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肱骨髁上骨折解剖与功能复位早期临床功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冯伟 王强 +1 位作者 宋宝健 朱丹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解剖复位与功能复位术后早期临床功能的差异。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解剖复位与功能复位术后早期临床功能的差异。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复位标准分为解剖复位组与功能复位组。观察术后6周、8周、12周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趋势,并以术后12周为观察终点,比较不同复位效果下早期临床功能的差异。结果随访62例患儿,其中解剖复位42例,功能复位20例。术后6周、8周、12周,解剖复位组伸肘角度丢失值分别为(34. 64±6. 93)°、(29. 05±6. 37)°、(11. 31±5. 19)°,屈肘角度丢失值分别为(29. 05±5. 76)°、(20. 60±6. 55)°、(10. 24±5. 52)°,功能复位组伸肘角度丢失值分别为(39. 75±6. 17)°、(25. 25±7. 34)°、(16. 50±6. 30)°,屈肘角度丢失值分别为(32. 25±5. 45)°、(24. 75±5. 25)°、(14. 00±7. 36)°。以术后12周为早期观察终点,比较两组伸肘角度丢失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433,P=0. 001);比较屈肘角度丢失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247,P=0. 028);两组患儿提携角度分别为(4. 29±3. 76)°和(4. 50±3. 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213,P=0. 832)。结论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复位与功能复位后肘关节屈伸功能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改善;但在术后早期,解剖复位肘关节屈伸功能优于功能复位。因此,相对于功能复位,解剖复位可以获得更好的早期肢体功能和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解剖 功能复位 儿童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110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孟勇 信效堂 +2 位作者 姜鹏 兰海 于永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9期7291-7294,共4页
背景: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是治疗转子间骨折最常用手术方式,但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易发生螺钉切出股骨头,导致手术失败。目的:回顾性分析导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7例接受切开复位,135°... 背景: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是治疗转子间骨折最常用手术方式,但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易发生螺钉切出股骨头,导致手术失败。目的:回顾性分析导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7例接受切开复位,135°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对病历资料完整11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Evans骨折分型,采用Singh分级评定骨的质量,采用尖顶距评价拉力螺钉在股骨头的位置。选择年龄、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类型、复位稳定性、内固定的植入位置作为分析变量,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获得3~24个月随访,16例患者内固定失败。内固定失败者平均年龄77.5岁(63~88岁),较骨折愈合组者年长8.5岁(P=0.03)。骨质疏松轻重程度以及尖顶距值大小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骨折稳定与否对内固定成败有显著性意义(P<0.05)。良好复位与功能复位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1)。结果提示,年龄、骨折类型、骨骼质量、螺钉置入内固定的置入位置(尖顶距)以及内侧骨皮质复位质量是导致螺钉置入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功能复位并不增加螺钉置入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对于高龄、严重骨质疏松的不稳定骨折不宜应用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对于采用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的一般患者应力求使尖顶距值<25mm,功能复位即可,但应力求使后内侧骨皮质良好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转子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 功能复位 内侧骨皮质
下载PDF
有限切开功能复位在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术中的应用(附213例报告) 被引量:9
3
作者 于连祥 张喜善 鲁玉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116-1117,共2页
[目的]总结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213例,其中68例采用小切口或有限切口复位,严重粉碎性骨折达到功能复位。术后行包括CPM在内的有序功能锻炼。[结果]获得随访205例,时间8~2... [目的]总结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213例,其中68例采用小切口或有限切口复位,严重粉碎性骨折达到功能复位。术后行包括CPM在内的有序功能锻炼。[结果]获得随访205例,时间8~29个月,平均13个月。Ⅰ期愈合189例,延迟愈合16例,经动力化或植骨后,全部骨性愈合,优良率为95.1%。[结论]带锁髓内钉是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理想方法,术中骨折复位与保护骨折块血供并重的观念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长管状骨骨折 功能复位 带锁髓内钉固定 有限切开 术中 带锁髓内钉治疗 粉碎性骨折 临床经验 功能锻炼 Ⅰ期愈合 延迟愈合 骨性愈合 骨折复位 小切口 CPM 优良率 骨折块
下载PDF
功能复位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文韬 秦大平 +2 位作者 张晓刚 王志鹏 仝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9-445,共7页
