造过程;结合口述史资料和文献资料,初步理清了内蒙古地区用车的历史脉络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手艺传承的谱系。
-
关键词
传统技艺
车辆
勒勒车
蒙古族
-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wheeled vehicle
Lele Cart
Mongolia
-
分类号
U489
[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
题名玉门诗抄
- 15
-
-
作者
陈思侠
-
机构
酒泉市文学创作编著协会
-
出处
《中国铁路文艺》
2016年第1期83-84,共2页
-
文摘
黄花营雨水泼过后,芦苇高过勒勒车它们细长的叶簇互相挽了手臂哗哗地从河叉和湖湾抬起头赤麻鸭、斑头雁。
-
关键词
诗
勒勒车
黑颈鹤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疯婆子养疯牛
- 16
-
-
作者
范范
-
出处
《新故事》
2009年第1期56-58,共3页
-
文摘
祖母已经六十多岁了,还是习惯地赶着勒勒车出门。行走在科尔沁大草原上,她常张开缺少门齿的嘴,大声唱着年轻人才喜欢的歌儿。祖父远远地听到歌声,就会忍不住笑着骂一句:疯婆子!
-
关键词
牛
勒勒车
科尔沁
草原
-
分类号
S858.23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C951
[农业科学—兽医学]
-
-
题名吉祥蒙古
- 17
-
-
作者
巴音博罗
-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0,共2页
-
文摘
蒙古长调听蒙古长调像站在夏季辽阔无边的草原上,穹庐笼盖四野,青草波及心灵,羊群俨然天外使者,到人间布施福音……唱歌的人有福了,而倾听者的眼睛亮如星辰。听蒙古长调犹如静静长夜,风空空地掠过漂浮不定的牧村,瓦罐里的奶茶飘出浓都的香气,这时候谁小心翼翼擦亮一根火柴,照亮了蒙古刀鞘上镶嵌的宝石。当然,你也会看到烈酒辣过喉咙时汉子们脸上的酡红,(他们会把酒苗直接栽到胃里,看着它生根发芽,慢慢长成大树。)你也会看到姑娘们腮边的萨仁花,以及土地一样宽厚仁慈的老额吉手边的那盏温暖的马灯……也许我的天性中与蒙古人有着非常相近的质地吧,作为女真人的后裔,听蒙古长调仿佛回了一趟远及天际的故乡,那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就像祖父活着时将宽温的手掌安放在幼时我的脊背上。草场,篝火,瓦罐,敖包山,牧鞭上的日子,牧羊女用力抖开的长长的绿腰带。蒙古人骑在马上的姿势非常动人,好像帆船在海浪上起伏。蒙古人眯着眼睑的了望也异常让人着迷,望与不望的模样酷似气度不凡的王者。特别是蒙古摔跤手在得胜或比试前跳的那种山摇地动的步子,摇摇摆摆,得意忘形而又威风凛凛,真神力无比的勇士也。
-
关键词
蒙古长调
马头琴
吉祥蒙古
其其格
勒勒车
-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梦起甘南 梦落舟曲(散文诗)
- 18
-
-
作者
斯日古楞
-
出处
《草原》
2018年第9期93-95,共3页
-
文摘
我说,咱们出发吧。对,明天就启程。梦,告诉我,这是对的。所以,就这么定了。我,仍然是骑着我的马子,赶着牛群羊群。你依旧赶上咱那一串儿勒勒车,把这顶虽说灰白褪色但还结实的蒙古包。以及包里的家具用具都装上,咱们出发。
-
关键词
散文诗
甘南
勒勒车
蒙古包
咱们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勒勒车制作工艺调查
- 19
-
-
作者
郭世荣
仪德刚
关晓武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2009年第1期677-684,共8页
-
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基金项目“北方民族传统工艺与传统科技调查研究”的部分成果
-
文摘
一、引言勒勒车,古称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等,是北方草原上古老的交通运输工具,曾在草原牧民的生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至今在蒙古族、达斡尔族、哈萨克族中仍有一部分在使用。勒勒车轴、车轮多用桦、榆等硬质木材制成,不用铁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修理,适宜在草原、雪地、沼泽、沙滩上行走,可用来拉水、盐和牛奶,及搬运毡包与柴草燃料。
-
关键词
罗罗车
草原
毡包
木材
铁件
勒勒车
-
分类号
U489
[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
题名试论草原交通工具勒勒车的起源与发展
- 20
-
-
作者
郭殿勇
贾麟
-
机构
内蒙古博物院
-
出处
《草原文物》
2014年第2期104-112,共9页
-
文摘
勒勒车,又称哈尔沁车、辘辘车、罗罗车、牛牛车等,是草原游牧人就地取材自制使用的木质车辆,是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和半农半牧地区人民日常生活使用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属于草原游牧文化的产物.勒勒车的制作,通常以草原、沙地、丘陵上常见的桦树、榆树等硬木树干制作,双辕,双轮,因用途和所适应环境的不同,辕长与轮高、毂的长度、轸的薄厚(舆底部左右两侧与伏兔连接起到提高辕的纵木)等部件,不尽相同,其中轮最高者可达4米多.勒勒车的基本特点是车轮大,车身小,结构与制作工艺简单,方便且快捷,经久耐用(图一).根据地理环境、用途等因素,经过不同程度改进,能在草地、雪地、沼泽和沙漠地带行驶,载重数百斤至千斤,适于牛、马、骆驼拉行,一般多用牛拉.
-
关键词
北方草原
勒勒车
交通工具
起源
交通运输工具
半农半牧地区
草原游牧文化
制作工艺
-
分类号
K875.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