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酸营养与功能的最新研究 被引量:191
1
作者 唐传核 徐建祥 彭志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0-23,共4页
概述了脂肪酸的种类以及与胆固醇和动脉硬化的相关研究。同时综述了各类脂肪酸营养与功能的最新研究 ,包括有n - 6系多价不饱和脂肪酸、n - 3系多价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一价不饱和脂肪酸 ,以及一些微量脂肪酸如共轭脂肪酸、中短... 概述了脂肪酸的种类以及与胆固醇和动脉硬化的相关研究。同时综述了各类脂肪酸营养与功能的最新研究 ,包括有n - 6系多价不饱和脂肪酸、n - 3系多价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一价不饱和脂肪酸 ,以及一些微量脂肪酸如共轭脂肪酸、中短链脂肪酸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营养 生理功能 动脉硬化
下载PDF
脉压指数评价血管硬化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201
2
作者 杨鹏麟 徐定修 张素勤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4-337,共4页
目的 用脉压指数评价血管硬化的可行性 ,比较脉压 (PP)与脉压指数 (PPI)评价血管硬化何者为优。方法 定义脉压指数 (PPI)等于脉压除以收缩压。测量 2 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 ,计算每例患者的PP及PPI的变化幅度。把流行病学调查而得 ... 目的 用脉压指数评价血管硬化的可行性 ,比较脉压 (PP)与脉压指数 (PPI)评价血管硬化何者为优。方法 定义脉压指数 (PPI)等于脉压除以收缩压。测量 2 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 ,计算每例患者的PP及PPI的变化幅度。把流行病学调查而得 73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根据不同的PP及PPI分为四组 ,分析心电图异常与两者的关系 ,同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PI的变化幅度要小于PP ,P <0 0 0 0 1;PP与PPI对心电图异常的影响相似 ,但PPI的相对危险性大于PP ,前者为1 86 8,后者为 1 783。结论 用PPI评价血管硬化理论上有依据 ,可从非线形弹性腔理论推得出PPI=(Cs Cd) / (Cs Co)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PP评价血管硬化的缺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压指数 评价 血管硬化 可行性 高血压 动脉硬化
原文传递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上) 被引量:101
3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超过8000万以上,数量占世界各国首位,其防治问题是当前医学界研究的首要问题之一。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提高中国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水平,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 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超过8000万以上,数量占世界各国首位,其防治问题是当前医学界研究的首要问题之一。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提高中国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水平,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根据近年来老年高血压诊治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最新进展,结合我国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诊治现状,共同起草了《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2008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本刊多名编委专家参与了共识的编写工作。该共识是为中国老年高血压所度身订制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并重,不仅对于心脑血管病医生的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也可供相关学科、营养、社区防治、卫生管理等医务人员和老年高血压患者参考。为了使更多医务人员了解该共识,本刊特予全文刊登(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与编辑部联系),期望能不断推进我国的老年高血压治疗实践、指导临床医师更安全、有效地控制老年人高血压,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危害,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欢迎有关专家和临床医生对该共识在临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述评,本刊将择优刊登。让我们一起来为提高我国老年人高血压的防治水平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循证医学 体位性低血压 晨峰高血压 肾功能衰竭 动脉硬化 继发性高血压 心力衰竭 糖尿病
下载PDF
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下肢血管造影特点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6
4
作者 齐立行 谷涌泉 +6 位作者 俞恒锡 李学峰 崔世军 郭连瑞 李建新 张建 汪忠镐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2-413,415,共3页
目的通过造影比较,明确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49例,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76例的造影结果进行了分析。以造影显示的动脉管腔狭窄≥20%为阳性标准,分析以上两种疾病时... 目的通过造影比较,明确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49例,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76例的造影结果进行了分析。以造影显示的动脉管腔狭窄≥20%为阳性标准,分析以上两种疾病时膝以下血管的狭窄率,并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下肢(小腿)动脉累及率为42·5%,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下肢(小腿)动脉累及率为52·0%(χ2=5·66,P<0·05)。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双下肢膝下各血管受累几率相近(χ2<0·35,P>0·05)。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双下肢同名动脉受累几率相近(χ2<3·20,P>0·05),胫前动脉狭窄率为64·5%(χ2<0·80,P>0·05);胫后动脉狭窄率为59·9%(χ2<0·80,P>0·05),腓动脉狭窄率为31·6%(χ2>12·56,P<0·05)。结论下肢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和糖尿病性动脉硬化均为双侧对称性发病,后者更易侵犯膝以下小动脉。而糖尿病性动脉硬化较少累及双侧腓动脉,这为膝以下小动脉搭桥治疗糖尿病足提供了良好的流出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糖尿病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在老年血脂异常人群中的现患率调查 被引量:74
