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刺方法对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71
1
作者 王文娟 吴春燕 +4 位作者 应迎娟 王国红 倪虹 莫华利 叶有新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0-181,共2页
目的比较扣眼穿刺和区域穿刺对动静脉内瘘血管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影响,选择安全有效的穿刺方法。方法将60例采用动静脉内瘘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扣眼穿刺组30例,区域穿刺组30例。12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 目的比较扣眼穿刺和区域穿刺对动静脉内瘘血管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影响,选择安全有效的穿刺方法。方法将60例采用动静脉内瘘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扣眼穿刺组30例,区域穿刺组30例。12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重复循环值、血管瘤形成、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扣眼穿刺组重复循环值、血管瘤形成、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区域穿刺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扣眼穿刺法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明显低于区域穿刺法,临床可优先选择扣眼穿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 穿刺术 血液透析滤过
原文传递
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疗效及治疗方案探讨 被引量:77
2
作者 宋岩 李冀军 +5 位作者 张壹言 李学义 陈凤琨 赵长征 姚凤华 殷培 《中国血液净化》 2007年第11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影响因素及溶栓方案。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8例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观察疗效、影响因素及预后。结果28例共44例次溶栓... 目的探讨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影响因素及溶栓方案。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8例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观察疗效、影响因素及预后。结果28例共44例次溶栓,32例次溶通(72.7%)。溶通组血栓形成时间明显短于溶栓失败组,溶栓失败组附壁血栓形成发生率较溶通组高。溶通组有53.13%患者发生再栓塞,再栓塞的发生率与有无附壁血栓及原发病有关,糖尿病患者再栓塞的发生率高。尿激酶量≤60万IU溶通率达81.3%,栓塞≤36h溶通率达96.9%。2例溶通后16~48h再次栓塞,予尿激酶静脉滴注后再次溶通。常见的副作用为皮下血肿、鼻衄及牙龈出血。结论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内瘘血栓形成操作简单,溶通率高达72.7%,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溶栓效果与血栓形成时间、有无附壁血栓及原发病有关。溶栓用尿激酶剂量以不超过60万IU为佳,溶栓时机应选择在内瘘栓塞24h以内,最多不超过36h。溶通后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维持治疗可预防溶通后再发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动静脉 溶栓 血栓形成
下载PDF
早期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69
3
作者 林华志 赵李晋 +2 位作者 谢巧玲 钟森 戴再友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21期1777-1779,共3页
血液透析是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的主要方法,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治疗必不可少的血管通道,由于需长期反复穿刺,患者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如动静脉窃血综合征、内瘘狭窄、内瘘闭塞、动脉瘤等,进而影响血液透析效果。长期以来临床对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是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的主要方法,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治疗必不可少的血管通道,由于需长期反复穿刺,患者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如动静脉窃血综合征、内瘘狭窄、内瘘闭塞、动脉瘤等,进而影响血液透析效果。长期以来临床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经验性护理为主,且认为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不可避免,故对这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不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 血液透析 早期护理干预 闭塞 狭窄 并发症预防 血管通道 并发症 穿刺法 血流量
下载PDF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初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应用的多中心调查 被引量:66
4
作者 王梦迪 张凌 +6 位作者 刘鹏 张丽红 史振伟 邢广群 王长江 齐卡 郑家强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8-424,共7页
目的调查国内不同级别医院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初次血液透析(血透)血管通路应用情况,并分析初次血透未使用动静脉内瘘(内瘘)的原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和煤炭总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解放军北京军... 目的调查国内不同级别医院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初次血液透析(血透)血管通路应用情况,并分析初次血透未使用动静脉内瘘(内瘘)的原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和煤炭总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解放军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5家医院,回顾性调查近5年内进入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包括一般资料和初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情况,分析患者初次透析未能使用内瘘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1)5家医院共收集有效问卷203份,初次血液透析使用临时中心静脉置管122例(60.1%),动静脉直接穿刺44例(21.7%),动静脉内瘘35例(17.2%),带Cuff中心静脉置管2例(1.0%)。5家医院初次血透通路有明显差异,4家医院以临时中心静脉置管为主,分别是中日友好医院13例(50.0%),煤炭总医院37例(77.1%),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35例(85.O%),解放军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13例(61.9%),而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与其他医院不同,初次血透采用动静脉直接穿刺42例(61.8%)。(2)调查初次透析未能使用内瘘的首位原因是患者不接受75例(44.6%),其中以心理无法接受透析最多[44例(26.2%)],其他原因分别是医生未告知[45例(26.8%)]和急性透析、时间来不及[38例(22.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受教育程度高、非农业户口患者更多在初次透析时使用内瘘。结论我国血液透析患者初次透析内瘘的使用率偏低,血管通路应用情况在不同城市和不同等级的医院存在较大差异;患者初次透析使用内瘘受到性别、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医生因素也不能忽视。临床医护人员应更加重视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通路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动静脉
