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指南 被引量:144
1
作者 刘昌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23-924,共2页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下肢 治疗指南 动脉硬化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症状 慢性疾病 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07) 被引量:102
2
作者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25-740,共16页
前言 LEAD(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使下肢组织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提出本建议的目的是通过介绍LEAD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原则与方法,为临床医师提... 前言 LEAD(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使下肢组织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提出本建议的目的是通过介绍LEAD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原则与方法,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和防治LEAD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疾病诊治 动脉粥样硬化性 专家 中国 LEAD 动脉狭窄 缺血症状
原文传递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上) 被引量:45
3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145-151,共7页
1概述1.1指南制定的方法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WS 339-2011)及2009年学组编写的《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标准(征求稿)》基础上,参考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 1概述1.1指南制定的方法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WS 339-2011)及2009年学组编写的《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标准(征求稿)》基础上,参考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和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CCF/AHA) 发布的相关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学 诊治标准 美国心脏协会 外周动脉疾病 股总动脉 美国心脏病学会 动脉狭窄 腔内治疗 动脉 髂外动脉
下载PDF
脑侧支循环的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4
作者 吕晋浩 娄昕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56-558,共3页
脑侧支循环是指在颅内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时,不能满足脑组织灌注需求所生成的旁路动脉或动脉吻合网络。侧支循环作为维持颅内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代偿途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表明,侧支循环的优良与脑血管事件结局的好坏有显著相... 脑侧支循环是指在颅内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时,不能满足脑组织灌注需求所生成的旁路动脉或动脉吻合网络。侧支循环作为维持颅内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代偿途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表明,侧支循环的优良与脑血管事件结局的好坏有显著相关性,好的侧支循环可以提高血管再通治疗的成功率,改善缺血区再灌注,减少梗死区体积,降低出血性转化的风险,有效改善临床预后,并能降低慢性狭窄或闭塞患者远期卒中事件复发率。侧支循环分为三级,一级为Willis环,二级为经眼动脉逆流及软脑膜动脉吻合,三级为新生动脉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组织灌注 侧支循环 颅内血流动力学 MRI WILLIS环 脑血管事件 动脉狭窄 动脉吻合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29
5
作者 朱永慧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年第3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 迷走神经反射 置入术后 加强护理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心血管医学 血管再狭窄 动脉狭窄 内科治疗 心包填塞
原文传递
老年人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o12) 被引量:30
6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extremityatheroscleroticdisease)是指四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使四肢组织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本建议旨在介绍老年人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原则与方法...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extremityatheroscleroticdisease)是指四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使四肢组织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本建议旨在介绍老年人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原则与方法,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和防治的基本原则。本建议是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07)》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并加入上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疾病诊治 老年人 四肢 专家 中国 诊断标准 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实验性家兔颈动脉球囊扩张动脉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永秋 徐明 +1 位作者 姚绍鑫 张志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3-266,共4页
30 %~ 5 0 %的再狭窄严重制约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效果 ,为探索再狭窄的发病机制以进行干预研究 ,建立家兔动物模型。取颈部正中切口 ,无菌暴露兔右颈动脉 ,在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近心侧距动脉分叉 2cm处用动脉夹临时夹闭 ,... 30 %~ 5 0 %的再狭窄严重制约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效果 ,为探索再狭窄的发病机制以进行干预研究 ,建立家兔动物模型。取颈部正中切口 ,无菌暴露兔右颈动脉 ,在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近心侧距动脉分叉 2cm处用动脉夹临时夹闭 ,自颈外动脉远端结扎并由结扎近心侧穿刺进入导丝、球囊导管 ,撤除颈总动脉动脉夹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然后在不同时间进行组织学及形态学分析 ,并以左侧颈总动脉作正常对照组。结果发现 ,颈总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早期主要病理改变是血栓形成 ,中晚期为血管平滑肌细胞由中层移行到内膜并失控增殖伴有基质增多 ;第 15天管腔出现明显狭窄、内膜增厚。结果提示 ,家兔颈总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模型模拟了临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过程 ,死亡率低、成功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物模型 动脉球囊扩张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栓形成 家兔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年龄分布特征 被引量:23