目的: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治疗过程中椎体高度不能恢复到解剖复位但疗效满意的现象,结合中医骨伤功能复位理论,利用有限元分析寻找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四例T12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 目的: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治疗过程中椎体高度不能恢复到解剖复位但疗效满意的现象,结合中医骨伤功能复位理论,利用有限元分析寻找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四例T12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影像资料,构建T12椎体高度为0-3级(Genant半定量法)T11-L1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各一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施加垂直、屈曲、左侧屈、右侧屈四个不同状态的载荷后,观察椎体强化术后T12椎体的应力。结果:T12椎体强化术不同椎体高度之间应力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功能复位的标准适用于指导椎体强化术的临床治疗,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治疗并不要求绝对追求伤椎椎体高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CF患者 功能复位 椎体强化术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对《外科学》第9版骨折治疗原则的商榷 被引量:9
5
作者 许明熙 盛雷 +1 位作者 汪礼军 黄珍谷 《医学争鸣》 CAS 2020年第1期47-49,共3页
我国本科教材《外科学》第9版对骨折治疗原则的修订不符合逻辑:一是手法复位应争取达到解剖复位,否则必须手术复位;二是删除了切开复位指征中涉及功能复位的限制条款。本文认为其完全忽视了功能复位标准的存在价值。手法复位不成功才具... 我国本科教材《外科学》第9版对骨折治疗原则的修订不符合逻辑:一是手法复位应争取达到解剖复位,否则必须手术复位;二是删除了切开复位指征中涉及功能复位的限制条款。本文认为其完全忽视了功能复位标准的存在价值。手法复位不成功才具手术指征,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往往无须手术;功能复位标准对切开复位指征具有规则性的制约作用,不能自相矛盾地删除否定,使其成为摆设。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同等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学 骨折治疗 解剖复位 功能复位
下载PDF
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体会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桂红 郭明学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432-433,共2页
面骨解剖特殊,结构复杂,骨质薄厚不一,布满窦腔与管道,当受到外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治疗既要恢复原有解剖形态,又要功能复位,因此,正确的复位和固定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颌面部骨折 坚固内固定技术 治疗 解剖形态 功能复位
下载PDF
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郭瑞萍 翟玲玲 王明 《华南预防医学》 2023年第4期507-509,513,共4页
目的分析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复位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慢性基础性疾病、骨折... 目的分析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复位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慢性基础性疾病、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创伤严重评分(ISS)、手术时机、固定方式、持续被动锻炼仪(CPM)功能锻炼情况,患者出院后8个月时进行随访跟踪调查,由具有执业资格的骨科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功能复位诊断,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术后骨折功能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有效四肢骨折研究对象1976例,功能复位1873例(94.79%),未达到功能复位103例(5.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0.386)、慢性基础性疾病(OR=0.268)、骨折类型(OR=0.561)、创伤严重评分(OR=0.057)、手术时机(OR=1.730)、CPM功能锻(OR=1.636)是四肢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论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受到年龄、慢性基础性疾病、骨折类型、创伤严重评分、手术时机、CPM功能锻炼因素影响,应综合评估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和术后康复锻炼方案,促进患者术后功能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功能复位 骨折分类 切开复位内固定 康复锻炼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分析体位护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功能复位效果
8
作者 马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111-114,共4页
调查临床收治视网膜脱离患者辅以体位护理的效果。方法 纳入视网膜脱离患者380例,选自2021.04~2022.04,随机划分为2组,190例/组,就两组干预效果展开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经护理后,成功功能复位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偏高,并发症率偏低,(p<... 调查临床收治视网膜脱离患者辅以体位护理的效果。方法 纳入视网膜脱离患者380例,选自2021.04~2022.04,随机划分为2组,190例/组,就两组干预效果展开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经护理后,成功功能复位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偏高,并发症率偏低,(p<0.05)。结论 医院收治视网膜脱离者的相关护理工作需予以重视,辅以常规基础性护理的同时再加上体位护理能够进一步优化整体疗效,帮助患者获得快速康复,护理效果受到患者较高评价,护理满意度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护理干预 视网膜脱离 功能复位 效果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在功能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力学稳定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柄訸 张晓刚 +1 位作者 秦大平 彭晓东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2期29-32,共4页
中医功能复位理论是一个得到普遍认可的观点,功能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肯定。利用计算机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研究的方法对中医功能复... 中医功能复位理论是一个得到普遍认可的观点,功能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肯定。利用计算机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研究的方法对中医功能复位治疗OVCF进行生物力学研究,将不断发展与完善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疾病,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临床运用中医理论指导治疗OVCF提供依据。然如何利用好FEA对OVCF的治疗进行研究,在今后生物力学研究过程中仍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功能复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 生物力学 综述