5
作者 李小鹰 王洁 +2 位作者 王全义 刘德新 范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 了解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 (PAOD)在老年血脂异常人群中的现患率。方法 北京市万寿路地区老年居民 2 0 4 11位中 ,以家委会为单位 ,整群随机抽样抽得 2 12 4例。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以踝肱动脉压力指数(Ankle Armindex ,AAI)... 目的 了解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 (PAOD)在老年血脂异常人群中的现患率。方法 北京市万寿路地区老年居民 2 0 4 11位中 ,以家委会为单位 ,整群随机抽样抽得 2 12 4例。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以踝肱动脉压力指数(Ankle Armindex ,AAI)≤ 0 .9为标准 ;对血脂异常的诊断采用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 (NCEP)成人治疗第三次报告(ATPⅢ )提供的参考标准即满足下列 4条之一者为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 :甘油三酯 (TG)≥ 2 .2 6mmol L ,总胆固醇(TC)≥ 5 .72mmol L ,低密度脂蛋白 (LDL)≥ 3.6 4mmol L ,高密度脂蛋白 (HDL)≤ 1.0 4mmol L。结果 血脂异常患者为 10 71例 ,男 4 10例 ,女性 6 6 1例 ,年龄 6 0~ 92 (6 8.3± 5 .4 )岁 ,现患率为 5 0 .4 2 % ;其中PAOD 184例 ,现患率为17.18% ,男 6 0例 ,女 12 4例 ;PAOD在各类血脂异常患者中的患病率分别为 :高TG血症 14 .12 % ;高LDL血症10 .10 % ;高TC血症 15 .94 % ;低HDL血症 19.6 5 % ;血脂异常合并高血压患者 19.18% ;高血压患者 14 .98% ;血脂异常合并糖尿病患者 19.4 76 % ;糖尿病患者 15 .38% ;高龄血脂异常患者 4 2 .86 %。结论 HDL降低是PAOD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各型血脂异常对PAOD现患率的影响没有差异 ;血脂异常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将明显增加PAOD的现患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高脂血症 危险因素 现患调查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以及损伤修复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77
6
作者 邱雅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27-1929,1933,共4页
目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多种功能,对其功能检测也有多种方法,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6-08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文章,检索词“vascular ... 目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多种功能,对其功能检测也有多种方法,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6-08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文章,检索词“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artherosclerosis”,限定文章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6-08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血管内皮细胞、动脉粥样硬化”,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②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个案报道等。资料提炼:共收集500篇有关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120篇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①血管内皮的生理功能:具有屏障、信息的传递和内分泌、参与血管形成等多种生理功能。②血管内皮功能的常用检测方法:包括内皮细胞分泌物的直接检测、反映内皮细胞功能的分子标记物、冠脉造影法测量血管内皮功能、高分辨率超声评价动脉内皮功能。③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受各种危险因子的损伤,而使血管局部产生的一种过度的慢性炎性增生反应。研究显示,内皮功能不良的患者在其随访过程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明显增多,且结果与内皮功能检测方法的差异无关。④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治疗:包括运动、替代疗法、内皮源性收缩剂的抑制剂或拮抗剂、细胞保护剂、调脂治疗、内皮种植及基因治疗。结论:血管内皮具有多种功能,随着对血管内皮功能及其功能障碍深入的研究,将实现更早期的发现内皮功能障碍,更有效地指导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早期修复,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血管 动脉硬化 综述文献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对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4
7
作者 李天奇 李勇 范维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6-299,共4页
目的研究中成药麝香保心丸以及辛伐他汀的调脂治疗对于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30只新西兰兔以高脂饮食和股动脉球囊扩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为对照组(10只)、辛伐他汀组(10只)和麝香保心丸组... 目的研究中成药麝香保心丸以及辛伐他汀的调脂治疗对于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30只新西兰兔以高脂饮食和股动脉球囊扩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为对照组(10只)、辛伐他汀组(10只)和麝香保心丸组(10只)。测定药物干预前后血脂、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对斑块内血管内皮细胞抗体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MP3、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染色阳性区域进行定量。结果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P<0.05,P<0.01),前者对血清MMP3水平无明显作用。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类似,能降低斑块内CD34(P<0.01)、VEGF(P<0.01)和MMP3(P<0.01)的阳性面积,并抑制斑块内胶原增生(P<0.01),而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阳性面积的影响不大。结论麝香保心丸与辛伐他汀的治疗,可以抑制斑块内新生血管生长,减少斑块内胞外基质的降解,因此可能具有稳定粥样硬化斑块作用。上述作用主要可能通过降低血清LDL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脂药 高脂血症 动脉硬化 血管生成抑制剂 动脉 麝香保心丸
