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0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及其效应 被引量:100
1
作者 卢根鑫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4年第4期33-42,共10页
试论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及其效应卢根鑫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经济与不发达经济关系演进的最新阶段。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曾发生过国际产业转移,但作为一种主要的长期趋势,则是20世纪下半叶才出现的。作者通过历史的和理论的分析,发... 试论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及其效应卢根鑫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经济与不发达经济关系演进的最新阶段。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曾发生过国际产业转移,但作为一种主要的长期趋势,则是20世纪下半叶才出现的。作者通过历史的和理论的分析,发现国际产业贸易与国际产业投资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合产业 国际产业转移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产业贸易 劳动力价值 产业投资 经济动因 欠发达国家 产业结构 劳动力成本
下载PDF
智力劳动的分配决定效应及模型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炳申 李华民 罗明忠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6-82,94,共8页
随着知识的积累与科技的进步 ,智力密集型劳动已经替代体力密集型劳动成为价值的最主要源泉。智力劳动的特征使得凝结在产品中的劳动含量与智力投资呈正相关 ,进而与其所形成的智力劳动力价值呈正向相关。因此 ,提高智力劳动力价值在分... 随着知识的积累与科技的进步 ,智力密集型劳动已经替代体力密集型劳动成为价值的最主要源泉。智力劳动的特征使得凝结在产品中的劳动含量与智力投资呈正相关 ,进而与其所形成的智力劳动力价值呈正向相关。因此 ,提高智力劳动力价值在分配决定机制中的权重 ,相对于现行以工龄为主体的工资决定体制而言 ,更能体现按“能”付酬原则 ,更能体现生产力的进步对分配的决定作用。以简单劳动力价值确定最低工资水平 ,然后依据每一阶次的智力劳动力价值差别确定工资水平差别 ,更能推动智力投资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智力劳动力价值为基础的工资分配制度 ,可界定为一个基于贴现理论的微观静态分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劳动 劳动力价值 智力投资 价值创造乘数 风险系数 微观静态分配模型
原文传递
关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理论 被引量:23
3
作者 吴宣恭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19,34,共8页
为了替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辩护 ,西方经济学很早以前就提出了“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理论 ,至今仍然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重要支撑点。本文对这种理论的基本观点 ,特别是所谓边际产品等于生产要素贡献 ,要素贡献决定要素收入份额的论... 为了替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辩护 ,西方经济学很早以前就提出了“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理论 ,至今仍然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重要支撑点。本文对这种理论的基本观点 ,特别是所谓边际产品等于生产要素贡献 ,要素贡献决定要素收入份额的论断 ,进行了多方面剖析 ,并且对比马克思的分配理论 ,揭示其谬误。最后联系我国实际 ,提出按劳分配存在多种实现形式 ,论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多种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不赞成将“按要素贡献分配”作为唯一分配方式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制度 要素报酬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 价值 劳动力价值 按劳分配
下载PDF
利润率和当前世界经济危机 被引量:23
4
作者 克里斯·哈曼 丁为民 崔丽娟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16,共9页
关键词 利润率 英国 伍尔夫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资本家阶级 生产性 莫斯利 资本主义制度 劳动力价值 美国 纽约 资本有机构成 财政管理 投资 实际工资
下载PDF
人力资本理论与劳动力价值 被引量:21
5
作者 谢富胜 李安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1-119,共9页
人力资本理论抽象掉了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只是一个片面的生产要素理论。将人力资本理论引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将使得科学的资本和劳动力价值理论庸俗化。人力资本理论认识到了劳动力的质对资本积累的重要意义,但只有从劳动过程出... 人力资本理论抽象掉了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只是一个片面的生产要素理论。将人力资本理论引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将使得科学的资本和劳动力价值理论庸俗化。人力资本理论认识到了劳动力的质对资本积累的重要意义,但只有从劳动过程出发,在资本主义权力关系下才能理解劳动力价值、劳动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人力资本理论认识到了教育对于个人、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教育的现实功能在于再生产劳动力和社会生产关系。在不平等的社会经济关系下,教育实际上保证了不平等的合法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劳动力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原文传递
如何合理确定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正堂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21,共6页
如何合理确定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张正堂一、企业经营者劳动力商品与劳动力价格的特殊性(一)企业经营者的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国内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围绕... 如何合理确定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张正堂一、企业经营者劳动力商品与劳动力价格的特殊性(一)企业经营者的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国内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围绕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否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者 国有企业 劳动力价格 劳动力价值 经营者收入 劳动力商品 经营业绩 合理确定 经营管理能力 特殊性
下载PDF
解读马克思的工资理论 被引量:21
7
