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和破坏模式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38
1
作者 董金玉 杨国香 +1 位作者 伍法权 祁生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977-2982,2988,共7页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了大量的顺层岩质滑坡,对其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根据动力模型试验的相似关系,设计制作了1个坡角大于岩层倾角的尺寸(高×长×宽)为1.6 m×1.75 m×0.8 m的顺层模型边坡,并完成了大型振动台试验。试验...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了大量的顺层岩质滑坡,对其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根据动力模型试验的相似关系,设计制作了1个坡角大于岩层倾角的尺寸(高×长×宽)为1.6 m×1.75 m×0.8 m的顺层模型边坡,并完成了大型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坡体表面和内部竖直方向上,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坡体高程增加而增大,并且随着高程增加,加速度放大系数增大的速度加快;在坡体内同一高程上,坡面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一定水平深度坡体内部的加速度放大系数,表现出趋表效应;地震波输入频率对坡体动力响应有明显影响,随着频率的增加,越接近坡体的自振频率,加速度放大效应越显著;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输入波振幅的增加,总体上表现为递减趋势;通过和均质边坡振动台试验加速度监测数据对比,发现坡体结构对坡体加速度放大系数也有一定的影响,结构面对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作用加大了坡体加速度的放大效应。,对试验过程中坡体破坏特征的描述和分析发现,边坡的破坏模式为地震诱发-坡肩拉裂张开-坡面中部出现裂缝-裂缝贯通-发生高位滑坡-转化为碎屑流-堆积坡脚。研究成果对地震灾区滑坡形成机制的认识和减灾防灾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岩质边坡 型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放大系数 频率 坡体结构 破坏模式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特性及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102
2
作者 杨国香 伍法权 +1 位作者 董金玉 祁生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6-702,共7页
以汶川地震诱发大型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理论,采用室内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输入不同频率、不同持时以及不同幅值的正弦波,研究顺层及均质结构岩质边坡的动力加速度响应特征及动力输入参数对边坡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 以汶川地震诱发大型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理论,采用室内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输入不同频率、不同持时以及不同幅值的正弦波,研究顺层及均质结构岩质边坡的动力加速度响应特征及动力输入参数对边坡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模型边坡动力加速度分布存在明显的而非线性高程放大特性及非线性趋表特性;且边坡对加速度的放大存在高度效应,即边坡中上部大约3/4坡高以上对水平加速度放大明显,而中下部对竖直加速度放大明显;受地形作用影响,边坡坡脚对加速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地震波输入的动力参数对加速度动力特性有影响,地震波频率对加速度影响最为明显,边坡动力加速度随频率的增加而呈非线性增大的趋势,当地震波频率接近边坡模型自振频率时影响最大,且频率的增加改变坡体内加速度的分布特征;动力加速度随边坡输入加速度峰值的增加而增加,但幅值的变化并不改变加速度在坡体内的分布;地震波持时对动力加速度影响轻微。边坡坡体结构是影响其动力特性的重要因素,顺层结构边坡由于存在大量的结构面其动力加速度放大系数要高于均质结构边坡1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振动台 模型试验 加速度放大系数 动力输入参数 坡体结构
下载PDF
反倾层状结构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特性及破坏机制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8
3
作者 杨国香 叶海林 +2 位作者 伍法权 祁生文 董金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14-2221,共8页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强震作用下反倾层状结构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特征及破坏过程。试验结果表明:(1)加速度放大系数具有随坡高而增大,且越接近坡顶放大越明显的非线性高程效应及越接近坡表放大越强烈的非线性趋表效应。(2)基本以3/4坡高...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强震作用下反倾层状结构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特征及破坏过程。试验结果表明:(1)加速度放大系数具有随坡高而增大,且越接近坡顶放大越明显的非线性高程效应及越接近坡表放大越强烈的非线性趋表效应。(2)基本以3/4坡高为界,此高度以上,边坡水平加速度放大效应明显高于垂直加速度,而此高度以下,垂直加速度放大效应较明显。(3)地震波频率对加速度放大系数影响最大,当地震波频率越接近坡体自振频率时,加速度放大越明显,且边坡出现波动特性的坡高越低。(4)加速度峰值不改变动力加速度放大系数在坡体内的分布,但加速度峰值越高,边坡动力加速度放大系数越大。(5)反倾层状结构边坡在地震力作用下的破坏过程主要为:地震诱发→坡顶结构面张开→坡体浅表层结构面张开→浅表层结构面张开数量增加、张开范围向深处发展,且坡体中出现块体剪断现象→边坡中、上部及表层岩体结构松动,坡体内出现顺坡向弧形贯通裂缝。试验中出现的变形分带现象进一步证明了动力加速度放大系数在坡体内分布的非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反倾层状结构边坡 动力响应 破坏机制 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放大系数
