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4
1
作者 聂永康 赵绍宏 +4 位作者 蔡祖龙 杨立 赵红 张爱莲 黄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97-1000,共4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10例肺隔离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2例行肺血管造影、2例手术、6例CT血管成像显示病变由异常体动脉供血。所有检查采用PhilipsTomoscanSR 70 0 0或GELighhtSpeedPlus多层面CT扫...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10例肺隔离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2例行肺血管造影、2例手术、6例CT血管成像显示病变由异常体动脉供血。所有检查采用PhilipsTomoscanSR 70 0 0或GELighhtSpeedPlus多层面CT扫描机 ,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图像经 2位 (或 2位以上 )放射科医师阅片分析。结果  10例肺隔离症病灶 1例位于右下叶 ,9例位于左下叶 ,异常体动脉供血 8例来自胸主动脉 ,2例来自腹腔干。CT平扫表现为斑片状阴影 4例 ,肺门肿块并邻近肺血管影增多迂曲 3例 ,肺气肿区内条状高密度影 2例 ,多囊融合肿块影 1例。10例增强扫描有 9例显示异常体动脉供血 ,其平均直径 9.7mm ,7例显示引流静脉。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及曲面重建可显示异常体动脉、引流静脉及其与病变结构的关系 ,表面阴影成像及容积重现可显示异常血管。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可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肺隔离症 体动 动脉 螺旋CT三维重建 引流静脉 肿块 显示 阴影 曲面重建
原文传递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178例术后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60
2
作者 郭伟 盖鲁粤 +3 位作者 刘小平 张国华 梁法启 李荣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921-925,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和问题。方法1998年6月至2004年12月,共对17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术治疗。其中急性期76例,慢性期102例;StanfordA型19例,SatnfordB型159例。局部或全身麻醉,在X线透视条件...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和问题。方法1998年6月至2004年12月,共对17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术治疗。其中急性期76例,慢性期102例;StanfordA型19例,SatnfordB型159例。局部或全身麻醉,在X线透视条件下将支架型人工血管经股动脉放置在主动脉夹层第1裂口位置,实现腔内修复。修复后观察真假腔血液动力学变化、内脏及下肢动脉供血的改变。结果10例分别同期进行左颈总、左锁骨下动脉或肝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旁路术。36例支架型人工血管一期覆盖左锁骨下动脉而未做血管旁路手术,术后左肱动脉平均收缩压(61.6±23.7)mmHg(1mmHg=0.133kPa)。移植物位于第8胸椎椎体水平以上159例,以下19例。围手术期死亡率3.4%(6/178)。即刻内漏发生率12.9%(23/178)。无移植物错放、移位、瘤体破裂、中转手术和截瘫等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1.5h(0.5~4.3h),平均出血量140ml(30~500ml),平均恢复活动时间1.8d(0.5~21.0d),平均恢复饮食时间1.5d(0.5~9.0d),平均住院时间5.3d(3~18d)。所有受破坏的分支血管修复后真腔供血均得到明显改善或无变化。随访1~76个月,术后1个月内漏发生率为6.4%(11/172)。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具有安全、可行、有效的特点。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疗效分析 术后早期 支架型人工 Stanford 左锁骨下动脉 液动力学变化 围手术期死亡率 肠系膜上动脉 平均手术时间 2004年 1998年 平均收缩压 平均出 全身麻醉 经股动脉 X线透视 动脉
原文传递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防治专家共识(2022年) 被引量:44
3
