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加-卸载条件下大尺寸煤样的渗透性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东印 王文 +2 位作者 李化敏 高保彬 苏承东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125,共5页
为探讨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与矿山压力之间的关系,基于采煤工作面的边界条件,利用自行研制的煤-气耦合试验模拟系统,进行了不同加载路径下大尺寸煤样在双向应力作用下的渗透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应力(应变)-声发射(煤岩破裂)-渗... 为探讨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与矿山压力之间的关系,基于采煤工作面的边界条件,利用自行研制的煤-气耦合试验模拟系统,进行了不同加载路径下大尺寸煤样在双向应力作用下的渗透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应力(应变)-声发射(煤岩破裂)-渗透率(流量)三者变化具有一致性和相互预兆关系.在首次加载过程中,煤样渗透率存在应力(应变)突变点,加载声发射出现间断性波动,煤样具有冲击性;一次卸载后的二次加载过程中煤样渗透率变化较为平缓,声发射均匀出现,煤样脆性大大降低.两次卸载中应力(应变)与渗透系数曲线路径不同,第1次卸载时存在渗透系数转折点,第2次卸载未出现渗透系数转折点.充分说明煤样渗透率与裂隙的发展变化有密切关系,煤样的第1次加-卸载大大减弱了煤样瓦斯突出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应变 渗透特性 声发射 加-卸载
原文传递
法向加-卸载过程中弹塑性微凸体侧向接触能耗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高志强 傅卫平 +2 位作者 王雯 娄雷亭 吴洁蓓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针对法向加-卸载作用下双粗糙表面上微凸体接触阻尼能耗问题,提出弹性、弹塑性、塑性微凸体侧向接触能耗计算方法。基于微凸体接触球形假设,根据微凸体侧向接触受力分析,将其分解为垂直于微凸体接触点公切面的法向分力和沿该面的切向分... 针对法向加-卸载作用下双粗糙表面上微凸体接触阻尼能耗问题,提出弹性、弹塑性、塑性微凸体侧向接触能耗计算方法。基于微凸体接触球形假设,根据微凸体侧向接触受力分析,将其分解为垂直于微凸体接触点公切面的法向分力和沿该面的切向分力。采用HERTZ,ETSION理论,分别建立了加-卸载过程中微凸体发生弹性、弹塑性、塑性变形时,法向分力与变形之间关系;依据CATTANEO-MINDLIN黏着-滑移理论,BKE模型,ERITEN模型理论,建立了加-卸载过程中三个变形阶段的切向分力与位移之间关系。利用法向分力-变形和切向分力-位移之间的关系,求得微凸体在法向、切向分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应变能耗以及摩擦能耗,进而求得微凸体侧向微观接触在三个阶段下的能耗。研究表明,微凸体侧向接触时耗能包括应变耗能和摩擦耗能,且法向变形量越大,应变耗能、摩擦耗能越大;接触角度越大,应变耗能越大,摩擦耗能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向 切向 黏着-滑移 弹塑性 加-卸载 应变能耗 摩擦能耗
原文传递
循环加-卸载岩石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平阳 夏才初 +2 位作者 周舒威 周瑜 胡永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354-3359,共6页
循环加-卸载岩石本构模型是预测压气储能洞室长期稳定性的关键,但目前还没有适用的本构模型,因此,提出了一种能够描述岩石循环加载和卸载的本构模型。鉴于岩石在循环作用下损伤不断累积,将基于Weibull分布的岩石损伤软化模型进行拓展,... 循环加-卸载岩石本构模型是预测压气储能洞室长期稳定性的关键,但目前还没有适用的本构模型,因此,提出了一种能够描述岩石循环加载和卸载的本构模型。鉴于岩石在循环作用下损伤不断累积,将基于Weibull分布的岩石损伤软化模型进行拓展,并用内变量疲劳本构模型描述每个循环的初始模量和卸载模量的变化,进而得到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的岩石本构模型,然后将该模型与现有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该模型物理意义明确,涉及的参数较少,且便于拟合。提出的循环加-卸载下岩石本构模型对试验数据拟合效果较好,能较准确地反映循环荷载上、下限值对应的轴向应变,也能反映出循环内部变形模量衰减的趋势。该模型的成功建立为循环加-卸载下岩石本构模型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卸载 岩石 本构模型
下载PDF
分级加-卸载条件下原煤的渗透及能耗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段敏克 蒋长宝 +3 位作者 俞欢 陆天宇 钮彬炜 孙东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46-1354,共9页
利用自主研制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试验装置,进行了含瓦斯原煤分级加-卸载试验,分析探讨了煤岩的变形、渗透特性及能耗特征,结合能耗特征建立了损伤变量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随分级加-卸载进行,煤样的累积残余变形逐渐增加... 利用自主研制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试验装置,进行了含瓦斯原煤分级加-卸载试验,分析探讨了煤岩的变形、渗透特性及能耗特征,结合能耗特征建立了损伤变量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随分级加-卸载进行,煤样的累积残余变形逐渐增加,相对残余变形先降低,后出现残余变形稳定区,临近煤样破坏又上升。随分级加-卸载进行,渗透率总体变化趋势呈螺旋状先降低,后上升,破坏瞬间急剧增大;定义渗透率绝对恢复率η_j和渗透率相对恢复率η_x定量分析了加-卸载渗透率的变化情况,发现η_j先减小,临近破坏又增大,η_x逐渐增大,其中弹性段ηx保持在85%~95%,临近破坏超过100%。随分级加-卸载进行,煤体累积耗散能呈指数函数增加,单级循环耗散能增加。随着轴向应力的增加,主应力差增加,损伤变量值增大,且煤样破坏时的损伤变量临界值Dc≈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瓦斯煤 分级加-卸载 残余变形 渗透率 耗散能
