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词意义、构式与体验式理解 被引量:24
1
作者 袁野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40,共5页
Goldberg在强调构式本身独立于词汇的意义的同时,也论述了词汇的认知意义,但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更加系统和深入;Goldberg构式语法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与认知语言学的主流思想之间还有进一步融合的空间,构式语法的研究可以更加注重人脑... Goldberg在强调构式本身独立于词汇的意义的同时,也论述了词汇的认知意义,但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更加系统和深入;Goldberg构式语法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与认知语言学的主流思想之间还有进一步融合的空间,构式语法的研究可以更加注重人脑的认知现实,更多地将释义(construal)、体验、意象及意象图式的研究纳入其中。本文重点尝试将体验及意象图式的理论引入Goldberg和Iwata构式语法中,建立起自己的仿拟构式语法(simulation construction gram-mar)模式,并以此模式对几个有争议的汉语句子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语法 体验式理解 动词意义 仿拟构式语法
下载PDF
“动·将·补”句式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7
2
作者 武振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1年第1期86-90,共5页
近代汉语中大量出现的“动·将·补”句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魏晋至唐五代、宋元、明代、清代四个阶段。这一句式中的“将”字词性为助词,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将”宇的动词意义,至唐代已正式虚化为助词。宋元为助词“将”... 近代汉语中大量出现的“动·将·补”句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魏晋至唐五代、宋元、明代、清代四个阶段。这一句式中的“将”字词性为助词,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将”宇的动词意义,至唐代已正式虚化为助词。宋元为助词“将”的发展期,至明代达到兴盛期,出现频率非常高。同时,明代也出现了一些“动·了·趋补”句式。由于这一句式中的“了”和“将”所出现的环境和语法意义是一样的,很难并存,结果“了”逐渐代替了“将”,至清代,开始进入衰落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式 近代汉语 助词 语法意义 出现频率 趋向动词 唐五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 连动式 动词意义
下载PDF
古汉语双宾动词与双宾语位置关系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先坦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1-144,共4页
古汉语双宾动词与其所带的双宾语的位置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我们通过对古文献《左传》、《战国策》、《史记》以及源于其他出处的语料的考查,认为这个观点基本上能成立。其原因主要有动词自身的意义、深层的语义结构关系、时间顺序原则... 古汉语双宾动词与其所带的双宾语的位置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我们通过对古文献《左传》、《战国策》、《史记》以及源于其他出处的语料的考查,认为这个观点基本上能成立。其原因主要有动词自身的意义、深层的语义结构关系、时间顺序原则、词性或语用因素的制约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意义 双宾语位置 语义结构 时间顺序 语用
下载PDF
英语短语动词的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
4
作者 王少琳 《当代外语研究》 1997年第8期18-20,共2页
合肥炮兵学院的王少琳同志在给本刊的信中说:“读了贵刊第三期所刊登的难句后,很有感触,由此联想到这方面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遂成此文。” 真正投入的阅读和学习,往往是联想丰富,触类旁通的学习。我们很赞赏王少琳同志的这种治学态度... 合肥炮兵学院的王少琳同志在给本刊的信中说:“读了贵刊第三期所刊登的难句后,很有感触,由此联想到这方面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遂成此文。” 真正投入的阅读和学习,往往是联想丰富,触类旁通的学习。我们很赞赏王少琳同志的这种治学态度。本刊的《难句会诊》栏受到读者的欢迎,我们决心把她办得更好。同时,我们十分欢迎此类“有感而发”的语言类文章。当然,此“感”可源于本刊,也可源于他刊,或是其他的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短语动词 深层意义 表层意义 小品词 中介词 运动动词 动词意义 动词构成 单音节动词 短语结构
原文传递
论俄语动词的若干形态范畴(续)——兼评《80年语法》的有关论述 被引量:1
5
作者 童宪刚 《外国语》 1987年第4期47-51,共5页
三、关于“态”在俄语语法史上动词态范畴的发展是同句子的主体客体结构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从俄语动词体系角度看,态范畴的形成又与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分有关。有关这一过程,维诺格拉多夫院士是这样描述的:“……名词性词与动... 三、关于“态”在俄语语法史上动词态范畴的发展是同句子的主体客体结构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从俄语动词体系角度看,态范畴的形成又与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分有关。有关这一过程,维诺格拉多夫院士是这样描述的:“……名词性词与动词的分化导向‘动词意义的专门化’。如果动词具有支配另一事物的行为的意义时,它们就成为及物动词。随着这个过程,‘第四格客体’,即主语行为所支配的事物,从属于某一行为或状态的客体,‘它的较晚的意义也在发展’。客体范畴与主体范畴是相对应的。随着这些范畴的形成也发展了句子的主体客体结构,或者叫句子的称谓性结构。在这种演进的基础上主动式与被动式的对立产生了,态的范畴也发展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语动词 不及物动词 动词命令式 俄语语法 假定式 叙述式 现代俄语 动词意义 被动意义 句子
