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3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功能性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313
1
作者 刘晓娟 马克平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5-339,共15页
植物功能性状是指植物体具有的与其定植、存活、生长和死亡紧密相关的一系列核心植物属性,且这些属性能够显著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并能够反映植被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相比大多数基于植物分类和数量的研究,植物功能性状... 植物功能性状是指植物体具有的与其定植、存活、生长和死亡紧密相关的一系列核心植物属性,且这些属性能够显著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并能够反映植被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相比大多数基于植物分类和数量的研究,植物功能性状在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尺度上,都已成为解决重要生态学问题的可靠途径.本文回顾了植物功能性状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近10年来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包括功能性状的全球分布格局和内在关联,沿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功能多样性的定义及应用,与群落物种共存机制和群落动态变化的关系,与系统发育的关系,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以及对各类干扰的影响和响应.尽管功能性状研究已经延伸到生态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有力推动了各个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发展,仍然有很多值得关注和着重研究的方向.本文也对未来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研究,从性状测量和选取、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方向上提出了展望,并指出,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功能性状也可应用于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政策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 群落构建 群落动态 环境 功能多样 谱系关系 生态系统功能 干扰
原文传递
东灵山地区不同森林群落叶功能性状比较 被引量:119
2
作者 宝乐 刘艳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692-3703,共12页
植物功能性状(plant functional trait)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其中叶功能性状(leaf functional trait)与植株生物量和植物对资源的获得、利用及利用效率的关系最为密切。研究了东灵山地区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叶功能性状与地形... 植物功能性状(plant functional trait)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其中叶功能性状(leaf functional trait)与植株生物量和植物对资源的获得、利用及利用效率的关系最为密切。研究了东灵山地区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叶功能性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并对不同群落叶功能性状进行了比较。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叶干物质含量(LDMC)与比叶面积(SLA)、叶氮浓度(LNC)、叶磷浓度(LPC)、叶钾浓度(LKC)负相关;叶大小与叶厚度正相关;SLA与LNC、LPC、LKC正相关;LNC与LPC、LKC正相关;LPC与LKC正相关。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对叶大小、LNC、LKC来讲,海拔是各项地形因子中的首要影响因子;对LDMC、叶厚度来讲,坡度对其影响最大;对SLA、LPC来讲,坡位是其首要影响因子。依据乔木层的SLA和LDMC将5种群落分成3类,第一类是黑桦林和山杨林,第二类是辽东栎林,第三类是胡桃楸林和糠椴林。群落的分类情况符合该地带性植被优势度类型的分类情况,LDMC和SLA是最能体现群落间差异的叶功能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 群落 地形因子 叶干物质含量 比叶面积
下载PDF
植物叶经济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8
3
作者 陈莹婷 许振柱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35-1153,共19页
叶经济谱(leaf economics spectrum)概念自提出以来,已受到广泛关注。它第一次在全球尺度上定量分析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关系,从而量化和概括权衡策略(trade-off)的内涵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为后续植物性状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叶经济谱(leaf economics spectrum)概念自提出以来,已受到广泛关注。它第一次在全球尺度上定量分析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关系,从而量化和概括权衡策略(trade-off)的内涵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为后续植物性状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该文综合评述了叶经济谱的概念、内容和相关检验性或异议性观点,探讨叶经济谱的形成机制与动力,并从多角度、多方面概述叶经济谱理论的应用及扩展性研究,最后指出我国叶经济谱研究现状的不足,并对国内外叶经济谱理论的发展进行展望,强调共建共享全球基础数据库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变 功能性 全球变化 叶经济谱 数量化规律 权衡策略