下载PDF
高围压下砂岩循环加-卸载损伤本构及损伤阈值 被引量:7
5
作者 刘之喜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114,共9页
在深部巷道掘进过程中,岩体受周期荷载和高地应力共同作用,一般的强度准则无法对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描述和表征,而高地应力下岩石的循环加-卸载本构是预测深部巷道在周期荷载作用下长期稳定性的关键,因此关于高围压下岩石的本构研... 在深部巷道掘进过程中,岩体受周期荷载和高地应力共同作用,一般的强度准则无法对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描述和表征,而高地应力下岩石的循环加-卸载本构是预测深部巷道在周期荷载作用下长期稳定性的关键,因此关于高围压下岩石的本构研究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岩石受外部荷载直至破坏的过程是旧裂纹扩展和新裂纹增长、扩展的过程,已有的研究表明,单位体积岩石裂纹数服从Weibull分布,Griffith准则认为岩石的破坏是由岩石的裂纹扩展所导致的,为此通过对Weibull建立的统计损伤本构扩展,基于裂纹数服从Weibull分布以及裂纹扩展服从Griffith准则,建立了高围压下岩石循环加-卸载统计损伤本构。通过本构的等式变换,对本构损伤阈值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以砂岩的偶数次循环加-卸载试验数据对本构参数进行拟合,得到参数的演化规律,将本构理论值与砂岩奇数次循环加-卸载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本构模型的正确性,为高围压下岩石的循环加-卸载本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围压 循环加-卸载 本构模型 损伤阈值
下载PDF
分级等荷循环受压下橡胶水泥砂浆的疲劳损伤演化 被引量:6
6
作者 杨荣周 徐颖 +2 位作者 郑强强 陈佩圆 王佳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61-969,共9页
为探究橡胶水泥基材料的疲劳及损伤演化特性,以橡胶水泥砂浆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10、20、30 kN荷载等级下的10次(低次/限次)等荷循环加-卸载试验,并对试件产生的加载应变、加载应变差、累积残余应变、累积残余应变差、不闭合度、累... 为探究橡胶水泥基材料的疲劳及损伤演化特性,以橡胶水泥砂浆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10、20、30 kN荷载等级下的10次(低次/限次)等荷循环加-卸载试验,并对试件产生的加载应变、加载应变差、累积残余应变、累积残余应变差、不闭合度、累积残余应变损伤(塑性损伤),以及加载和卸载变形模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件的加载应变和累积残余应变均随着循环荷载等级的增大而增大;试件的加载应变差和累积残余应变差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以互相交错波动的形式逐渐减小至0附近;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试件的不闭合度减小,塑性损伤增大,且两者均随循环荷载等级增大而增大;试件的加载和卸载变形模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以分段线性波动的形式增大,也随着循环荷载等级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建立了基于临界塑性损伤假定条件下的塑性损伤模型和刚度变化模型,对试件在高次/不限次等荷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的疲劳塑性损伤和刚度演化特征进行了初步预测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水泥砂浆 循环加-卸载 循环荷载等级 不闭合度 塑性损伤
下载PDF
光纤光栅支架压力表的研制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3
7
作者 方新秋 梁敏富 +2 位作者 邢晓鹏 薛广哲 马盟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45-952,共8页
针对液压支架支护阻力研究方法和监测技术的不足,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原理和"膜片+连接杆"式结构,研制了一种用于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监测的光纤光栅支架压力表。通过力学分析和Ansys仿真分析,推导出膜片结构最大挠度表达式及光纤... 针对液压支架支护阻力研究方法和监测技术的不足,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原理和"膜片+连接杆"式结构,研制了一种用于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监测的光纤光栅支架压力表。通过力学分析和Ansys仿真分析,推导出膜片结构最大挠度表达式及光纤光栅中心波长与压力之间的线性关系,并得出变形和应力云图,证明了力学分析与仿真分析的一致性;对其进行了温补性能测试,去除了温度干扰,提高了精度;利用自主研发的光纤光栅传感器标定装置,对其进行了5次加-卸载试验。结果表明:2个光纤光栅压力计具有较高的压力灵敏度,其灵敏度系数分别在27.4pm/MPa和27.6pm/MPa附近波动,与理论计算的灵敏度系数接近,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度和工作重复性,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栅 压力表 温度补偿 光纤光栅传感器标定装置 加-卸载试验