原文传递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5
5
作者 王爽 毛英丽 +2 位作者 孙秀梅 陈小兰 李秀明 《中国医药》 2020年第3期423-426,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失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吉林省吉林市化工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86例,依据AVF功能分为失功组(40例)和通畅组(146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及检测相关指标,...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失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吉林省吉林市化工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86例,依据AVF功能分为失功组(40例)和通畅组(146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及检测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VF失功的影响因素。结果失功组女性比例、年龄、糖尿病比例高于通畅组,体质量低于通畅组,血清白蛋白、血小板计数、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于通畅组,内生肌酐清除率、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通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比值比=1.73,95%置信区间:1.18~2.39,P=0.022)、年龄>60岁(比值比=1.25,95%置信区间:1.08~1.76,P=0.003)、血小板计数>200×10^9/L(比值比=1.14,95%置信区间:1.02~1.39,P=0.045)、血磷>2.00 mmol/L(比值比=1.79,95%置信区间:1.21~2.55,P<0.001)、合并糖尿病(比值比=2.40,95%置信区间:1.59~3.26,P<0.001)是AVF失功的危险因素。结论女性、高龄(>60岁)、血小板计数升高(>200×10^9/L)、血磷升高(>2.00 mmol/L)、合并糖尿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VF失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 糖尿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63
6
作者 任红旗 何群鹏 +3 位作者 贾凤玉 李川 徐斌 龚德华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分析南京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血液透析患者首次和目前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将2015年7月~2015年12月间在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结果:294例患者,男性189例(64.3%),女性105例(35.7%),年... 目的:分析南京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血液透析患者首次和目前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将2015年7月~2015年12月间在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结果:294例患者,男性189例(64.3%),女性105例(35.7%),年龄53.2±15.1岁(15~87岁),透析龄6.2年(0.3~32)年。首次透析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56例(19.0%),无涤纶套导管235例(79.9%)。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占91.8%,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占6.1%。年龄>65岁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率开始减少,导管使用率增加。无涤纶套导管置管部位主要以颈内静脉为主,感染发生率为0.52/1 000导管日。自体动静脉内瘘部位主要以左桡动脉-头静脉为主(75.4%),早期并发症主要是术后血栓形成,晚期并发症包括内瘘堵塞、动脉瘤样扩张/动脉瘤形成及肢体水肿等。结论:首次血液透析时血管通路以无涤纶套导管为主,维持性血液透析阶段血管通路以动静脉内瘘为主。导管置管部位主要以颈内静脉为主,且感染发生率较低。动静脉内瘘部位以左侧桡动脉-头静脉为主,早期并发症主要是术后血栓形成,晚期并发症包括内瘘堵塞、动脉瘤样扩张/动脉瘤形成及肢体水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动静脉 无涤纶套导管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
下载PDF
运用PDCA循环法提高血液透析护士对内瘘疑难问题的处理能力 被引量:59
7
作者 施素华 孔悦 +1 位作者 梁萌 沈淑琼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应用于血液透析护士对内瘘有效维护的培训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30名血液透析护士进行强化常规内瘘护理与解决内瘘疑难问题能力培训,对培训前后护士内瘘护理知识与技能进行比较。结果经培...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应用于血液透析护士对内瘘有效维护的培训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30名血液透析护士进行强化常规内瘘护理与解决内瘘疑难问题能力培训,对培训前后护士内瘘护理知识与技能进行比较。结果经培训的血液透析护士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均有提高(理论知识:t=5.32,P<0.01;操作成绩:t=4.35,P<0.01),培训有助于减少内瘘阻塞发生率(P<0.001)、皮下血肿发生率(P<0.01)、感染发生率(P<0.01);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于医护人员护理满意度(P<0.01)。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提高血液透析护士对内瘘疑难问题的处理能力,确保血液透析护士的内瘘维护培训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 PDCA循环
原文传递
不同血管通路选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5
8
作者 王立华 魏芳 +3 位作者 陈海燕 孙桂江 毕学青 姜埃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3681-3684,3690,共5页