作者 周武 曹发奇 +44 位作者 曾睿寅 姜保国 唐佩福 吴新宝 余斌 侯志勇 黎健 苏佳灿 刘国栋 禹宝庆 袁志 倪江东 陈雁西 傅德皓 童培建 王栋梁 张殿英 张鹏 张云飞 牛丰 杨雷 杨强 施忠民 周强 王俊文 王勇 何承建 车彪 赵猛 夏平 熊蠡茗 曹烈虎 陈晓 李卉 孙云 胡良聪 胡衍 刘梦非 米博斌 熊元 薛航 林泽 张英泽 胡豫 刘国辉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31,共9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创伤骨科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DVT甚至会影响动脉供血,出现相应肢体供血不足。若发生血栓脱落可并发肺栓塞,病死率较高。临床上下肢骨折患者DVT的治疗和康复策略均有其特殊性。创伤骨科患者并发DVT已经...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创伤骨科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DVT甚至会影响动脉供血,出现相应肢体供血不足。若发生血栓脱落可并发肺栓塞,病死率较高。临床上下肢骨折患者DVT的治疗和康复策略均有其特殊性。创伤骨科患者并发DVT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与研究,预防和治疗DVT的最佳措施也在不断发展。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更新了一系列血栓防治指南,但临床上对于不同创伤骨折患者DVT的防治方式仍有不少疑惑。因此,笔者在总结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广大专家的临床经验基础上,针对创伤骨科患者DVT的临床诊疗和预防方案进行总结,就下肢DVT的诊断、评估、治疗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制订本共识,为创伤骨科患者下肢DVT的处理提供一套适合我国国情且简便易行的方案,以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患者 并发肺栓塞 循证医学证据 下肢静脉栓形成 栓脱落 下肢骨折患者 不足 动脉
原文传递
双动脉式静脉动脉化再植断指 被引量:13
4
作者 江起庭 杨丽娜 +1 位作者 王钰 江志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3期3477-3479,共3页
静脉动脉化再植断指是将近端动脉与远端静脉吻合,动脉血灌注在静脉系统内,以非生理方式进行物质交换,是正常动脉吻合多次失败后一种有效、简易、快捷的补救方法[1-4].动脉吻合多次失败后,一般行血管移植修复,但往往遇到远近端动脉口径... 静脉动脉化再植断指是将近端动脉与远端静脉吻合,动脉血灌注在静脉系统内,以非生理方式进行物质交换,是正常动脉吻合多次失败后一种有效、简易、快捷的补救方法[1-4].动脉吻合多次失败后,一般行血管移植修复,但往往遇到远近端动脉口径不一致、着床、多个吻合口等问题而造成失败[5-6];单条动脉供血的单式静脉动脉化,因供血压力的有限,常不能有效导致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或失效,故供血受阻而失败[2-5];机械化或人工破坏静脉瓣膜,因内壁损伤、瓣膜碎片脱落易形成血栓,故常会失败[7].我们先将非优势侧指动脉近端端侧吻合于优势侧指动脉,再将优势侧指动脉的近端与远端指掌侧静脉吻合,形成双动脉式的静脉动脉化再植断指,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动脉化再植 断指 动脉 瓣膜关闭不全 非优势侧 静脉吻合 动脉吻合 动脉
原文传递
“皮神经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何葆华 宋建良 严晟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皮神经皮瓣 解剖学 基础研究 动脉
原文传递
支气管肺癌的肿瘤血管与染色、病理学和预后相关性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茂全 肖湘生 +4 位作者 欧阳强 王军臣 张庆 王海岩 陆晨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肿瘤血管与染色同病理学的相关性及其对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按年龄、性别、病灶大小和位置、病理学、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肿瘤染色、手术方式、治疗次数、首次发病时间、首次介入治疗时间、生存时间分组... 目的探讨肺癌肿瘤血管与染色同病理学的相关性及其对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按年龄、性别、病灶大小和位置、病理学、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肿瘤染色、手术方式、治疗次数、首次发病时间、首次介入治疗时间、生存时间分组统计,并输入SPSS12.0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40例连续血管造影随访,治疗前肿瘤染色明显者18例,肿瘤染色一般者9例,肿瘤染色欠佳者13例;末次治疗后血管造影,肿瘤染色明显者9例,肿瘤染色一般者17例,肿瘤染色欠佳者14例;治疗前后肿瘤染色改变统计学处理(P<0.01),其中支气管动脉供血35例(35/40,87.5%),同时肺动脉参与供血者4例(10%),鳞癌和腺癌支气管动脉供血32例(80%)。病理学、介入方法和生存时间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的肿瘤血管与肿瘤染色同组织病理学分型不相关,而与病理学分级呈负相关,即分化程度越低,肿瘤血管和染色越丰富。鳞癌和腺癌以支气管动脉供血为主。血管内介入治疗能明显减少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提高支气管动脉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相关性 支气管肺癌 肿瘤染色 组织病理学分型 管内介入治疗 肿瘤动脉 首次发病时间 动脉 支气管动脉 生存时间 管造影 统计学处理 病理学分级 治疗预后 病灶大小 手术方式 治疗次数 治疗时间 系统分析
下载PDF
肝癌的血液供应 被引量:5
7
作者 郑小华 官泳松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6期549-550,共2页
关键词 肝癌 PLC 动脉 门静脉
下载PDF