作者 方敏 赵奎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2012年第3期58-70,共13页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工资的时候,为我们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理论视角,即劳动力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本文通过分析这三种理论的内涵,并与其他学说进行比较,认为它们并非互相独立或不相干的。劳动力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工资...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工资的时候,为我们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理论视角,即劳动力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本文通过分析这三种理论的内涵,并与其他学说进行比较,认为它们并非互相独立或不相干的。劳动力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工资理论的起点。资本积累理论是理解资本主义工资运动规律的枢纽。资本的运动决定了工资的运动,从而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的两极。由此,马克思提出了一个与劳动价值论逻辑一致并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生地决定的工资理论。它向我们揭示了隐藏在具有表面的平等假象的劳动力市场背后的、起支配作用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工资 劳动力价值 资本积累 阶级斗争
原文传递
劳务价值论初探 被引量:18
8
作者 何小锋 《经济研究》 1981年第4期47-54,共8页
几个问题劳务价值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观点吗?最近碰到的几个问题使我不得不探讨一番。1.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值的来源问题。马克思指出:“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其中包括“一定的教育或训练... 几个问题劳务价值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观点吗?最近碰到的几个问题使我不得不探讨一番。1.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值的来源问题。马克思指出:“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其中包括“一定的教育或训练”费用。这种教育费表现为什么生活资料的价值呢?显然,劳动者的教育费用不仅是桌椅笔墨等教学必需品的费用(这部分价值来自生活资料部门的工人劳动);它还包括教育者活劳动的等价物,这部分价值并不物化在任何生活资料上。可见,劳动力的价值有部分不是生活资料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务价值 生活资料 使用价值 服务劳动 服务部门 剩余价值 资产阶级经济学 劳动力价值 劳动 非物质生产部门
原文传递
教育对劳动力价值形成作用新探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永正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18,共6页
教育现代化产生了“与时俱进”的劳动力价值形成方式:劳动力价值并不完全由生活资料价值决定,受教育者支出的隐含劳动形成劳动力的新价值。这就使得商品的新价值的形成过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知识化劳动力的培养过程中“隐含劳动”的... 教育现代化产生了“与时俱进”的劳动力价值形成方式:劳动力价值并不完全由生活资料价值决定,受教育者支出的隐含劳动形成劳动力的新价值。这就使得商品的新价值的形成过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知识化劳动力的培养过程中“隐含劳动”的支出先期凝结成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是这种知识化劳动力的使用过程中活劳动的支出当期凝结成商品的价值,这两部分活劳动的支出统一形成商品的全部新价值。商品价值形成的趋势是,商品价值的越来越大的部分在教育过程中形成。人力资本的实质就是这种隐含劳动的累积。人力资本增长就是劳动力价值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劳动力 劳动力价值 价值形成 人力资源 人力资本 隐含劳动
下载PDF
劳动力价值再定义与剩余价值论的重构 被引量:17
10
作者 孟捷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101,共33页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是以一系列假设为前提建立起来的,这些假设虽然在先前的文献中被不同程度地讨论过,但还从未被集中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本文批判地考察了剩余价值论的十大假设,并在莱博维奇的基础上,对劳动力价值和工资范畴做了...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是以一系列假设为前提建立起来的,这些假设虽然在先前的文献中被不同程度地讨论过,但还从未被集中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本文批判地考察了剩余价值论的十大假设,并在莱博维奇的基础上,对劳动力价值和工资范畴做了重新定义,这一再定义突出了阶级斗争在货币工资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率的决定中具有的意义。此外,本文还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角度,讨论了投资对于剩余价值率的影响,以及所谓不变的剩余价值率对于工人阶级的意义。尽管阶级斗争对于利润和工资的划分是至关重要的,但投资及其所固有的不确定性,也会给作为国民收入余额的工资份额的变化带来重大影响。决定剩余价值率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决定剩余价值率的投资理论具有互补性,建设"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需要同时兼顾这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价值 工资 莱博维奇 决定剩余价值率的阶级斗争理论 决定剩余价值率的投资理论
原文传递
按劳分配新解:按劳动力产权分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姚先国 郭继强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9-54,共6页
按劳分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在中国.这一理论经历了几起几落的讨论,但迄今为止仍未取得一致的意见.从实践层面看.在现阶段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都把按劳分配当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而随着... 按劳分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在中国.这一理论经历了几起几落的讨论,但迄今为止仍未取得一致的意见.从实践层面看.在现阶段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都把按劳分配当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进展、收入差距的拉大.越来越多的人对按劳分配的现实性表示疑虑.因此.对按劳分配问题的深入探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撇开各种否定按劳分配的论点不谈.仅就主张按劳分配的学者而言,对如何实现按劳分配也有不同的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根据经典作家的论述,把按劳分配理解为“按劳动量分配”(以下简称这种观点为“按劳动量分配论”).但在如何计量劳动量的问题上,又有几种不同的看法.二是从商品经济的现实出发.把按劳分配理解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以下简称这种观点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论”).主张这种观点的学者往往同时还要求劳动力成为商品.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偏颇之处.我们提出的是第三种观点.把按劳分配理解为“按劳动力产权分配”.只有从劳动力产权的角度来论证按劳分配,才能将经典作家的基本原理与当前的经济运动现实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产权 按劳分配 劳动力价值 《经济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劳动力商品 收入分配论 《中国社会科学》 劳动力市场 1992年版
