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叠加于弧后前陆盆地挠曲沉降之上的另一类沉降--动力沉降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少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8-185,共8页
弧后前陆盆地挠曲沉降包括逆冲负载沉降和盆地沉积物负载沉降。叠加于挠曲沉降之上还存在另一类沉降,即动力沉降。动力沉降是动力地形的一种,即动力地形低。动力地形一般认为具有两种成因,一种为与超大陆集聚和分散有关的动力地形,另一... 弧后前陆盆地挠曲沉降包括逆冲负载沉降和盆地沉积物负载沉降。叠加于挠曲沉降之上还存在另一类沉降,即动力沉降。动力沉降是动力地形的一种,即动力地形低。动力地形一般认为具有两种成因,一种为与超大陆集聚和分散有关的动力地形,另一种为与大洋板片俯冲有关的动力地形。由大洋板块俯冲产生的动力沉降往往分布于弧后前陆盆地区,其幅度、波长与板块俯冲角度、俯冲速率、俯冲板块在地幔中通过的位置和俯冲岩石圈的热年代密切相关。将通过弧后前陆盆地沉积地层的去压实得到的总沉降减去盆地模拟获得的逆冲带负载和盆地沉积物负载沉降可以得到剩余沉降,即动力沉降。从地层资料中定量分离出动力沉降为改进和限制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由洋壳俯冲导致的地幔-粘性流动构造模型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后前陆盆地 挠曲沉降 动力地形 动力沉降 地幔-粘性流动构造模型
下载PDF
概率性分析在黄土场地动力沉降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军杰 田文通 +3 位作者 徐舜华 刘琨 王兰民 牛富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158-2164,2173,共8页
天然黄土动残余应变研究主要依赖室内动三轴试验,如何将有限室内试验数据合理地应用于场地动力沉降的定量评价,是岩土地震工程领域中研究涉足尚少的重要科学问题。应用概率统计与蒙特卡洛模拟等非确定性分析方法,借助综合考虑固结应力... 天然黄土动残余应变研究主要依赖室内动三轴试验,如何将有限室内试验数据合理地应用于场地动力沉降的定量评价,是岩土地震工程领域中研究涉足尚少的重要科学问题。应用概率统计与蒙特卡洛模拟等非确定性分析方法,借助综合考虑固结应力、结构强度、空间体积特性和地震动荷载等动残余应变关键影响参量的估算模型,提出有效弱化土体物性参量不确定性(离散性与随机性)的场地动力沉降概率性评价的思路与方法。应用结果显示,利用该方法得出的场地动力沉降的概率分布特征,能够反映天然黄土动残余应变的基本认知特点,对明晰地震作用下天然黄土场地精细动力沉降特性以及据此采用适当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具有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场地 地震动 残余应变 室内试验 动力沉降 概率性评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中北部沉降史分析及裂后期异常沉降分离 被引量:4
3
作者 白玉 刘少峰 +1 位作者 李超 马方彬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0-542,共13页
为了探究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沉降过程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的对应关系,作者收集整理27口钻孔和1条地震地质剖面数据,并运用回剥技术和应变速率反演方法,模拟出渤海湾盆地中北部裂陷期地壳应变速率变化,分离出裂后期异常沉降.模拟获得裂... 为了探究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沉降过程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的对应关系,作者收集整理27口钻孔和1条地震地质剖面数据,并运用回剥技术和应变速率反演方法,模拟出渤海湾盆地中北部裂陷期地壳应变速率变化,分离出裂后期异常沉降.模拟获得裂陷期地壳应变速率曲线具有明显的三次大的波动,可指示三次构造沉降事件:裂陷Ⅰ幕(60-42 Ma),对应于渤海湾盆地孔店组-沙四段沉积过程,平均构造沉降速率为4.6 m/Ma;裂陷Ⅱ幕(42-36 Ma),对应沙三段-沙二段沉积过程,平均构造沉降速率为5.5-30.5 m/Ma;裂陷Ⅲ幕(36-24.6 Ma),对应于沙一段-东营组沉积过程,平均构造沉降速率为14.7-54.7 m/Ma.研究区内裂后期观测构造沉降与模拟的理论值存在明显的差异,即存在异常沉降.盆地北部异常沉降值在100-200 m,中部渤海海域异常沉降值在500-700 m,裂后期异常沉降向海域增大.作者推测渤海湾盆地裂后异常沉降主要是太平洋板块俯冲诱发的深部地幔物质流动导致向下拖拽力引起的.因此,渤海湾盆地中异常沉降可能是一种动力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新生代 回剥 应变速率反演 动力沉降
下载PDF
大陆边缘动力沉降及其深部构造作用控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少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99-1212,共14页
动力沉降是动力地形的一种,即动力地形低。动力地形一般认为具有两种成因,一种为与超大陆集聚和分散有关的动力地形,另一种为与大洋板片俯冲有关的动力地形。大陆边缘动力沉降的模拟已经提出了不同的动力学模型,如大洋板块缓倾角或陡倾... 动力沉降是动力地形的一种,即动力地形低。动力地形一般认为具有两种成因,一种为与超大陆集聚和分散有关的动力地形,另一种为与大洋板片俯冲有关的动力地形。大陆边缘动力沉降的模拟已经提出了不同的动力学模型,如大洋板块缓倾角或陡倾角俯冲模型、不同样式(俯冲角度变化和速度变化)和性质(大洋岩石圈热年代变化等)的大洋板块俯冲模式和具应力引导的、动态三维的板块俯冲模型。关于大陆边缘动力沉降及其深部板块俯冲作用控制的研究已经趋向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精细和系统。对深部地幔活动及其地表动力地形响应的深入研究有望对关于大陆边缘区高级别层序单元及其界面的成因机制、大陆内部动力沉降与深部构造作用之间的耦合关系、我国晚中生代至新生代大陆边缘区动力学背景和油气资源评价等问题的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沉降 大陆边缘 地幔流动 俯冲
下载PDF