原文传递
草甸草原羊草茎叶功能性状对长期过度放牧的可塑性响应 被引量:103
4
作者 李西良 侯向阳 +5 位作者 吴新宏 萨茹拉 纪磊 陈海军 刘志英 丁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0-451,共12页
植物对不同功能性状进行权衡,通过表型可塑性达到对异质生境的适应是植物的一种生态对策。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欧亚温带草原东缘的主要优势植物,研究其对放牧的表型反应对揭示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响应机制具有代表意义。该文以内蒙... 植物对不同功能性状进行权衡,通过表型可塑性达到对异质生境的适应是植物的一种生态对策。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欧亚温带草原东缘的主要优势植物,研究其对放牧的表型反应对揭示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响应机制具有代表意义。该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例,通过设置不同放牧压力与围封的长期试验,研究了羊草茎叶功能性状对放牧的可塑性响应模式。结果表明:1)与长期围封相比,长期放牧导致羊草茎叶性状显著小型化,其中,株高和个体地上生物量分别降低76.82%和89.88%,但3年短期围封对茎性状影响不显著,说明羊草表型矮小化现象具有一定的保守性;2)通过排序构建羊草性状可塑性变化谱,发现茎质量、总质量、茎高、株高、叶面积等为对放牧响应的敏感性状,而叶片数、茎粗、叶宽等较为稳定,为惰性性状;3)放牧干扰下,羊草性状可塑性程度与其变异性之间符合y=y0+aebx拟合关系,随着植物性状的响应强度增大,其变异性增强;4)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发现茎长、株高、叶面积、叶长等性状的投影重要性指标大于1,对地上生物量变化的解释率为68.6%,是导致长期放牧下羊草个体生物量降低的主要因子。研究认为,矮化型变是羊草的避牧适应对策,在亚稳态下,通过不同性状的权衡,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完成其生活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 羊草 草甸草原 过度放牧 表型可塑 草原植物矮小化
原文传递
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5
作者 柴永福 岳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557-4572,共16页
群落构建研究对于解释物种共存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论题。尽管近年来关于生态位和中性理论的验证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对于局域群落构建机制的认识仍存在很大争议。随着统计和理论上的进... 群落构建研究对于解释物种共存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论题。尽管近年来关于生态位和中性理论的验证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对于局域群落构建机制的认识仍存在很大争议。随着统计和理论上的进步使得用功能性状和群落谱系结构解释群落构建机制变为可能,主要是通过验证共存物种的性状和谱系距离分布模式来实现。然而,谱系和功能性状不能相互替代,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同时控制着群落构建,基于中性理论的扩散限制、基于生态位的环境过滤和竞争排斥等多个过程可能同时影响着群落的构建。所以,综合考虑多种方法和影响因素探讨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对于预测和解释植被对干扰的响应,理解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有重要意义。试图在简要回顾群落构建理论及研究方法发展的基础上,梳理其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整合功能性状及群落谱系结构的研究方法,解释群落构建和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的可能途径。在结合功能性状和谱系结构研究群落构建时,除了考虑空间尺度、环境因子、植被类型外,还应该关注时间尺度、选择性状的种类和数量、性状的种内变异、以及人为干扰等因素对群落构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构建 功能性 谱系结构 环境过滤 相似限制
下载PDF
地形和土壤特性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2
6
作者 丁佳 吴茜 +1 位作者 闫慧 张守仁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8-167,共10页
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功能性状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了探讨地形和土壤特性的差异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并找到影响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形态和生理性状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我们于2008年和2009年夏天在古... 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功能性状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了探讨地形和土壤特性的差异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并找到影响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形态和生理性状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我们于2008年和2009年夏天在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4ha大型监测样地测定了147个样方中115种常见木本植物的功能性状。