原文传递
谈劳动关系市场化过程中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1
12
作者 燕晓飞 《工会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0,共4页
劳动关系市场化使劳动关系的双方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在劳动力市场上及生产过程中,通过博弈来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在此博弈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保障劳动者权益,应当充分保障劳动者的话语权,保障劳动者获得充分的劳... 劳动关系市场化使劳动关系的双方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在劳动力市场上及生产过程中,通过博弈来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在此博弈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保障劳动者权益,应当充分保障劳动者的话语权,保障劳动者获得充分的劳动力价值补偿,保障劳动者参与企业利润分享的权利,以及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维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关系 劳动者权益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劳动力价值 工会组织 维权工作
下载PDF
劳动力价值仍是公租房租金确定的基础——兼论公租房退出机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顾书桂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23,共6页
在对公租房的经济地位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公租房租金市场化的实质仍是土地财政,并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公租房介于商品房和廉租房之间,针对有一定市场支付能力但政府或无能力或无意愿填补其缺口的中等偏下收入消费者。由于... 在对公租房的经济地位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公租房租金市场化的实质仍是土地财政,并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公租房介于商品房和廉租房之间,针对有一定市场支付能力但政府或无能力或无意愿填补其缺口的中等偏下收入消费者。由于商业租赁成本超过商业购买成本,公租房租金市场化的实质是通过制造无效供给,推脱住房保障责任,维护土地财政的既得利益。将劳动力价值作为公租房租金确定的基础,才能真正发挥公租房的住房保障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租房 租金市场化 劳动力价值
下载PDF
我国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与劳动争议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于桂兰 宋冬林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104,135,共18页
工资高低是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研究了全国和12个省(市)并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前后职工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与劳动争议增长的关系,分析并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前后全国和12个省(市)职工工资总额在GDP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工资高低是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研究了全国和12个省(市)并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前后职工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与劳动争议增长的关系,分析并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前后全国和12个省(市)职工工资总额在GDP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用统计分析数据证明了我国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对劳动争议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结论是:第一,与经济高速增长相比,我国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偏低;第二,伴随工资的增长,劳动争议数量也在增加;第三,伴随GDP的增长,劳动争议数量在增加,说明劳动报酬的增长未能与国民财富的增长相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价值 工资总额 平均工资 劳动争议
原文传递
劳动价值论的“新解释”及其相关争论评述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孟捷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44,共10页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弗里、法国学者迪梅尼尔分别独立地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新解释",并引发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的长期争论。新解释被普遍认作当代劳动价值论研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发展。有关新解释的基本观点和相关...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弗里、法国学者迪梅尼尔分别独立地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新解释",并引发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的长期争论。新解释被普遍认作当代劳动价值论研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发展。有关新解释的基本观点和相关争论的主要内容涉及新解释对货币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的定义、所谓重复计算的问题、新解释与经验研究、对新解释的评价等问题。新解释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经验研究提供了某种便利,但其基本定义仍存有重大理论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 新解释 货币价值 劳动力价值
原文传递
劳动力商品理论与资本主义多样性研究论纲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凤义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149,共27页