下载PDF
非一致地震激励地下综合管廊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Ⅱ)——试验结果 被引量:66
4
作者 陈隽 史晓军 李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3-130,共8页
本文以纵向非一致地震激励试验为主,对地下综合管廊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包括模型场地的加速度响应、结构的应变响应、结构和场地加速度响应关系、结构应变响应的原因、结构接头位移响应、结构在纵向非一致激励和一致激励下应... 本文以纵向非一致地震激励试验为主,对地下综合管廊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包括模型场地的加速度响应、结构的应变响应、结构和场地加速度响应关系、结构应变响应的原因、结构接头位移响应、结构在纵向非一致激励和一致激励下应变响应的区别。结果分析表明,本试验模型场地及模型结构设计合理,从中得到了关于地下综合管廊非一致地震激励作用下响应规律的一些新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一致激励 地下综合管廊 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放大系数 接头位移
下载PDF
不同埋深隧道的地震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高峰 孙常新 +2 位作者 谭绪凯 朱艺 李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17-2522,2531,共7页
针对不同埋深下隧道表现出不同震害的特点,对地震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研究。首先进行了试验方案设计及试验模型的相似比设计,然后对不同地震波类型、地震强度及不同埋深下的隧道依次进行了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 针对不同埋深下隧道表现出不同震害的特点,对地震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研究。首先进行了试验方案设计及试验模型的相似比设计,然后对不同地震波类型、地震强度及不同埋深下的隧道依次进行了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隧道衬砌应力在隧道埋深较浅时最大,达到一定埋深(约40 m)时,隧道衬砌应力明显减小,之后,隧道衬砌应力随埋深的变化不明显;隧道衬砌应力随埋深的变化规律在不同的地震波类型、不同的地震加速度峰值下相似;不同深度土层的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埋深的减小逐渐增大。通过对试验后隧道周边土体观测可知,浅埋隧道周边土体的裂缝多于深埋隧道。试验验证了地震灾害调查结果,为隧道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地震波类型 隧道埋深 加速度放大系数 地震加速度峰值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含水平软弱夹层斜坡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周飞 许强 +1 位作者 刘汉香 王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3-139,共7页
基于相似性理论,设计并完成了2个含不同厚度水平软弱夹层的岩质斜坡。试验模型高度、长度、宽度分别为1.80、1.65、1.50 m,坡角约60°,软弱夹层厚分别为3、15 cm。输入不同类型、激励方向、频率和振幅的地震波,利用大型振动台试验... 基于相似性理论,设计并完成了2个含不同厚度水平软弱夹层的岩质斜坡。试验模型高度、长度、宽度分别为1.80、1.65、1.50 m,坡角约60°,软弱夹层厚分别为3、15 cm。输入不同类型、激励方向、频率和振幅的地震波,利用大型振动台试验中传感器记录的数据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斜坡的加速度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斜坡动力加速度放大系数分布存在明显的坡内高程效应和坡面的非线性趋表效应。斜坡水平向坡面放大系数随斜坡高程增加呈波动性增大,薄夹层斜坡中、上部表现更为明显。竖直向坡面放大系数因软弱夹层厚度而异,薄夹层斜坡局部减小后增大,最大放大值出现在坡肩位置,而厚夹层斜坡最大放大值出现在软弱夹层底部。同等强度地震力激励下,坡内竖直向放大系数不及水平向,约为0.75倍。坡面上,水平和竖直向放大系数的相对大小与高程有关。软弱夹层以下,竖向放大系数大于水平向,夹层以上则相反。软弱夹层对斜坡动力响应的影响也因激励方向不同而有所区别,对水平向动力响应有一定的放大作用,而对竖直向动力响应则是吸收减弱。斜坡动力响应所选因素的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斜坡高程、坡体位置、软弱夹层厚度、激励振幅、加载波形、激励方向,其中斜坡高程、坡体位置以及软弱夹层厚度对斜坡动力响应具有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放大系数 动力响应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含泥化夹层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范刚 张建经 +2 位作者 付晓 杜林 刘飞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50-1757,共8页