目的比较选择动静脉内瘘与长期导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变化,探讨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2012年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21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维持性血液透析采用的血管通路,将患者分为动静脉... 目的比较选择动静脉内瘘与长期导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变化,探讨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2012年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21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维持性血液透析采用的血管通路,将患者分为动静脉内瘘组(109例)和长期导管组(11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尿素清除率(Kt/V),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左心室功能,记录两组患者入组后1年内的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结果两组患者舒张压(DBP)、血红蛋白(Hb)水平、原发疾病构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K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脉内瘘组患者左心室肥厚、收缩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长期导管组(P<0.05)。动静脉内瘘组心血管事件病死率(4.6%,5/109)与长期导管组(63.6%,7/1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4,P=0.56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收缩压〔HR=0.991,95%CI(0.981,0.999)〕、DBP〔HR=0.981,95%CI(0.966,0.988)〕、血钙〔HR=2.240,95%CI(1.042,6.321)〕、甲状旁腺激素〔HR=1.004,95%CI(1.001,1.022)〕水平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通过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更易发生左心室功能异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控制血压水平、维持正常血钙水平、降低PTH水平均可能有助于改善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长期导管 动静脉 心室功能
下载PDF
两种穿刺法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 被引量:55
9
作者 陈林 曹晓翼 +3 位作者 石梅 李巧 郑浩天 刁永书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6年第3期967-969,共3页
[目的]比较钝针扣眼穿刺法与锐针绳梯穿刺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理有效的内瘘穿刺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钝针... [目的]比较钝针扣眼穿刺法与锐针绳梯穿刺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理有效的内瘘穿刺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钝针扣眼穿刺组和锐针绳梯穿刺组各30例。钝针扣眼穿刺组由专人建立隧道并采用钝针扣眼穿刺,锐针绳梯穿刺组则采用锐针进行绳梯穿刺,3个月后比较两种不同穿刺方法对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渗血率、感染率以及病人疼痛评分的影响。[结果]钝针扣眼穿刺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锐针绳梯穿刺组,钝针扣眼穿刺组病人的渗血率与疼痛评分均低于锐针绳梯穿刺组,两组病人内瘘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可提高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减轻病人穿刺疼痛感,不增加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针扣眼穿刺 锐针绳梯穿刺 动静脉 血液透析
下载PDF
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后的血管重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5
10
作者 徐元恺 张丽红 +4 位作者 张文云 王自强 林琼真 王保兴 李英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4-428,共5页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前臂腕部动静脉内瘘建立前后头静脉、肱动脉、桡动脉及尺动脉的血管内径变化,探讨内瘘建立后的血管重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前臂腕部动静脉内瘘建立前后头静脉、肱动脉、桡动脉及尺动脉的血管内径变化,探讨内瘘建立后的血管重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1d、1周、2周、4周、8周时头静脉、肱动脉、桡动脉及尺动脉的血管内径,观察其变化趋势。结果28例患者平均年龄(53.68±2.61)岁。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者1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术后1d组各血管的扩张幅度最大,明显大于其余各时间段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余时间段组的血管内径变化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据患者原发病是否为糖尿病肾病分组后发现,两组患者的头静脉、肱动脉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桡动脉、尺动脉变化趋势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后,头静脉、肱动脉、桡动脉及尺动脉均于术后1d发生明显扩张,内径迅速增大。此后上述血管内径扩张缓慢,逐步趋向稳定。原发病不同对桡动脉及尺动脉内径的变化趋势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动静脉 血管重构
原文传递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的最佳证据分析 被引量:55
11
作者 聂钰璐 施月仙 +1 位作者 侯姣慧 马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2-746,共5页
背景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的维护,目前我国缺乏动静脉内瘘维护的最佳证据。目的检索和分析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的相关证据,对最佳证据进行总... 背景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的维护,目前我国缺乏动静脉内瘘维护的最佳证据。目的检索和分析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的相关证据,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分析。方法于2017年10月-2018年9月,通过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est practice)、Uptodata、Cochrane图书馆、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图书馆、英国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NAO)、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SIGN)、美国指南网(NGC)、国际指南网(GIN)、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Pub Med和中国知网中的所有证据。结果共筛选到有用的文献10篇,包括临床决策支持1篇、临床实践指南6篇、专家共识1篇和系统评价2篇。最终形成4个方面共12条最佳证据总结,其中10条A级推荐、2条B级推荐,内容包括: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的选择、动静脉内瘘使用前准备、穿刺和进针方法、对患者和护士的教育和培训。结论本研究检索了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总结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的最佳证据,便于血液透析室护士按照最佳证据对患者内瘘进行使用和日常维护,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维护动静脉内瘘的方法,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血液透析滤过 动静脉 血管通路 循证医学
