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爪式爬杆机器人的夹持性能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江励 管贻生 +3 位作者 周雪峰 杨铁牛 苏满佳 吴鸿敏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40,共7页
双爪式攀爬机器人已成为一类重要的和主流的攀爬机器人,这类机器人中两端手爪对攀爬对象抓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攀爬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求,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基于此,在介绍自行开发的双爪式爬杆机器人Climbot之后提出这类机器人抓夹圆... 双爪式攀爬机器人已成为一类重要的和主流的攀爬机器人,这类机器人中两端手爪对攀爬对象抓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攀爬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求,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基于此,在介绍自行开发的双爪式爬杆机器人Climbot之后提出这类机器人抓夹圆杆时的夹持力封闭性问题,对封闭性进行论证。分别分析机器人进行平面攀爬和空间攀爬时对支撑端夹持器产生的负载形式,建立其力平衡模型。基于该模型,计算夹持器的各种尺寸参数对夹持性能的影响,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几组攀爬夹持试验对提出的夹持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对夹持器的设计和攀爬安全性的保证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杆机器人 抓夹安全性 夹持封闭 平衡模型 夹持器设计
下载PDF
超细颗粒流化聚团尺寸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勇 高凯歌 +2 位作者 李海念 雷玉庄 张青 《中国粉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2,18,共7页
根据聚团形成机理和分析方法的不同对超细颗粒流化聚团尺寸预测模型进行分类和评述,将模型值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模型仅能预测相应实验条件下的聚团尺寸,适用性较差。指出为获得适用范围广泛的聚团尺寸预测模型,应深入研... 根据聚团形成机理和分析方法的不同对超细颗粒流化聚团尺寸预测模型进行分类和评述,将模型值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模型仅能预测相应实验条件下的聚团尺寸,适用性较差。指出为获得适用范围广泛的聚团尺寸预测模型,应深入研究聚团形成机理以及各种作用力的计算和参数选取,建立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机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团尺寸 预测模型 平衡模型 能量平衡模型
下载PDF
聚并器内颗粒聚团数值模拟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建祥 王京阳 许帅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52-55,共4页
湍流聚并技术能使小颗粒长大成大颗粒从而提高传统除尘器对超细颗粒的捕捉效率来减少超细颗粒的排放量。用欧拉双流体模型耦合力平衡模型(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引入)对聚并器进行数值模拟。模拟了聚并器内聚团的长大;计算了聚并器出... 湍流聚并技术能使小颗粒长大成大颗粒从而提高传统除尘器对超细颗粒的捕捉效率来减少超细颗粒的排放量。用欧拉双流体模型耦合力平衡模型(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引入)对聚并器进行数值模拟。模拟了聚并器内聚团的长大;计算了聚并器出口不同位置处的固相体积分数、聚团尺寸以及聚团尺寸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显示:涡片有助于聚团的形成;形成聚团后固相总的体积分数减小,尺寸较大的聚团对应的速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颗粒 平衡模型 双流体模型 湍流聚并
下载PDF
超细颗粒聚团流化的临界流化速度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道银 王远保 +1 位作者 王铮 陈晓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105-4111,共7页
在内径50 mm的流化床实验台上,测量SiO_2、Al_2O_3和TiO_2 3种超细颗粒原生粒径从30 nm增加到5μm的临界流化速度(Umf),并以Geldart A类颗粒(粒径45μm)为参照。结果表明:3种超细颗粒的Umf随粒径的变化规律一致,随原生粒径从30 nm增加到... 在内径50 mm的流化床实验台上,测量SiO_2、Al_2O_3和TiO_2 3种超细颗粒原生粒径从30 nm增加到5μm的临界流化速度(Umf),并以Geldart A类颗粒(粒径45μm)为参照。结果表明:3种超细颗粒的Umf随粒径的变化规律一致,随原生粒径从30 nm增加到5μm,Umf逐渐增大;当颗粒粒径增加到45μm,Umf大幅度减小,其与原生粒径为30和200 nm时接近。对于不同材料,Umf由大至小的顺序依次为TiO_2、Al_2O_3、SiO_2。粉体安息角测量表明:对于同种材料颗粒,原生粒径对超细颗粒的Umf和安息角的影响规律一致,即5μm超细颗粒的安息角最大。聚团尺寸模型计算表明:稳定流化时,聚团尺寸随原生粒径的变化趋势以及随不同材料的变化趋势均与Umf的变化趋势一致。研究结果为超细颗粒流化临界速度预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颗粒 团聚 流化床 临界流化速度 平衡模型
