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1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府劳动行政职能研究--中美两国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俊生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2-47,共6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劳动行政的基本使命应该是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权利。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政府劳动行政职能的比较研究,一方面揭示了中美两国政府在劳动行政部门的设置、劳动行政职能的配置以及劳动关系的调适三个方面存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劳动行政的基本使命应该是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权利。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政府劳动行政职能的比较研究,一方面揭示了中美两国政府在劳动行政部门的设置、劳动行政职能的配置以及劳动关系的调适三个方面存在着的差异,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目前中国政府的劳动行政仍然存在着越位和缺位的情况。其中,越位主要表现在劳动行政部门仍然管理着许多不属于劳动行政的社会事务,缺位主要表现在劳动者权利保护和集体谈判指导方面。中国政府的劳动行政职能的转变仍然不到位,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成这一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行政 雇员权利保护 劳动关系 中关
原文传递
劳动行政主体制度的域外考察:演进逻辑与通则经验
2
作者 吴华升 《法治论坛》 2020年第2期224-242,共19页
在英、美、德、日等市场经济发展成熟国家,劳动行政主体制度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关系的调整而生成、演变。基于利益导向的选择,政府劳动行政在劳动关系激烈对抗、缓和制衡、变革调整等不同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内容和特征。在劳、资... 在英、美、德、日等市场经济发展成熟国家,劳动行政主体制度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关系的调整而生成、演变。基于利益导向的选择,政府劳动行政在劳动关系激烈对抗、缓和制衡、变革调整等不同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内容和特征。在劳、资、政的三角系统中,当劳动关系博弈从对抗逐渐缓和而走向合作时,政府角色转换成为可能;当产业关系治理主体从单一逐渐分权而趋向多元时,政府功能替代成为现实。虽然市场经济发展成熟国家的劳动行政主体制度多元、多样,但背后隐含可以解释世界范畴产业关系现象的通则性、普适性经验:劳权保护和人权尊重是共性价值取向;劳动行政主体职权的有限性为劳动关系自治预留空间;三方原则是劳动行政主体职能实现的普适性机制;机体健全是工会核心维权功能得以发挥的基本前提;刚柔并济是劳动行政主体职能体系的鲜明特点;主体制度构建是历史普遍性和国情特殊性相结合的产物。这些经验为我们下一步检视国内劳动行政主体制度提供了原则指引和精神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行政 主体 演进逻辑 通则经验
原文传递
从“富士康事件”看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的缺陷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红梅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11,共9页
"富士康事件"充分反映出我国现行劳动法主要以"劳动行政监察+劳动者个体维权"模式实现劳动者权益保护有很大的缺陷,因该模式中的两种机制实质上并未能有效保护劳动者权益或者达不到倾斜性保护的效果。一方面,我国... "富士康事件"充分反映出我国现行劳动法主要以"劳动行政监察+劳动者个体维权"模式实现劳动者权益保护有很大的缺陷,因该模式中的两种机制实质上并未能有效保护劳动者权益或者达不到倾斜性保护的效果。一方面,我国劳动行政监察机构及人员可能疏于更惰于执法,而且又无法介入涉及集体劳动关系的大部分领域;另一方面,劳动者自我依靠式的个体维权无法真正强制约束用人单位履行法定义务,最终必导致劳动者的一些法定权益形同虚设。与此同时,工会集体协商维权这一可有效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机制在我国没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我国劳动法应强化与完善工会集体协商维权机制,而其中的当务之急是推进企业工会的组建与运行,对此,不仅需要上级工会的扶助和广大劳动者的参与,而且需要更广泛社会力量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士康事件” 劳动行政监察 劳动者个体维权 工会集体协商维权
原文传递
工伤事故责任的侵权法救济 被引量:5
4
作者 葛承书 刘雁兵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4-27,共4页
一、问题的提出 案例一:原告未满16周岁.以伪造的成人身份证进入被告单位工作.签订劳动合同,工作期间,原告发生工伤事故。医疗终结后.劳动行政部门以为原告是成年人.作出工伤认定评定原告十级伤残.原告诉请由被告按照非法使用... 一、问题的提出 案例一:原告未满16周岁.以伪造的成人身份证进入被告单位工作.签订劳动合同,工作期间,原告发生工伤事故。医疗终结后.劳动行政部门以为原告是成年人.作出工伤认定评定原告十级伤残.原告诉请由被告按照非法使用童工标准进行赔偿。被告辩称原告使用欺诈手段通过入职.违反了订立劳动合同遵循的自愿原则.该合同为无效合同.请求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请。由于工伤赔偿的数额低于童工赔偿的数额.被告主张即使赔偿,亦要求按工伤标准赔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伤事故 事故责任 侵权法 非法使用童工 工伤赔偿 救济 劳动合同 劳动行政部门 工伤认定 无效合同
原文传递
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基于劳动行政法规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红梅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31-38,共8页
我国现行劳动立法过分倚重劳动监察,劳动监察适用情形又非常宽泛且执行不力。与此同时,我国现行劳动立法对劳动行政指导、劳动行政服务、劳动行政激励手段基本虚置不用。因此,欲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我国劳动行政法律制度亟待完善、... 我国现行劳动立法过分倚重劳动监察,劳动监察适用情形又非常宽泛且执行不力。与此同时,我国现行劳动立法对劳动行政指导、劳动行政服务、劳动行政激励手段基本虚置不用。因此,欲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我国劳动行政法律制度亟待完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监察 劳动行政指导 劳动行政服务 劳动行政奖励 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
下载PDF
企业内部处罚性自治规则及其法律调整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蒋大兴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8-109,共12页
企业内部处罚性自治规则及其法律调整机制蒋大兴企业内部处罚性自治规则(又称处罚性管理规范)是指企业经营者为实现特定的经营管理目标,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带有处罚性内容,仅对本企业职工具有相对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1]企业内... 企业内部处罚性自治规则及其法律调整机制蒋大兴企业内部处罚性自治规则(又称处罚性管理规范)是指企业经营者为实现特定的经营管理目标,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带有处罚性内容,仅对本企业职工具有相对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1]企业内部处罚性自治规则是顺利实现筹建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规则 处罚性 企业内部 劳动争议案件 劳动行政部门 劳动 受案范围 行政审查 法律调整机制 仲裁机构
