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会穴对脑的作用之古今研究探析 被引量:98
1
作者 马冉 孔立红 +2 位作者 齐凤军 沈峰 马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425-428,共4页
百会穴位于人体之巅,属于督脉,治疗作用广泛,是临床上常用的奇效穴之一。古代典籍对该穴有详尽的论述并记载了丰富的临床使用经验,现代医学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百会穴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力,提高抗抑郁能力,发挥脑保护作用,临床... 百会穴位于人体之巅,属于督脉,治疗作用广泛,是临床上常用的奇效穴之一。古代典籍对该穴有详尽的论述并记载了丰富的临床使用经验,现代医学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百会穴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力,提高抗抑郁能力,发挥脑保护作用,临床研究发现其是脑病的特效穴,并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揭示了百会对脑病的特异性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会 脑病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针刺镇痛机制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43
2
作者 艾林 戴建平 +4 位作者 赵百孝 田杰 樊永平 李少武 李兴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8期1197-1200,共4页
目的 利用fMRI观察针刺在健康志愿者疼痛模型中所产生的脑区激活灶变化 ,探讨针刺镇痛机制。方法 建立疼痛模型 ,行针刺太冲穴和非穴位前后的疼痛任务fMRI扫描 ,应用SPM 99分析功能数据。观察分析疼痛激活区以及针刺后疼痛信号变化。... 目的 利用fMRI观察针刺在健康志愿者疼痛模型中所产生的脑区激活灶变化 ,探讨针刺镇痛机制。方法 建立疼痛模型 ,行针刺太冲穴和非穴位前后的疼痛任务fMRI扫描 ,应用SPM 99分析功能数据。观察分析疼痛激活区以及针刺后疼痛信号变化。记录疼痛评分和得气感。结果 疼痛任务中多个脑区被激活。针刺太冲穴后 ,观察到ACC和丘脑的疼痛任务激活体积下降。结论 针刺参与到疼痛处理多个脑区的整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疼痛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人脑运动皮质对针刺足三里和阳陵泉反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45
3
作者 王苇 漆剑频 +3 位作者 夏业玲 黄晓琳 李文迅 王承缘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72-475,共4页
目的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技术观察人脑运动皮质对针刺足三里和阳陵泉穴的反应 ,对针刺神经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 2 0名健康志愿者 (正常对照组 )和 17例左侧中央沟区病变导致运动障碍的患者 (运动障碍组 )行实时动态fMR... 目的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技术观察人脑运动皮质对针刺足三里和阳陵泉穴的反应 ,对针刺神经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 2 0名健康志愿者 (正常对照组 )和 17例左侧中央沟区病变导致运动障碍的患者 (运动障碍组 )行实时动态fMRI检查。每名志愿者分别接受以下两项任务 :①右手对指运动 ,②被针刺右侧足三里和阳陵泉。对激活的运动皮质功能区进行计数。采用SAS软件包作精确概率法比较两项任务激活各运动功能区的概率。运动障碍组均接受针刺任务 ,观察病变周围fMRI信号变化情况。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对指任务时 ,除去 1例合作不好外 ,其余 19例激活右侧第一运动皮质区 (RMI) 8例 ,右侧运动前区 (RPMC) 8例 ,副运动区 (SMA) 9例 ,左侧第一运动皮质区 (LMI) 19例 ,左侧运动前区 (LPMC) 9例 :针刺任务时 ,除去 4例运动图像伪影明显外 ,其余 16例激活RMI 7例 ,RPMC 11例 ,SMA 9例 ,LMI 11例 ,LPMC 13例。对指运动激活LMI概率 (10 0 % )较针刺 (68.75 % )高 (P <0 .0 5 ) ;其余各运动功能区激活概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运动障碍组接受针刺任务时 ,在fMRI脑功能图的整个上额叶均可见明显的功能激活区。结论 fMRI证实运动皮质对针刺足三里和阳陵泉穴存在广泛的反应 ,人脑的这种反应可能为针刺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 运动皮质 针刺治疗 足三里 阳陵泉反应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 功能
原文传递