原文传递
微创交锁髓内钉治疗60例胫骨干骨折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术 任义 何国军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558-3559,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应用、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方法对微创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60例胫骨干骨折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采用闭合、小切口辅助切开复位交锁钉固定。结果 60例患者平均随访13个月,肢体、关节功... 目的探讨微创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应用、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方法对微创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60例胫骨干骨折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采用闭合、小切口辅助切开复位交锁钉固定。结果 60例患者平均随访13个月,肢体、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5%,一期骨折愈合率91.7%,平均骨临床愈合时间7.6个月,感染率3.33%(2/60),无髓内钉断裂。结论微创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骨折固定术 功能复位 有限扩髓
下载PDF
四肢闭合性骨折72例分析
11
作者 张德懋 倪健 裴伟俭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11-13,共3页
四肢闭合性骨折临床多见,在治疗时有两个问题需认真对待,首先是采取切开复位还是闭合复位.其次是要求解剖复位还是功能复位.针对这两个方法与目的的关系,必须有一个足够的认识,只有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方能准确掌握适应征,以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 四肢闭合性骨折 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 功能复位 解剖复位
下载PDF
骨康灵胶囊与骨愈合刺激仪对骨折愈合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启 刘涛 程斌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89-490,共2页
目的 :观察和比较骨康灵胶囊和骨愈合刺激仪对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收治长骨骨折病人 6 0例 ,先达到解剖或功能复位后 ,将所有病人分为 4组 ,A组 :骨康灵胶囊 1.2 g口服 ,tid ;B组 :GHY Ⅲ型骨愈合刺激仪 10h·d-1治疗 ;... 目的 :观察和比较骨康灵胶囊和骨愈合刺激仪对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收治长骨骨折病人 6 0例 ,先达到解剖或功能复位后 ,将所有病人分为 4组 ,A组 :骨康灵胶囊 1.2 g口服 ,tid ;B组 :GHY Ⅲ型骨愈合刺激仪 10h·d-1治疗 ;C组同时予以上述两种治疗 ;D组为对照组 ,不予以上述治疗。时间均为 4周。然后比较其各组的疗效。结果 :通过计算A组总有效率为 87% ,B组 87% ,C组 93% ,D组 4 7%。结论 :合用骨康灵胶囊和骨愈合刺激仪患者的总显效率远远高于单用一种治疗方法 ,而总有效率亦高于单用一种治疗方法。而无论是单用骨康灵胶囊还是骨愈合刺激仪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都要高于对照组 (不采取任何治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康灵胶囊 GHY-Ⅲ型骨愈合刺激仪 功能复位 解剖复位 异常活动动度
下载PDF
手法复位腋下加垫弹力带固定治疗陈旧性肩关节脱位5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凡 《福建中医药》 2007年第4期22-23,共2页
陈旧性肩关节脱位临床并不少见,对其治疗一直困扰着骨科界。闭合复位难度大.易于并发肱骨上段骨折及加重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有一定的适应症范围,但一旦成功,多获得良好功能,治疗费用相对较低;而手术切开复位创伤大,操作复杂... 陈旧性肩关节脱位临床并不少见,对其治疗一直困扰着骨科界。闭合复位难度大.易于并发肱骨上段骨折及加重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有一定的适应症范围,但一旦成功,多获得良好功能,治疗费用相对较低;而手术切开复位创伤大,操作复杂.正常组织损伤多,术后常伴有持久的疼痛和严重功能障碍,疗效不尽如人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肩关节脱位 手法复位 固定 功能复位
下载PDF
多焦视网膜电图评价视网膜脱离手术术前、术后视网膜功能
14
作者 滕岩 李莉 +2 位作者 冯广忠 于旭辉 王晓丹 《伤残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ERG)对视网膜脱离(retina detachment,RD)术前、术后的视功能客观评价意义。方法:应用Retiscan图像系统对101例RD患者的101只患眼及未网脱眼术前和术后的视功能进行MERG检测...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ERG)对视网膜脱离(retina detachment,RD)术前、术后的视功能客观评价意义。方法:应用Retiscan图像系统对101例RD患者的101只患眼及未网脱眼术前和术后的视功能进行MERG检测。测试野水平视角为±30°,垂直视角为±30°,采用ERG-jet电极,在8min(分8段)记录64个视网膜部位的反应。结果:视网膜脱离区域P1波振幅密度和N1波振幅较对侧眼相应值均明显降低(P<0.001),P1波和N1波潜伏期较对侧眼相应区域的潜伏期明显延迟(P<0.001):视网膜脱离区域术后P1波振幅密度和N1波振幅较术前同一区域均有明显提高(P<0.001),P1波和N1波潜伏期较术前同一区域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01);视网膜脱离区域术后P1波振幅密度和N1波振幅较对侧眼对应区域均有明显降低(P<0.001),P1波和N1波潜伏期较对侧眼相应区域的潜伏期明显延迟(P<0.001)。结论:多焦ERG能客观定量评价RD 术前、术后的视功能;视网膜脱离手术虽然能达到解剖复位,却不能完全达到功能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功能 术后 手术术前 N1波潜伏期 Retiscan 视网膜脱离手术 视网膜部位 P1波 功能 对侧眼 客观评价 MERG 图像系统 定量评价 解剖复位 功能复位 振幅 密度 RD 视角 延迟
原文传递
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复杂性肱骨干骨折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鲍剑 王小平 +2 位作者 陈跃军 马镇疆 刘俊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1年第3期307-308,共2页