下载PDF
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 被引量:55
12
作者 赵海珠 黄海萍 +1 位作者 方少样 何美青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8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区域穿刺组)和...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区域穿刺组)和研究组(钝针扣眼穿刺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0.82±0.46)分]低于对照组[(3.72±1.08)分],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大大减轻了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的痛苦,内瘘的血流量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 钝针 扣眼穿刺法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并发症、自护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5
13
作者 钱磊 吉小静 +4 位作者 戴欢欢 杨群 薛佳佳 徐骏 于新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3期112-115,共4页
目的 探讨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对患者并发症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70例行动静脉内瘘穿刺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 目的 探讨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对患者并发症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70例行动静脉内瘘穿刺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比2组患者各项护理工作评分和护理管理后内瘘闭塞、瘘管感染、皮下血肿、高血钾的发生情况及自我护理管理评分情况。结果 研究组护理工作中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护理责任心以及护理应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管理后并发症(内瘘闭塞、瘘管感染、皮下血肿及高血钾)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管理后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术、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对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血液透析 动静脉 并发症 自护能力
下载PDF
远红外线理疗对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4
14
作者 严贺 李巧玲 +2 位作者 童辉 刘慎微 徐钢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3年第2期354-356,共3页
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stula)是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重要的血管通路,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效果的重要因素。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将体表较浅的静脉在皮下直接与自体动脉吻合形成血管通路。由于其具有维持时间长及... 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stula)是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重要的血管通路,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效果的重要因素。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将体表较浅的静脉在皮下直接与自体动脉吻合形成血管通路。由于其具有维持时间长及感染、出血、栓塞等并发症少的优点,而在临床上应用的最为广泛,是维持血液透析病人的第一选择,也是最常用的血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 流量 远红外线理疗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 被引量:53
15
作者 胡志恒 莫国华 韦丽玲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20期1843-1844,共2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将2008年1~12月我院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比例、患者...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将2008年1~12月我院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比例、患者舒适度、知识了解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失功的例数低,患者舒适度较好,对相关知识了解程度高,并对我院护理工作满意,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各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发生原因较多,护士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使动静脉内瘘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 失功 个性化护理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1
16
作者 庞慧华 钱家麒 +2 位作者 张庆怡 张纪蔚 黄佩文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98-301,共4页
目的 了解影响动静脉内瘘成功的因素。方法  40例新建内瘘病例术中测动静脉管径、动脉血流量、吻合口口径、内瘘血流量及术前平均动脉压。其中 ,18例还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 ,测量术前动静脉管径、动脉血流量及术后连续 6周随访内瘘血... 目的 了解影响动静脉内瘘成功的因素。方法  40例新建内瘘病例术中测动静脉管径、动脉血流量、吻合口口径、内瘘血流量及术前平均动脉压。其中 ,18例还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 ,测量术前动静脉管径、动脉血流量及术后连续 6周随访内瘘血流量和管径。结果 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 ,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流量与术后短时间的内瘘血流量呈正相关 (P <0 0 5 ) ;静脉管径与术后内瘘血流量呈正相关 (P <0 0 5 )。术后随访期内瘘血流量和管径随时间逐渐增加 (P <0 0 5 )。结论 低血压、静脉管径细会造成内瘘失败 ,术前动脉血流量达到 2 0ml/min术后可很快获得满意的血流量 ;吻合口口径在 8~ 10mm较为适宜 ;内瘘的使用尽量在 6周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 血液动力学
原文传递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情况分析 被引量:50
17