多穴位电脉冲刺激的脑皮层功能区fMRI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常时新 冯敢生 +3 位作者 孔祥泉 李刚 刘定西 张向群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 探讨多穴位电脉冲刺激时的脑功能区变化状况。资料与方法 选择治疗偏瘫患者常用的一组穴位 (肩骨禺、手三里、曲池、合谷 )对 12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的右上肢进行电脉冲刺激 ,同时进行BOLDfMRI扫描 ,运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 目的 探讨多穴位电脉冲刺激时的脑功能区变化状况。资料与方法 选择治疗偏瘫患者常用的一组穴位 (肩骨禺、手三里、曲池、合谷 )对 12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的右上肢进行电脉冲刺激 ,同时进行BOLDfMRI扫描 ,运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像 ,观察脑皮层相应功能区的激活状况。另外 ,随机选择其中 5例于不同时间段重复观察 ,评价兴奋区的可重复性。结果 针刺状态下 ,12例受试者的对侧初级躯体感觉区 (SM1)被激活 ,其中有 9例可观察到一侧或双侧辅助运动区 (SMA)兴奋、8例运动前区 (PMA)兴奋。激活区检测的可重复性 >80 %。结论 多穴位电脉冲刺激能特定性地激活相应的脑皮层兴奋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灸 穴位 大脑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刺激 多穴位电脉冲刺激 FMRI 偏瘫 功能图像
下载PDF
针刺脑反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附14名健康人资料观察 被引量:42
5
作者 方松华 章士正 +4 位作者 刘海 寿依群 张峭巍 崔恒武 胡兴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65-968,共4页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 MRI)观察针刺3条不同经络的穴位(三阴交、足三里和阳陵泉)所引起的脑功能区的信号变化,对针刺的神经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对1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针刺f MRI,每次磁共振扫描持续5min12s;手法行针30s,静息30s,...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 MRI)观察针刺3条不同经络的穴位(三阴交、足三里和阳陵泉)所引起的脑功能区的信号变化,对针刺的神经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对1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针刺f MRI,每次磁共振扫描持续5min12s;手法行针30s,静息30s,然后再重复相同的刺激模式,如此反复交替,直至试验结束。结果(1)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穴相同的脑部激活区为中央后回及右侧额下回;不同的激活区为左额下回、左岛叶、左侧顶下小叶、左小脑山顶、左颞中回及左额中回。针刺阳陵泉穴未发现大脑皮层的信号增高区。(2)针刺3条不同经络的3个不同的穴位均可以出现脑部信号减低区,其共同的区域见于双侧海马旁回、海马、扣带回、楔前叶及小脑。结论针刺不同的穴位可以在脑部特定的区域产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神经影像学 针刺
下载PDF
电针通里、悬钟穴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和fMRI改变的作用 被引量:34
6
作者 常静玲 高颖 +2 位作者 张华 谭中建 蒋根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7,I0002,共6页
目的:通过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患者针刺通里、悬钟前后的语言学评估,观察此穴位配伍的语言学疗效及探索语言功能的改善与皮质激活效应的关系和意义。方法:试验1: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志愿者在针刺通里、悬钟前后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进行... 目的:通过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患者针刺通里、悬钟前后的语言学评估,观察此穴位配伍的语言学疗效及探索语言功能的改善与皮质激活效应的关系和意义。方法:试验1: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志愿者在针刺通里、悬钟前后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进行语言学评价。试验2:分别电针左、右通里、悬钟,试验采用组块设计模式,静息阶段与刺激阶段交替;运用fMRI中的BOLD技术及SPM2软件分析方法来显示脑皮质功能区的激活情况。结果:电针左侧通里、悬钟后出现右侧颞上回、颞横回、额下回、岛叶、海马旁回、中央前后回、小脑扁桃体等部位的激活,电针右侧通里、悬钟后左侧颞上回、颞下回、海马旁回、角回、岛叶、顶上小叶、顶下小叶、中央后回等脑区出现激活;其中电针左侧的通里、悬钟后出现双侧颞叶的皮质激活效应。结论:针刺通里、悬钟可以激活脑语言功能区,从而证实针刺此组穴位可以改善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通过观察针刺单侧穴位后的侧别交叉激活和双侧皮质激活推测语言功能的双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通里穴 悬钟穴 失语症 语言功能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脑功能成像与胃泌素的影响 被引量:33
7
