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建筑木结构柱础连接力学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子昂 郭瑞 +3 位作者 钱行健 杨睿昕 代健波 何佳勇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1-665,共5页
根据历年来的地震震害调查显示,四川地区古建筑木结构连接部分的典型震害为柱脚滑移。为预测古建筑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柱脚滑移量,判定其震害的损伤度,以柱础连接为对象,将柱础连接简化为水平弹簧和转动弹簧,建立了柱础动力学方程;并... 根据历年来的地震震害调查显示,四川地区古建筑木结构连接部分的典型震害为柱脚滑移。为预测古建筑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柱脚滑移量,判定其震害的损伤度,以柱础连接为对象,将柱础连接简化为水平弹簧和转动弹簧,建立了柱础动力学方程;并在求解过程对不规则的地震激励进行简化,代以峰值激励进行作用,引入等效刚度和修正系数对方程进行修正,从而提出了不同激励下的最大柱脚滑移量和最大结构倾斜度解析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柱础连接 柱脚滑移 力学简化模型
下载PDF
旋转列管式干燥机转子强度计算 被引量:1
2
作者 贺华波 陆军 蒋家羚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01年第5期32-34,共3页
采用力学简化模型对 1台旋转列管式干燥机转子系统的各部件进行了强度校核 ,结果表明 ,各危险部位应力小于许用应力值 ,挠度与实测值相符。
关键词 旋转列管式干燥机 力学简化模型 转子系统 强度校核 计算
下载PDF
桩基荷载作用下溶洞顶板稳定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侯亿晖 刘宗志 高为民 《绿色环保建材》 2020年第8期98-99,共2页
桩基荷载作用下溶洞顶板是否稳定关系到桩基及上部结构的稳定性甚至安全性,因此对于溶洞顶板稳定性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桩基作用下溶洞顶板稳定性研究重点包括力学简化模型、有限元数值方法和室内试验等三个方面,本文... 桩基荷载作用下溶洞顶板是否稳定关系到桩基及上部结构的稳定性甚至安全性,因此对于溶洞顶板稳定性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桩基作用下溶洞顶板稳定性研究重点包括力学简化模型、有限元数值方法和室内试验等三个方面,本文针这几个方面的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提出研究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下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顶板稳定性 力学简化模型 数值方法 室内试验
下载PDF
桥墩抗震可靠度计算——按《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附录四)
4
作者 王荣辉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62-67,共6页
本文提出了按《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附录四)的力学简化模型,应用动力可靠度理论计算桥墩抗震可靠度的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分析了高为30m桥墩的抗震可靠性。仅供参考。
关键词 抗震 力学简化模型 桥墩 可靠性
下载PDF
正庚烷化学动力学简化模型的构建及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黄豪中 苏万华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83-886,共4页
提出了一个新的适用于HCCI发动机燃烧模拟的正庚烷化学反应动力学简化模型(40种组分和62个反应)。由三个子模型组成:低温反应子模型是在Li等人模型的基础上,定义具体的醛类(RCHO)产物和小分子碳氢产物(Rs)而构建;增加了用于链接低温反... 提出了一个新的适用于HCCI发动机燃烧模拟的正庚烷化学反应动力学简化模型(40种组分和62个反应)。由三个子模型组成:低温反应子模型是在Li等人模型的基础上,定义具体的醛类(RCHO)产物和小分子碳氢产物(Rs)而构建;增加了用于链接低温反应向高温反应过渡的大分子直接裂解成小分子反应子模型;高温反应子模型是在Griffiths等人模型的基础上,去除了无关的基元反应,增加两个关于CO和CH3O的氧化反应而构建。另外,采用遗传优化技术对模型动力学参数进行调整。计算表明,新模型能够在当量比0.2-1.2,温度从300-3000 K的范围内精确模拟正庚烷HCCI燃烧时冷焰和热焰反应过程,与详细模型(544种组分和2446个反应)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庚烷动力学简化模型 HCCI发动机 着火时刻 优化
下载PDF
大采高液压支架结构的设计及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乐 《机械管理开发》 2021年第7期68-69,136,共3页
从大采高采煤工作面矿压动载显现、煤壁容易出现片帮等问题入手,以某煤矿开采7.0 m的大采高实践为基础,对大采高相关的液压式支架类型及护帮的结构特征对围岩具有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并对其结构的设计优化和相关适应性改变进行探讨。结果... 从大采高采煤工作面矿压动载显现、煤壁容易出现片帮等问题入手,以某煤矿开采7.0 m的大采高实践为基础,对大采高相关的液压式支架类型及护帮的结构特征对围岩具有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并对其结构的设计优化和相关适应性改变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掩护式两柱大采高的支架强度比四柱式的支架要大,支架四连柱的稳定掩护机构具有更好的受力性;分体的伸缩梁和护帮板结构在护帮能力、可靠性能及合力的作用位置等方面,都比连体伸缩梁与护帮更有优势;通过对双伸缩抗冲击立柱及高压型升柱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使大采高的液压式支架在围岩适应性方面得到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采煤工作面 支架及围岩的动力学简化模型 护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