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风险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郭巍 李一 +18 位作者 周宁 吴国辉 常文辉 还锡萍 惠珊 佟雪 郭燕 于茂河 卢戎戎 欧阳琳 董丽芳 李华 李建军 刘晓燕 刘岩琳 罗超 卫晓丽 黄晓丹 崔岩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 了解与分析影响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MSM队列研究,随访调查目标人群在随访期间HIV相关行为暴露情况,进而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该人群HIV新发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15年对4 305名HIV阴性MSM进行了随... 目的 了解与分析影响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MSM队列研究,随访调查目标人群在随访期间HIV相关行为暴露情况,进而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该人群HIV新发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15年对4 305名HIV阴性MSM进行了随访观察。网络交友的MSM发生被动插入性肛交的比例和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高于会所酒吧和浴池交友的MSM。随访研究期间HIV平均阳转密度为4.3/100人年,被动接受肛交性行为者发生HIV新发感染的风险是主动插入方的2.20倍(95%CI:1.49~3.24);使用助性剂(aRR=1.55, 95%CI:1.10~2.17)、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aRR=2.24,95%CI:1.62~3.08)和梅毒感染(aRR=2.95,95%CI:2.00~4.35)是HIV新发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控制了其他因素后,3种交友方式与HIV新发感染的关联不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SM人群中造成HIV流行的因素较为复杂,亟需多角度开展研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同行为 艾滋病病毒 新发感染 危险因素 角色
原文传递
云南省男男性行为者rush等助性剂滥用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勤 李昕悦 +2 位作者 郑玲 杨丽萍 张官柏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62-966,共5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MSM中rush poppers、甲基苯丙胺和西地那非的滥用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22年11-12月对Blued软件云南用户及云南5个社会组织招募符合入选标准的MSM参与匿名线上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002份,其中性角色为插入方... 目的了解云南省MSM中rush poppers、甲基苯丙胺和西地那非的滥用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22年11-12月对Blued软件云南用户及云南5个社会组织招募符合入选标准的MSM参与匿名线上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002份,其中性角色为插入方262人(26.1%),接受方297人(29.6%),插入接受皆可390人(38.9%),自身认知不明53人(5.3%)。382人(38.1%)曾使用过rush poppers,17人(1.7%)报告曾使用过甲基苯丙胺,149人(14.9%)曾使用过西地那非,431(43.0%)人曾使用过上述三种物质中的其中一种;在同一次性行为中,101人(10.1%)同时使用rush poppers和西地那非。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西地那非使用风险评分高是rush poppers使用风险的危险因素(OR=1.204,95%CI:1.065~1.360,P<0.01);物质使用负性态度是rush poppers使用风险的保护因素(OR=0.831,95%CI:0.772~0.956,P=0.01)。结论在云南省MSM中助性剂使用比例较高。西地那非使用是rush poppers使用的危险因素,且二者合用较为常见,将物质滥用干预专题作为减少伤害策略纳入MSM艾滋病精准防治刻不容缓。对物质使用的负性态度可以降低rush poppers使用风险,可作为物质使用心理行为干预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行为者 物质滥用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