所测性状包括3个生理生态性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PIABS和枝条比导率)和4个形态性状(气孔密度、叶厚度、比叶面积和叶长/宽比)。结合地形数据(平均海拔、凹凸度、坡度和坡向)和土壤数据(含水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碳含量和pH值),分析影响这些功能性状的主要驱动因子。排序结果显示,叶绿素含量随海拔和凹凸度的上升而下降,但与土壤中的氮含量和水分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由于古田山土壤呈酸性,土壤磷素缺乏,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PIABS与土壤氮、磷含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枝条比导率与土壤含水量具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比叶面积与海拔呈现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尺度上,海拔和凹凸度是影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功能性状最关键的两个地形因子,而土壤含水量和全氮含量是影响该地植物功能性状最主要的土壤因子。然而,由于土壤中磷的缺乏,诸如植物光合作用等一些重要的生理过程受到影响,使得某些性状与环境因子之间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 海拔 凹凸度 土壤含水量 土壤含磷量
原文传递
群落构建研究的新进展:进化和生态相结合的群落谱系结构研究 被引量:67
7
作者 牛红玉 王峥峰 +2 位作者 练琚愉 叶万辉 沈浩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5-283,共9页
群落如何构建是群落生态学中的重要问题。群落谱系结构研究将物种间的亲缘进化关系运用到群落生态学研究中,利用物种的系统发育状况推测历史因素对现有群落的影响,为推断影响群落组成的生态学机制提供了有效方法。群落谱系结构的研究方... 群落如何构建是群落生态学中的重要问题。群落谱系结构研究将物种间的亲缘进化关系运用到群落生态学研究中,利用物种的系统发育状况推测历史因素对现有群落的影响,为推断影响群落组成的生态学机制提供了有效方法。群落谱系结构的研究方法是首先建立可代表群落物种库的超级系统进化树,然后计算群落内物种间的谱系距离,最后通过统计方法检测其与随机模型下的谱系距离是否有显著差异来获得谱系结构(如谱系聚集、谱系发散),从而揭示群落构建中的关键生态过程(如生境过滤、竞争作用)。群落谱系结构与空间尺度、分类群尺度、时间尺度等不同研究尺度有关。在小的空间尺度下,随着分类群尺度降低、树木年龄级增大,群落谱系结构从聚集逐渐转为发散;而随群落空间尺度的增大,谱系趋向于聚集。谱系结构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分析集合群落下的谱系可以揭示区域生态过程的影响。另外,群落谱系结构研究还有助于探讨中性理论、密度制约假说等生态学理论,并预测干扰作用下的群落演化趋势。在利用谱系结构深入探讨群落构建成因时,需要基于生态特征和环境变量共同分析,同时考虑小尺度局域过程(群落的微环境或群落内种间相互作用等)和大尺度区域过程(地史过程和物种形成等),并可结合生态控制实验,以确认群落构建的关键因素。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今后需要注重通过选择合适的基因片段建立系统树,然后通过生态特征来加以校正,以更准确地反映物种间的亲缘距离。另外,获得谱系树后还需要寻找更加合理的统计模型和指数,增加统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生态学 系统进化树 尺度 功能性
原文传递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植物叶片与细根性状在种间及种内水平上的关联 被引量:61
8
作者 徐冰 程雨曦 +2 位作者 甘慧洁 周文嘉 贺金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8,共10页
植物的叶片与细根分别作为植物体地上和地下部分重要的营养器官,很多功能性状在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研究这种关联有助于理解植物各性状之间的相互作用、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以及建立细根性状的估算模型。该研究... 植物的叶片与细根分别作为植物体地上和地下部分重要的营养器官,很多功能性状在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研究这种关联有助于理解植物各性状之间的相互作用、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以及建立细根性状的估算模型。该研究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65种植物叶片与细根的氮(N)含量、磷(P)含量、N:P以及比叶面积(SLA)和比根长(SRL)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种间尺度上,叶片与细根间的N、P和N:P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SLA与SRL之间相关性较弱;在种内尺度上,叶片和细根的N、P及SLA与SRL,在不同的物种中呈现出不同的趋势。此外,叶片与细根性状的关联,在不同的植物功能群之间存在差异。例如,双子叶植物叶片与细根间的N含量显著相关,P含量不相关;而单子叶植物二者之间的P含量显著相关,N含量无关联。该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在相对一致的生境中,植物叶片与细根性状的关联主要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在种内尺度上这种关联不明显,这可能与植物功能性状在种内存在较小的变异幅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计量学 功能性 比叶面积 比根长 温带草地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 被引量:61
9
作者 唐青青 黄永涛 +1 位作者 丁易 臧润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2-270,共9页