眶上动脉连续跨区供血的岛状乳突皮瓣一期鼻头再造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宗基 吴念 牙祖蒙 《整形再造外科杂志》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索眶上动脉连续跨区供血的乳突皮瓣修复鼻缺损的可能性。方法多普勒血流仪探明眶上动脉→颞浅动脉→耳后动脉与耳后乳突皮瓣联系无误后,制成以眶上动脉供血的岛状乳突皮瓣,经鼻背至额部的皮下隧道转移至鼻头行鼻头再造。结果1例... 目的探索眶上动脉连续跨区供血的乳突皮瓣修复鼻缺损的可能性。方法多普勒血流仪探明眶上动脉→颞浅动脉→耳后动脉与耳后乳突皮瓣联系无误后,制成以眶上动脉供血的岛状乳突皮瓣,经鼻背至额部的皮下隧道转移至鼻头行鼻头再造。结果1例鼻头缺损患者应用此法再造鼻头获得成功。结论约有57%人群的颞浅动脉在耳廓上极上1cm内有一耳后分支分布到耳后乳突区与耳后动脉吻合,且乳突区皮瓣色泽与面部相近,因此本技术可为鼻再造提供一个新的可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动脉 跨区 岛状 皮瓣修复 颞浅动脉 耳后动脉 乳突区 多普勒流仪 鼻缺损 皮下隧道 方法 动脉吻合 动脉 鼻再造 转移 应用 色泽 人群 面部 技术
原文传递
小儿肺隔离症的病因与解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贾慧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25-327,共3页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是小儿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主要为部分肺组织体-肺分离,单独发育,直接受体循环动脉供血,并无正常肺功能。自1861年Rokitansky首先报道以来,小儿肺隔离症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命名最...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是小儿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主要为部分肺组织体-肺分离,单独发育,直接受体循环动脉供血,并无正常肺功能。自1861年Rokitansky首先报道以来,小儿肺隔离症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命名最终扩展为"肺隔离症及相关先天性支气管肺血管畸形"。在一个多世纪的探索中,大量学者们致力于探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但至今并未有明确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症 小儿 先天性肺发育畸形 病因 解剖学 管畸形 动脉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支气管扩张性咯血动脉血供的DSA研究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国东 陈胜利 +2 位作者 赵子文 黄子诚 黄齐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419-1420,共2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咯血的动脉血供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对行DSA血管造影和栓塞治疗的32例支气管扩张性咯血病人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支扩咯血患者供血动脉的数量每例由1到8支不等,平均2.5支/例;以支气管动脉供血为主者占84....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咯血的动脉血供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对行DSA血管造影和栓塞治疗的32例支气管扩张性咯血病人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支扩咯血患者供血动脉的数量每例由1到8支不等,平均2.5支/例;以支气管动脉供血为主者占84.4%(27/32),其中单纯由支气管动脉供血者占65.6%(21/32);有NBSA供血者占34.4%(11/32),其中NBSA为主要供血源者占15.6%(5/32)。供血动脉来源与病灶所在解剖位置、累及范围和胸膜增厚粘连密切相关。结论:了解支扩咯血的动脉血供特点对快速和准确找到咯血责任血管,避免漏栓,保证咯血栓塞的效果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意义 扩张性 动脉 支气管扩张咯 DSA管造影 特点 动脉 回顾性分析 支气管动脉 栓塞治疗 患者 动脉 解剖位置 胸膜增厚 重要意义 安全性 栓塞
下载PDF
冠状动脉——滋润心脏的血管
11
作者 杨玺 《祝您健康》 2024年第4期57-58,共2页
我叫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我镶嵌在心脏的表面,并像蚯蚓一样环绕在其顶端形成类似“皇冠”的模样,故此得名。我由左、右侧两部分组成,左侧主要营养左半心,右侧主要营养右半心。我如大树,从主干向上发出较多分支给整个心肌供血。人体的每... 我叫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我镶嵌在心脏的表面,并像蚯蚓一样环绕在其顶端形成类似“皇冠”的模样,故此得名。我由左、右侧两部分组成,左侧主要营养左半心,右侧主要营养右半心。我如大树,从主干向上发出较多分支给整个心肌供血。人体的每个组织、脏器均需要有血液供应,主要是动脉供血,心脏虽然是血液循环起源的脏器、发动机,但心脏本身亦消耗富含氧气、能量的血液,而我则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当我充盈后就会充分地给心肌细胞供血,心肌细胞得到充分的血液后才能够有效地收缩、舒张,维持好泵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心肌细胞 液循环 动脉 冠状动脉 脏器 心脏
原文传递
视网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荧光血管造影征候 被引量:7
12