资本主义多样性问题是近些年来国际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多样性研究有不同范式,但这些范式都没有适当的微观基础。本文提出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既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一般规律的起点,也是研究资本主义多样性... 资本主义多样性问题是近些年来国际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多样性研究有不同范式,但这些范式都没有适当的微观基础。本文提出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既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一般规律的起点,也是研究资本主义多样性的微观基础。劳动力商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使用价值、价值以及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特殊性,为我们解读资本主义多样性问题提供了微观基础。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不仅是我们从资本主义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角度,立体认识资本主义的一把钥匙,也是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享发展"问题的理论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商品 劳动力使用价值 劳动力价值 国家竞争制度优势 资本主义多样性
原文传递
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对工作时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素娟 雷婷婷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7-114,共8页
文章基于劳动价值理论,运用中国城镇生活的面板数据,测量了我国城镇居民劳动力价值水平及其实现程度,并实证分析了工资水平、劳动力价值及其实现程度对工作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劳动者的工资和劳动力价值量在不断增长;60%的中低收... 文章基于劳动价值理论,运用中国城镇生活的面板数据,测量了我国城镇居民劳动力价值水平及其实现程度,并实证分析了工资水平、劳动力价值及其实现程度对工作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劳动者的工资和劳动力价值量在不断增长;60%的中低收入群体无法充分实现劳动力价值;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相差悬殊;中低收入群体的工资、劳动力价值及其实现程度对工作时间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收入群体的劳动力价值及其实现程度与劳动时间则没有显著相关性;我国劳动力价值的低程度实现诱发劳动者超时工作。由此提出基于劳动力价值实现的超时劳动的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 劳动力价值 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 工作时间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工资理论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生升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07年第1期147-168,共22页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工资理论,以分析市场交易双方的博弈行为为出发点,通过构建劳动供给函数和劳动需求函数来解析工资决定过程。由于局限于交换行为,而不问这种特定交换行为的资本主义特征,因此有关现实工资运动的历史性的本质规律被完全...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工资理论,以分析市场交易双方的博弈行为为出发点,通过构建劳动供给函数和劳动需求函数来解析工资决定过程。由于局限于交换行为,而不问这种特定交换行为的资本主义特征,因此有关现实工资运动的历史性的本质规律被完全掩盖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工资理论,则强调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理解工资运动。这样,工资在表象上虽然体现为劳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但本质上却是劳动力价值的歪曲的实现形式。在这种表面平等的形式下,是资本剥削劳动,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矛盾运动的真相。从技术进步的动态角度看,劳动市场并非以价格调整的方式实现长期均衡,并非工资变动引发就业量相应变动;相反,资本技术构成提高趋势造成的内生性失业,对工资运动施加了显著的压力,剩余价值率因此不断提高。工资增长日益落后于利润增长的现实趋势,造成了积累与消费的对抗性矛盾,并导致资本主义宏观经济打破均衡的持续企图。如果从更长远的历史观点看,生产力的进步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调整,物质资本与活劳动相结合的现实形式包含了"革命性"要素,这展示了工资相对运动的乐观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劳动市场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经济 西方主流经济学 技术进步 劳动力价值 工资理论 实际工资
原文传递
关于劳动力商品论与劳动价值论、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之间的关系——兼评何雄浪、李国平与关柏春之争 被引量:9
19
作者 何炼成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14,30,共4页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私企业中的劳动力还是商品并具有价值: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表现形式;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要素分配并不是说所有要素都参与价值的创造,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关键词 劳动力商品 劳动力价值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 劳动力商品论 劳动价值 按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劳动力价值分配 李国平
原文传递
收入分配制度创新的若干理论误区探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邰丽华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5,共5页
在当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理论误区。笔者认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两种不同的分配形式,不存在后者包括前者的关系;按劳分配不等于公平的分配,按要素分配也不能与经济运行的高效率划等号。二者都以促... 在当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理论误区。笔者认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两种不同的分配形式,不存在后者包括前者的关系;按劳分配不等于公平的分配,按要素分配也不能与经济运行的高效率划等号。二者都以促进生产力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率为出发点,但都有可能由于分配结果的不公平而导致效率的损失;边际分析方法可以用来衡量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但不是唯一的选择;合法与否并不是判定剥削的标准。作为经济范畴的剥削,必须从经济学意义上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 创新 分配制度 生产要素 按劳分配 劳动力价值 贫富差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