不同物种间的功能性状差异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种共存的基础,而物种内个体间的性状变异对物种的共存和分布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湖北星斗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28种主要树种(通过物种多度排序获得,其中常绿和落叶... 不同物种间的功能性状差异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种共存的基础,而物种内个体间的性状变异对物种的共存和分布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湖北星斗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28种主要树种(通过物种多度排序获得,其中常绿和落叶树种各14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叶习性树种的4种功能性状(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面积和比茎密度)在种间和种内的差异程度。结果表明:(1)常绿和落叶树种在4种功能性状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常绿树种的比叶面积和叶面积显著低于落叶树种,但叶干物质含量和比茎密度则显著高于落叶树种;(2)比叶面积的变化主要来源于叶习性(57.49%),叶面积变化主要来源于种间(66.80%)和种内变异(27.52%),叶干物质含量的变化主要来源于种间(38.12%)和种内(33.88%)变异,但比茎密度的变化主要来源于种内变异(51.50%),其次为种间变异(32.52%);(3)常绿和落叶树种种间水平的性状相关性可能掩盖各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种内变异能够显著影响群落间的植物功能性状差异,但不同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程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 变异系数 种间变异 种内变异 常绿落叶植物 叶习
原文传递
植物功能性状权衡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10
作者 何芸雨 郭水良 王喆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21-1035,共15页
植物功能性状权衡关系反映了植物在资源获取与分配中采取的不同策略,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该综述从研究范围、叶性状、器官和植物类群4个方面入手,简要介绍植物功能性状关系研究在近10余年是如何在叶经济谱(LES)的基础上... 植物功能性状权衡关系反映了植物在资源获取与分配中采取的不同策略,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该综述从研究范围、叶性状、器官和植物类群4个方面入手,简要介绍植物功能性状关系研究在近10余年是如何在叶经济谱(LES)的基础上逐渐扩展和深入的。1)相关研究拓展到全球更多极端环境与特殊气候地区,发现在不同的气候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关系相对稳定,植物种内的功能性状关系已被证实与LES相似;2)功能性状网络从最初的6个经济性状扩展到叶片的分解、燃烧和水力等性状,发现叶片的分解速率和可燃性均与叶片形态性状、养分含量等显著相关,但叶片水力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则取决于所研究的物种及生存环境的水分条件;3)研究对象从植物叶片拓展到了根、茎、花、种子及植株整体,叶片的比叶质量与茎的木质密度、种子大小相耦合,但叶片形态性状与根和花的相关性状却无显著相关关系,证明这些器官可能是独立进化的;4)LES可以很好地解释特殊维管植物的生存适应策略:入侵植物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更快的相对生长速率,在LES中处于“低投入-快速回报”的一端;食虫植物的叶片特化为捕食器官,光合作用及生长速率相对较低,居于LES“高投入-缓慢回报”的另一端,此外,无论是最古老的种子植物苏铁属(Cycas)植物,或是蕨类和变水植物(苔藓和地衣),其功能性状关系都与LES大致相同。该文梳理了功能性状关系研究的进展脉络,提出了一些建议,期望为未来植物功能性状关系研究的选题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 叶经济谱 尺度 环境 器官 植物类群
原文传递
放牧对草原植物功能性状及其权衡关系的调控 被引量:56
11
作者 李西良 刘志英 +4 位作者 侯向阳 吴新宏 王珍 胡静 武自念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放牧是草原生态系统利用与管理的主要方式;而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原退化和生产力衰减问题已成为当前生产及理论上的一个棘手难题。近年来,植物功能性状及其权衡等新理论与方法的引入,为解析放牧对草原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工具,成为草原生态... 放牧是草原生态系统利用与管理的主要方式;而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原退化和生产力衰减问题已成为当前生产及理论上的一个棘手难题。近年来,植物功能性状及其权衡等新理论与方法的引入,为解析放牧对草原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工具,成为草原生态学的一个新兴领域,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回顾总结。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草原植物功能性状对放牧的响应及其权衡关系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了植物性状权衡变化的主要特征、成因与机制,针对学界关于放牧下植物矮化型变机制的"避牧适应假说"与"生长受阻假说"的争论,提出了下一步需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 放牧 草原 权衡
原文传递
长白山不同演替阶段森林植物功能性状及其与地形因子间的关系 被引量:52
12
作者 胡耀升 么旭阳 刘艳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915-5924,共10页