作者 张智敏 程圣英 +2 位作者 张五星 周志红 高爽 《中国血液净化》 2007年第6期312-313,共2页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使用情况以及内瘘失功常见原因及其处理。方法采集436例患者病史和体格检查,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分别为非惯用手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侧侧吻合,结扎远心端头静脉,形成改良端侧吻合,少数为惯用手前臂桡动脉和头...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使用情况以及内瘘失功常见原因及其处理。方法采集436例患者病史和体格检查,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分别为非惯用手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侧侧吻合,结扎远心端头静脉,形成改良端侧吻合,少数为惯用手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侧侧吻合,观察内瘘一般情况,统计患者开始透析时间,内瘘手术时间,开始使用时间,内瘘失功时间,目前内瘘使用情况。结果436例患者完成统计,其中男性245例,女性191例,内瘘失功76例,138例患者肾移植术后自然堵塞。结论自体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是内瘘血栓形成和内瘘狭窄,糖尿病、低血压、高超滤量是易患因素,正确的穿刺和透析结束后绑带绑扎时间和方法亦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动静脉 血栓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术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9
18
作者 冉峰 刘长建 +4 位作者 黄佃 刘晨 乔彤 王炜 张明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施行动静脉内瘘术985例,其中前臂动静脉内瘘术中,前臂动静脉703例,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或端-端连续外翻吻合;肘部自体动静脉内瘘198例,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施行动静脉内瘘术985例,其中前臂动静脉内瘘术中,前臂动静脉703例,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或端-端连续外翻吻合;肘部自体动静脉内瘘198例,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与肱动脉行端-侧连续外翻吻合;PTFE人造血管内瘘84例,前臂作“U”形皮下隧道,置入PTFE人造血管20—35cm,动脉端人造血管与肱动脉行端-侧吻合,静脉端与肱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结果术后瘘口均可扪及震颤或闻及血流杂音,术后1周内瘘口震颤消失52例,彩超发现瘘口狭窄,有血栓形成,行二次手术,重新吻合后均获成功。应用人造血管内瘘术后肢体肿胀较明显。内瘘3周后开始使用,首次穿刺透析血流量大于200ml/min,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结论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是动静脉内瘘术的首选术式,吻合口径5mm较合适,人造血管内瘘对上肢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 血液透析 血管吻合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海市单中心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调查分析 被引量:49
19
作者 程烨 林曰勇 +3 位作者 叶朝阳 戎殳 陈静 梅长林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10期538-54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方法记录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自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新进入血液透析患者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不同血管通路的选择概况,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自体动静脉内瘘(a...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方法记录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自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新进入血液透析患者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不同血管通路的选择概况,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使用和长期导管插管手术患者原发病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血液透析患者共1102例。其中新入血液透析患者667例(60.5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35例(39.47%),94.94%患者每周透析3次。667例新入透析患者分别选择临时导管81.26%、长期导管4.20%、AVF14.54%。435例维持透析患者分别选择临时导管1.84%、长期导管13.56%、AVF83.91%、人造血管0.69%。中心共施行AVF手术504例次、长期导管74例次和临时导管301例次:AVF手术中71.83%患者首选左前臂;选择右颈内静脉在长期导管和临时导管中分别为48.65%和87.04%。内瘘选择吻合血管依次为桡动脉-头静脉75.40%,肱动脉-正中静脉16.87%,肱动脉-贵要静脉2.98%,桡动脉-贵要静脉2.38%,肱动脉-头静脉2.38%。瘘管吻合方式主要为端端吻合52.60%,端侧吻合36.44%,侧侧吻合10.96%。收治患者AVF发生并发症173例,占总透析人数的15.7%,血栓125例占并发症总例数72.25%,其余依次为缺血14.45%,狭窄8.67%,肿胀手4.62%。长期导管年平均感染率为0.07次/1000导管日。结论新入透析患者中选择临时导管比例较大,说明国内患者大多数仍然不能提前准备瘘管。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则绝大多数选择AVF,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 fluoro ethylene,PTFE)人造血管相对偏少,留置长期导管后许多患者由于方便性不愿进一步手术。减少内瘘并发症依然是临床工作者的研究目标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动静脉 长期导管 并发症
下载PDF
远红外线照射联合马铃薯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8
20
作者 黄家莲 李亚洁 +2 位作者 梁云芳 冯桂娟 尹银定 《护理学报》 2013年第12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远红外线照射联合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将90例动静脉内瘘因穿刺失败等发生皮下血肿伴疼痛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远红外线照射联合新鲜马铃薯片外敷... 目的探讨远红外线照射联合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将90例动静脉内瘘因穿刺失败等发生皮下血肿伴疼痛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远红外线照射联合新鲜马铃薯片外敷;两对照组分别用50%硫酸镁湿敷和喜疗妥乳膏外擦,对比观察3组间皮下血肿伴疼痛的治疗效果,并对6月后内瘘血管狭窄、栓塞等并发症及血流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较硫酸镁组和喜疗妥组疼痛完全消失时间短,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内瘘皮下血肿消退时间比较,观察组较两对照组血肿消退快,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6个月发生内瘘血管狭窄及内瘘血流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在6个月内瘘血管栓塞发生率方面,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红外线照射联合马铃薯片外敷可有效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伴疼痛,减少内瘘血管狭窄,提高内瘘的通畅率,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效果优于单独使用50%硫酸镁湿敷或喜疗妥外擦。此护理方法无创、安全且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红外线 马铃薯 动静脉 皮下血肿 血液透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