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力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的并发症分析与对策(附11例报告) 被引量:26
1
作者 尹承慧 徐皓 +3 位作者 陈宗雄 符臣学 姚晓东 张朝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8期1378-1380,共3页
目的:探讨动力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动力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出现并发症患者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17~48岁,平均27.2岁,使用动力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问为1.5~13个月,平均5.4个... 目的:探讨动力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动力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出现并发症患者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17~48岁,平均27.2岁,使用动力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问为1.5~13个月,平均5.4个月。其中出现感染8例;骨延迟愈合5例,骨不愈合1例,外支架断裂3例,畸形愈合2例。入院后不同的并发症予以相应处理。结果:固定过程中严格的生物力学操作可以避免固定系统因应力干扰出现螺钉松动、断裂和主体断裂;早期钉孔感染一般比较局限,通过适当的处理能够避免加重扩大;适当的动力化可以避免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结论:外固定支架是一种具备“生物学固定”理念的骨折固定器具,如果在胫骨骨折的固定过程中由于对外支架设计理念的理解不足,会导致感染、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多种并发症,可以通过术中及术后的适当处理加以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固定支架 胫骨 骨折 并发症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和动力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2
作者 尹承慧 符臣学 +3 位作者 徐皓 林松庆 叶永平 陈宗雄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3期1816-1818,共3页
目的评价交锁髓内钉和动力外支架对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其差异。方法对胫骨151例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根据AO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分型;使用x2检验对两种固定方法的疗效差别进行显著性分析;同时计算两组病人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 目的评价交锁髓内钉和动力外支架对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其差异。方法对胫骨151例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根据AO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分型;使用x2检验对两种固定方法的疗效差别进行显著性分析;同时计算两组病人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经过8~19个月的随访,带锁髓内钉治疗组骨折总体优良率为93.2%,平均愈合时间为4.3个月;动力外固定支架组总体优良率和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87.5%和4.1个月;在分型组内两种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差别统计学无显著意义(P>0.05)。但二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指标上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DAF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相似,但DAF的手术操作更为简单,手术创伤更小,更符合微创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髓内钉 动力固定支架
下载PDF
动力外固定支架闭合复位联合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32例胫骨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柯连海 顾永涛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5期408-409,共2页
关键词 动力固定支架 交锁髓内钉 胫骨骨折 固定治疗 闭合复位 临床分析 临时固定 骨折端
下载PDF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36
4
作者 蔡桦 卢耀明 +5 位作者 李钊 魏合伟 乔荣勤 张文财 张志海 颜祖侠 《中医正骨》 2004年第12期6-8,共3页
为比较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 ,将 12 9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外支架固定组 (DEF组 )和夹板固定组 (SEF组 ) ;骨折手法复位后分别采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固定和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 为比较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 ,将 12 9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外支架固定组 (DEF组 )和夹板固定组 (SEF组 ) ;骨折手法复位后分别采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固定和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经平均 13.7个月的随访 ,对两组进行复位评分和功能评分 ,并对得分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外支架固定组复位得分、功能得分均高于夹板固定组 ,其中复位评分DEF组优良率为 82 .3% ,SEF组为 4 3.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功能评分DEF组优良率为 88.7% ,SEF组为 5 2 .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认为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在维持复位及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小夹板外固定 ,应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 骨折固定 动力固定支架 小夹板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和闭合复位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思群 姜建元 +1 位作者 吴建国 黄煌渊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91-94,F003,共5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动力性外固定支架 (dynamicexternalfixation ,DEF)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两者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 96例急性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 ,49例应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47例采用闭合复... 目的 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动力性外固定支架 (dynamicexternalfixation ,DEF)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两者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 96例急性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 ,49例应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47例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 治疗后均随访 1年。 9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按AO分型属B型或C型骨折复位评分及Lidstrom功能评分标准评定 :( 1)石膏固定组 :复位评分 :优良率为 44 .7% ,一般为 3 6.2 % ,差者 19.1%。功能评分 :优良率为 46.8% ,一般为3 1.9% ,差者 2 1.3 %。 ( 2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组 :复位评分 :优良率达 95 .9% ,一般及差仅占 4 1%。功能评分 :优良率为 91.8% ,一般及差为 8.2 %。结论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组的复位和功能评分明显优于石膏组 ,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严重移位、粉碎性骨折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固定支架 闭合复位 治疗 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 石膏固定
原文传递
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秋林 王秋根 +6 位作者 王万宗 王家林 禹宝庆 陆晴友 唐昊 吴剑宏 汤旭日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9-141,共3页
关键词 动力固定支架 治疗 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骨折 腕关节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惠法 严培军 茆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34期4365-4367,共3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1/6,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骨折.目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仍以传统的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为主,此方法对桡骨远端的简单骨折可以...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1/6,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骨折.目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仍以传统的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为主,此方法对桡骨远端的简单骨折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单纯的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很难获得稳定的固定,易产生再移位.目前认为,桡骨远端粉碎骨折不稳定的原因与肌肉的牵拉与挤压有关[1].闭合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后易再移位,主要原因是不能提供对抗肌肉力量的方法及装置,再移位机会大,从而导致桡骨远端短缩、掌倾角及尺偏角减小、难以维持关节面平整等,继发疼痛、腕关节和前臂功能障碍.而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由于操作上的困难和骨折粉碎严重,内固定仍不能完全解决稳定问题.外固定支架具有持续牵引的效果,可克服骨折重叠移位和桡骨短缩等不稳定因素而维持复位,是目前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比较好的方法.2005年10月-2008年10月,笔者采用该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8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固定支架 桡骨远端 不稳定骨折