下载PDF
中国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价动脉硬化的参数及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70
8
作者 王显 赵建功 胡大一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4期303-306,共4页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目前更能确切反映心血管危险重要人群的监测方法之一,其中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更适用于大规模人群流行病学研究。PWV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负荷的替代标记、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可用于判断干预的疗效。...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目前更能确切反映心血管危险重要人群的监测方法之一,其中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更适用于大规模人群流行病学研究。PWV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负荷的替代标记、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可用于判断干预的疗效。阶段性研究结果显示,baPWV是心血管事件的一个"标志",但未能证明其作为中间终点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硬化 流行病学研究 综述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混合性中风 被引量:69
9
作者 黄如训 钟思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94-197,共4页
报告中风死亡的尸检18例,临床上均呈典型的中风发作,脑部有同临床表现基本符合的新鲜出血和梗塞灶,多数的病灶互不关联;提出中风患者的临床征象不能用一种性质的病灶解释时,应怀疑混合性中风,争取CT等检查以及时确诊。脑动脉硬化主要是... 报告中风死亡的尸检18例,临床上均呈典型的中风发作,脑部有同临床表现基本符合的新鲜出血和梗塞灶,多数的病灶互不关联;提出中风患者的临床征象不能用一种性质的病灶解释时,应怀疑混合性中风,争取CT等检查以及时确诊。脑动脉硬化主要是高血压所致的小及细动脉硬化,尚有脑底动脉粥样硬化,脑部病变同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程度密切相关,认为发病基础是动脉硬化。指出治疗上应取合理的中性方案,及早防治脑干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动脉硬化 脑出血
下载PDF
槲皮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9
10
作者 林蓉 刘俊田 +1 位作者 李旭 陈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4-305,共2页
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实验分对照组、模型组和槲皮素组 ,用过氧化氢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数量 ,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的内皮素及前列环素含量 ,用... 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实验分对照组、模型组和槲皮素组 ,用过氧化氢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数量 ,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的内皮素及前列环素含量 ,用荧光法检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以评价脂质过氧化程度。  结果 :槲皮素 5、2 0、40、80和 10 0 μmol/ L 促进培养的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增加前列环素生成 ,减少内皮素基础释放量 ;75 μmol/ L过氧化氢可损伤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 ;槲皮素 5、2 0和 80 μmol/ L 可抑制过氧化氢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内皮素及促进损伤的内皮细胞释放前列环素。  结论 :槲皮素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动脉硬化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8
11
作者 郑宇 华扬 +5 位作者 凌晨 段春 张蕾 王力力 刘玉梅 周瑛华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分析动脉硬化性颈动脉狭窄 (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病变的危险因素、狭窄程度、斑块特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将 1 6 0 3例首诊患者 ,分非狭窄组 (A组 :狭窄 <5 0 % )与狭窄组 (B... 目的 :分析动脉硬化性颈动脉狭窄 (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病变的危险因素、狭窄程度、斑块特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将 1 6 0 3例首诊患者 ,分非狭窄组 (A组 :狭窄 <5 0 % )与狭窄组 (B组 :狭窄 >5 0 %或闭塞 )对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结果及年龄、性别、危险因素、卒中的发病与 CAS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AS>5 0 %者占 1 7.3% (2 77/ 1 6 0 3例 )。高龄、男性、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与 CAS的形成显著相关 (r=0 .0 2 4、 0 .777、 0 .82 7、 0 .76 2、 0 .75 0 )。 B组患者卒中发生率为 37.5 % (1 0 3/ 2 77) ,明显高于 A组 2 1 .6 % (2 87/ 1 32 6 ) ,P<0 .0 0 1。 B组中 CAS 5 1 %~ 6 9%的患者中风发生率 30 .4 % (38/ 1 2 5 ) ;CAS≥ 70 %或闭塞者中风发生率为 4 2 .8% (6 5 / 1 5 2例 )。斑块的发生率为 6 4 .3%(1 0 32 / 1 6 0 3) ,其中中风及短暂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不规则、不均质回声斑块的比率高于非中风患者 ,P<0 .0 0 1。结论 :CAS与高龄、男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显著相关 ;随狭窄程度的增加卒中的危险性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缺血性卒中 相关性 动脉硬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0