作者 胡伟 张蔚 +5 位作者 杨健 彭随风 杨家耀 时昭红 马军 刘海滨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0-743,共4页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针刺足三里穴后大脑皮层信息反应特点,探究针刺治疗FD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FD患者22例,其中11例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11例上腹痛综合征(EPS),另外设22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针刺足三里穴后大脑皮层信息反应特点,探究针刺治疗FD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FD患者22例,其中11例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11例上腹痛综合征(EPS),另外设22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针刺足三里的同时行BOLD-fMRI检查,并检测其针刺前后的血清胃泌素含量。结果:针刺后3组血清胃泌素含量均较针刺前降低。FD两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但FD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组脑部颞叶、下丘脑、海马回、扣带回、岛叶、枕叶等区域均被激活,FD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PDS及EPS组间无差异。结论:针刺足三里时可明显激活下丘脑及海马等区域,针刺后血清胃泌素的分泌受到抑制,由此推断针刺穴位-经络-中枢-脏腑的作用路径的存在,为下一步深入研究经络的神经传入传出途径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足三里穴 针刺 胃泌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
原文传递
斜视性弱视皮层损害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刘虎 赵堪兴 +2 位作者 陈敏 周天罡 史学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BOL D- f MRI)技术 ,探讨斜视性弱视的可能机制。 方法 以 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 11例斜视性弱视、8例正常人枕叶视皮层 BOL D- f MRI数据 ,比较斜视性弱视组与正常组皮层双眼像素指数...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BOL D- f MRI)技术 ,探讨斜视性弱视的可能机制。 方法 以 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 11例斜视性弱视、8例正常人枕叶视皮层 BOL D- f MRI数据 ,比较斜视性弱视组与正常组皮层双眼像素指数以及斜视性弱视组两眼皮层神经元的平均活动水平。 结果 正常组双眼像素指数 :4 7.82 %± 5 .34% ,斜视性弱视组 :14 .13%± 4 .5 5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 .0 5 )。选用高空间频率 (1、2 cycle/ degree)刺激时 ,弱视眼驱使皮层神经元平均活动水平较对侧眼降低 (P<0 .0 5 ) ,余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 (P>0 .0 5 )。 结论 斜视性弱视可能与皮层双眼细胞减少以及弱视眼对高空间频率视信息存在采样、编码的异常有关。BOL D- f MRI为深入探讨弱视的神经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弱视 皮层损害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BOLD-FMRI 神经元
原文传递
简单与复杂手指运动的fMRI对比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常时新 冯敢生 +4 位作者 孔祥泉 张向群 于群 熊茵 刘定西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研究简单和复杂手指运动激活脑皮层功能区的异同。资料与方法 选择一组正常志愿者 (12例 )按要求分别进行简单与复杂手指运动 ,同时进行BOLD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扫描 ,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获得运动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 目的 研究简单和复杂手指运动激活脑皮层功能区的异同。资料与方法 选择一组正常志愿者 (12例 )按要求分别进行简单与复杂手指运动 ,同时进行BOLD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扫描 ,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获得运动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对比观察脑皮层区的兴奋区的异同。结果  12例受试者中 ,复杂手指运动可激活对侧初级躯体感觉区 (SM1) ,其中 11例可观察到一侧或双侧辅助运动区 (SMA)兴奋 ,9例运动前区(PMA)兴奋 ;简单手指运动则均表现为对侧SM1兴奋 ,而SMA、PMA区被激活仅为 2例和 5例。激活区检测的可重复性大于 95 %。结论 复杂手指运动需要更多的脑皮层功能区参与运动的协调 ,因而能更多地激活非初始运动皮层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运动 大脑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针刺三阴交穴对脑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6