作者 廖菊生 《眼底病》 CSCD 1989年第2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视网膜 动脉 荧光管造影
原文传递
肝癌侧支动脉供血和栓塞治疗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国威 赵仲暮 《实用外科杂志》 CSCD 1989年第5期258-260,共3页
甲胎蛋白检测在肝癌早期诊断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在门诊所见到的,绝大多数属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患者。当前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 肝癌 动脉 栓塞 肝肿瘤
原文传递
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特征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在脑梗死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敖锋 郑光美 白姣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6期1948-1950,共3页
脑梗死(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血流减少或中断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众所周知,来源于颈动脉系统的前循环供血在脑动脉供血系统中占有主导地位,约占脑循环系统的2/3。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超声造影 动脉斑块 动脉系统 性脑卒中 斑块破裂 管意外 脑循环 动脉粥样斑块 动脉
下载PDF
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动静脉畸形27例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健 赵永轩 +2 位作者 马骏 孙涛 苏贺先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16-118,共3页
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是一团发育异常的病态脑血管,其体积可以随人体发育而长大。由一支或几支弯曲扩张的动脉供血和静脉引流而形成的一个血管团,小的直径不及1cm,大的可达10cm。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 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是一团发育异常的病态脑血管,其体积可以随人体发育而长大。由一支或几支弯曲扩张的动脉供血和静脉引流而形成的一个血管团,小的直径不及1cm,大的可达10cm。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颅内出血、头痛、神经功能缺失、癫痫等。我科自2001年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27例颅内AVM行单纯外科切除手术,现报导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显微手术切除 神经功能缺失 发育异常 人体发育 静脉引流 动脉 颅内出
下载PDF
带掌背神经的腕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再造手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左中男 李斌 +1 位作者 杜永军 杜学亮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9-121,i002,共4页
目的探讨带掌背神经的腕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再造手指的临床效果。方法设计有2条相邻掌背动脉供血,带掌背神经的腕、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利用废弃手指的骨肌腱支架或游离髂骨移植,再造有感觉的手指。结果再造手指18例,其中3例是手指脱套... 目的探讨带掌背神经的腕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再造手指的临床效果。方法设计有2条相邻掌背动脉供血,带掌背神经的腕、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利用废弃手指的骨肌腱支架或游离髂骨移植,再造有感觉的手指。结果再造手指18例,其中3例是手指脱套伤,获得成功,切取皮瓣最大面积达9cm×8cm。18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术后7周左右再造手指的痛觉恢复,感觉在S3以上者为89%,其两点分辨觉为5~10mm。术后再造手指外形满意,感觉恢复接近正常,运动功能恢复可完成日常活动。结论应用带掌背神经的腕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手术简单实用,成活率高,损伤小,术后的手指有感觉,外形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岛状皮瓣 再造手指 掌背神经 背侧 临床应用 腕掌 游离髂骨移植 运动功能恢复 手指脱套伤 临床效果 动脉 方法设计 废弃手指 术后随访 痛觉恢复 感觉恢复 日常活动 皮瓣手术 成活率 外形
原文传递
桡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术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正洪 陈龙菊 王军 《解剖与临床》 2003年第2期69-70,共2页