下载PDF
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郭荣勤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2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92例患者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小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动力... 目的:探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92例患者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小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动力型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Steward-Aro放射学评价及Dienst腕关节功能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确切,有助于骨折复位及其功能恢复,且操作易于掌握,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固定支架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小夹板固定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微创复位植骨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付炳金 朱晓东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90-93,101,共5页
目的:总结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微创复位+植骨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AO分型C2型与C3型骨折的疗效,探讨2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方法对2010年9月~2014年3月62例桡骨远端AO分型C2型与C3型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其... 目的:总结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微创复位+植骨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AO分型C2型与C3型骨折的疗效,探讨2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方法对2010年9月~2014年3月62例桡骨远端AO分型C2型与C3型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其中32例采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微创复位+植骨治疗,30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随访时间为24个月。统计患者X线片计量资料,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以及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外固定支架组4例,锁定加压钢板组4例。手术后24个月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外固定支架组优/良28例,可/差4例;锁定加压钢板组优/良28例,可/差2例。各项指标对比结果,外固定支架组与锁定加压钢板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微创复位+植骨治疗桡骨远端C2型与C3型骨折,不仅操作简便,创伤小,有效保护了骨折周围软组织及骨折周围血液供应,还通过直视下复位,有效纠正桡骨远端短缩畸形与成角畸形,使骨折断端达到解剖复位,并牢固固定;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2型与C3型骨折,也通过直视下复位,有效纠正了桡骨远端畸形与桡骨远端关节面台阶,增加了复位的满意程度,锁定加压钢板锁定系统的固定强度高,能有效避免骨折复位丢失,并允许腕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微创复位+植骨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AO分型C2型与C3型骨折,X线片计量资料评分满意,腕关节功能评分满意,手术并发症少,临床应用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固定支架 微创复位 植骨 锁定加压钢板 桡骨远端AO分型C型骨折
下载PDF
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68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顾元斌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观察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以外固定支架撑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68例,其中粉粹型骨折66例,横断2例,按AO分型:C1型26例,C2型36例,C3型6例。开放性3例,闭合性65例。结果:经3... 目的:观察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以外固定支架撑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68例,其中粉粹型骨折66例,横断2例,按AO分型:C1型26例,C2型36例,C3型6例。开放性3例,闭合性65例。结果:经3月-1年随访,X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腕关节功能按D ienst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47例,良12例,可10例,差2例,优良率88.2%。结论: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功能恢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固定支架 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及微创小切口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业良 姜延海 宋雅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年第12期1118-1119,共2页
目的研究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微创小切口内固定技术在Pilon骨折中的效果。方法对19例Pilon骨折采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及微创小切口内固定,然后应用外固定支架保持骨折的稳固性。结果全部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疗效评定采用Bo... 目的研究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微创小切口内固定技术在Pilon骨折中的效果。方法对19例Pilon骨折采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及微创小切口内固定,然后应用外固定支架保持骨折的稳固性。结果全部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疗效评定采用Bourne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标准,优良16例,可2例,差1例。结论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及微创小切口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对软组织干扰小,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固定支架 微创小切口 固定 PILON骨折
原文传递
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和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过肘关节复杂类型骨折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平 李运进 叶小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23期3842-3844,共3页
目的:探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和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过肘关节复杂类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急性复杂性肘关节骨折患者85例,将85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研究组采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和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过肘关节复杂类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急性复杂性肘关节骨折患者85例,将85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研究组采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切口长度上、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上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随访半年显示研究组患者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研究组未出现并发症现象,而对照组的总发生率为7.14%(P<0.05)。结论:针对过肘关节复杂类型骨折,采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和传统内固定术治疗均可获得一定疗效,但采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促进患者肘功能尽早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固定支架 传统内固定 过肘关节复杂类型骨折
下载PDF
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及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章武星 吴方前 +1 位作者 罗光清 郑常青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7期78-80,共3页