10
作者 陈文君 寿依群 +2 位作者 李建华 许志生 刘海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74-779,共6页
目的观察手捻针刺三阴交穴对脑组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影响,分析针刺三阴交穴对大脑不同区域功能的调节作用,从现代科学角度对针刺三阴交穴的可能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应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对8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接受针刺右... 目的观察手捻针刺三阴交穴对脑组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影响,分析针刺三阴交穴对大脑不同区域功能的调节作用,从现代科学角度对针刺三阴交穴的可能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应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对8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接受针刺右侧三阴交穴期间的功能活动进行全脑扫描,获得针刺三阴交穴的脑功能激活图。8名自愿者的数据经过空间平滑、头动矫正等处理后进行平均化,通过反卷积计算每个体素的信号改变,定义P<0.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针刺右侧三阴交穴可激活左右额内侧回、有额中回、左额下回、双侧中央旁小叶、左右中央前回、左右中央后回、左侧顶下小叶、双侧楔前叶、右颞中回、右扣带回、右扣带后回、双侧颞上回、双侧颞横回、双侧岛叶和双侧丘脑。结论针刺三阴交穴可激活额、顶、颞叶皮质以及扣带回、楔前叶、岛叶、丘脑,可能是其治疗泌尿、生殖、消化系统疾病和下肢神经痛、瘫痪,以及改善精神和睡眠状态的作用机制。针刺三阴交穴能引起双侧特定脑皮质的反应,进一步证实穴位与脑皮质相应代表区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针刺效应 三阴交穴
原文传递
合谷穴针刺周围性面瘫患者脑功能成像初步分析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杨骏 李传富 +5 位作者 张庆萍 袁爱红 徐春生 朱一芳 李落意 赵斌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608-610,共3页
目的:通过周围性面瘫病人与正常健康志愿者的针刺前、针刺中以及针刺后fMRI的对照研究,探讨针刺合谷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神经生理机制。方法:研究对象分为2组,面瘫组35例,正常对照组24例。2组采用相同的磁共振扫描序列采集针刺前、中、后... 目的:通过周围性面瘫病人与正常健康志愿者的针刺前、针刺中以及针刺后fMRI的对照研究,探讨针刺合谷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神经生理机制。方法:研究对象分为2组,面瘫组35例,正常对照组24例。2组采用相同的磁共振扫描序列采集针刺前、中、后3个静息态和1个针刺任务态的功能数据。利用AFNI程序分析任务态的针刺脑激活区,以及静息态的PCC、SI(左侧和右侧)、MI(左侧和右侧)以及SⅡ(左侧和右侧)的功能联系区。对所有fMRI数据进行组内分析和组间分析,并用Monte Carlo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校正。结果:任务态组内分析显示2组均可见多个脑区激活;静息态组内分析显示针刺前、中、后2组的PCC、SI、MI和SⅡ都与其他脑区存在着广泛的功能联系;组间分析显示面瘫组针刺前左侧SI和右侧MI与运动前区的功能联系增强;针刺中2组之间的功能联系没有显著性差异;面瘫组针刺后双侧的SⅡ与视觉及听觉皮层的功能联系减弱。结论:1)面瘫病人感觉运动皮层之间的功能联系增强;2)2组之间的针刺即时效应存在少许差别,针刺后的差别更加明显;3)针刺合谷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可能机制是针刺作用通过强化感觉运动皮层之间的相互功能联系,促进脑功能重组,实现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 合谷 周围面瘫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功能重组
下载PDF
神门、大陵针刺效应特异性探讨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李贞晶 孙忠人 +1 位作者 孙臣义 佟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通过对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下针刺神门穴和大陵穴激活不同脑功能区的观察,探讨两穴效应的相对特异性。方法:纳入右利手健康志愿者10例,分别针刺受试者的右侧神门和大陵穴,在fMRI下采用组块刺激模式进行扫描,所获得数据通... 目的:通过对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下针刺神门穴和大陵穴激活不同脑功能区的观察,探讨两穴效应的相对特异性。方法:纳入右利手健康志愿者10例,分别针刺受试者的右侧神门和大陵穴,在fMRI下采用组块刺激模式进行扫描,所获得数据通过Matlab软件SPM5模块分析,观察两穴的脑激活区。结果:针刺神门穴主要激活的brodmann分区为:左侧BA10、BA13、BA47、BA22;右侧BA40、BA44。针刺大陵穴主要激活的brodmann分区为:左侧BA46、BA47、BA22、BA10、BA45;右侧BA44、BA9、BA6、BA40。结论:针刺神门穴与大陵穴激活的脑功能区不完全相同,两穴共同激活区为语言、认知功能等相关区域;神门穴特异激活情绪控制等区域,大陵穴特异激活自主神经功能支配等区域,两穴针刺效应各具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神门 大陵 功能
