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3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压变异和晨峰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00
1
作者 张维忠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7-288,共2页
关键词 血压变异 临床意义 动态血压监测 晨峰 血压波动 变异指标 收缩压升高 舒张压升高 标准差 24h
原文传递
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17
2
作者 王继光 +3 位作者 吴兆苏 孙宁玲 谢良地 陈伟伟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27-730,共4页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根据2002年第四次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我国≥18岁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其中≥60岁老年人患病率高达49.1%[2]。目前,我国≥18...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根据2002年第四次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我国≥18岁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其中≥60岁老年人患病率高达49.1%[2]。目前,我国≥18岁人口〉11亿,≥60岁人口〉2亿,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的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近3亿。如果能够及时诊断,并使用各种类型的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3-4]。但因高血压患者人数庞大,需要更多依靠创新科技,才能管理好高血压,减少其所承受的巨大心血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 临床应用 中国 血压患者 心脑血管并发症 专家 心血管病 肾功能不全
原文传递
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 被引量:98
3
作者 中国高血压联盟《动态血压监测指南》委员会 王继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34-51,共18页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动态血压监测已成为识别诊断高血压、评估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和降压疗效、指导个体化降压治疗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对2015年发表的《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动态血压监测已成为识别诊断高血压、评估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和降压疗效、指导个体化降压治疗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对2015年发表的《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详细介绍了动态血压计的选择与监测方法、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判定与临床应用、动态血压监测的适应证、特殊人群动态血压监测、社区动态血压监测应用及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展望,旨在指导临床实践中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管理 血压 指南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71
4
作者 上官新红 张维忠 《高血压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静息及应激状况下短时血压监测,以各时间段血压的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并测定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24h尿微量蛋白(...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静息及应激状况下短时血压监测,以各时间段血压的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并测定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24h尿微量蛋白(MAU)。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者长时血压变异增大,静息及心算时的短时血压变异也增大;LVMI,MAU与长时血压变异显著相关,但与各状态下短时血压变异不相关。结论提示血压变异性增大是高血压患者的一个重要的临床特征,长时血压变异可能与某些靶器官(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性 血压 靶器官损害 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临床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2
5
作者 简明 刘国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82-184,共3页
关键词 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临床
原文传递
24h平稳降压对高血压靶器官保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2
6
作者 邹操 刘志华 +5 位作者 宋建平 杨向军 蒋廷波 高美雯 金建玲 蒋文平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以血压负荷和血压变异性为观察指标,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 24h平稳降压对靶器官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4例EH患者和22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EH患者按靶器官损害(TOD)程度分为3期,以及根据左室质量指数... 目的:以血压负荷和血压变异性为观察指标,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 24h平稳降压对靶器官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4例EH患者和22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EH患者按靶器官损害(TOD)程度分为3期,以及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伴左室肥厚(LVH)和不伴 LVH(NLVH)组。结果:①EH患者LVMI与全天、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mSBP)、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呈正相关(P<0.01),与夜间 SBP 变异性相关性最强( r = 0. 45, P < 0.01);②24hSBP 负荷< 25%者 TOD 发生率低于≥25%者(27.3%∶71.4%,P<0.01);24 hSBP变异性<11.9者TOD发生率显著低于≥11.9者(28.1%∶88.0%,P<0.01)。结论:24 h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增大同样是高血压LVH的危险因素;降低 24 h尤其夜间 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可实现24 h平稳降压,有助于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心室肥厚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变异性
原文传递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8
7