植物功能性状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不同种群功能性状的差异决定竞争优势,导致群落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进而演替。以长白山森林演替过程中4个阶段的典型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长白山地区森林不同层次优势种的茎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关... 植物功能性状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不同种群功能性状的差异决定竞争优势,导致群落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进而演替。以长白山森林演替过程中4个阶段的典型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长白山地区森林不同层次优势种的茎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功能性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并对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功能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比叶面积(SLA)与叶氮浓度(LNC)和茎磷浓度(SPC)正相关,与叶干物质质量(LDMC)负相关;叶厚度(LT)与LDMC负相关;LNC与LPC、SNC和LDMC呈正相关;茎氮浓度(SNC)与茎磷浓度(SPC)正相关;茎组织密度(STD)与LNC、SNC正相关。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海拔对SLA、LNC、LPC、STD、SPC影响最大;坡向对于LT、LDMC影响最大;坡位对SNC影响最大。各演替群落间的乔木层功能性状均有显著差异,灌木层的功能性状无显著差异,而草本层除了LDMC、LPC、SNC有显著差异外,其它指标均无显著差异;SLA、STD、LNC随演替的进行呈现明显增加趋势,LDMC、LPC随演替呈减少的趋势。LDMC和SLA是能体现群落演替差异的主要功能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森林类型 演替阶段 功能性 地形因子
下载PDF
坡向因子对黄土高原草地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2
13
作者 朱云云 王孝安 +1 位作者 王贤 邓美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6823-6833,共11页
研究群落水平上的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及功能多样性随坡向的变化规律,对认识不同坡向上的植物群落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高原不同坡向上的自然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植物功能性状(株高和比叶面积)和功能多样性测度指标(功... 研究群落水平上的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及功能多样性随坡向的变化规律,对认识不同坡向上的植物群落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高原不同坡向上的自然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植物功能性状(株高和比叶面积)和功能多样性测度指标(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和功能离散度)随坡向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阴坡的株高和比叶面积显著高于其他坡向;(2)一元性状的功能丰富度在不同坡向间均无显著差异;阴坡和半阴坡的多元性状功能丰富度显著高于阳坡;(3)阴坡的株高功能均匀度显著高于半阳坡,而比叶面积功能均匀度在各坡向的差异并不显著;多元性状功能均匀度在不同坡向差异显著,阴坡最高,半阳坡最低;(4)阴坡和半阴坡的株高功能离散度显著高于阳坡和半阳坡,而半阴坡的比叶面积功能离散度显著高于阳坡;半阴坡的多元性状功能离散度Rao指数显著高于阳坡。研究结果暗示了,在阴坡和半阴坡上,植物对群落内的生态位空间和资源利用更充分,种间竞争强度较低,不同物种之间生态位高度分化;而在阳坡和半阳坡上,由于水分等条件的限制植物可占据的生态位空间有限,导致其对占据的生态位空间使用不足,物种间资源竞争较强烈。在群落水平上,研究地区的植物功能性状及功能多样性随坡向的规律性变化,反映了黄土高原植被群落构建过程中坡向因子对功能性状的筛选效应。该研究结果对该区的植被恢复重建的物种选择及植被布局规划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向 群落构建 功能性 功能丰富度 功能均匀度 功能离散度
下载PDF
荒漠植物叶片水分和功能性状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49
14
作者 李善家 苏培玺 +2 位作者 张海娜 周紫鹃 解婷婷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3-160,共8页
选取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14种优势植物,测定了8个叶片水分与功能性状指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总含水量(TWC)、相对含水量(RWC)、干重含水量(DWWC)、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片水势(LWP)、比叶面积(SLA)、比叶体积(SLV),探讨荒漠植... 选取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14种优势植物,测定了8个叶片水分与功能性状指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总含水量(TWC)、相对含水量(RWC)、干重含水量(DWWC)、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片水势(LWP)、比叶面积(SLA)、比叶体积(SLV),探讨荒漠植物叶片水分与功能性状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探寻反映荒漠植物适应严酷环境的典型叶性状特征。结果表明:C4植物珍珠猪毛菜、梭梭、沙拐枣的δ13C值变化范围在–18‰~–15‰,其余的C3植物变化范围在–29‰~–24‰,其中花棒的δ13C值最小,为–28.34‰,红砂最大,为–24.63‰;对C3荒漠植物叶性状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SLV与LDMC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TWC、DWWC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SLA与LDMC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2),δ13C与LWP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SLV可以作为反映荒漠植物叶性状特征的重要指标,叶片水分及功能性状之间所呈现的特征及其对生境的响应都综合表现出荒漠植物的生态应对策略和适应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叶片 含水量 功能性 相互关系