设计并制作2个含泥化夹层的顺层岩质边坡模型,并完成大型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输入地震波时间轴压缩倍数增大,地震波卓越频率增加,边坡坡面水平方向加速度放大效应增强,同时,随着边坡相对高度的增加,压缩比对水平方向加速度放... 设计并制作2个含泥化夹层的顺层岩质边坡模型,并完成大型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输入地震波时间轴压缩倍数增大,地震波卓越频率增加,边坡坡面水平方向加速度放大效应增强,同时,随着边坡相对高度的增加,压缩比对水平方向加速度放大效应的影响程度增大;当输入地震动幅值小于0.30 g时,坡面加速度放大系数随输入地震动幅值增加而增大,反之,放大系数减小;在水平方向,泥化夹层饱水后坡脚部位加速度放大系数小于饱水前,而坡面中上部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饱水前;在垂直方向,泥化夹层饱水后坡面加速度放大系数小于饱水前;泥化夹层饱水前,坡面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坡体内部,泥化夹层饱水后,下部坡体内部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坡面,中上部坡体内部加速度放大系数小于坡面。分析边坡破坏过程可以发现,含泥化夹层顺层岩质边坡的破坏模式为拉裂–滑移–崩落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泥化夹层 顺层岩质边坡 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放大系数 破坏模式
原文传递
地震作用下黄土–泥岩边坡动力响应及破坏特征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张泽林 吴树仁 +3 位作者 王涛 唐辉明 梁昌玉 辛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44-1853,共10页
为研究西北地区特殊的黄土–泥岩二元结构边坡地震动响应机制,以天水地区典型边坡和滑坡为原型,采用黄土–泥岩组合的概念模型,设计并完成比例1∶40的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在满足相似律的条件下,通过输入不同振幅的水平向和垂向地震波,系... 为研究西北地区特殊的黄土–泥岩二元结构边坡地震动响应机制,以天水地区典型边坡和滑坡为原型,采用黄土–泥岩组合的概念模型,设计并完成比例1∶40的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在满足相似律的条件下,通过输入不同振幅的水平向和垂向地震波,系统地研究模型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以输入加速度峰值0.1 g为例,对这2种边坡模型的动力响应及破坏特征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边坡关键点位的动力响应水平向大于垂向,呈非线性,并表现为趋表效应、高程效应和岩性效应;一般黄土边坡的破坏形式表现为:坡肩形成拉张裂隙,逐渐扩张,坡肩产生向临空面方向的位移,坡体中上部的黄土覆盖层隆起,部分土体振松滑落堆积在坡脚;黄土滑坡的破坏形式表现为:滑坡后壁形成拉张裂隙,逐渐扩张,滑坡后壁发生崩落,滑坡顶部堆积体略有下挫,形成凹槽,坡脚发生轻微鼓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离心机振动台 地震动响应 黄土–泥岩边坡 加速度放大系数 破坏特征
原文传递
建筑幕墙抗震性能指标探讨 被引量:23
9
作者 黄宝锋 卢文胜 曹文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12,共6页
通过对大量建筑结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在总结建筑幕墙振动台试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建筑幕墙抗震性能评价指标,即加速度放大系数指标和层间位移角指标。分析各指标沿建筑高度的分布规律,探讨建筑幕墙抗... 通过对大量建筑结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在总结建筑幕墙振动台试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建筑幕墙抗震性能评价指标,即加速度放大系数指标和层间位移角指标。分析各指标沿建筑高度的分布规律,探讨建筑幕墙抗震性能评价方法,并对评价指标在工程设计和试验研究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对建筑幕墙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并指出各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最后,用改进的试验方法对建筑幕墙进行振动台试验,利用新的指标来评价幕墙的抗震性能,验证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幕墙 抗震性能 层间位移角 加速度放大系数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中模型地基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史晓军 岳庆霞 李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50-53,59,共5页
为了给出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试验中模型地基设计的一般原则,结合各国已有的典型试验中模型地基的动力响应实测结果,以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及其傅里叶幅值谱为分析依据,从边界效应、模型地基高度、土体含水量及地震波输入次数... 为了给出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试验中模型地基设计的一般原则,结合各国已有的典型试验中模型地基的动力响应实测结果,以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及其傅里叶幅值谱为分析依据,从边界效应、模型地基高度、土体含水量及地震波输入次数4个方面对模型地基的振动性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土箱刚性、土的自振特性、地基高度、土体含水量及地震波的输入次数是影响模型地基动力特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原则。该结论可为同类试验中模型地基的设计和试验的顺利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放大系数 模型地基 土箱 边界效应