8
作者 裴咏桢 徐格林 +1 位作者 朱武生 刘新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年龄分布特征,以指导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观察行连续性主动脉弓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2例,将其中存在脑动脉狭窄的108例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5-44岁)、中年组(4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年龄分布特征,以指导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观察行连续性主动脉弓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2例,将其中存在脑动脉狭窄的108例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5-44岁)、中年组(45-59岁)及老年组(≥60岁),并分析脑动脉狭窄随年龄变化的分布特点。结果:108例脑动脉狭窄患者中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别为69.4%和66.7%。青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较高, 中年组及老年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的比例较高。青年组与中、老年组间狭窄类型比较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5),中年组与老年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颅外动脉病变数目与年龄有关,而且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P<0.01)。,颅内动脉病变数目与年龄无关。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腩动脉狭窄的分布有年龄特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颅外动脉狭窄数目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伊龙 韩尚容 +26 位作者 曹勇 高远 管玲 贾茜 江滨 焦玉明 刘伟 姜勇 李姝雅 李亚鹏 李子孝 秦海强 茹小娟 孙冬玲 孙海欣 王蓬莲 王婷婷 谢雪微 许予明 许玉园 杨晓萌 杨营营 郑华光 周梦圆 宗黎霞 王文志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7期700-708,共9页
中国目前约有高血压患者2.7亿,糖尿病患者1.1亿,血脂异常患者1.6亿,而且这些卒中高风险人群的数量还在继续攀升。大量研究证明,减少脑血管病危害最有效的方法是重视一级预防,即针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早期干预管理。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高血压 糖代谢 脂代谢 心房颤动 动脉狭窄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评价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朱凤水 李坤成 +3 位作者 杨小平 王萍 李慎茂 董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 评价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探讨临床优选检查路线。方法 搜集36例临床疑诊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全部行超声、MRA及DSA检查。以颈总动脉法(CCM)测量狭窄率。结果 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超声诊断敏感度为830%,... 目的 评价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探讨临床优选检查路线。方法 搜集36例临床疑诊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全部行超声、MRA及DSA检查。以颈总动脉法(CCM)测量狭窄率。结果 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超声诊断敏感度为830%,特异度为684%,准确度为792%。以DSA为金标准,MRA的诊断敏感度为925%,特异度为789%,准确度为889%。结论 超声检查敏感性高、特异性较低,操作简便、无创伤,是理想的人群筛选检查方法,并适用于病例随访。MRA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超声,一次检查显示颈动脉全貌,与MRI同时扫描可获取更多的诊断信息。DSA检查仍为评价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若行介入治疗必须进行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比较影像学 诊断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学新进展 被引量:24
11
作者 易婷玉 张梅芳 蔡若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4-567,共4页
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残率等特点,是我国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中大部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有众多说法,不少专家认为颅颈部动脉狭窄和闭塞可使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斑块脱落而出现梗死或脑缺血... 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残率等特点,是我国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中大部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有众多说法,不少专家认为颅颈部动脉狭窄和闭塞可使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斑块脱落而出现梗死或脑缺血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影像学 缺血性脑卒中 血流动力学 高发病率 高复发率 发病机制 动脉狭窄
下载PDF
成人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邢海芳 戴建平 +4 位作者 高培毅 李少武 任海涛 朱明旺 王清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线粒体脑肌病(ME)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对6例成人ME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观察其肌电图、脑电图、血乳酸检查、肌肉活检结果及脑CT、MRI特点。结果抽搐、运动不耐受、视听障碍、智能减退等为该病的主要临床表... 目的探讨成人线粒体脑肌病(ME)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对6例成人ME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观察其肌电图、脑电图、血乳酸检查、肌肉活检结果及脑CT、MRI特点。结果抽搐、运动不耐受、视听障碍、智能减退等为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伤(4/5例),脑电图为广泛中、重度异常(3/3例),血乳酸水平升高(4/4例),肌肉活检可见不整红边纤维(RRF)(4/6例)。影像学检查可见幕上多发病灶,呈对称性,位于额颞顶枕叶及丘脑、基底节等处,伴脑室扩大和脑萎缩,CT呈低密度1例,MRI表现为长、等T1,长T2信号影,MR血管造影(MRA)无明显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不同程度脑萎缩4例。结论根据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合肌肉活检可对该病做出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脑肌病 影像学表现 特征分析 成人 影像学特点 肌肉活检 主要临床表现 不整红边纤维 MR血管造影 MRI特点 影像学检查 MRI表现 乳酸检查 智能减退 源性损伤 脑室扩大 T2信号 动脉狭窄 不同程度 早期诊断 脑电图 脑萎缩
原文传递
