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干湿循环作用下粉煤灰改良黄土路基的动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
22
1
作者
钟秀梅
王谦
+5 位作者
刘钊钊
白兰
马金莲
刘富强
李娜
王峻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95-99,共5页
车载和干湿循环作用是粉煤灰改良黄土路基的强度特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在黄土中添加粉煤灰静压制备不同配合比的改良黄土试样,经过不同的干湿循环周期后进行动三轴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了粉煤灰改良黄土的动残余变形和动...
车载和干湿循环作用是粉煤灰改良黄土路基的强度特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在黄土中添加粉煤灰静压制备不同配合比的改良黄土试样,经过不同的干湿循环周期后进行动三轴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了粉煤灰改良黄土的动残余变形和动强度演化特征,分析了粉煤灰配合比、干湿循环周期对改良黄土动残余变形、动强度的定量影响关系,提出了粉煤灰改良黄土的最优配比。结果表明:粉煤灰改良可显著提升改良黄土的动强度并可有效控制改良土动残余变形的增长;粉煤灰掺量m=30%时,改良黄土的临界动应力最大,动残余变形最小;干湿循环作用使得改良黄土路基的临界动应力降低、动残余变形增大;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临界动应力先降低再回升,下降速率随振次的增加而减小;经过2个周期的干湿循环后,粉煤灰改良黄土的动残余变形总体趋于稳定。长期列车荷载和干湿循环作用下改良黄土地基的最优配比为粉煤灰掺量m=25%~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
残余
变形
临界
动
应力
粉煤灰掺量
干湿循环
动
三轴试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聚物胶凝堆石料动残余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刘汉龙
刘平
+2 位作者
杨贵
肖杨
刘彦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63-1868,1886,共7页
提高坝顶区堆石料整体稳定性是土石坝抗震加固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提出一种高聚物胶凝堆石料加固技术,该技术能显著提高堆石料强度,并有效地减小动荷载下堆石料的永久变形。为研究高聚物胶凝堆石料动残余变形特性,开展不同围压、不同...
提高坝顶区堆石料整体稳定性是土石坝抗震加固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提出一种高聚物胶凝堆石料加固技术,该技术能显著提高堆石料强度,并有效地减小动荷载下堆石料的永久变形。为研究高聚物胶凝堆石料动残余变形特性,开展不同围压、不同固结比、不同动应力比和不同高聚物含量的系列动三轴试验。结果表明:高聚物胶凝堆石料的动残余变形随动应力比和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在围压为300 kPa、固结比为1.5、动应力比为0.4条件下,高聚物含量为2%的胶凝堆石料产生的残余应变要比相同条件下堆石料的残余应变低74%,因此,高聚物显著减小了堆石料的残余变形。给出了沈珠江残余变形模型计算参数,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料
高聚物
动
三轴试验
动
残余
变形
抗震措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虑排水条件和粗料含量的砂砾石土动残余变形特性
被引量:
3
3
作者
赵凯
周建军
+1 位作者
孙田
刘德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26-932,共7页
采用改进的GDS循环三轴试验系统对5种级配的饱和砂砾土在不排水、单面排水和双面排水条件下进行了动残余变形试验,系统研究粗料含量P_5(粒径大于5 mm颗粒质量百分比)和排水条件对饱和砂砾土动残余剪应变和动残余体应变的影响。试验结果...