原文传递
法律如何助民工讨回欠薪 被引量:3
7
作者 欧广远 《学习月刊》 2004年第2期19-20,共2页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普遍存在,笔者认为既有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法律方面的原因,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被拖欠工资的民工的保护,以从根本上解决欠薪问题。 第一,健全惩治恶意欠薪的法律制度,加大打击恶意欠薪的力度。对恶...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普遍存在,笔者认为既有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法律方面的原因,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被拖欠工资的民工的保护,以从根本上解决欠薪问题。 第一,健全惩治恶意欠薪的法律制度,加大打击恶意欠薪的力度。对恶意拖欠民工工资和欠薪潜逃的黑心老板决不能心慈手软,而应当采取经济制裁和刑事打击手段。在当前拖欠工资的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老板并不是拿不出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制裁 恶意拖欠 劳动争议案件 劳动法律关系 劳动法庭 用人单位 劳动行政部门 仲裁时效 劳动仲裁 仲裁申请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被引量:4
8
《财会月刊》 1995年第1期44-48,共5页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用人单位 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行政部门 劳动争议 社会保险基金 劳动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 当事人 女职工
下载PDF
略论集体合同制度 被引量:2
9
作者 关怀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6年第2期26-32,共7页
关键词 集体合同制度 劳动关系 劳动 工会组织 法律效力 劳动行政部门 工会代表 当事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劳动合同
原文传递
对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之探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孔令苇 《天津社会保险》 2008年第3期26-30,共5页
当前,我国劳动就业市场上出现了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对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收入分配制度及职工相关权益落实都产生了消极影响。从长远的角度看,对企业、劳动者和政府而言都是不利的,最终将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稳定、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劳动就业市场上出现了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对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收入分配制度及职工相关权益落实都产生了消极影响。从长远的角度看,对企业、劳动者和政府而言都是不利的,最终将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稳定、健康发展。因此,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从立法上有必要采取措施遏制劳动合同短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 劳动就业 短期化 用人单位 法定退休年龄 劳动用工制度 劳动行政部门 收入分配 法定情形
下载PDF
美国工伤赔偿处理程序——与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工伤赔偿处理程序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汤洪源 《中国劳动》 2009年第9期31-33,共3页
实践中,常常出现劳动行政部门工伤认定引起的行政争议久拖不决,致使工伤雇员无法及时获得工伤赔偿,这与行政诉讼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工伤赔偿处理程序的设置有一定的关联。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的工伤赔偿处理程序中,也是由行政部门进... 实践中,常常出现劳动行政部门工伤认定引起的行政争议久拖不决,致使工伤雇员无法及时获得工伤赔偿,这与行政诉讼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工伤赔偿处理程序的设置有一定的关联。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的工伤赔偿处理程序中,也是由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但是其具体的工伤赔偿程序及其司法救济与中国大陆制度多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伤赔偿 处理程序 中国大陆 香港地区 美国 劳动行政部门 工伤认定 行政争议
原文传递
社会保险争议的纠纷性质及其解纷机制探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科琼 付建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0-103,共4页
社会保险争议有多个面相,从纠纷性质角度而言,可以划分为劳动行政争议与劳动争议两个部类。相应地,应分别适用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两套不同的解纷机制。发生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补办社会保险争议,仅就争议主体而言,似乎是平等主体... 社会保险争议有多个面相,从纠纷性质角度而言,可以划分为劳动行政争议与劳动争议两个部类。相应地,应分别适用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两套不同的解纷机制。发生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补办社会保险争议,仅就争议主体而言,似乎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劳动争议,但究其争议实质,由于涉及社会公共利益,仍应属于劳动行政争议,不应适用劳动仲裁的解纷机制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险争议 劳动争议 劳动行政争议 解纷机制
原文传递
构建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丽敏 支晓利 张锡鹏 《河北企业》 2006年第8期54-55,共2页
一、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法律含义及其在中国的立法现状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1976年144号《三方协商促进周际劳工标准公约》规定,三方机制是指政府(通常以劳动行政部门为代表)、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之间.就制订和实施经济与社会政... 一、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法律含义及其在中国的立法现状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1976年144号《三方协商促进周际劳工标准公约》规定,三方机制是指政府(通常以劳动行政部门为代表)、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之间.就制订和实施经济与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即由政府、雇主组织和工会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处理所有涉及劳动关系的问题。即是说.三方机制是指政府部门、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按照一定的制度、规则和程序.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劳动关系 三方机制 理性 三方协调机制 国际劳工组织 劳动行政部门 雇主组织 政府部门 工人组织 立法现状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劳动立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之布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03-106,共4页
