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无创辅助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2
1
作者 张瑞敏 刁玉巧 +3 位作者 翟淑芬 平莉莉 赵志敏 刘晓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21期4441-4445,共5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分别与鼻式间歇正压通气(NIPPV)、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正压通气(HH-FNC)、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3种无创辅助通气方式相结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以...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分别与鼻式间歇正压通气(NIPPV)、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正压通气(HH-FNC)、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3种无创辅助通气方式相结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以患儿开始应用PS前时刻为0h,记录3组患儿0h、应用PS联合呼吸支持后12、24、48h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PaO2/吸氧浓度(Fi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及治疗效果。结果3组患儿PaO2均明显升高,PaCO2均有所下降,NCPAP组PaC02下降程度较另2组小,但PaO2和PaCO2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5、1.89、2.03、1.98、0.97、1.53、1.76和1.33,P〉0.05)。PaO2/FiO2、a/APO2在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189、5.231、4.985、5.314、6.552和4.572,P〈0.05);组间比较,NIPPV组较HH-FNC组及NCPAP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35、2.981、4.304、2.58、2.385、3.220、2.526、5.028、4.304、2.781、3.083和3.520,P〈0.05)。3组患儿氧疗时间、无创通气时间比较,NIPPV组和HHFNC组均少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钟值分别为2.981、2.763、3.586、2.911,P〈0.05)。3组患儿呼吸暂停比较,NIPPV组和HHFNC组均少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钟值分别为16.6、6.89,P〈0.05)。3组患儿重复用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蝴,值分别为1.03、0.89,P〉0.05)。3组患儿改有创通气例数比较,NIPPV组明显少于NCPAP、HHF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x2值分别为5.49、4.98,P〈0.05)。3组患儿开奶时间比较,NCPAP组较NIPPV组和HHFNC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x2值分别为4.138、4.536,P〈0.05)。3组患儿住院天数和住院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式间歇正压通气 加温湿化流量导管正压通气 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原文传递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IPPV、HH-FNC治疗早产儿RDS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姜淑萍 《淮海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比较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式间歇正压通气(NIPPV)、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正压通气(HH-FNC)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90例早产RDS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行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IPP... 目的:比较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式间歇正压通气(NIPPV)、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正压通气(HH-FNC)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90例早产RDS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行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IPPV治疗,对照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HH-FNC治疗。比较2组患儿不同时间点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相关治疗及住院情况。结果:2组治疗1 d、3 d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氧疗时间、无创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比率、开奶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IPPV可有效改善早产儿RDS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肺部氧合功能,减少氧疗时间与无创通气时间,有助于促进患儿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式间歇正压通气 加温湿化流量导管正压通气 早产儿
下载PDF
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miR-2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邓云森 钟媛珊 +2 位作者 蓝丽 李盛强 陈秋燕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564-569,共6页
目的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和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正压通气(HHFNC)是治疗新生儿疾病的两种无创通气方式,探讨分别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应用效果,以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miR... 目的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和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正压通气(HHFNC)是治疗新生儿疾病的两种无创通气方式,探讨分别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应用效果,以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miR-2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诊治的NRDS患儿8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45例;胎龄34~37周;出生体质量为2.3~3.2 kg;生后1 min Apgar评分7~9分。两组新生儿生后4~6 h于气管内注入猪PS(200 mg/kg)后随机分组,按随机数字法分为HHFNC组38例和NCPAP组42例。HHFNC组参数设置为吸入氧浓度(FiO2)30%~40%,流量2~8 L/min,加温湿化气体温度37℃;NCPAP组参数为流量4~8 L/min,呼气末正压(PEEP)0.490~0.686 kPa(5~7 cm H2O),FiO240%。两组患儿无创辅助通气失败后立即改用气管插管,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机械通气,并给予第2次PS注射(100 mg/kg)。比较两组患儿的通气情况(无创通气时间、3 d和7 d气管插管率)、6 h动脉血气水平(PaO2和PaCO2)、功能康复(开奶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和腹胀发生率)、临床参数(平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并发症(鼻部损伤、气漏、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救治成功率,治疗前、治疗后24 h和72 h外周血TGF-β1和miR-2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CPAP组比较,HHFNC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显著缩短[(4.6±0.9) d vs (5.5±1.1) d],7 d气管插管率降低(5.3%vs 21.4%),6 h动脉血气改善明显,开奶时间和全肠道喂养时间缩短[(35.6±4.6) h vs (41.2±4.9) h],腹胀发生率降低(7.9%vs 26.2%),住院时间缩短[(8.6±1.4) d vs (10.2±1.8) d],医疗费用降低[(21.5±4.5)千元vs (28.9±4.7)千元],并发症减少(10.5%vs 28.6%),救治成功率提高(94.7%vs 78.6%)(P <0.05)。两组治疗24 h和72 h外周血TGF-β1[HHFNC组(13.2±3.2) mg/L (24 h)、(11.5±2.9) mg/L (72 h) vs (15.8±3.6) mg/L (治疗前);NCPAP组(14.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加温湿化流量导管正压通气(HHFNC) 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MIR-2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