原文传递
土壤动物与土壤健康 被引量:43
15
作者 孙新 李琪 +4 位作者 姚海凤 刘满强 吴东辉 朱冬 朱永官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3-1083,共11页
土壤动物与土壤健康息息相关,土壤动物多样性和功能能够灵敏反映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引起的土壤扰动。同时,土壤动物还通过与生物和非生物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对地上生态系统产生反馈作用。当前土壤动物在土壤健康评价体系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土壤动物与土壤健康息息相关,土壤动物多样性和功能能够灵敏反映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引起的土壤扰动。同时,土壤动物还通过与生物和非生物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对地上生态系统产生反馈作用。当前土壤动物在土壤健康评价体系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土壤线虫、节肢动物和蚯蚓等类群,仍缺乏基于土壤动物的系统性评价指标。因此,本文围绕土壤动物在指示土壤健康方面的潜力,系统总结了现有基于土壤动物的土壤健康评价指标,强调未来应建立和完善土壤动物基因组信息数据库,挖掘土壤动物的功能性状,加强土壤食物网结构和生态功能的研究,建立集成土壤动物物种多样性、功能性状和土壤食物网的指标体系,从而促进土壤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健康 土壤动物 功能性 土壤食物网
下载PDF
南北样带温带区栎属树种功能性状间的关系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41
16
作者 冯秋红 史作民 +1 位作者 董莉莉 刘世荣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9-627,共9页
在南北样带温带区选择11个栎属(Quercus)树种的核心分布区,对各分布区内栎属建群树种的功能性状进行了测定,并对功能性状间的关系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植物-环境关系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虽然... 在南北样带温带区选择11个栎属(Quercus)树种的核心分布区,对各分布区内栎属建群树种的功能性状进行了测定,并对功能性状间的关系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植物-环境关系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虽然比叶重(LMA)和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在反映栎属树种生活策略上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但是相比之下,LMA的作用略胜一筹;基于面积的叶片养分含量间的关系较基于质量的更为显著;除叶片单位面积磷含量(Parea)和单位面积钾含量(Karea)间关系外,无论是基于面积还是质量的叶片氮(N)、磷(P)含量间的正相关,均较两者与钾(K)含量间的正相关显著,这可能与K元素并不直接参与任何稳定结构物质的合成有关。温度和日照时数是影响功能性状间关系的主要气象因子,与基于质量的养分含量相比,基于面积的养分含量更易于受温度和日照时数的影响;降水仅仅影响叶片Parea与其他性状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 生活策略 气象因子 栎属 南北样带温带区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调节功能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7
作者 韩春 陈宁 +1 位作者 孙杉 赵长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191-2199,共9页
本研究从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出发,介绍了其相关概念及发展史,总结了目前森林生态水文学的研究成果,对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界面层(林冠层、枯落物层及土壤层)的水文过程、影响因素及生态水文模型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本研究从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出发,介绍了其相关概念及发展史,总结了目前森林生态水文学的研究成果,对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界面层(林冠层、枯落物层及土壤层)的水文过程、影响因素及生态水文模型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水质净化和物质循环过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目前的研究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深入:(1)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界面层(林冠层、枯落物层及土壤层)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对流域水分储蓄、循环、入渗与产流过程的影响及其机理;(2)森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水质净化、元素循环三者之间耦合机制方面的研究;(3)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之间的相互关系;(4)在时间尺度和流域尺度上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水文过程的变化情况。因此,今后的研究应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多学科、多尺度的综合研究,同时要结合现代高新技术方法来研究不同植被类型的功能性状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水文 功能性 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功能