原文传递
钢网面板加筋土挡墙动力特性试验的变形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林伟平 黄向京 丁立 《公路工程》 2011年第5期11-17,共7页
基于泥质红砂岩粗粒土填料,采用MTS分别模拟地震荷载、交通荷载、加-卸载多循环荷载进行大尺寸模型试验,研究了钢网面板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在上述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获得了不同峰值的水平地震激励下模型挡墙不同位置的水平动位移、... 基于泥质红砂岩粗粒土填料,采用MTS分别模拟地震荷载、交通荷载、加-卸载多循环荷载进行大尺寸模型试验,研究了钢网面板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在上述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获得了不同峰值的水平地震激励下模型挡墙不同位置的水平动位移、竖向动位移峰值响应等实测值;采用不同频率、不同幅值的竖向交通荷载正交试验法,获得了该模型挡墙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水平变形、最大沉降量及位置等动力特性参数值;通过7种荷载、21组加卸载循环试验,获得了加-卸载多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实测沉降值。试验结果表明:该加筋结构具有整体变形的特性,是优良的抗震结构,能承受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地震荷载;同时该加筋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破坏性,重复荷载的幅值和振动次数对结构动力变形特性的影响较大,而振动频率对变形特性的影响不显著;多循环荷载作用下该加筋结构能够明显减小不均匀沉降。过长的筋材并不能明显地改善加筋土挡墙的动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网面板 土工格栅 泥质红砂岩 水平地震 重复荷载 加-卸载多循环荷载 动力特性试验
下载PDF
多次加-卸载条件下考虑颗粒破碎的钙质砂一维压缩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龙蛟 顾琳琳 +1 位作者 王振 CHENG Chen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4-150,共7页
南沙群岛附近海域钙质砂多为珊瑚礁碎屑,是一种未胶结的疏松松散颗粒聚集体,颗粒极易产生破碎。为研究钙质砂颗粒破碎特性对其压缩特性的影响,对钙质砂开展多次加-卸载条件下的一维压缩试验,采用相对破碎率为度量指标,评价钙质砂在多次... 南沙群岛附近海域钙质砂多为珊瑚礁碎屑,是一种未胶结的疏松松散颗粒聚集体,颗粒极易产生破碎。为研究钙质砂颗粒破碎特性对其压缩特性的影响,对钙质砂开展多次加-卸载条件下的一维压缩试验,采用相对破碎率为度量指标,评价钙质砂在多次加-卸载过程中颗粒破碎情况;根据试验数据得到反复加-卸载过程中砂样的塑性功,通过建立塑性功与相对破碎率的关系,探讨颗粒破碎对钙质砂一维压缩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颗粒破碎率随压力的增大而显著增大,颗粒破碎过程具有明显的应力历史依赖性,随着反复的加-卸载,颗粒破碎率的增幅越来越小;同时钙质砂的颗粒破碎率与塑性功呈幂函数关系,且随着塑性功的增加,颗粒破碎率的变化率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砂 多次加-卸载 侧限压缩试验 颗粒破碎 塑性功
下载PDF
增幅循环荷载下CFRP约束型橡胶砂浆的疲劳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荣周 陈佩圆 +4 位作者 葛进进 徐颖 王佳 刘家兴 谢昊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3-232,共10页
为提高橡胶水泥基材料的承载能力和抗疲劳性能,对普通橡胶砂浆(N-RCM)和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材料约束型橡胶砂浆(C-RCM)进行了增幅型循环加-卸载试验,并从荷载-变形曲线、破坏状态、变形、模量以及能量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两种试件在试... 为提高橡胶水泥基材料的承载能力和抗疲劳性能,对普通橡胶砂浆(N-RCM)和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材料约束型橡胶砂浆(C-RCM)进行了增幅型循环加-卸载试验,并从荷载-变形曲线、破坏状态、变形、模量以及能量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两种试件在试验过程中的疲劳损伤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与N-RCM相比,C-RCM具有非常好的韧性和延性,在峰值荷载和峰值变形两个方面分别提高了1.38倍、2.47倍。N-RCM表现出材料较为常规的剪切破坏,而C-RCM却表现出材料大量蓄能后的瞬时膨胀爆炸破坏。与N-RCM相比,C-RCM加、卸载变形模量的最大值分别对应提高了42.32%和26.19%;C-RCM的弹性能和累积损伤能分别提高了4.97倍、45.57倍,表明CFRP可以显著提高橡胶砂浆材料的储能和耗能能力。N-RCM的疲劳损伤增长速率显著大于C-RCM,说明CFRP对促进橡胶砂浆材料通过增大疲劳屈服过程来充分发挥结构抗力起到关键作用,有效延缓了疲劳损伤的发展。最后,分析讨论了N-RCM和C-RCM在断裂破坏机理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 橡胶砂浆 循环加-卸载 疲劳损伤
下载PDF