不同连接筋结构的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张站柱 乔爱科 付文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研究具有不同连接筋的支架对椎动脉狭窄的力学作用,以期为支架的设计以及介入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方法采用Pro/Engineer建立3种不同连接筋的支架模型(根据连接筋形状分别称为L-支架、V-支架和S-支架)和带有狭窄的椎动脉模型;使... 目的研究具有不同连接筋的支架对椎动脉狭窄的力学作用,以期为支架的设计以及介入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方法采用Pro/Engineer建立3种不同连接筋的支架模型(根据连接筋形状分别称为L-支架、V-支架和S-支架)和带有狭窄的椎动脉模型;使用ABAQUS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模型施加相同的边界条件,模拟3种支架在相同椎动脉模型中的展开过程。结果相比L-支架和V-支架,具有较好柔顺性的S-支架引起的血管应力较小,造成血管抻直的程度较弱;且S-支架上的应力和轴向短缩均较小,从而使得支架对血管造成的损伤较小。结论 3种支架中S-支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性,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数值模拟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对培养的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周小明 陆再英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1-32,共2页
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SMC)向内膜移行和过度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形成的主要机制。本文观察了丹参注射液对培养的兔胸主脉SMC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注射液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MC的增殖及对氚... 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SMC)向内膜移行和过度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形成的主要机制。本文观察了丹参注射液对培养的兔胸主脉SMC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注射液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MC的增殖及对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的摄取,为丹参用于防治AS及冠脉形成术后再狭窄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细胞培养 动脉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狭窄 实验
下载PDF
脑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后高灌注综合征 被引量:22
15
作者 任士卿 姜卫剑 杜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53-454,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高灌注综合征 动脉狭窄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韩玲 张慧颖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年第3期217-218,共2页
目的 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的病因、血流动力学、频谱特点、狭窄程度与盗血的关系 ,提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超声声像图特点 ,旨在进一步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0例患... 目的 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的病因、血流动力学、频谱特点、狭窄程度与盗血的关系 ,提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超声声像图特点 ,旨在进一步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0例患者均经超声诊断、临床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 ,其中 2例经 DSA检查证实。结果  10例患者中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致 9例 ,大动脉炎所致 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 8例 ,无名动脉狭窄 1例 ,锁骨下动脉闭塞 1例。引起完全性盗血 5例 ,部分性盗血 5例。患侧椎动脉出现双向血流或反向血流。结论  SSS最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完全性与部分性盗血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 SSS作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彩色多普勒超声 SSS 部分性 动脉狭窄 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 狭窄程度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及动脉狭窄支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刘敏 周盛年 +2 位作者 郇英 韩晔 王岩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97-1098,共2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以及动脉狭窄支数的关系。方法对80例脑梗死患者与5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血浆Hcy水平,同时测定血清叶酸、维生素(Vit)B12、血脂、血糖等指标。并对脑梗死组患者行头颈部磁共振血...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以及动脉狭窄支数的关系。方法对80例脑梗死患者与5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血浆Hcy水平,同时测定血清叶酸、维生素(Vit)B12、血脂、血糖等指标。并对脑梗死组患者行头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浓度(21.10±8.9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2.49±7.43)μmol/L,P<0.01〕,血清叶酸、VitB1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80例脑梗死组患者中,做MRA检查发现有≥2支动脉狭窄者32例,设为A组,无或有1支动脉狭窄者48例,设为B组。A组血浆Hcy浓度(24.65±11.20)μmol/L显著高于B组〔(18.79±9.97)μmol/L,P<0.05〕。A组叶酸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VitB12水平,A组低于B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Hcy水平升高与脑梗死,颈部、颅内动脉狭窄支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动脉狭窄 叶酸 维生素B12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与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病变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21
18