原文传递
植物功能性状与湿地生态系统土壤碳汇功能 被引量:35
18
作者 王平 盛连喜 +2 位作者 燕红 周道玮 宋彦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6990-7000,共11页
湿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响应全球变化的重要环节。然而,湿地生态系统碳汇调节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并且对影响因子的研究多集中在非生物因子上。综述了植物功能性状和功能性状多样性对湿地生态系统土... 湿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响应全球变化的重要环节。然而,湿地生态系统碳汇调节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并且对影响因子的研究多集中在非生物因子上。综述了植物功能性状和功能性状多样性对湿地生态系统土壤碳汇功能的影响,阐明了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响应全球变化的重要性,介绍了植物功能性状对生态系统碳输入和输出过程的影响,简述了植物功能性状多样性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指示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现状和预测未来趋势等方面的应用。从优势植物、植物种间关系和植物-微生物种间关系3方面总结了植物功能性状多样性直接和间接影响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途径。展望了植物功能性状和功能性状多样性与湿地生态系统土壤碳汇功能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 功能性多样 碳汇 土壤碳
下载PDF
玛曲高寒沼泽化草甸51种植物光合生理和叶片形态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32
19
作者 任青吉 李宏林 卜海燕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3-603,共11页
基于功能性状的研究方法广泛地应用于生态学研究,用于解释不同层次的复杂的生态学过程,而绿色植物叶片的功能性状长期被认为对植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对玛曲高寒沼泽化草甸51个植物种(分属于14科)的叶片形态和光... 基于功能性状的研究方法广泛地应用于生态学研究,用于解释不同层次的复杂的生态学过程,而绿色植物叶片的功能性状长期被认为对植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对玛曲高寒沼泽化草甸51个植物种(分属于14科)的叶片形态和光合性状进行测量,比较不同物种和不同功能群(莎草科、禾本科和双子叶类杂草)的差异,分析叶片形态特征和叶片光合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物种、不同功能群之间在比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叶片形态和光合特征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例如禾本科植物具有较高的比叶面积和水分利用效率,双子叶类杂草具有较大的叶面积,而莎草科植物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物种水平还是功能群水平,叶片形态和叶片光合性状之间都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该研究揭示了高寒沼泽化草甸植物物种在叶片功能性状上的显著分化,进而使得这些物种能在同一个草地群落中共存,而群落中不同功能群物种的组成差异将会对群落的结构、功能和资源利用产生显著的影响。该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高寒沼泽化草甸提供基础研究数据并为其保护和恢复提供生理生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沼泽化草甸 功能性 叶片形态特征 光合生理特征 水分利用效率 功能
原文传递
北京植物园不同功能型植物叶经济谱 被引量:32
20
作者 宋贺 于鸿莹 +2 位作者 陈莹婷 许振柱 周广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61-1869,共9页
通过对北京植物园不同功能型植物的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叶面积、叶干质量以及叶氮含量等性状参数进行测定,分析了不同功能型植物的叶经济谱.结果表明:生活型中草本植物、生活史中一年生植物、光合型中C4植物靠近叶经济谱中... 通过对北京植物园不同功能型植物的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叶面积、叶干质量以及叶氮含量等性状参数进行测定,分析了不同功能型植物的叶经济谱.结果表明:生活型中草本植物、生活史中一年生植物、光合型中C4植物靠近叶经济谱中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而生活型中乔木和灌木、生活史中多年生植物、光合型中C3植物位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表明不同功能型植物通过叶片性状间的权衡采取不同的环境适应策略,验证了不同功能型植物叶经济谱的存在.不同功能型植物叶片性状具有明显差异,其中不同生活型间的叶片比叶面积(SLA)、叶氮含量(N_(mass))、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ss))、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均表现出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灌木>乔木;不同生活史间一年生植物的SLA、N_(mass)、A_(mass)、PNUE均显著高于多年生植物;不同光合型间植物的A_(mass)、PNUE、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表现出C4>C3.N_(mass)、A_(mass)、SLA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与SLA呈显著负相关;PNUE与SLA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经济谱 植物功能 功能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