疲劳荷载对橡胶-钢纤维混凝土变形、能量及损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家兴 杨荣周 +2 位作者 徐颖 顾柯柯 谢昊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8期12571-12578,共8页
为了探究橡胶-钢纤维混凝土(rubber-steel fiber concrete,R-SFC)在疲劳荷载下的变形、能量以及损伤特性,利用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对R-SFC进行静态压缩增幅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曲线由密变疏,同时应力退化也逐渐增大;随... 为了探究橡胶-钢纤维混凝土(rubber-steel fiber concrete,R-SFC)在疲劳荷载下的变形、能量以及损伤特性,利用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对R-SFC进行静态压缩增幅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曲线由密变疏,同时应力退化也逐渐增大;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不闭合度呈现先减小后趋于稳定再增大的“三阶段”变化;加、卸载变形模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卸载变形模量大于相应的加载变形模量;加载应变、累积残余应变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且钢纤维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SFC)的加载应变和累积残余应变均大于R-SFC;总输入能速率、弹性应变能速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耗散能先缓慢增大再迅速增大,且R-SFC的耗散能大于SFC;累积残余应变损伤和能量耗散损伤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R-SFC的能量耗散损伤大于SFC,但R-SFC的累积残余应变损伤则小于SF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钢纤维混凝土(R-SFC) 增幅循环加-卸载 静态压缩 变形 能量 损伤
下载PDF
Static compressive properties and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of rubber cement mortar with dry-and wet-curing conditions 被引量:1
12
作者 YANG Rong-zhou XU Ying +1 位作者 CHEN Pei-yuan GONG Ji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7期2158-2178,共21页
To investigate the static compressive properties and mechanical damage evolution of rubber cement-based materials(RCBMs) with dry-and wet-curing conditions, uniaxial compression and cyclic loading-unloading tests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ic compressive properties and mechanical damage evolution of rubber cement-based materials(RCBMs) with dry-and wet-curing conditions, uniaxial compression and cyclic loading-unloading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rubber cement mortar(RCM).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uniaxial compression specimens cured at 95%(wet-curing) and 50%(dry-curing) relative humidities and cyclic loading-unloading specimens cured at wet-curing were analyzed.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the peak stress loss ratio is higher for dry-curing than for wet-curing. The peak strai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ubber content, and the peak strain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curing humidity. Under cyclic loading-unloading, the variation trends of residual strain differences of the normal cement mortar and RCM at each cyclic level with the number of cycles are basically the same, but the failure modes are different.