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至民国时期对蟋蟀行为的观察和认识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天嘉 任定成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5-356,共12页
借用现代动物行为学的概念,分析和解读中国古代至民国时期蟋蟀文献,发现中国人已经认识到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蟋蟀会有不同体貌特征,蟋蟀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季节节律和昼夜节律,使用蟋蟀盆和相应的人工手段可以对蟋蟀的生活环境进行温度和... 借用现代动物行为学的概念,分析和解读中国古代至民国时期蟋蟀文献,发现中国人已经认识到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蟋蟀会有不同体貌特征,蟋蟀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季节节律和昼夜节律,使用蟋蟀盆和相应的人工手段可以对蟋蟀的生活环境进行温度和湿度调节,辨雌、忆雌和厌雌行为影响到雄蟋蟀的斗性。尤其重要的是,中国人把现代动物行为学家认识到的蟋蟀争斗模式中的"上颚战"与"搏斗"两个层次之间的争斗,细化描述为10余种斗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动物行为 蟋蟀 博戏 行为
下载PDF
中国传统蟋蟀谱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天嘉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6-154,共9页
本研究获得了6部前人未提及或未见内容的蟋蟀谱,核对了明至民国时期25部蟋蟀谱的版本信息。蟋蟀谱的写作目的在历史上渐趋实用化。环境调节与蓄养、体色体态、争斗行为、求偶配雌四部分是历代蟋蟀谱的核心内容,其中蟋蟀体色体态的论述... 本研究获得了6部前人未提及或未见内容的蟋蟀谱,核对了明至民国时期25部蟋蟀谱的版本信息。蟋蟀谱的写作目的在历史上渐趋实用化。环境调节与蓄养、体色体态、争斗行为、求偶配雌四部分是历代蟋蟀谱的核心内容,其中蟋蟀体色体态的论述篇幅最多。清代蟋蟀谱在写作内容和风格上都有较多革新,记述的蟋蟀身体指标增至10个,观察到的蟋蟀斗品截止清光绪年间共计20种。蟋蟀芡草的用字、含义和制作原料在历代蟋蟀文献中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蟋蟀谱 动物学 蟋蟀 斗品 芡草
原文传递
脊索动物门史说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世卿 《天中学刊》 1997年第2期46-47,共2页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在身体形态、结构和发育上的巨大差别,曾被作为神创论的证据.柯瓦列夫斯基的研究奠定了脊索动物门成立的基础,也给神创论以有力回击.
关键词 脊椎动物 脊索动物 动物学 分类地位
下载PDF
浙江省现生陆生脊椎动物模式标本记述
4
作者 章旭日 《自然博物》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通过搜集和分析分类学文献,对浙江产的现生陆生脊椎动物模式标本名录进行整理。结果共记录两栖类18种、爬行类16种和亚种、鸟类8种和亚种、兽类8种和亚种。这些物种(亚种)大多由外国学者于1840—1919年间命名并发表,1919年后发现的新种... 通过搜集和分析分类学文献,对浙江产的现生陆生脊椎动物模式标本名录进行整理。结果共记录两栖类18种、爬行类16种和亚种、鸟类8种和亚种、兽类8种和亚种。这些物种(亚种)大多由外国学者于1840—1919年间命名并发表,1919年后发现的新种(亚种)全部由中国学者命名并发表。发现地主要集中在宁波、舟山、丽水和台州等地区。本名录可为动物学等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也可为了解近现代浙江省动物学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产地 陆生脊椎动物 浙江 动物学
原文传递
关于秉志先生早期学历的一点史料补证
5
作者 郭建荣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2002年第2期136-138,共3页
根据档案资料 ,对秉志先生的早期学历进行补证。史料显示 ,秉志先生在京师大学堂毕业时虽名列中等但考试成绩优秀。
关键词 中国 动物学 传记 秉志 京师大 毕业 名次
下载PDF
池塘养鱼的最早记载和《范蠡养鱼经》问世时间问题 被引量:5
6
作者 游修龄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5-118,共4页
在《中国古代动物学史》中 ,《中国鱼类学史纲要》的著者提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池塘养鱼的国家 ,其依据是卜辞 (公元前 1 60 0~ 1 0 46年 )中有“在圃渔” ,“圃”即池塘 ;又说《范蠡养鱼经》有 2 40 0年的历史。笔者以为这两条... 在《中国古代动物学史》中 ,《中国鱼类学史纲要》的著者提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池塘养鱼的国家 ,其依据是卜辞 (公元前 1 60 0~ 1 0 46年 )中有“在圃渔” ,“圃”即池塘 ;又说《范蠡养鱼经》有 2 40 0年的历史。笔者以为这两条判断都不能成立。“圃”的甲骨原文作“甫” ,指水草沼泽地 ,不是池塘养鱼 ;《范蠡养鱼经》不是范蠡所作 ,系后人伪托之书 ,书中提到范蠡与齐威王的谈话不可能发生 ,因为范蠡是在越灭吴后 (公元前 473年 )退隐 ,而齐威王公元前 3 5 6~ 3 2 0年在位 ,两人相差百年以上。书中提到鱼塘里放养“神守”(鳖 ) ,可是秦 (公元前 2 2 1~ 2 0 6年 )以前的古籍里只有大量的单音词“鳖” ,没有双音词“神守” ,“神守”可能在汉朝 (公元前 2 0 6年至公元 2 2 0年 )才出现。由此可证《养鱼经》的成书约在汉代。此外 ,《陶朱公养鱼经》的陶朱公是后人对范蠡的尊称 ,如果此书是范蠡自己所作 ,决不可能自称《陶朱公养鱼经》。最后 ,古今度量衡不同 ,《中国鱼类学史纲要》中一些地方直接把古亩等同于今市亩分析 ,属于疏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动物学 《陶朱公养鱼经》 自然
下载PDF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古动物名考误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海霞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85,共5页
订正了郭郛等的《中国古代动物学史》对《山海经》动物名仆累、(?)(?)、何罗鱼、(?)、(?)渠、尸鸠、钦原、当扈、葱聋、闾的误释,共10条。
关键词 《中国古代动物学 《山海经》 动物
下载PDF
《一斑录》中有关盲鱼的记录
8
作者 钱雪梅 李斌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2002年第1期81-82,共2页
已有的研究认为盲鱼是美国于 1 84 2年率先报道的 ,在 1 3 6年之后中国才首次发现了盲鱼。实际上 ,至迟在 1 83 9年 ,清代博物学家郑光祖在《一斑录》中 ,不仅早已记载了盲鱼 ,而且敏锐地认识到盲鱼是生物本身适应环境的自然演进。
关键词 《一斑录》 郑光祖 洞穴盲鱼 中国古代动物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