采用改进的GDS循环三轴试验系统对5种级配的饱和砂砾土在不排水、单面排水和双面排水条件下进行了动残余变形试验,系统研究粗料含量P_5(粒径大于5 mm颗粒质量百分比)和排水条件对饱和砂砾土动残余剪应变和动残余体应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动残余剪应变随粗料含量和排水面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循环加载30周产生的不排水动残余剪应变是单面排水条件下动残余剪应变的2~3倍,是双面排水条件下的4~9倍。砂砾土的动残余体应变随粗料含量增大而减小,随着排水面数的增加而增大;双面排水动残余体应变是单面排水动残余体应变的2.0~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条件
粗料含量
砂砾土
动
残余
变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湿循环对粉煤灰改良黄土路基的动强度影响规律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文宁
万春浪
《西部交通科技》
2022年第7期15-18,共4页
文章依托贵州省乌当至长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通过静压方案制备不同粉煤灰掺配比例的改良黄土试件,在室内模拟多种干湿循环作用条件并开展三轴试验,分析粉煤灰改良黄土路基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动强度及动残余变形演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文章依托贵州省乌当至长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通过静压方案制备不同粉煤灰掺配比例的改良黄土试件,在室内模拟多种干湿循环作用条件并开展三轴试验,分析粉煤灰改良黄土路基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动强度及动残余变形演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改良剂的掺配可有效增强黄土路基的动强度指标,并限制其动残余变形的发展;改良黄土路基在粉煤灰掺配比例为30%时的动强度和动残余变形分别处于最大峰值和最小峰值;室内模拟干湿循环作用会显著降低各组改良黄土试件的动强度,引起动残余变形的提升;随干湿循环作用次数提升至5次,动强度先降后升,下降速率与循环剪切次数呈负相关关系;粉煤灰改良黄土试件的动残余变形指标在2次模拟干湿循环作用后逐渐稳定;实际应用中考虑车辆荷载及干湿循环,推荐粉煤灰掺配比例为25%~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黄土
干湿循环
动
强度
动
残余
变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动残余变形的特性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袁中夏
《国际地震动态》
2011年第2期35-36,共2页
黄土震陷是常见的地震灾害。历史地震中,黄土震陷常有发生并导致地基沉降、诱发滑坡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通过室内试验研究黄土动荷载残余变形,分析不同因素对黄土震陷的影响,揭示黄土震陷的发生机理,这对于准确评价黄土场地震陷性,提...
黄土震陷是常见的地震灾害。历史地震中,黄土震陷常有发生并导致地基沉降、诱发滑坡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通过室内试验研究黄土动荷载残余变形,分析不同因素对黄土震陷的影响,揭示黄土震陷的发生机理,这对于准确评价黄土场地震陷性,提高震陷灾害预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动
残余
变形
机理
非饱和土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建筑物载荷作用下采动残余空隙区变形机理与探测分析
被引量:
3
6
作者
徐平
茅献彪
+2 位作者
张敏霞
周跃进
李佳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9,74,共6页
为了分析建筑物载荷作用下采动残余空隙区失稳机理,建立了采动残余空隙区覆岩结构稳定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建筑物附加应力作用下采动残余空隙区岩块的下滑力增大,而抗滑力基本不变,岩块容易表现出滑落压密下沉。结合义马某矿采动塌陷区...
为了分析建筑物载荷作用下采动残余空隙区失稳机理,建立了采动残余空隙区覆岩结构稳定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建筑物附加应力作用下采动残余空隙区岩块的下滑力增大,而抗滑力基本不变,岩块容易表现出滑落压密下沉。结合义马某矿采动塌陷区地表建筑损坏情况,采用高密度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确定了采动残余空隙区的分布范围,通过计算残余空隙区附加应力值,分析了造成建筑物不同损害程度的原因。采动残余空隙区失稳机理及探测数据表明:采动残余变形与所受附加应力的大小相关,附加应力随埋深增加而递减,采动残余空隙的分布深度及承受的建筑物附加应力值是判断其是否再次失稳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附加应力
采
动
残余
变形
覆岩
探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饱和砂砾土动残余变形的新模型
被引量:
2
7
作者
赵凯
蓝天
+3 位作者
周建军
孙田
刘德洋
陈国兴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2-1114,共13页
土体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残余变形特性是进行土体地震永久变形分析的基础.利用GDS循环扭剪试验系统,针对5种级配的砂砾土,考虑含砾量、排水条件、有效固结应力、循环动应力比、渗透系数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60个工况组合的循环三轴试验,...