原文传递
关于サ变动词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6
作者 石素文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1998年第2期74-77,共4页
关键词 日语中的汉语 学习者 复合动词 动词 表达习惯 应用中 汉字 日语动词 动词意义 动词连用形
原文传递
从词义发展看词类活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曾宪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53-158,共6页
一目前研究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的现象,通常的方法是从语法功能变化的角度进行分类考察。考察的结果,有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如概念不够清楚、范围没有限制、分类的标准和考察的方法有些繁琐等。本文拟就这些问题提出讨论,并尝试从... 一目前研究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的现象,通常的方法是从语法功能变化的角度进行分类考察。考察的结果,有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如概念不够清楚、范围没有限制、分类的标准和考察的方法有些繁琐等。本文拟就这些问题提出讨论,并尝试从词义发展的角度考察文言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一点探索。一、是否真正“用作”或“用如”了动词。说到活用,通常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也有的古汉语著作表述为“用如”)等门类。这些非动词是否真正“用作”或“用如”了动词?就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类活用 动词 形容词 词义发展 语法功能 名词意义 动词意义 考察 使动用法 古汉语
下载PDF
《说文解字》的训释方式与文化底蕴 被引量:1
8
作者 赖积船 魏湘云 《汉字文化》 CSSCI 1999年第1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说文解字》 训释方式 《说文》 词义训释 方法论 语言学 动词意义 词义系统 “鞭打” 思维方式
原文传递
Have 在 JEFC 教材中的含义及用法归纳
9
作者 刘亚平 《甘肃教育》 1999年第Z1期71-72,共2页
在JEFC教材中,have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可用作及物动词、助动词,还可构成多种搭配,在不同的搭配中有不同的含义。笔者将have在JEFC教材中的含义及用法进行了归纳,现列举如下。一、have+object(宾语)1... 在JEFC教材中,have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可用作及物动词、助动词,还可构成多种搭配,在不同的搭配中有不同的含义。笔者将have在JEFC教材中的含义及用法进行了归纳,现列举如下。一、have+object(宾语)1意为“有”、“拥有”、“怀有(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中 JEFC 用法 动词原形 动词 现在完成时 过去分词 及物动词 动词意义 要做的事情
下载PDF
试论日语动词、动词谓语句的连接形式“シ”与“シテ”的关系
10
作者 张平 《外国语》 1987年第5期74-76,73,共4页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与的关系以及和外界因素的联系。这一对连接形式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对立的一面。当它们与外界条件结合起来时,因外界条件的不同,有时对立面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显得比较突出,有时对立面不那么突出,统一面就成为矛盾...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与的关系以及和外界因素的联系。这一对连接形式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对立的一面。当它们与外界条件结合起来时,因外界条件的不同,有时对立面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显得比较突出,有时对立面不那么突出,统一面就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的统一面就是它们都可作动词的中顿形,将动词或动词谓语句连接起来。如例(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动词 句子 补助动词 修饰效果 动词谓语句 副词化 外界条件 主语 动词意义 连接形式
原文传递
试论日语助词“を”的宾语特性
11
作者 张慧明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6-40,共5页
宾语在日语语法研究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日本语法学家山田孝雄将宾语看做补语,他认为宾语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和其他补语的一样,没有特殊之处。“太郎自(车云)车荷物载”中的格与格的语法作用完全一样。 桥本进吉也认为宾格没有特... 宾语在日语语法研究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日本语法学家山田孝雄将宾语看做补语,他认为宾语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和其他补语的一样,没有特殊之处。“太郎自(车云)车荷物载”中的格与格的语法作用完全一样。 桥本进吉也认为宾格没有特殊的形态,格既可以用于自动词(表达经过,离开的地点、场所),也可用于他动词。如“本”“绘”“空“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助词 动词 间接宾语 动宾结构 语法作用 动词用法 动词意义 名词 宾格 限定动词
下载PDF
动词体与动词的词汇意义
12
作者 张家骅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88年第Z1期23-25,35,共4页
词汇意义类别不同的对应体动词,在对应体之间的意义关系上,体的具体语法意义组成上,有着明显的差别。
关键词 未完成体 动词意义 词汇意义 意义关系 表达 对应体 行为过程 事实意义 语法意义 否定语气词
下载PDF
动名兼类词的动词意义与名词意义关系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彤 李姝姝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1-65,共5页