作者 张添甜 孙光 +1 位作者 张潇怡 林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目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血压水平及节律变化,探讨其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本院老年病房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17例,对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空腹血清葡萄糖... 目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血压水平及节律变化,探讨其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本院老年病房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17例,对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空腹血清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清尿酸、肾功能及尿微量蛋白5项检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杓型组(24例)及非杓型组(93例),并对2组患者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年龄和靶器官损害发生率方面,非杓型组显著高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杓型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夜间收缩压负荷均显著高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非杓型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率显著低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患者空腹血清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血清胱抑素及肾小球滤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尿微量蛋白5项指标(α1-MG、β2-MG、微量蛋白、转铁蛋白、IGg)非杓型组均显著高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高龄较多,血压升高以非杓型较为多见,与杓型高血压患者比较常合并有多项靶器官损害。动态血压监测结合尿微量蛋白5项指标(α1-MG、β2-MG、微量蛋白、转铁蛋白、IgG)对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测早期靶器官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2型糖尿病 动态血压监测 非杓型高血压 尿微量蛋白 老年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与靶器官损害 被引量:49
8
作者 张源明 王翠霞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MBPS)对靶器官结构及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22例根据24 h 动态血压监测(24ABPM)分为 MBPS 组(173例)和非 MBPS 组(149例),常规检查血脂谱、空腹血糖、肌酐,计算体质量指数(BMI)...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MBPS)对靶器官结构及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22例根据24 h 动态血压监测(24ABPM)分为 MBPS 组(173例)和非 MBPS 组(149例),常规检查血脂谱、空腹血糖、肌酐,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CCA-IMT)和颈内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CA-IMT),心电图测量计算 QT 间期、校正的 QT 间期(QTc)、QT 离散度(QTd)和校正的 QT 离散度(QTcd)。结果 MBPS 组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 MBPS 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MBPS 组的 LVMI、CCA-IMT、ICA-IMT 指标均高于非 MBPS 组[LVMI:MBPS:(170.1±16.4)比非 MBPS:(143.5±14.8)g/m^2;右侧 CCA-IMT:MBPS:(1.5±0.1)比非 MBPS:(0.9±0.2)mm,右侧 ICA-IMT:MBPS:(1.3±0.2)比非 MBPS:(0.9±0.3)mm,P 均<0.05]。MBPS 组的 QT 间期、QTc、QTd 及 QTcd 指标亦高于非 MBPS 组[MB-PS:QT:(370.0±24.6)比非 MBPS:(352.0±32.4)ms;QTc:MBPS:(414.0±23.7)比非 MBPS:(409.0±31.6)ms;QTd:MBPS:(32.3±10.5)比非 MBPS:(30.1±9.6)ms;QTcd:MBPS:(40.2±10.8)比非 MBPS:(37.5±10.1)ms,P 均<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者有更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肥厚,同时有心肌复极时间的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晨峰现象 靶器官损害 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血压变异参数的正常参照值 被引量:46
9
作者 上官新红 张维忠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1997年第5期35-37,共3页
本文报告40例正常人长时血压变异参数和72例正常人短时血压变异参数的正常参照值上限(95%可信限):24小时收缩压变异<15.1mmHg、24小时舒张压变异<13.6mmHg、白天收缩压变异<13.3mmHg、白天舒张压变异<12.6mmHg、夜间收缩... 本文报告40例正常人长时血压变异参数和72例正常人短时血压变异参数的正常参照值上限(95%可信限):24小时收缩压变异<15.1mmHg、24小时舒张压变异<13.6mmHg、白天收缩压变异<13.3mmHg、白天舒张压变异<12.6mmHg、夜间收缩压变异<12.5mmHg、夜间舒张压变异<9.7mmHg、静息状态时短时收缩压变异<4.8mmHg、心算时短时收缩压变异<6.0mmHg、握力运动时短时收缩压变异<6.8mmHg、踏车运动时短时收缩压变异<13.7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性 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血压晨峰 被引量:50
10
作者 黄绮芳 李燕 王继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3,共3页
血压在一天中是波动的,存在血压变异。绝大部分人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明显的昼夜节律,清晨血压的变异最为显著,出现血压晨峰现象。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心肌梗死、心脏猝死、室性心律失常及脑卒中等都于早晨高发(... 血压在一天中是波动的,存在血压变异。绝大部分人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明显的昼夜节律,清晨血压的变异最为显著,出现血压晨峰现象。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心肌梗死、心脏猝死、室性心律失常及脑卒中等都于早晨高发(6AM~12AM),而夜间发生率最低。近年来,有关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研究显示,与诊室血压相比,24h血压尤其是血压晨峰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更密切的关系。本文就血压晨峰的定义、发生机制、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及治疗对策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晨峰 心血管事件 心脑血管疾病 室性心律失常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变异 昼夜节律 24H血压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9
11