12
作者 黄品同 黄福光 +5 位作者 孙海燕 田新桥 杨琰 吕夕明 唐疾飞 张超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使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2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31个斑块,分析造影表现与斑块大小及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31个斑块中有22个增强,且7个斑块表现为造影剂...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使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2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31个斑块,分析造影表现与斑块大小及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31个斑块中有22个增强,且7个斑块表现为造影剂从管壁外向斑块内短线条状增强,15个斑块表现为造影剂从管腔内及管壁外周向斑块内呈稀疏点状增强,开始增强时间要比颈动脉的晚(P〈0.01),达峰时间延长(P〈0.01)。在增强的22个斑块中,软斑块12个,混合斑块10个。另9个超声造影未增强的斑块中,硬斑块5个,软斑块2个,混合斑块2个,斑块厚度均在3mm以下。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可以较敏感地显示斑块动态增强过程,揭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但受斑块厚度及斑块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
原文传递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关注动脉硬化的高危因素——探求尽快降低我国脑卒中发病、死亡和伤残之策 被引量:59
13
作者 王陇德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3期1-3,共3页
中国在短短数十年间,国民疾病谱发生了重大转变,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国民生命与健康的重要因素.2008 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我国脑卒中呈现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 中国在短短数十年间,国民疾病谱发生了重大转变,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国民生命与健康的重要因素.2008 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我国脑卒中呈现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比美国高出一倍;我国的缺血性脑卒中仍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防治工程 发病率 筛查 高危因素 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
下载PDF
葛根黄酮改善老龄小鼠抗氧化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1
14
作者 裴凌鹏 常铮 金宗濂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5-506,共2页
关键词 老龄小鼠 葛根黄酮 葛根提取物 抗炎 动脉硬化 抗氧化功能 祛痰 橄榄 银杏 大豆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复发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 被引量:56
15
作者 王伟英 桑文文 +3 位作者 焉双梅 洪渊 张欢 杨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连续在2012年12月1日-2014年1月31日期间在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9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2015年1月完成1年随访,首先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动脉粥样... 目的探讨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连续在2012年12月1日-2014年1月31日期间在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9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2015年1月完成1年随访,首先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进一步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资料不全及失访11例,随访3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复发率10.9%(复发42例),其中3、6、9个月和1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5.7%、9.9%、10.7%、10.9%。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脑梗死、癌症、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RR=1.041,95%CI:1.010-1.073,P=0.008)、空腹血糖(RR=1.079,95%CI:1.022-1.140,P=0.007)、癌症(RR=3.756,95%CI:1.306-10.805,P=0.014)、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RR=3.066,95%CI:1.490-6.309,P=0.002)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空腹血糖、癌症、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动脉硬化 血糖 肿瘤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4
16