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认真抓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等四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无论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 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认真抓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等四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无论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劳动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立法 劳动法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劳动问题 劳动法律 劳动 劳动行政部门 劳动管理 企事业单位 党和国家
下载PDF
劳动仲裁行为与劳动行政行为辩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明 《中国劳动》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劳动仲裁行为 劳动行政行为 劳动争议 中国 劳动法》 劳动关系
下载PDF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转变劳动部门职能 深化劳动领域改革——阮崇武部长在全国劳动厅局长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被引量:1
16
《中国劳动》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13,共11页
自去年厅局长会议以来的一年时间里,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七月份国务院颁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十月份召开党的十四大,以此为标志,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一个... 自去年厅局长会议以来的一年时间里,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七月份国务院颁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十月份召开党的十四大,以此为标志,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令人鼓舞、让世界瞩目的新局面。在这一年中,劳动战线的广大干部解放思想,努力开拓,勤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领域 劳动合同 市场经济体制 劳动关系 劳动法规 劳动法制 劳动制度改革 劳动 用人单位 劳动行政部门
下载PDF
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经济补偿金的适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宇翔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39,共5页
【裁判要旨】程序法与实体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程序法可以溯及既往,但其溯及既往的对象必须是审理中的案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属于程序法,其程序性规范调整的是劳动争议案件的各项审理活动,而不是双方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这一事实本身。... 【裁判要旨】程序法与实体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程序法可以溯及既往,但其溯及既往的对象必须是审理中的案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属于程序法,其程序性规范调整的是劳动争议案件的各项审理活动,而不是双方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这一事实本身。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理应受劳动合同法的调整,如果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未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应由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做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经济补偿金 劳动争议调解 劳动争议案件 例指 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行政部门 终止劳动合同
原文传递
企业裁员,应当符合哪些情形、遵循何种程序?
18
作者 张兆利 《妇女生活》 2024年第8期50-51,共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7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这...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7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这一条也称经济性裁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行政部门 经济性裁员 企业裁员 裁减人员 用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工会 严重困难
原文传递
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水南 《职业教育研究》 1999年第4期25-26,共2页
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已具备某专业(工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的凭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是凭职业资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等级证书》上岗任职的制度。实行这一制度,无论对推进包括各级各类职... 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已具备某专业(工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的凭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是凭职业资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等级证书》上岗任职的制度。实行这一制度,无论对推进包括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在内的职业教育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资格证书 证书制度 职业培训 劳动行政部门 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技能培训 劳动 宏观管理 社会力量 办学条例
下载PDF
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德海 《煤炭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职业技能标准 劳动行政部门 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技能开发 劳动者素质 资格条件 国家规定 鉴定机构 客观公正 职业资格 技能水平 科学规范 管理工作 教育培训 促进就业 任职 考核 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