水库动力沉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克玉 《水道港口》 1994年第2期16-20,共5页
本文通过建立浑水水库排沙时,库内清浑水位的变化方程.用水库实测排沙资料,试算出水库清浑水交界面动水沉降系数,给出了界面沉速公式,该公式用于排沙计算,与实测资料对比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关键词 水库 动力沉降 规律 研究 清浑水界面 浑水水库排沙
全文增补中
非自由场地的动力沉降估计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文化 门福录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6-461,共6页
重点研究了地层成层性对非自由场地动力沉降的影响。为了简化分析上部结构对于地层的附加作用,引入了动力锥传力机制,建立了非均质地基模型。根据地基或结构变形与沉降的不同成因,在总结自由场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建筑物非均质地基地... 重点研究了地层成层性对非自由场地动力沉降的影响。为了简化分析上部结构对于地层的附加作用,引入了动力锥传力机制,建立了非均质地基模型。根据地基或结构变形与沉降的不同成因,在总结自由场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建筑物非均质地基地震荷载或其他动力荷载引起的动力沉降分解为以下几部分:循环剪切荷载导致的土壤体积压缩;上部结构的反射或散射的动力剪切荷载引起的附加沉降;地基土壤动力非线性过程中由于材料的刚度退化引起的变形等沉降。以砂土地基为例,给出了求解的过程和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 动力沉降 非均质地基 锥体模型 砂土地基 刚度退化
下载PDF
铁路地基服役期动力沉降计算新方法初探
7
作者 陶明安 《铁道勘察》 2017年第1期37-40,44,共5页
工程实践中地基动力沉降的时间错位问题导致实测与计算沉降拟合以及工后沉降评估中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通过对传统一维固结仪的改造,研制了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新型循环动力固结仪,得到土体等效动力压缩模量与等效动力固结方程。进一步... 工程实践中地基动力沉降的时间错位问题导致实测与计算沉降拟合以及工后沉降评估中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通过对传统一维固结仪的改造,研制了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新型循环动力固结仪,得到土体等效动力压缩模量与等效动力固结方程。进一步提出一种铁路软土地基动力沉降计算新方法,并指出该方法在列车动力荷载的放大系数、合理的应力比系数、试验假设验证、复合地基加固区动力沉降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地基 服役期 动力沉降 等效压缩模量 等效固结方程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列车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路基的长期沉降 被引量:43
8
作者 边学成 曾二贤 陈云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990-2996,共7页
通过2.5维有限元结合薄层单元方法,建立了列车运行荷载作用下轨道和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的3维分析模型,求解不同运行速度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堤下卧层地基中动偏应力的分布,结合软黏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塑性应变理论,建立了路堤下卧层地... 通过2.5维有限元结合薄层单元方法,建立了列车运行荷载作用下轨道和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的3维分析模型,求解不同运行速度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堤下卧层地基中动偏应力的分布,结合软黏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塑性应变理论,建立了路堤下卧层地基在列车运行荷载作用下长期动力附加沉降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瑞典X2000高速列车的实际轨道和地基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长期沉降随时间的发展过程及其在地基中的分布规律,特别是考虑了列车运行速度对路基沉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下卧层 动力附加沉降 交通循环荷载 动偏应力
下载PDF
多运营模式下地铁的超静孔压分布特征与动力累积变形规律 被引量:1
9
作者 陆善佳 薛婷 +1 位作者 王旭东 张鹏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4-99,共6页
以往地铁隧道沉陷研究主要局限于不排水条件下的洞周土体动强度和液化及累积塑性变形等方面,但对排水条件循环荷载下超静孔压和累积塑性变形研究不足。结合地铁的正常运营状况,针对南京地铁河西段粉砂土工程地质特点,开展排水条件下循... 以往地铁隧道沉陷研究主要局限于不排水条件下的洞周土体动强度和液化及累积塑性变形等方面,但对排水条件循环荷载下超静孔压和累积塑性变形研究不足。结合地铁的正常运营状况,针对南京地铁河西段粉砂土工程地质特点,开展排水条件下循环荷载三轴实验。在获得可靠的动参数和动变形基础上,运用GeoStudio有限元软件建立二维地基-隧道有限元模型,对地铁多运营模式下隧道地基土的排水条件循环荷载动力响应非线性分析,得到运行方式和运行速度等因素影响下隧道洞周位移和超静孔压的动力响应性状。结果表明:双向运行时隧道上方的竖向位移响应值小于单向运行时的竖向位移响应值。而洞周超静孔压与之相反;列车运行速度为35 km/h的超静孔压响应值大于60 km/h的响应值,竖向位移无明显差异。列车低速产生的振动频率相对较低,能量衰减越慢,所以产生较大的超静孔压,与实测在规律上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运营模式 排水动力循环三轴试验 动力累积沉降 超静孔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