土体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残余变形特性是进行土体地震永久变形分析的基础.利用GDS循环扭剪试验系统,针对5种级配的砂砾土,考虑含砾量、排水条件、有效固结应力、循环动应力比、渗透系数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60个工况组合的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饱和砂砾土的动残余变形特性,结果发现:饱和砂砾土的动残余体应变与lg(1+N)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其他试验条件相同时,动残余剪应变随排水面增多、含砾量增大而减小,渗透系数对其影响不可忽略;动残余体应变随排水面数增多而增大,随含砾量的增大而减小.在沈珠江模型基础上,引入排水通畅指数概念,建立了一个新的饱和砂砾土动残余变形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含砾量、排水条件、渗透系数对饱和砂砾土动残余变形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土
动
残余
变形
模型
排水条件
含砾量
排水通畅指数
原文传递
题名
干湿循环作用下粉煤灰改良黄土路基的动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
22
1
作者
钟秀梅
王谦
刘钊钊
白兰
马金莲
刘富强
李娜
王峻
机构
中国地震局(甘肃省)黄土地震工程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95-99,共5页
基金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20057)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2018IESLZ06,2016IESLZ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8590)
文摘
车载和干湿循环作用是粉煤灰改良黄土路基的强度特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在黄土中添加粉煤灰静压制备不同配合比的改良黄土试样,经过不同的干湿循环周期后进行动三轴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了粉煤灰改良黄土的动残余变形和动强度演化特征,分析了粉煤灰配合比、干湿循环周期对改良黄土动残余变形、动强度的定量影响关系,提出了粉煤灰改良黄土的最优配比。结果表明:粉煤灰改良可显著提升改良黄土的动强度并可有效控制改良土动残余变形的增长;粉煤灰掺量m=30%时,改良黄土的临界动应力最大,动残余变形最小;干湿循环作用使得改良黄土路基的临界动应力降低、动残余变形增大;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临界动应力先降低再回升,下降速率随振次的增加而减小;经过2个周期的干湿循环后,粉煤灰改良黄土的动残余变形总体趋于稳定。长期列车荷载和干湿循环作用下改良黄土地基的最优配比为粉煤灰掺量m=25%~30%。
关键词
动
残余
变形
临界
动
应力
粉煤灰掺量
干湿循环
动
三轴试验
Keywords
dynamic residual deformation
critical dynamic stress
fly ash content
drying-wetting cycle
dynamic triaxial test
分类号
U416.16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U213.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聚物胶凝堆石料动残余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刘汉龙
刘平
杨贵
肖杨
刘彦辰
机构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63-1868,188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51479059)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No.IRT1125)
鲁东大学博士基金(No.2016009)~~
文摘
提高坝顶区堆石料整体稳定性是土石坝抗震加固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提出一种高聚物胶凝堆石料加固技术,该技术能显著提高堆石料强度,并有效地减小动荷载下堆石料的永久变形。为研究高聚物胶凝堆石料动残余变形特性,开展不同围压、不同固结比、不同动应力比和不同高聚物含量的系列动三轴试验。结果表明:高聚物胶凝堆石料的动残余变形随动应力比和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在围压为300 kPa、固结比为1.5、动应力比为0.4条件下,高聚物含量为2%的胶凝堆石料产生的残余应变要比相同条件下堆石料的残余应变低74%,因此,高聚物显著减小了堆石料的残余变形。给出了沈珠江残余变形模型计算参数,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堆石料
高聚物
动
三轴试验
动
残余
变形
抗震措施
Keywords
rockfill materials
polyurethane foam adhesive (PFA)
dynamic triaxial tests
dynamic residual deformation behaviors
aseismic measure
分类号
TU411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排水条件和粗料含量的砂砾石土动残余变形特性
被引量:
3
3
作者
赵凯
周建军
孙田
刘德洋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26-932,共7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课题(No.2012AA041802
No.2012AA041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No.51608267)~~
文摘
采用改进的GDS循环三轴试验系统对5种级配的饱和砂砾土在不排水、单面排水和双面排水条件下进行了动残余变形试验,系统研究粗料含量P_5(粒径大于5 mm颗粒质量百分比)和排水条件对饱和砂砾土动残余剪应变和动残余体应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动残余剪应变随粗料含量和排水面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循环加载30周产生的不排水动残余剪应变是单面排水条件下动残余剪应变的2~3倍,是双面排水条件下的4~9倍。砂砾土的动残余体应变随粗料含量增大而减小,随着排水面数的增加而增大;双面排水动残余体应变是单面排水动残余体应变的2.0~2.5倍。
关键词
排水条件
粗料含量
砂砾土
动
残余
变形
Keywords
drainage condition
coarse grain content
gravel soil
dynamic residual deformation
分类号
TU411.8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湿循环对粉煤灰改良黄土路基的动强度影响规律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文宁
万春浪
机构