作者 丁士芳 张运 张梅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及炎症反应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组)、44例无症状颈动脉硬化患者(B组)和21例健康对照者(C组)进行研究,ELISA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及炎症反应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组)、44例无症状颈动脉硬化患者(B组)和21例健康对照者(C组)进行研究,ELISA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含量,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斑块形态。结果A组颈动脉IMT[(1.11±0.29)mm]和B组IMT[(1.14±0.26)mm]与C组[(0.77±0.1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动脉斑块以脂质型斑块(59.2%)为主,B组以纤维型斑块(32.9%)为主,A组斑块表面多呈不规则型。hs-CRP、MMP-9含量在A组[分别为(5.47±2.26)mg/L、(250.64±89.65)ng/ml]、B组[分别为(1.80±0.34)mg/L、(144.67±34.40)ng/ml]、C组[分别为(0.59±0.12)mg/L、(64.49±18.26)ng/m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MP-1含量在A组[(59.64±15.87)ng/ml]、B组[(73.48±21.22)ng/ml]和C组[(57.95±7.86)ng/m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A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hs-CRP与MMP-9(r=0.241,P=0.043)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有关,MMP-9、TIMP-1参与的炎症反应是影响颈动脉粥样斑块由结构性不稳定向功能性不稳定进展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脑梗塞 动脉硬化 C反应蛋白 明胶酶B
原文传递
植物雌激素及其对人类的作用 被引量:41
17
作者 王陶 王辉 《湖南中医药导报》 1999年第2期14-16,共3页
在近10年里,国内外科学家关注了一组在人体内具有雌激素类作用的化合物,它们来源于植物,因此这些物质被命名为植物雌激素。经研究发现这些物质是非甾类分子异黄酮衍生物中的一种,在植物中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抗氧化剂;而在人和动物... 在近10年里,国内外科学家关注了一组在人体内具有雌激素类作用的化合物,它们来源于植物,因此这些物质被命名为植物雌激素。经研究发现这些物质是非甾类分子异黄酮衍生物中的一种,在植物中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抗氧化剂;而在人和动物体内,这类物质不仅可以发挥与雌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植物雌激素 生殖系统肿瘤 动脉硬化
下载PDF
老年人脉压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43
18
作者 陈鹏 杨鹏麟 +2 位作者 王凯华 吴连拼 官学强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0-253,共4页
为了研究脉压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对 334例老年人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声检测并进行测压 ,分别以脉压≤ 6 0mmHg、6 1~ 80mmHg、81~ 10 0mmHg及 >10 0mmHg和脉压指数≤ 0 .4 0 0、0 .4 0 1~ 0 .5 0 0、0 .5 0 1~ ... 为了研究脉压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对 334例老年人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声检测并进行测压 ,分别以脉压≤ 6 0mmHg、6 1~ 80mmHg、81~ 10 0mmHg及 >10 0mmHg和脉压指数≤ 0 .4 0 0、0 .4 0 1~ 0 .5 0 0、0 .5 0 1~ 0 .6 0 0及 >0 .6 0 0分为四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随着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增加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收缩压均随之增加 ,脉压指数组舒张压进行性下降 ;Spearman’s相关分析发现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脉压指数相关性最佳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仅与脉压指数、年龄具有显著回归效果 ,脉压指数的标准回归系数远大于年龄。结果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脉压指数 评价 血管硬化 超声检测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动脉硬化
下载PDF
中医脂毒、瘀毒与易损斑块关系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48
19
作者 周明学 徐浩 陈可冀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37-738,共2页
活动性炎症是易损斑块的重要特征,是斑块破裂的中心环节。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紊乱与易损斑块的形成及进展关系密切。中医毒邪致病理论,尤其是脂毒、瘀毒致病理论与易损斑块的形成及进展颇有共通之处。因此,采用活血解毒兼有调脂作用的... 活动性炎症是易损斑块的重要特征,是斑块破裂的中心环节。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紊乱与易损斑块的形成及进展关系密切。中医毒邪致病理论,尤其是脂毒、瘀毒致病理论与易损斑块的形成及进展颇有共通之处。因此,采用活血解毒兼有调脂作用的中药对易损斑块进行干预研究是一条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邪 脂毒 瘀毒 动脉硬化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52
20
作者 赵连友 孙英贤 +33 位作者 李玉明 蔡军 李妍 李悦 韩清华 杨天伦 谢良地 陶军 王胜煌 尹新华 孙刚 马建林 冯颖青 郑泽琪 苏海 陈晓平 田刚 徐新娟 赵洛沙 余静 商黔惠 黄晶 张慧敏 刘唐威 陈国俊 黄荣杰 赵兴胜 杨宁 龙明智 王守力 赵季红 陆克兴 郝玉明 石静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6-123,共8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类型,也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重要病理基础。高血压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与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最终导...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类型,也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重要病理基础。高血压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与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最终导致靶器官功能障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通过广泛讨论达成关于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防措施、治疗原则、降压目标和药物合理应用等的中国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专家共识 动脉粥样硬化 降压目标 药物合理应用 心血管病 动脉硬化 主要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