原文传递
针刺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情感相关脑区fMRI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沈巍 邹蓓蕾 +5 位作者 李丹丹 王乙翔 王华成 杨澳龙 魏彬彬 孙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06-912,共7页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针刺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情绪调控区域的脑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受试者32例,其中1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组,16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予针刺天柱、颈百劳、肩中俞、阿是穴治疗,留...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针刺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情绪调控区域的脑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受试者32例,其中1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组,16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予针刺天柱、颈百劳、肩中俞、阿是穴治疗,留针30 min。观察组患者在针刺治疗前后采集静息态fMRI数据;对照组不进行治疗,仅需采集一次静息态fMRI数据。记录观察组针刺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针刺前疼痛灾难化量表(PCS)评分。比较观察组针刺前与对照组、观察组针刺前后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特点。基于种子点区域的脑功能连接分析针刺对颈痛患者情绪调节脑区中脑岛(insula)及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功能连接的影响,并分析其功能连接改变与观察组患者VAS、P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针刺后VAS评分为(1.94±1.12)分,低于针刺前的(5.62±1.20)分(P<0.05)。观察组患者针刺前PCS评分为(19.18±8.42)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针刺前与insula功能连接增高的区域有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和右侧中扣带回,与VTA功能连接增高的区域有右侧中央后回和右侧insula。观察组患者左侧insula和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的连接系数(r=0.438,P<0.05)、右侧insula和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的连接系数(r=0.483,P<0.05)与VAS评分呈正相关;观察组患者右侧insula和右侧中扣带回的连接系数(r=–0.560,P<0.05)、右侧VTA和右侧insula的连接系数(r=–0.525,P<0.05)与PCS评分呈负关联。针刺后,与insula功能连接降低的区域有双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前回、中扣带回、左侧胼胝体,双侧枕下回和左侧小脑与右侧insula功能连接增高;与VTA功能连接降低的区域有双侧背内侧前额叶、左侧前扣带回、右侧颞中回、左侧前扣带回。观察组患者针刺后左侧VTA-左侧背内侧前额叶、左侧前扣带回脑功能连接(r=–0.548,P<0.05)和右侧VTA-双侧背内侧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针刺 功能连接 脑岛 中脑腹侧被盖区 情绪调控
原文传递
捻针及假针刺刺激太冲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孙曌 沈巍 +2 位作者 王小龙 邹蓓蕾 傅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91-1195,共5页