作者 吕康 刘斌 +5 位作者 刘玉玲 孟令海 毛文静 马原源 贺永贵 邓春颖 《中国医药》 2014年第9期1306-1308,共3页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头颈部CT血管成像( CTA)与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CTA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分析二者对颈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诊...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头颈部CT血管成像( CTA)与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CTA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分析二者对颈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对斑块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CTA与颈部血管彩超诊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符合率为73.5%(1138/1548),对轻、中度狭窄诊断有较低程度的一致性(κ值分别为0.01、0.05),对重度狭窄、闭塞诊断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κ值分别为0.34、0.47)。 CTA对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中斑块检出率[11.3%(175/1548)比1.4%(29/1548)]明显优于颈部血管彩超[3.2%(50/1548)比0.3%(4/1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9,P<0.01;χ^2=19.14,P<0.01)。结论 CTA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及斑块方面明显优于颈部血管彩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狭窄 斑块 CT血管成像 血管超声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年龄特征与头颈部大动脉病变分布的多中心研究结果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娜 华扬 +19 位作者 贾凌云 邢英琦 惠品晶 孟璇 于德林 潘晓芳 房亚兰 宋彬彬 吴春霞 张春梅 隋秀芳 金友贺 张京芬 李建卫 王凌 穆玉明 钟经馨 朱榆红 张恒 蔡晓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5-291,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大动脉病变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差异,为不同年龄段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全国20家中心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共10 711例,从40岁起始,...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大动脉病变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差异,为不同年龄段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全国20家中心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共10 711例,从40岁起始,以每10岁为一年龄段将所有患者分为5个年龄段,比较不同年龄段间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差异。再将所有患者按性别分开,应用趋势卡方检验比较同一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颅内、外及前、后循环大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和血管病变支数。结果 (1)老年患者危险因素以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居多(χ~2值分别为61.938、13.349、55.940,均P<0.01);中青年吸烟史、脑血管病家族史及肥胖者居多(χ~2值分别为131.505、7.298、100.911,均P<0.01)。(2)线性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随年龄增长,女性、男性颅外动脉病变中多支血管病变所占的比例均逐渐增加(χ~2值分别为54.799、161.370,均P<0.01);女性患者颅内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逐渐下降(χ~2=5.328,P=0.021),而男性患者颅内动脉病变中多支血管狭窄所占的比例无明显变化趋势(χ~2=0.289,P=0.591)。(3)线性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随年龄增长,女性、男性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逐渐减少(χ~2=20.090;χ~2=42.351,均P<0.01),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逐渐升高(χ~2=40.311;χ~2=90.698,均P<0.01),颅内外动脉均存在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升高(χ~2=12.077,P=0.001;χ~2=45.887,P<0.01);女性单纯后循环血管狭窄发生率逐渐升高(χ~2=16.434,P<0.01),男性单纯后循环血管狭窄发生率无变化趋势(χ~2=1.701,P=0.192),女性、男性前后循环动脉均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升高(χ~2=4.587,P=0.032;χ~2=35.156,P<0.01)。结论不同年龄段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布存在差异,不论女性还是男性,中青年患者主要为颅内动脉病变,老年患者主要为颅外动脉病变,女性老年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年龄 动脉狭窄 分布 超声
下载PDF
自发性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杜万良 荆京 +1 位作者 王伊龙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7期580-585,共6页
目的总结并探讨自发性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onvex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c SAH)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自2001年12月~201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住院和急诊就诊的c SA... 目的总结并探讨自发性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onvex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c SAH)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自2001年12月~201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住院和急诊就诊的c SAH病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血管影像,探讨其危险因素及可能的病因。结果共纳入54例c SAH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0例,中位数年龄58.5(48.8,70.8)岁。患者中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患病率:脂代谢紊乱23例(42.6%),高血压21例(38.9%),糖尿病11例(20.4%),吸烟8例(14.8%)。37例患者住院,住院患者症状发生频率:头痛14例(37.8%)、肢体无力13例(35.1%)、麻木8例(21.6%)、构音障碍8例(21.6%);症状呈发作性(n=16,43.2%)或持续性(n=23,56.8%)。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显示c SAH多位于中央沟附近。39例接受血管造影检查,最常见的血管异常是病灶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23例,59.0%),病灶范围内均未发现动脉瘤。50岁以上的c SAH患者30例(76.9%)明显多于50岁及以下的患者9例(23.1%)。并且50岁以上的30例患者中,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在各种病因中所占比例最高(66.7%);50岁及以下的9例患者中,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少见(33.3%)。就c SAH患者中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者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来说,男性(18例,69.2%)多于女性(5例,38.5%)。结论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可能是c SAH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狭窄 动脉闭塞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