作者 徐燕 王梦琳 高旭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06-1209,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39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行无创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血压读数的标准差(...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39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行无创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血压读数的标准差(SD)代表BPV值。根据日间收缩压SD的第50百分位数(P50)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低BPV组(n=76)和高BPV组(n=82),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参数和颈动脉IMT的差异。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以颈动脉IMT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各时间段(24 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夜间收缩压SD高于对照组(P<0.0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BPV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双侧颈动脉IMT高于低BPV组(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 h平均收缩压和日间收缩压SD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BPV增高,且独立于平均血压,BPV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变异性 动脉粥样硬化 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4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8
12
作者 康明明 石学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06-1409,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即刻血压、8:00、16:00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每日9:00、15:00针刺双侧人迎、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分别记录患者针刺20min后的即刻血压值、每日8:00、16:00的血压值及治疗前后24h动态... 目的:观察针刺对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即刻血压、8:00、16:00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每日9:00、15:00针刺双侧人迎、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分别记录患者针刺20min后的即刻血压值、每日8:00、16:00的血压值及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值,30d为1个疗程,疗程中每周休息2d,分别对同一时间段治疗第1-3天和治疗最后3d即刻血压值、8:00、16:00血压值及2次动态血压值进行比较。结果:即刻血压值、8:00、16:00血压值及动态血压值较针刺前均有明显下降,收缩压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够降低即刻血压值、昼夜血压均值、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及晨间血压,有效改善昼夜血压节律,逆转非勺型血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即刻血压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42
13
作者 李景霞 刘军 +1 位作者 陈卫文 李高平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0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均值波动的节律与临床意义。方法  9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成三组 ,单纯收缩压增高组 ( ISH) 36例 ,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认定为混合组 ( MDH) ,共 31例 ,二组均除外心 ,脑 ,肾损害。高血压合并...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均值波动的节律与临床意义。方法  9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成三组 ,单纯收缩压增高组 ( ISH) 36例 ,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认定为混合组 ( MDH) ,共 31例 ,二组均除外心 ,脑 ,肾损害。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大 ( L VH)组 2 5例。 2 0例正常个体为对照组 ,仪器采用美国 Spacelabs 90 2 0 7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 ,获取 2 4小时平均收缩压 ( 2 4h SBP)和舒张压( 2 4h DBP) ,白昼平均收缩压 ( d SBP)和舒张压 ( d DBP) ,夜间平均收缩压 ( n DBP)和舒张压 ( n DBP)及夜间/白昼平均收缩压比值 ( n SBP/ d SBP)和舒张压比值 ( n DBP/ d DBP)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正常组和原发性高血压 ISH及 MDH两组血压均值波动都具有昼夜规律性 ,其曲线有所不同 ;L VH组血压昼夜规律不明显。 2 .ISH,MDH与 L VH组 2 4h SBP,d SBP,n SBP均高于对照组 ;3.MDH与 L VH组 n DBP/d DBP比值高于对照组 ;4.L VH组 n SBP/ d SBP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原发性高血病 ISH与MDH不合并靶器官损害时 ,n SPB/ d SBP比值与正常组一致 ,L VH组则增高 ,利用这一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 血压负荷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研究 被引量:40
14
作者 李娅 冯晓蓓 +4 位作者 章倩莹 任红 张文 陈晓农 陈楠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8-331,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24 h血压动态变化,探讨昼夜节律异常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本院肾脏科CKD患者236例,高血压科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43例。病例分组:正常对照组(NC)14例;原发性高血压组(EHC)43例;CKD血压正常组 (N...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24 h血压动态变化,探讨昼夜节律异常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本院肾脏科CKD患者236例,高血压科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43例。病例分组:正常对照组(NC)14例;原发性高血压组(EHC)43例;CKD血压正常组 (NCKD)130例;CKD伴血压升高组(HCKD)106例。动态血压监测(ABPM)采用携带式的动态血压检测仪,ABP Report Mangement System Version 1.03.03进行数据分析。夜间血压下降率:(白昼平均值-夜间平均值)/白昼平均值,下降率≥10%,称勺型血压;<10%,称非勺型血压。结果在血压正常的患者中,NCKD组的平均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均高于NC组[(111.2±10.8)比 (91.6±7.5),(68.7±9.5)比(56.2±4.6)mm Hg,P<0.05];而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元明显差异。在高血压患者中,HCKD组患者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均高于EHC组[(141.9±16.5)比(118.6± 16.4),(84.5±10.6)比(73.0±11.1)mm Hg,P<0.05]。CKD患者无论血压正常或升高,其心率均较其对照组明显加快,尤其是夜间心率无明显下降。NCKD组、HCKD组与NC组、EHC组相比, 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数值较小,尤其是CKD伴血压升高组,呈典型的非勺型血压模式。NC 组血压节律消失者占7.14%,EHC组为37.2%,NCKD组为70.0%,HCKD组为81.6%。结论 CKD患者无论血压正常或升高,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减少或消失,呈典型的非勺型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积极降低血压值的同时,还需降低血压负荷和调整血压昼夜节律,以延缓肾功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血压 肾功能衰竭 慢性 动态血压监测