目的:运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针刺和假针刺太冲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脑功能成像特点,分析太冲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中枢机制。方法:将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捻针组(10例)和假针刺组(8例),分别采用手法捻针和假针刺刺... 目的:运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针刺和假针刺太冲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脑功能成像特点,分析太冲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中枢机制。方法:将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捻针组(10例)和假针刺组(8例),分别采用手法捻针和假针刺刺激右侧太冲穴,均每捻转30s,间歇30s,共操作5min,同时针刺过程中观察fMRI扫描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特点,所获得数据通过Matlab软件SPM2模块分析。结果:针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太冲穴主要引起对侧脑区耗氧量增高,主要激活区域为左侧前扣带回(BA32)、左侧顶下小叶(BA40)、左侧颞下回(BA19)、左侧颞中回(BA37)、右额叶中央前回(BA6),激活区域与运动区、视觉、情感认知有关。假针刺太冲穴激活的脑区是右侧前扣带回(BA24)、左侧顶下小叶(BA40)、左侧额下回(BA7)。结论:太冲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作用和改善相关症状的中枢效应并非在激活传统控制血压的丘脑、延髓区域。太冲穴能激活前扣带回调节副交感神经降低血压,并且通过前扣带回加强与其他脑区的功能连接来改善长期高血压带来的认知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太冲
原文传递
论脑的多层面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22
15
作者 董奇 陶沙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46-53,共8页
关键词 脑高级功能 儿童 生物科学 关键期 多层面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科学层面 研究成果 脑发育 内隐学习
原文传递
基于分数低频振幅的针刺对吸烟渴求的即刻效应与中枢机制:fMRI脑功能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刘朝 方继良 +5 位作者 杨金生 孙黎 吴远 郭浪涛 张豪斌 王莹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72-1578,共7页
目的:基于分数低频振幅(fALFF),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针刺对烟草渴求的即刻效应,探讨其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受试者40名并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20名)和非吸烟组(20名);吸烟受试者要求fMRI扫描前烟草戒断24h,并由CO... 目的:基于分数低频振幅(fALFF),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针刺对烟草渴求的即刻效应,探讨其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受试者40名并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20名)和非吸烟组(20名);吸烟受试者要求fMRI扫描前烟草戒断24h,并由CO检测仪验证。fMRI设计类型为静息态,流程为"扫描-针刺-扫描"。针刺穴位选择列缺、合谷、百会、足三里、三阴交和太冲,留针时间30min,同时使用电针治疗仪在双侧列缺、足三里上进行连续波(15Hz)治疗30min,强度以受试者最大耐受为限。分别在针刺前静息状态、取针后静息态收集fMRI脑功能数据,并记录自拟吸烟渴求程度量表、明尼苏达尼古丁戒断症状量(MNWS)和吸烟渴求简短量表(QSU)。使用DPARSF软件包对fMRI数据进行预处理;使用SPM 12和REST软件计算每个个体的fALFF图像并进行比较。结果:1针刺后吸烟组自拟吸烟渴求量表、MNWS量表得分和QSU量表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2针刺前与非吸烟组相比,吸烟组受试者左侧回直肌神经活动抑制,左侧枕中回、小脑、左侧中央前后、右侧中央后回、右侧补充运动区神经活动激活;针刺前后比较,非吸烟受试者左侧颞中回神经活动抑制,右侧楔前叶、右侧角回、右侧额中回、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中央后回神经活动激活;针刺后,吸烟组受试者左侧颞下回、左侧三角部额下回、右侧脑岛、右侧枕上回、右侧小脑、左侧楔叶、左侧小脑神经活动抑制,左侧眶部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前扣带回神经活动激活。3相关分析表明自拟吸烟渴求程度与背外侧额上回和额中回、前扣带回具有相关性,MNWS量表得分与枕上回、背外侧额上回和小脑具有相关性,每日吸烟数与额中回具有相关性,尼古丁依赖程度与前扣带回具有相关性。结论: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依赖 针灸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分数低频振幅 吸烟渴求
原文传递
常规针刺与皮部浅刺外关穴配伍内关穴功能性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比较 被引量:23
17
作者 吴俊贤 黄泳 +4 位作者 赖新生 邹燕齐 唐纯志 杨君军 张贵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8期1625-1628,共4页