下载PDF
“群洞效应”对紧邻交叠盾构隧道及场地土地震响应影响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国波 徐海清 于艳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8-973,共6页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发展,近距离、复杂、相互穿越的大型地下空间工程必将大量涌现,各地下工程必将影响到其他相邻地下工程的抗震性能。以武汉地铁二号线和四号线工程在洪(洪山广场站)中(中南路站)区间的紧邻四孔...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发展,近距离、复杂、相互穿越的大型地下空间工程必将大量涌现,各地下工程必将影响到其他相邻地下工程的抗震性能。以武汉地铁二号线和四号线工程在洪(洪山广场站)中(中南路站)区间的紧邻四孔交叠盾构隧道为依托,建立不同隧道数目的计算模型,分析了"群洞效应"对近距离多孔盾构隧道地震响应以及对场地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①下卧隧道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地震波的传播,起到减震的作用;②上层隧道的存在降低了周围土层对邻近隧道的约束作用,即降低了邻近隧道的抗震性能;③"群洞效应"对场地土基本周期以及地表加速度放大效应的影响均不显著;④浅层上覆土层对隧道抗震性能及场地土加速度放大效应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邻交叠盾构隧道 地震响应 群洞效应 加速度放大系数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黄土滑坡加速度深度放大效应及震后变形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泽林 吴树仁 +2 位作者 王涛 唐辉明 梁昌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2-110,120,共10页
基于相似比理论,设计并完成了典型黄土滑坡物理模型试验,采用先进的离心机振动台技术,实现水平+垂直振动,研究黄土滑坡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及变形模式,并配合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相互验证。结果表明:沿滑坡体浅表层加速度放大作用具有明... 基于相似比理论,设计并完成了典型黄土滑坡物理模型试验,采用先进的离心机振动台技术,实现水平+垂直振动,研究黄土滑坡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及变形模式,并配合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相互验证。结果表明:沿滑坡体浅表层加速度放大作用具有明显的趋表效应,水平向和垂向加速度放大效应呈非线性增加,且水平向大于垂向;在滑坡体的滑动面附近加速度放大作用呈现出岩性结构效应;随高程增加加速度响应逐渐增大,表现出高程效应,滑坡后壁放大作用明显。随入射地震波强度的增加,滑坡体内部关键部位加速度放大作用基本是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强震作用下黄土滑坡的破坏形式为:滑坡后壁形成拉裂隙并逐渐扩展,滑坡后壁发生崩塌,滑体略有下挫,形成拉槽,坡体中部鼓胀,坡脚有大量崩积物。研究结果为探讨地震作用下黄土滑坡的加速度放大效应和变形破坏情况,以期为天水地区黄土滑坡的地震稳定性评价和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机振动台 数值模拟 黄土滑坡 地震动响应 加速度放大系数
下载PDF
基覆边坡支挡结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数值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果林 申权 +1 位作者 杨啸 易岳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4-381,共8页
以大理至瑞丽铁路沿线边坡支挡结构为研究对象,以汶川波作为输入地震波,对基覆(厚覆盖层和基岩)边坡的3种不同支挡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动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和振动台模型试验,再对比分析二者结果,主要研究基覆边坡在压缩汶川波XZ双向激... 以大理至瑞丽铁路沿线边坡支挡结构为研究对象,以汶川波作为输入地震波,对基覆(厚覆盖层和基岩)边坡的3种不同支挡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动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和振动台模型试验,再对比分析二者结果,主要研究基覆边坡在压缩汶川波XZ双向激励下支挡结构基覆边坡加速度响应规律,研究表明:数值结果与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规律基本一致,3种支挡结构的水平向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挡墙高度的增加而变大;锚杆框架梁竖向加速度放大系数随测点高度的增加均有增大的趋势;对于地震加速度响应特性而言,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结果是合理的,数值模拟的结果是可靠的,但数值模拟值稍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基覆边坡 FLAC3D数值分析 振动台模型试验 加速度放大系数
原文传递
振动台试验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启示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才华 王翠坤 +2 位作者 张宏 陈灏恺 王洋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4,共14页