以《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词汇表一年级词汇中的84个标注为动名兼类词的双音节词为研究对象,对动名兼类词的动词意义与名词意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动名兼类词的名词意义大多是动词经过"转指"和&qu... 以《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词汇表一年级词汇中的84个标注为动名兼类词的双音节词为研究对象,对动名兼类词的动词意义与名词意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动名兼类词的名词意义大多是动词经过"转指"和"自指"后获得的,"转指"是动词获得名词意义的重要方式,主要有8种情况;动名兼类词的名词意义显著度存在着差异。意义标准在判定动名兼类词时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名兼类词 动词意义 名词意义
下载PDF
构式语法理论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平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76-78,共3页
构式语法是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构式语法的历史背景、构式的分类、构式意义与动词意义互动的关系,探讨了构式语法的进步。
关键词 构式语法 构式 动词意义 构式意义 互动关系
下载PDF
论构式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洪明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0年第2期62-70,共9页
同其他语言单位的意义一样,构式意义也源于人对客观世界的概念化认识。它具有以下特点:主观性、动态性、抽象性、意义来源多样性。同词汇意义相比,构式意义更为概括,因为后者指称一类情景。构式意义和词汇意义互动形成句子整体意义。在... 同其他语言单位的意义一样,构式意义也源于人对客观世界的概念化认识。它具有以下特点:主观性、动态性、抽象性、意义来源多样性。同词汇意义相比,构式意义更为概括,因为后者指称一类情景。构式意义和词汇意义互动形成句子整体意义。在二者熔合过程中,构式义既可能完全体现,也可能受到某种程度的压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意义 构式意义 动词意义
下载PDF
英语非动词词语的动词意义及其汉译
16
作者 丁俊良 《外国语言文学》 1998年第2期44-47,共4页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精采的汉语译文与其英语原文虽在意义上相同,即神似,但在语法结构上却相去甚远。请看下面的句子:Thenovelischaracterizedbyitslivelydescription.这部小说...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精采的汉语译文与其英语原文虽在意义上相同,即神似,但在语法结构上却相去甚远。请看下面的句子:Thenovelischaracterizedbyitslivelydescription.这部小说的特点是·描·写生动。很明显,英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意义 动词 动作动词 英语语法 形容词 交际功能 表意功能 词语 动宾结构 主动态
原文传递
说“命” 被引量:1
17
作者 雷淑娟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2-106,共5页
从语源学的角度去溯寻“命”字本源意义的生成及向派生意义演变的文化理据是一个重要课题。甲骨文中 ,“命”、“令”是字形相同 ,音相近、义相通 ,甚或有时通用的同源字。但这种通用是仅限于“命令”这一本来意义上的。在其后的引申、... 从语源学的角度去溯寻“命”字本源意义的生成及向派生意义演变的文化理据是一个重要课题。甲骨文中 ,“命”、“令”是字形相同 ,音相近、义相通 ,甚或有时通用的同源字。但这种通用是仅限于“命令”这一本来意义上的。在其后的引申、派生的道路上“命”和“令”便分道扬镳了。从三条线索描写、阐释“命”字的词义引申和演变的理据与轨迹 :1 从“命”的名词意义的引申来看。 2 从“命”的动词意义的引申来看。 3 从“命”和它的同源字“名”的通用中引申出的意义来看。我们依相关性和联想性的逻辑 ,参照古人的本体观念 ,人生哲学 ,揭示“命”一词诸多义项间的派生关系 ,并以相关的同源字印证之。“命”一词的大家族 ,是古人“天命”的本体观演绎下的“人命”的人生观 ,上下尊卑的社会伦理观的文化亲缘关系的集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字 名词意义 动词意义 引申
下载PDF
が缔まらだい──自动词与“可能”
18
作者 石工 《东北亚外语研究》 1999年第12期2-5,共4页
关键词 动词 录用考试 结果的状态 被动意义 语法词典 自然属性 动词意义 使用频率 感性色彩 逻辑关系
下载PDF
英语介词短语作表语时的动词意义
19
作者 王文渊 《河西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94-96,共3页
由于某些介词本身的特点,介词与某些抽象动作名词的搭配,以及汉译时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英语中一些作表语的介词短语具有动词意义,可以表示进行态、完成态或者一般现在时态。掌握这一特殊用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 英语介词短语 动词意义 以表示 介词FOR 表语 特殊用法 存在的状态 汉语表达习惯 现在时态 动词色彩
下载PDF
名词用如动词释义规律初探
20
作者 陈殿玺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6期84-88,共5页
名词充当谓语变成动词的用法叫做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如动词是先秦散文常见的语法现象,后人也沿用了这种用法,文献训诂学对活用的名词作了大量训释,但常常限于个别词的解释,而很少从语法的角度加以分析。《马氏文通》问世之后,对这种语... 名词充当谓语变成动词的用法叫做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如动词是先秦散文常见的语法现象,后人也沿用了这种用法,文献训诂学对活用的名词作了大量训释,但常常限于个别词的解释,而很少从语法的角度加以分析。《马氏文通》问世之后,对这种语法现象人们作了深入研究,也取得不少可喜的成果,但是,名词用如动词的释义规律虽然有所探讨却没有全面揭示出来。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有助于确切地理解文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意义 相关动词 名词活用 释义 谓语 状语 语法现象 带宾语 司马迁 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