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mesostructure by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shows that initial damage is further enhanced by reducing curing humidity and adding rubber aggregate. The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based on strain equivalence principle and statistical theories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uniaxial com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RCM, and the law of mechanical damage evolution was predi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ing humidity rubber cement mortar uniaxial compression cyclic loading-unloading mesoscopic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下载PDF
基于八面体理论的岩石循环加-卸载本构模型及修正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吉安 刘丰茂 +3 位作者 刘之喜 马雷鸣 陈烨开 李欣慰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0-88,共9页
探究岩石的受力特点及破坏特性是研究岩石地下工程安全性的关键,诸多学者都期望能在岩石本构模型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一种能够描述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岩石的本构模型。首先,假设岩石的微元强度服从八面体剪应力理... 探究岩石的受力特点及破坏特性是研究岩石地下工程安全性的关键,诸多学者都期望能在岩石本构模型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一种能够描述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岩石的本构模型。首先,假设岩石的微元强度服从八面体剪应力理论并且微元破坏服从Weibull概率公式,将岩石本构中的损伤变量以及岩石微元强度表达式里包含的损伤因子进行本构变换,得到关于应力、应变等其他表现加-卸载下岩石损伤本构模型的参数,表示出岩石微元强度和损伤变量,再将得到的岩石微元强度和损伤变量代入所提出的岩石本构模型中,并进行等式变换得到一个函数表达式。通过将其与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对比分析,得出修正后的拟合参数,将其代入函数式中,得到损伤本构模型的修正式。最后将拟合参数进行必要的敏感性分析,得出各拟合参数的实际物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卸载 本构模型 八面体剪应力理论 岩石
下载PDF
陶瓷基复合材料拉伸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研究
14
作者 蒙怡 杨胜春 刘小川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23年第3期17-21,共5页
本文以2D SiC/SiC、2.5D C/SiC与SiC/SiC拉伸试样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方法对比了数字图像相关(DIC)、引伸计、应变片三种应变测量方式的测量结果,得出更准确可靠的应变测量方法;通过对比单调拉伸与循环加-卸载两种载荷形式下的试验结果... 本文以2D SiC/SiC、2.5D C/SiC与SiC/SiC拉伸试样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方法对比了数字图像相关(DIC)、引伸计、应变片三种应变测量方式的测量结果,得出更准确可靠的应变测量方法;通过对比单调拉伸与循环加-卸载两种载荷形式下的试验结果,结合声发射信号,分析了不同载荷形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针对PIP制备工艺,研究了同一构型对C/SiC与SiC/SiC两种材料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SiC C/SIC 应变测量 单调拉伸 循环加-卸载 声发射
下载PDF
单轴压缩固化泥炭土的弹塑性损伤模型试验研究
15
作者 申林方 何仕娟 +1 位作者 王志良 陈玉龙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4-181,共8页
为了研究固化泥炭土的力学性能,将机制砂作为填充材料,水泥和磷石膏作为胶结材料,针对昆明泥炭土开展了一系列固化试验。根据固化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讨论了泥炭土在不同水泥掺量和磷石膏掺量下的固化效果... 为了研究固化泥炭土的力学性能,将机制砂作为填充材料,水泥和磷石膏作为胶结材料,针对昆明泥炭土开展了一系列固化试验。根据固化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讨论了泥炭土在不同水泥掺量和磷石膏掺量下的固化效果。基于损伤理论和应变等效性假设,建立了单轴压缩状态下固化泥炭土的弹塑性损伤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固化泥炭土抗压强度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同时随着磷石膏掺量的增加,强度增长速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固化泥炭土的应力-应变滞回曲线呈下部不闭合的新月形,且在塑性开始和接近破坏阶段不闭合区域面积较大,说明这两个阶段产生较大的能量损耗。最后,考虑水泥掺量和磷石膏掺量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了固化泥炭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各项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土 单轴压缩 固化试验 无侧限抗压强度 循环加-卸载试验 损伤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