原文传递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负荷值与靶器官损害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0
15
作者 朱志林 王静 +2 位作者 刘红 冷柏华 梅苑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1-312,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EH患者的动态血压负荷值与其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8例老年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46例无靶器官损害为A组,132例并发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分别为B、C、D组,分析其24h、白昼和夜间血压负荷值。结果:A组... 目的:探讨老年EH患者的动态血压负荷值与其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8例老年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46例无靶器官损害为A组,132例并发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分别为B、C、D组,分析其24h、白昼和夜间血压负荷值。结果:A组血压负荷值明显高于正常值,但夜间血压负荷值较白昼血压负荷值明显降低。B、C、D组血压负荷值均较A组血压负荷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其白昼与夜间血压负荷值较接近。结论:与不存在靶器官损害的老年EH患者相比,存在靶器官损害者的夜间血压负荷值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并发症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负荷
原文传递
难治性高血压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38
16
作者 孙宁玲 霍勇 +6 位作者 王继光 李南方 陶军 李勇 严晓伟 蒋雄京 李学旺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6期5-12,共8页
1 前言   难治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RH)是高血压治疗中的一个难点。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慢性肾脏病等疾病的增多,RH成为越来越常见的临床问题。血压控制不良会导致心、脑、肾等靶器... 1 前言   难治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RH)是高血压治疗中的一个难点。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慢性肾脏病等疾病的增多,RH成为越来越常见的临床问题。血压控制不良会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从而促进临床血管事件的发生,积极有效地使血压达标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环节。影响血压难以达标的因素较多,包括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患者的依从性差、药物治疗的不足或不规范以及继发性高血压等多方面。有效的诊断以及合理的药物治疗是控制RH的重要手段,近年,介入性治疗方法的引进也为RH提供了治疗机遇。本共识旨在归纳RH的临床特点、诊断评估方法以及最佳血压控制的治疗策略。通过总结目前对RH的认识,呼吁广大临床医生关注并正确地诊治RH,从而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诊室血压 CCB 利尿剂 肾交感神经 Α受体阻滞剂 家庭自测血压 诊断治疗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晨峰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38
17
作者 刘丹 陈艺莉 黄慧玲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5-339,共5页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血压晨峰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1-01-2010-12-3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住院和门诊高血压患者502例(年龄≥65岁)。根据年龄分为4组,65~<70岁(n...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血压晨峰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1-01-2010-12-3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住院和门诊高血压患者502例(年龄≥65岁)。根据年龄分为4组,65~<70岁(n=188)、70~<75岁(n=141)、75~<80岁(n=101)和≥80岁组(n=72),另入选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199例作为对照组。计算所有患者的BPV指标和血压晨峰(晨峰收缩压=睡-谷晨峰收缩压值=醒后2h平均收缩压-夜间睡眠时最低收缩压),并分析年龄、性别、糖尿病、吸烟强度及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心率、血压昼夜模式对血压晨峰的影响。结果①在≥65岁的人群中,75~<80岁的晨峰收缩压(29.0±13.4)mmHg最高,≥80岁的晨峰舒张压(15.9±8.6)mmHg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与其他4组相比,年龄≥80岁组的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的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均明显升高,而白天平均舒张压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与BMI<18.5kg/m2患者比较,BMI18.5~<25.0、25.0~<30.0和≥30.0kg/m2的晨峰收缩压较高(P<0.01);与不吸烟患者比较,吸烟年限≤30、>30~40、>40~50、>50年的晨峰收缩压较高(P<0.01)。④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吸烟年限、收缩压昼夜模式是晨峰收缩压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的BPV增大,晨峰收缩压也逐渐升高,BMI、吸烟年限和血压昼夜模式是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变异性 血压晨峰
原文传递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俞凤 邹尔斌 鲍正毅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734-736,共3页
关键词 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靶器官损害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内皮功能损害的相关性 被引量:29
19
作者 华琦 李梅 +2 位作者 刘力松 刘荣坤 杨峥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74-575,共2页
关键词 血压 脉压 内皮功能 相关性 动态血压监测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血压晨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20
作者 赵生法 赵子彦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82-784,共3页
关键词 动脉内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 心脑血管疾病 节律性变化 睡眠期间 治疗方 正常人 无创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