广西长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出处
《西部交通科技》
2022年第7期15-18,共4页
文摘
文章依托贵州省乌当至长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通过静压方案制备不同粉煤灰掺配比例的改良黄土试件,在室内模拟多种干湿循环作用条件并开展三轴试验,分析粉煤灰改良黄土路基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动强度及动残余变形演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改良剂的掺配可有效增强黄土路基的动强度指标,并限制其动残余变形的发展;改良黄土路基在粉煤灰掺配比例为30%时的动强度和动残余变形分别处于最大峰值和最小峰值;室内模拟干湿循环作用会显著降低各组改良黄土试件的动强度,引起动残余变形的提升;随干湿循环作用次数提升至5次,动强度先降后升,下降速率与循环剪切次数呈负相关关系;粉煤灰改良黄土试件的动残余变形指标在2次模拟干湿循环作用后逐渐稳定;实际应用中考虑车辆荷载及干湿循环,推荐粉煤灰掺配比例为25%~30%。
关键词
路基
黄土
干湿循环
动
强度
动
残余
变形
分类号
U416.03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动残余变形的特性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袁中夏
机构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出处
《国际地震动态》
2011年第2期35-36,共2页
文摘
黄土震陷是常见的地震灾害。历史地震中,黄土震陷常有发生并导致地基沉降、诱发滑坡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通过室内试验研究黄土动荷载残余变形,分析不同因素对黄土震陷的影响,揭示黄土震陷的发生机理,这对于准确评价黄土场地震陷性,提高震陷灾害预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黄土
动
残余
变形
机理
非饱和土力学
分类号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筑物载荷作用下采动残余空隙区变形机理与探测分析
被引量:
3
6
作者
徐平
茅献彪
张敏霞
周跃进
李佳伟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9,74,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227900
2010CB226800)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4201)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4A560002
14B560021)
文摘
为了分析建筑物载荷作用下采动残余空隙区失稳机理,建立了采动残余空隙区覆岩结构稳定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建筑物附加应力作用下采动残余空隙区岩块的下滑力增大,而抗滑力基本不变,岩块容易表现出滑落压密下沉。结合义马某矿采动塌陷区地表建筑损坏情况,采用高密度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确定了采动残余空隙区的分布范围,通过计算残余空隙区附加应力值,分析了造成建筑物不同损害程度的原因。采动残余空隙区失稳机理及探测数据表明:采动残余变形与所受附加应力的大小相关,附加应力随埋深增加而递减,采动残余空隙的分布深度及承受的建筑物附加应力值是判断其是否再次失稳的依据。
关键词
建筑附加应力
采
动
残余
变形
覆岩
探测
Keywords
buildings additional stress
mining residual deformation
overburden
detection
分类号
TD229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饱和砂砾土动残余变形的新模型
被引量:
2
7
作者
赵凯
蓝天
周建军
孙田
刘德洋
陈国兴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2-1114,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08267)
国家863计划课题(2012AA041802,2012AA041803)
文摘
土体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残余变形特性是进行土体地震永久变形分析的基础.利用GDS循环扭剪试验系统,针对5种级配的砂砾土,考虑含砾量、排水条件、有效固结应力、循环动应力比、渗透系数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60个工况组合的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饱和砂砾土的动残余变形特性,结果发现:饱和砂砾土的动残余体应变与lg(1+N)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其他试验条件相同时,动残余剪应变随排水面增多、含砾量增大而减小,渗透系数对其影响不可忽略;动残余体应变随排水面数增多而增大,随含砾量的增大而减小.在沈珠江模型基础上,引入排水通畅指数概念,建立了一个新的饱和砂砾土动残余变形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含砾量、排水条件、渗透系数对饱和砂砾土动残余变形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
砂砾土
动
残余
变形
模型
排水条件
含砾量
排水通畅指数
Keywords
sandy gravel
dynamic residual deformation model
drainage condition
gravel mass percent content
permeability index of water
分类号
TU43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干湿循环作用下粉煤灰改良黄土路基的动强度试验研究
钟秀梅
王谦
刘钊钊
白兰
马金莲
刘富强
李娜
王峻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聚物胶凝堆石料动残余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刘汉龙
刘平
杨贵
肖杨
刘彦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考虑排水条件和粗料含量的砂砾石土动残余变形特性
赵凯
周建军
孙田
刘德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干湿循环对粉煤灰改良黄土路基的动强度影响规律分析
黄文宁
万春浪
《西部交通科技》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黄土动残余变形的特性与机理研究
袁中夏
《国际地震动态》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建筑物载荷作用下采动残余空隙区变形机理与探测分析
徐平
茅献彪
张敏霞
周跃进
李佳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饱和砂砾土动残余变形的新模型
赵凯
蓝天
周建军
孙田
刘德洋
陈国兴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