2010年以后,我国高层、超高层建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仍处于蓬勃上升期,我国已成为世界高层建筑发展的中心。抗震设计是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而振动台模型试验是研究高层、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合... 2010年以后,我国高层、超高层建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仍处于蓬勃上升期,我国已成为世界高层建筑发展的中心。抗震设计是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而振动台模型试验是研究高层、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合理设计和精细模型加工,采用振动台试验可较准确测定结构的动力特性、动力响应和破坏形态,反映结构不规则性对抗震性能的影响,揭示薄弱部位。为此,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完成的28个实际工程模型振动台试验为基础,对试验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分类对比分析,研究阻尼比、整体刚度退化、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外框剪力比、加速度放大系数等影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参数和指标,并对有代表性和共性的结构薄弱部位及加强措施进行汇总,提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相关的一些启示和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振动台试验 阻尼比 刚度退化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加速度放大系数 框剪比 薄弱部位
原文传递
包裹碎石桩和碎石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欧阳芳 张建经 +3 位作者 韩建伟 王志佳 吴金标 杨义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98-1004,1012,共8页
包裹碎石桩是在碎石桩外包裹一层土工材料制成的一种新型桩体,由于包裹作用,碎石桩的刚度和抗剪强度得到了明显提高。然而,目前有关包裹碎石桩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其抗震性能方面。鉴于此,通过开展包裹碎石桩复合地基和碎石桩复合地基振... 包裹碎石桩是在碎石桩外包裹一层土工材料制成的一种新型桩体,由于包裹作用,碎石桩的刚度和抗剪强度得到了明显提高。然而,目前有关包裹碎石桩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其抗震性能方面。鉴于此,通过开展包裹碎石桩复合地基和碎石桩复合地基振动台模型试验,在考虑不同类型、幅值的地震波作用下,研究两种复合地基的加速度、桩土应力、破坏现象和位移,进而对比分析这两种复合地基的动力响应规律和抗震性能。试验表明:包裹碎石桩桩顶和桩间土水平方向加速度放大系数均约为碎石桩的2倍;相同地震波条件下,包裹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峰值桩-土应力比约为碎石桩复合地基的3倍;与碎石桩复合地基相比,0.9g人工波加载后包裹碎石桩复合地基在较大区域内产生较窄裂缝;包裹碎石桩复合地基产生的总沉降较碎石桩复合地基减小了51%。因此,包裹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抗震性能优于碎石桩复合地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碎石桩 碎石桩 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放大系数 桩-土应力比 破坏现象
下载PDF
地震波作用下含反倾软弱夹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臻林 杨小奇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55-166,共12页
在边坡工程分析中发现很多在地震作用下发生滑坡破坏的边坡当中有相当部分反倾层状结构的边坡。说明反倾边坡尽管结构相对稳定,但是由于内部含有软弱夹层同样有可能会降低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通过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含不同角度和厚度... 在边坡工程分析中发现很多在地震作用下发生滑坡破坏的边坡当中有相当部分反倾层状结构的边坡。说明反倾边坡尽管结构相对稳定,但是由于内部含有软弱夹层同样有可能会降低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通过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含不同角度和厚度软弱夹层的反倾岩质边坡在不同频率和振幅地震波作用下动力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随着软弱夹层厚度增大,加速度放大系数并不是线性的减小,而是激励响应越弱,软弱夹层对波的能量削弱作用越大;随软弱夹层反倾角度的增大,边坡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是先增大,然后减弱,这和普遍认为的随着反倾角度增大,动力响应减弱的规律有所不同。进一步验证了地震波振幅和频率的变化对含反倾弱层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软弱夹层 动力响应 加速度放大系数
下载PDF
CFG桩加固饱和粉土地基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华明 蒋关鲁 刘先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50-1554,共5页