下载PDF
基于修正的颗粒动理学模型超细颗粒聚团流动模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建祥 王京阳 +1 位作者 李玉凯 汪龙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9-115,共7页
为解决超细颗粒多尺度气固两相聚团流动问题,对颗粒弹性模量和颗粒粘度经验公式进行修正。采用修正的周涛-力平衡模型来描述颗粒间的微观聚团过程,得到改进的颗粒动理学模型(KTGF),并结合气相方程,建立适合超细颗粒气固两相聚团流动的... 为解决超细颗粒多尺度气固两相聚团流动问题,对颗粒弹性模量和颗粒粘度经验公式进行修正。采用修正的周涛-力平衡模型来描述颗粒间的微观聚团过程,得到改进的颗粒动理学模型(KTGF),并结合气相方程,建立适合超细颗粒气固两相聚团流动的数学模型。对流化床和聚并器内的超细颗粒聚团气固两相流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模型后计算误差减少了64. 8%,与实验结果更接近。在聚并器中,肋片间距和布置对团聚效果有很大影响,当扰流圆柱和肋片间距为325 mm,相邻肋片间距为200 mm,肋片旋转30°布置时,可提升聚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动理学 平衡模型 弹性模量 颗粒粘度
原文传递
CABSA程序的力平衡模型气溶胶再悬浮模块开发 被引量:1
6
作者 孙雪霆 季松涛 +3 位作者 陈林林 史晓磊 肖增光 魏严凇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3-687,共5页
核电厂严重事故情况下,裂变产物以气溶胶形式释放并沉积在结构表面。事故晚期,氢燃或氢爆等作用产生的气流会使沉积的气溶胶发生再悬浮而重返气空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CABSA程序中采用力平衡模型开发了再悬浮模块,并利用STORM试... 核电厂严重事故情况下,裂变产物以气溶胶形式释放并沉积在结构表面。事故晚期,氢燃或氢爆等作用产生的气流会使沉积的气溶胶发生再悬浮而重返气空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CABSA程序中采用力平衡模型开发了再悬浮模块,并利用STORM试验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边界条件对气溶胶再悬浮的影响。模型通过气溶胶所受的提升力和附着力的平衡得出的临界直径来判定气溶胶的再悬浮条件。研究表明:提升力、附着力均随气溶胶直径增大而增大;表面粗糙度越小,附着力越大;流体速度越大,提升力越大;提高表面粗糙度、提升流体速度能够减小临界直径;减小临界直径能够提高悬浮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事故 气溶胶 再悬浮 CABSA 平衡模型
下载PDF
巧设模型 简化解题过程
7
作者 梁秉哲 《中学物理》 2004年第11期44-45,共2页
在解答物理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对从实际中抽象出的质点、小木块、小球……等模型很熟悉,但对未被抽象而难于想象的一些事物,有些棘手.如果对这些事物以简化的模型去替代较复杂的过程,往往能使问题的解答简化.现就以下模型,推荐给... 在解答物理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对从实际中抽象出的质点、小木块、小球……等模型很熟悉,但对未被抽象而难于想象的一些事物,有些棘手.如果对这些事物以简化的模型去替代较复杂的过程,往往能使问题的解答简化.现就以下模型,推荐给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 物理 学习辅导 解题思路 平衡模型
下载PDF
基于气泡群相间作用力模型的加压鼓泡塔流体力学模拟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鑫 张煜 +1 位作者 张丽 靳海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96,共10页
目前,多数文献报道了冷态加压湍动鼓泡塔内流动特征,并且通过实验数据回归相关经验关联式。然而,此类关联式适用范围有限,难以直接外推到工业鼓泡塔反应器条件。因此,在FLUENT平台上建立了基于气泡群相间作用力的、动态二维加压鼓泡塔... 目前,多数文献报道了冷态加压湍动鼓泡塔内流动特征,并且通过实验数据回归相关经验关联式。然而,此类关联式适用范围有限,难以直接外推到工业鼓泡塔反应器条件。因此,在FLUENT平台上建立了基于气泡群相间作用力的、动态二维加压鼓泡塔计算流体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考察了操作压力为0.5~2.0 MPa,表观气速为0.20~0.31 m·s^(-1),内径0.3 m鼓泡塔内流场特性参数分布,并且与冷态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修正后的气泡群曳力模型、径向力平衡模型以及壁面润滑力模型描述气泡群相间作用力,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平均气含率和气含率径向分布随操作压力和表观气速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塔 气液两相流 计算流体 气泡群曳模型 径向平衡模型 壁面润滑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