目的:运用fMR I观察外关穴配伍内关穴施以常规深度针刺和皮肤浅刺时,脑功能区的激活特点。方法:8名健康志愿者,先后接受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同时采用GE S ignal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全脑功能扫描,获得不同脑区的激活状态,采用感... 目的:运用fMR I观察外关穴配伍内关穴施以常规深度针刺和皮肤浅刺时,脑功能区的激活特点。方法:8名健康志愿者,先后接受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同时采用GE S ignal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全脑功能扫描,获得不同脑区的激活状态,采用感兴趣区(RO Is)法分析常规深度针刺与皮肤浅刺时激活几率、激活点数和激活强度的差异。结果:外关穴配伍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对不同脑区的激活几率和激活点数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激活强度统计比较表明,常规针刺对于右侧顶叶的激活强度高于皮部浅刺(P<0.05),其余各RO Is激活强度比较则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外关穴配伍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均能激活双侧脑功能区,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对脑区的激活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皮部浅刺 常规针刺 外关穴 内关穴
下载PDF
正常人体针灸效应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胡军武 王苇 +3 位作者 漆剑频 夏黎明 王承缘 肖旭轩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评价针刺体表穴位对脑部相应区域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表现。方法17例健康志愿者,在1.5TMRI仪上进行针刺足三里(S36)、阳陵泉(G34)的实时动态fMRI检查,观察并分析针刺效果明显者的脑部功能变化情况,判断针刺效果及其意义。结果1... 目的评价针刺体表穴位对脑部相应区域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表现。方法17例健康志愿者,在1.5TMRI仪上进行针刺足三里(S36)、阳陵泉(G34)的实时动态fMRI检查,观察并分析针刺效果明显者的脑部功能变化情况,判断针刺效果及其意义。结果17例志愿者中13例检查成功,可见躯体感觉运动区(SMC)、运动前区(PMC)、副运动区(SMA)激活明显,额叶前部、扣带回、尾状核头部、豆状核及丘脑、岛叶、岛盖皮质大多有大面积明显激活,小脑和桥脑也可见有激活,在左侧丘脑、SMA、SMC、PMC激活区附近有信号减低的现象,但激活的像素数不多;信号减低区包括两侧额叶内侧面皮质,双侧扣带回前部皮质,两侧海马区,右侧眶回、基底节、尾状核头部等。结论针刺对脑部相关穴位的治疗效应显著,可产生广泛而复杂的脑功能变化,fMRI可清楚显示针刺效应引起的脑部功能变化,是针刺机制及效应良好且直观的评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部 激活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功能变化 尾状核 正常人 评价途径 结论 侧面
原文传递
法律和认知神经科学:法学研究的新动向 被引量:22
19
作者 郭春镇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6-159,共14页
法学与认知神经科学之间进行的跨学科研究是法学研究的新动向。近些年来,欧美已有诸多研究机构和人员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此项研究。该研究借助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知识,对法学中一些基础性与应用性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且富... 法学与认知神经科学之间进行的跨学科研究是法学研究的新动向。近些年来,欧美已有诸多研究机构和人员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此项研究。该研究借助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知识,对法学中一些基础性与应用性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且富有开创性的探索,如公正与司法、脑死亡与安乐死、法律责任、证据与测谎等方面。此项研究既推进了法学知识的更新,又为法律规则的完善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当然,法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结合也会凸显诸如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冲突、"真"与"善"的冲突等问题,而这恰恰说明了该领域是一个学术"富矿",有待于我们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神经科学 跨学科研究 知识更新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
作者 郝晶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1期1195-1197,共3页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基本原理 影像信号 功能 磁共振成像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