目的比较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及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给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比较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及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给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与Dienst腕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比较,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动力固定支架 锁定加压钢板固定
下载PDF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伟龙 黄伟斌 孙小平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5期79-80,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动力性外固定支架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数字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随机划分为两组,甲组50例采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乙组36例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 目的分析研究动力性外固定支架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数字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随机划分为两组,甲组50例采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乙组36例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的功能评分、复位评分明显高于乙组,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0%)明显少于乙组(2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性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效果显著,有助于骨折的顺利复位以及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固定支架 闭合复位石膏固定
下载PDF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15
作者 霍锋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动力固定支架 治疗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切开复位 并发症
下载PDF
正骨手法结合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高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75例
16
作者 胡永波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12期55-56,共2页
目的:观察正骨手法结合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高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7月~2012年5月,我科以正骨手法结合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高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75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8.2岁。骨折按AO分型:C1... 目的:观察正骨手法结合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高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7月~2012年5月,我科以正骨手法结合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高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75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8.2岁。骨折按AO分型:C1型27例,C2型36例,C3型12例。结果:经3个月~半年随访,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其中5例出现钉道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并换药后治愈,末次随访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84%。结论:正骨手法结合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高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复位满意、损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正骨手法 动力固定支架
原文传递
轴向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干节段性骨折
17
作者 曾昭浚 吴文华 +3 位作者 林其仁 付小杯 李炎川 黄杰苗 《现代康复》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2-123,共2页
本文报道了应用单臂多功能轴向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32例胫骨节段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结果。认为它在治疗该类骨折上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该治疗方法对骨折端的干扰小;骨折固定牢固;骨折端在适当时期可进行轴向动力作用,有利于骨折的... 本文报道了应用单臂多功能轴向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32例胫骨节段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结果。认为它在治疗该类骨折上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该治疗方法对骨折端的干扰小;骨折固定牢固;骨折端在适当时期可进行轴向动力作用,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本治疗组病人的治疗成功率为94%.治疗时除了遵循外固定治疗的一般原则外,我们强调:术前要根据X线片选用合适的支架;对于中间骨折段要尽量使用一枚或一枚以上的外固定螺钉,以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外固定支架应放置于胫骨的前内侧,这样更符合张力侧固定的原则;安置支架前要尽量使骨折对位对线,必要时采用小切口整复,同时对不稳定骨折端配合简单的内固定,如钢丝,保证支架安装在基本直线上,既可减少固定钉的张力,又利于今后更为有效地对骨折端进行轴向动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动力固定支架 治疗 胫骨干节段性骨折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下载PDF
微创复位动力型外固定支架联合BMP治疗肘关节骨骺损伤的效果
18
作者 阮峻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复位动力型外固定支架联合BMP在肘关节骨骺损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住院治疗的肘关节骨骺损伤患儿100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对照组)和微创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 目的:探讨微创复位动力型外固定支架联合BMP在肘关节骨骺损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住院治疗的肘关节骨骺损伤患儿100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对照组)和微创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肘关节的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 <0. 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内固定取出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术后的肘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微创复位动力型外固定支架联合BMP治疗肘关节骨骺损伤安全有效,可促进骨折愈合和骨骺生长,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复位动力固定支架 BMP 肘关节骨骺损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在胫骨骨折中的效果观察
19
作者 韩文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24期94-94,共1页
目的探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在胫骨骨折中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交锁髓内钉组)40例和B组(动力性外固定支架组)40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 目的探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在胫骨骨折中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交锁髓内钉组)40例和B组(动力性外固定支架组)40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B组的总有效率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的手术时间短于A组,出血量少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在胫骨骨折中的综合效果较受肯定,且对患者的手术性损伤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固定支架 胫骨骨折 效果
下载PDF
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樊宏国 田燕萍 樊红霞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5期1250-1250,共1页
目的观察探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取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探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取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采取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复位评分及功能评分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采取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能够有助于骨折复位及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固定支架治疗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小夹板固定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