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副词“白”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冬梅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6年第10期19-22,共4页
本文主要从副词"白"的语义、来源和形成三个方面概括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副词"白"的研究情况,为"白"字的通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副词 通史研究
下载PDF
论明清时期副词“白”的进一步虚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明敏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29-131,共3页
明清时期副词"白"的用法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白1",表示"徒然无效地"、"不付代价、无偿地",位于动词短语肯定式前,否定动作行为的"有效性"或"有偿性",兼具预设否定功能... 明清时期副词"白"的用法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白1",表示"徒然无效地"、"不付代价、无偿地",位于动词短语肯定式前,否定动作行为的"有效性"或"有偿性",兼具预设否定功能和情态化表述功能。第二类是"白2",由"白1"的语义虚化而来。修饰动词短语否定式时,表达抱怨、不满、失望等消极情绪,可译为"总、就是、偏偏;"修饰动词短语肯定式时,既能表"只不过、仅仅"等限制义,也能传达说话者轻松随意的语气,表"随便、稍微"等。此时的"白2"意义更加虚化,否定意义丢失,其功能向单一的情态化表述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明清时期 进一步虚化 语用功能
下载PDF
清代北京官话特殊副词“白”来源于满语的若干旁证 被引量:2
3
作者 魏兆惠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8-135,共8页
清代北京官话中有个比较特殊的副词"白",和汉语史上表"无偿地;徒然的"等义的"白"有一定的差异。学界对其来源有争议。从文献出处、后人的改写、出现和衰落的时间等方面看,"白"应该是个满语借词。
关键词 清代 北京官话 副词 满语
原文传递
预设否定副词“白”与“干”的语义演变与多元动因
4
作者 杨媛媛 李凯蕾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85-91,共7页
预设否定副词“白”(无代价/无效果)核心义出现早于预设否定副词“干”,二者在北宋时期的连用共现现象表明了副词“白”的语法化程度高于副词“干”。二者的语法化进程中展现的语义因子的遗传、句法功能的悬空、与神经中枢系统相似的“... 预设否定副词“白”(无代价/无效果)核心义出现早于预设否定副词“干”,二者在北宋时期的连用共现现象表明了副词“白”的语法化程度高于副词“干”。二者的语法化进程中展现的语义因子的遗传、句法功能的悬空、与神经中枢系统相似的“有限多联结结构”的语言规约制导是二者发生语法化的基础,二者的语法化历程中主客观语义的演变,揭示了语法化与主观化演变方向存在不一致现象,即语言的主观化仅为语法化进程中某一阶段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副词“干” 语义演变 连用共现 动因与机制
下载PDF
隐性否定副词“白”的功能扩散、语义识解及其演变机制
5
作者 曾静涵 袁毓林 《语言学论丛》 2019年第1期314-340,共27页
本文以"白"为例,考察汉语中具有隐性否定特征的副词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并从逻辑语义、原型范畴等角度探究"白"不同语义及词性的演变机制。文章首先提出现代汉语中的"白"具有多种词性和语义,并选取含有不... 本文以"白"为例,考察汉语中具有隐性否定特征的副词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并从逻辑语义、原型范畴等角度探究"白"不同语义及词性的演变机制。文章首先提出现代汉语中的"白"具有多种词性和语义,并选取含有不同词性的"白"的典范清代白话文著作作为封闭语料,列举、分析其不同词性及复杂语义。其次,在说明"白"具有隐性否定语义的基础上,考察"白"的隐性否定语义带来的语用功能及该功能的扩散情况和识解策略。最后,探讨副词"白"在各个历史层面的语义演变情况,并对演变机制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隐性否定 语用功能 语义识解 演变机制
原文传递
概念驱动和句法制导的语句构成和意义识解——以“白、白白(地)”句的语义解释为例 被引量:19
6
作者 袁毓林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2-417,479,共16页
本文通过副词"白、白白(地)"的语义解释问题讨论人脑如何植根于概念结构、并在句法结构的制导下来生成语句和识解其意义。首先描写"白、白白(地)"的不同义面及其用法特点,然后讨论"白、白白(地)"的不同... 本文通过副词"白、白白(地)"的语义解释问题讨论人脑如何植根于概念结构、并在句法结构的制导下来生成语句和识解其意义。首先描写"白、白白(地)"的不同义面及其用法特点,然后讨论"白、白白(地)"的不同意义所共享的概念结构基础。接着,通过众多实例分析,指出"白、白白(地)"的两种意义是通过句法结构的制导来明确的:1)当陈述"白、白白(地)"所修饰的动词性成分的主语没有付出而白得时,把"白、白白(地)"识解为"无代价、无报偿";2)当陈述"白、白白(地)"所修饰的动词性成分的主语没有收获而白搭时,把"白、白白(地)"识解为"无收获、徒然地"。通过这个案例说明,语言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自组织系统,具有随时间进化和不断涌现出新的成分和新的构式的特性;语言从概念结构、论元结构到句法结构和语句构式等多层面的结构型式,为人脑基于层级性模式识别的信息加工方式提供了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地)” 概念结构 句法结构 语义解释 识解 义面确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