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构造”的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吃/eat构造”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4
1
作者 王寅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基于汉英语料库对“吃/eat构造”进行了对比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看法:1)根据语义链拟构出两词的意义延伸途径,发现它们有大致相似的隐喻义。2)以“吃/eat”为例在认知语言学(CL)框架中阐述了构造的特征。3)由于汉语在动词后除可接对... 本文基于汉英语料库对“吃/eat构造”进行了对比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看法:1)根据语义链拟构出两词的意义延伸途径,发现它们有大致相似的隐喻义。2)以“吃/eat”为例在认知语言学(CL)框架中阐述了构造的特征。3)由于汉语在动词后除可接对象或受事语义成分外还可接许多其他成分,与英语的宾语有较大差异。4)根据CL的范畴理论,汉语“吃”后的名词构成了一个“动后语范畴”,可用事件域认知模型(ECM)做出合理解释。5)说汉语的中国人有较大的容忍逻辑偏差的能力,以求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和灵活性,而英民族则更喜欢以合逻辑性为首选,使得英语“VN构造”缺乏汉语“动名构造”的经济性和灵活性。6)构造是词义变化的主要途径,有时不同搭配可改变整个构造意义,这亦说明:CL所倡导的整合观比组合观更有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名语法构造 语义链 后语 事件域认知模型 EAT
下载PDF
动结构造中假宾语的认知分析(十一论语言的体验性)——汉语语法分析可用“动后语”取代“宾语”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寅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3,共6页
从英语动结构造中的假宾语说起,论述其主要特征并以此来探讨汉语对应构造和"动—名"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而主张在汉语语法分析中可用"动后语(Postverb)"来代替"宾语",以消除因术语而引起的误解。基于动结... 从英语动结构造中的假宾语说起,论述其主要特征并以此来探讨汉语对应构造和"动—名"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而主张在汉语语法分析中可用"动后语(Postverb)"来代替"宾语",以消除因术语而引起的误解。基于动结构造的体验性、及物性、突显性、独立性等特征论述了假宾语的认知机制,指出:倘若动结构造中谓语动词B、受力对象C和结果补语D三者语义关系难以周全时,人们倾向于以该构造原始义"突显结果"为出发点,采取"就后不就前"的认知策略,以牺牲BC间语义协调性为前提来满足CD的语义协调性,以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语法 结构造 后语 假宾语
下载PDF
汉语感官动词的触发及其英译——以“看”字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尹景书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2期83-88,共6页
本文运用Hoey的词汇触发理论,依据真实语料,探析了汉语视觉动词"看"不同义项与其动后语的关系特征,进而对"看+动后语"结构模式的英译进行了研究,发现该汉语结构中"看"字的多义性引发其动后语触发的多样性... 本文运用Hoey的词汇触发理论,依据真实语料,探析了汉语视觉动词"看"不同义项与其动后语的关系特征,进而对"看+动后语"结构模式的英译进行了研究,发现该汉语结构中"看"字的多义性引发其动后语触发的多样性,在汉英转换时表现出"一对多"的关系以及英译的相对多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 词汇触发 后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