1997年1月~2000年4月作者应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复杂性骨折25例,经平均1年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功能外固定架 挠神经损伤 骨干骨折 单臂 骨折端 骨不连 髓内钉固定 功能复位 开放性骨折 骨感染 内固定
下载PDF
体位护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功能复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0期237-239,243,共4页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功能复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6年7月~2017年6月接受常规护理的4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7月~2018年5月常规护理的基础...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功能复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6年7月~2017年6月接受常规护理的4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7月~2018年5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体位护理的4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复位成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功能复位成功率及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体位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视网膜功能复位及心理状态改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体位护理干预 功能复位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动力髋内固定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信效堂 孟勇 +3 位作者 姜鹏 陈聪 兰海 于永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9期641-644,共4页
目的 对导致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动力髋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110例接受切开复位,135°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且病历资料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29例,女... 目的 对导致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动力髋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110例接受切开复位,135°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且病历资料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29例,女性81例;年龄55~87岁,平均77.4岁.采用Evans骨折分型:Type Ⅰ-1型8例,Type Ⅰ-2 19例,Type Ⅰ-3 35例,Type Ⅰ-4型47例,Type Ⅱ 1例.采用Singh分级评定骨的质量:其中Ⅵ级4例,Ⅴ级31例,Ⅳ级52例,Ⅲ级23例.采用尖顶距(tip-apix distance, TAD)评价拉力螺钉在股骨头的位置.选择年龄、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类型、复位稳定性、内固定的植入位置作为分析变量,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3.0~24.0个月(平均12.4个月)随访,14例患者内固定失败.内固定失败组平均年龄77.4岁(63~87岁),较骨折愈合组年长8.9岁(P=0.04).骨质疏松轻重程度以及TAD值大小间均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稳定与否以及后内侧骨皮质对合情况是否良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复位与功能复位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6).结论 年龄、骨折类型、骨骼质量、内固定的植入位置(TAD)以及内侧骨皮质复位质量是导致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功能复位并不增加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对于高龄、严重骨质疏松的不稳定骨折不宜应用动力髋内固定.对于采用动力髋内固定的一般患者应力求使TAD值〈25,功能复位即可,但应力求使后内侧骨皮质良好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松 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内固定 功能复位 内侧骨皮质
下载PDF
锁骨骨折治疗方式比较
18
作者 陈宇 丁鑫 +2 位作者 邸春伟 金宁旭 吴长明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锁骨骨折 治疗方式 记忆合金钢板 功能复位 复位克氏针 骨折治疗 骨折愈合 保守治疗
下载PDF
试述正骨手法的组合与协调
19
作者 李宁 诸方受 《中医正骨》 2003年第9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正骨手法 中医骨伤科 摸法 功能复位 解剖复位
下载PDF
PPV术后玻璃体后界膜残留与PVR
20
作者 朱晓华 姜德咏 郭小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278-280,共3页
目的:描述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后界膜残留的一些临床特征,探讨其在复发性PVR的作用。方法:玻璃体切割术后复发性PVR和视网膜脱离接受再次玻璃体切割36眼,术中发现玻璃体后界膜残留28眼:有硅油充填21眼,充填时间2~26mo;无充填7眼。首... 目的:描述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后界膜残留的一些临床特征,探讨其在复发性PVR的作用。方法:玻璃体切割术后复发性PVR和视网膜脱离接受再次玻璃体切割36眼,术中发现玻璃体后界膜残留28眼:有硅油充填21眼,充填时间2~26mo;无充填7眼。首次病变:RRD合并CD、巨大裂孔、黄斑裂孔11眼、早期外伤玻璃体积血10眼、视网膜血管病变玻璃体积血7眼、特发性玻璃体病变2眼。追踪观察6~34mo。结果:B超发现玻璃体内有一层较为完整的膜状结构6眼。玻璃体后界膜残留所致的复发性PVR和视网膜脱离,多发生在术后4~12wk。PPV术中发现较为完整膜结构23眼,部分膜结构5眼,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证实为后界膜。再次手术后7眼PVR再生,5眼再次手术,2眼经历3次手术,最终21眼(75%)视网膜获得功能复位,2眼获解剖复位,2眼拒绝再手术,3眼眼球萎缩。结论:玻璃体后界膜残留是PPV手术常见并发症,易发生于PDR、无明显PVR的RRD和早期外伤性玻璃体积血患者;玻璃体后界膜残留是PPV术后产生PVR和视网膜脱离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后界膜 PVR 残留 外伤性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切割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血管病变 术中发现 玻璃体病变 常见并发症 复发性 临床特征 硅油充填 巨大裂孔 黄斑裂孔 追踪观察 玻璃体内 免疫组化 再次手术 功能复位 解剖复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