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词重叠形式在语法意义上的差别及偏误
1
作者 翟英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2-34,共3页
动词重叠是汉语中极富特色的语法形式,本文通过对比研究,阐述了不同重叠形式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不同,分析了学生在使用时容易造成的偏误,着力为外国人在运用这一语法形式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动词重叠形式 汉语 语法形式 语法意义 句法格局 语义关系 VV式 V—V式 V了V式
下载PDF
普通话动词重叠形式早期习得的过程与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刚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0年第3期22-32,共11页
基于纵向追踪获得的自然习得语料,本文考察了普通话儿童输出的动词重叠形式及其外部输入的情况,揭示了儿童早期习得动词重叠形式的发展进程与习得机制。研究发现,儿童早期动词习得是基于规则的;同时,外部输入能为早期动词习得提供动词... 基于纵向追踪获得的自然习得语料,本文考察了普通话儿童输出的动词重叠形式及其外部输入的情况,揭示了儿童早期习得动词重叠形式的发展进程与习得机制。研究发现,儿童早期动词习得是基于规则的;同时,外部输入能为早期动词习得提供动词重叠方式等句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早期习得 动词重叠形式 基于规则的习得
下载PDF
汉语动词AABB重叠格式的几个问题
3
作者 夏慧敏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4-85,共2页
AABB重叠格式是现代汉语动词的一种重叠形式。着重从结构和语义两方面分析了汉语动词重叠AABB式的形成条件。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动词重叠形式 结构 语义
下载PDF
普通话儿童早期句法习得的标记性解读
4
作者 宋刚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29-136,共8页
基于1-2.5岁儿童语料,通过反映形态、句法、语义知识发展的动词重叠形式与句法框架习得情况的分析,本研究论证语言项目的标记性和语言习得的起点与发展途径的关联性,即,如果同一范畴的语言项目间存在显著性上的差异,那么具有无标记性的... 基于1-2.5岁儿童语料,通过反映形态、句法、语义知识发展的动词重叠形式与句法框架习得情况的分析,本研究论证语言项目的标记性和语言习得的起点与发展途径的关联性,即,如果同一范畴的语言项目间存在显著性上的差异,那么具有无标记性的成分最先习得,具有标记性的成分较晚习得;此外,语言成长的过程是从这一范畴核心部分的无标记性结构开始,逐步向边缘部分的标记性结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性 儿童语言习得 动词重叠形式 句法框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