以京沪高速铁路液化土地基加固为背景,利用大型堆叠式剪切变形模型箱,进行了模型比例1:10的CFG桩桩网结构地基加固饱和粉土地基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得出各级加载情况下地基路基响应加速度幅值放大系数的分布以及响应加速度幅值放大系数与... 以京沪高速铁路液化土地基加固为背景,利用大型堆叠式剪切变形模型箱,进行了模型比例1:10的CFG桩桩网结构地基加固饱和粉土地基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得出各级加载情况下地基路基响应加速度幅值放大系数的分布以及响应加速度幅值放大系数与各级加载加速度幅值的关系,分析了CFG桩桩网结构地基加固饱和粉土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传递规律,得到了以下结论:(1)在加载加速度小于0.101g时,地基路基响应加速度幅值基本不放大,且加速度放大系数云图呈现水平状分布;(2)当加载加速度为0.161g时,桩间土的液化引起地基路基的响应加速度幅值放大系数的较大增加;(3)当加载加速度为0.210g时,桩间土液化的同时部分CFG桩发生剪断破坏,从而引起了地基路基的各响应加速度幅值放大系数的增大;(4)当加载加速度为0.324g和0.363g时,地基整体刚度的大幅度减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桩网结构地基传递振动的能力,从而导致加速度幅值放大系数相对前一级加载时减小;(5)整个加载过程中,粉土层的放大效应显著,而黏土层对加载加速度几乎没有放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粉土 液化 型振动台模型试验 CFG桩桩网结构地基 加速度放大系数
下载PDF
大岗山面板堆石坝加速度放大系数对材料动参数和输入地震动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景元 张志伟 《水电站设计》 2006年第4期20-22,共3页
大岗山面板堆石坝方案的面板堆石坝高205m,按规范插值估计其坝顶加速度放大系数iα为1.85,然而已计算的结果是iα小于0.9。本文作了iα对堆石料动模量参数n、阻尼参数和输入地震动的敏感性分析,发现iα对动参数n、阻尼参数最为敏感,大... 大岗山面板堆石坝方案的面板堆石坝高205m,按规范插值估计其坝顶加速度放大系数iα为1.85,然而已计算的结果是iα小于0.9。本文作了iα对堆石料动模量参数n、阻尼参数和输入地震动的敏感性分析,发现iα对动参数n、阻尼参数最为敏感,大岗山的堆石动参数n、阻尼参数、地震波形、输入地震动峰值都使iα较一般情况小。计算还表明,iα反应最大处在下游坝坡偏下部,对下游坝坡堆石块粒需采取有效的防滚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计算 加速度放大系数 敏感性分析 面板堆石坝 岗山水电站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黄土边坡震陷破坏的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邵帅 邵生俊 +1 位作者 李宁 张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5-253,I0004,共10页
为研究黄土边坡地震动响应机制,以兰州地区典型边坡为原型,设计并完成了几何比尺1∶20的原状黄土边坡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系统地研究了黄土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黄土边坡的稳定性和震陷变形规律。表明黄土边坡的加速度放大效应随坡... 为研究黄土边坡地震动响应机制,以兰州地区典型边坡为原型,设计并完成了几何比尺1∶20的原状黄土边坡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系统地研究了黄土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黄土边坡的稳定性和震陷变形规律。表明黄土边坡的加速度放大效应随坡高呈非线性增大变化,且在坡体顶部到达最大;边坡坡面的动力放大效应大于坡体内的动力放大效应;边坡断面内坡肩下动力放大效应大于坡中下动力放大效应。强震作用下黄土边坡破坏形式表现为坡顶有明显的震陷下沉,坡顶、坡肩及坡面出现大量的震动裂隙。由于坡肩及破面震陷变形,以及坡体内震动裂缝发展,边坡中下部坡面出现挤出、隆起变形,并向临空面方向产生移动。坡体内震动裂缝发展形成了潜在滑移面,为边坡产生整体滑移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机振动台 原状黄土边坡 地震动响应 加速度放大系数 震陷变形
下载PDF
基于历史地震记录的楼面加速度放大系数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宝锋 华夏 +1 位作者 卢文胜 张棋飞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27,共12页
楼面加速度放大系数(FAA)是房屋在地震作用下楼面加速度峰值与地面加速度峰值的比值,反映了建筑主体结构对地面加速度的放大作用,在对建筑非结构构件进行抗震承载力计算时,FAA是必需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FAA的合理取值方法,当前规范大... 楼面加速度放大系数(FAA)是房屋在地震作用下楼面加速度峰值与地面加速度峰值的比值,反映了建筑主体结构对地面加速度的放大作用,在对建筑非结构构件进行抗震承载力计算时,FAA是必需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FAA的合理取值方法,当前规范大都基于少量的历史楼面地震记录或者简单房屋结构有限元模型,开展统计和计算分析,难以反映各种建筑结构FAA的实际分布特征,使得计算获得等效地震力与其非结构构件实际承受的地震作用相差较大。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强震记录数据库(CSMIP)为基础,以新的建筑高度分类方法为基准,分别计算得到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砌体结构房屋的FAA。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现行规范难以合理地包络实际观测得到的FAA值。因此,采用抛物线模型,分别拟合FAA沿建筑高度分布曲线,并针对不同的高度类型和结构类型,分别给出对应的曲线参数。所拟合的曲线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实测FAA分布特点。此外,对于屋面附近的楼层,建议适当提高FAA数值以反映高层建筑中楼面鞭梢效应而造成的突变。最后通过对建筑结构高度进行分类来考虑自振周期对FAA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构件 加速度放大系数 地震记录 抗震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