目的 :为应用桡动脉作冠状动脉旁路术 (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CABG)的动脉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测了 35具成人尸体的两侧桡动脉长度、外径、毗邻结构和可用于CABG的长度和外径。结果 :桡动脉总长度为 2 0 .87cm ,可用于C... 目的 :为应用桡动脉作冠状动脉旁路术 (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CABG)的动脉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测了 35具成人尸体的两侧桡动脉长度、外径、毗邻结构和可用于CABG的长度和外径。结果 :桡动脉总长度为 2 0 .87cm ,可用于CABG的长度为 19.99cm ;桡动脉上端外径为 3.18mm ,可用于CABG的桡动脉上端、中点、下端外径分别是 2 .6 6mm、2 .2 8mm、2 .2 9mm。结论 :桡动脉有足够的长度和与冠状动脉相匹配的外径 ,可作为CABG的动脉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术 解剖学 CABG 动脉
下载PDF
少见的血管病变——大动脉炎
18
作者 贾雯 《健康向导》 2023年第3期15-16,共2页
大动脉炎也叫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大血管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多见于育龄期女性(≤ 50 岁)。我国目前尚无全国性的大动脉炎发病率调查,2021 年一项基于上海地区三级甲等医院的调查显示, 年发病率为2.33/100 万... 大动脉炎也叫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大血管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多见于育龄期女性(≤ 50 岁)。我国目前尚无全国性的大动脉炎发病率调查,2021 年一项基于上海地区三级甲等医院的调查显示, 年发病率为2.33/100 万[1]。这种疾病起病大多缓慢、隐匿,可造成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病变动脉供血组织缺血,表现为肢体乏力、头痛、头晕、心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 三级甲等医院 慢性肉芽肿 育龄期女性 动脉管腔 动脉 发病率调查 管炎
下载PDF
远端静脉对大鼠背部四血管体跨区穿支皮瓣成活的影响
19
作者 易秋实 蔡志恒 +3 位作者 杨力宏 曾心怡 唐茂林 习珊珊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966-973,共8页
目的探讨远端静脉对SD大鼠背部四血管体跨区穿支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6只。于大鼠背部切取包含左、右两侧髂腰血管体和左、右两侧肋间后血管体的跨区穿支皮瓣,面积为6 cm×7 cm... 目的探讨远端静脉对SD大鼠背部四血管体跨区穿支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6只。于大鼠背部切取包含左、右两侧髂腰血管体和左、右两侧肋间后血管体的跨区穿支皮瓣,面积为6 cm×7 cm,对照组保留右侧髂腰动、静脉,实验组保留右侧髂腰动脉和右侧肋间后静脉,2组均将右侧髂腰血管体和右侧肋间后血管体之间切开,最后将皮瓣进行原位缝合。术后6 h及1、3、5、7 d,测量两侧髂腰血管体区和左侧肋间后血管体区的血流灌注量。术后7 d,统计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动脉造影观察皮瓣区动脉扩张情况;取choke2区皮肤组织行HE染色后测量choke动脉内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SPSS 2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术后6 h及1、3、5、7 d,实验组左侧和右侧髂腰血管体区及左侧肋间后血管体区的血流灌注量均大于对照组(P均<0.01)。(2)术后7 d,实验组皮瓣区动脉扩张比对照组明显;实验组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为(87.6±3.2)%,明显大于对照组的(65.3±3.0)%(P<0.01);实验组choke动脉内径为(49.3±3.1)μm,大于对照组的(35.1±2.3)μm(P<0.01);实验组eNOS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87±0.07,高于对照组的0.50±0.05(P<0.01)。结论SD大鼠背部四血管体跨区穿支皮瓣远端静脉(右侧肋间后静脉)通过对蒂部动脉供血进行直接引导,促进eNOS的表达,扩张皮瓣各区动脉,增加皮瓣远端动脉供血,从而提高皮瓣的成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远端静脉 管体区 跨区穿支皮瓣 动脉
原文传递
指动脉迂回式供血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江起庭 汪海滨 田纪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422-423,共2页
在常规断指再植中,遇到近端供血动脉无搏动、无出血,拟行血管移植又不知近端动脉于何部位受阻,无法探寻近端的动脉,此时发现邻指的一侧动脉血管远端有活动性出血,于是就将活动性出血的动脉与断指的指动脉吻合,以邻指的一侧血管为供血,... 在常规断指再植中,遇到近端供血动脉无搏动、无出血,拟行血管移植又不知近端动脉于何部位受阻,无法探寻近端的动脉,此时发现邻指的一侧动脉血管远端有活动性出血,于是就将活动性出血的动脉与断指的指动脉吻合,以邻指的一侧血管为供血,建立断指的血供即为迂回式供血。此种供血方式具有特殊性,非直线非矢状位的绕道供血,我们通过两例断指再植,来讨论这一特殊的供血方式,旨在探讨:⑴提出指动脉迂回式供血的全新概念;⑵提出在常规指动脉直线、矢状位方向供血的情况下,还有一种迂回绕道的供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动脉 迂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