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催化氧化抑制溴酸盐生成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韩帮军 马军 +3 位作者 张涛 韩宏大 沈莉萍 张立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65-670,共6页
研究了饮用水臭氧催化氧化过程中溴酸盐的生成特点与控制效能.结果表明,臭氧衰减过程中c×t值大小与BrO3-生成明显相关.加入臭氧催化剂能使剩余臭氧含量降低60.0%-77.4%,并使臭氧ID反应持续的时间由4.3 min延长至6.8 min,明显降低... 研究了饮用水臭氧催化氧化过程中溴酸盐的生成特点与控制效能.结果表明,臭氧衰减过程中c×t值大小与BrO3-生成明显相关.加入臭氧催化剂能使剩余臭氧含量降低60.0%-77.4%,并使臭氧ID反应持续的时间由4.3 min延长至6.8 min,明显降低了臭氧衰减过程中的c×t值.生产运行结果表明,臭氧催化氧化使BrO3^-的生成能力平均降低了51.7%,能明显抑制BrO3^-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催化氧化 溴酸盐 .OH c×t值 ID阶段 剩余臭氧 H2O2
下载PDF
剩余臭氧气体分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初庆东 白敏冬 白希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2,21,共3页
应用强电离介质阻挡放电技术产生的高浓度臭氧气体 ,溶于水后生成的高浓度臭氧水 ,是一种强氧化剂 ,在工业上广泛应用。然而常用的混合器中臭氧不可能被完全利用 ,排出的剩余臭氧气体的浓度较高 ,远大于一类区浓度限值 0 .1 6mg/m3。论... 应用强电离介质阻挡放电技术产生的高浓度臭氧气体 ,溶于水后生成的高浓度臭氧水 ,是一种强氧化剂 ,在工业上广泛应用。然而常用的混合器中臭氧不可能被完全利用 ,排出的剩余臭氧气体的浓度较高 ,远大于一类区浓度限值 0 .1 6mg/m3。论述一种利用分子筛吸附与加热相结合的分解方法 ,具有良好效果 ,且设备简单易操作 ,已应用于小型高浓度臭氧水产生设备配套装置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臭氧 等离子体 分子筛 吸附 分解
下载PDF
剩余臭氧影响活性炭净水效能原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关春雨 马军 +1 位作者 唐升卿 张晓岚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23,共5页
通过中试分析了长期运行条件下臭氧—活性炭工艺中溶解性臭氧对活性炭净水效能产生影响的原因。试验条件下活性炭对UV254的去除能力随剩余臭氧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根据试验推测臭氧对活性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在臭氧投加量较... 通过中试分析了长期运行条件下臭氧—活性炭工艺中溶解性臭氧对活性炭净水效能产生影响的原因。试验条件下活性炭对UV254的去除能力随剩余臭氧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根据试验推测臭氧对活性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在臭氧投加量较高时,NOM中亲水性有机物比例增加,此类物质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性较差;其次,臭氧氧化降低了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同时臭氧可能与活性炭反应生成新的氧化产物;最后,臭氧可抑制活性炭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建议在臭氧—活性炭工艺运行时严格控制进入活性炭吸附池的剩余臭氧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臭氧 活性炭 吸附 净水能力
下载PDF
催化臭氧化与生物活性炭联用除污染中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韩帮军 王大智 +5 位作者 张军 王丹 王威 马玉新 韩雅红 刘惠玲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304-307,320,共5页
通过中试模型对比了单纯臭氧化与催化臭氧化分别与生物活性炭联用深度水处理技术的除污染效能.结果表明,催化臭氧化比单纯臭氧化更能强化生物炭去除有机物.催化臭氧化与生物炭联用具有协同除污染作用,有效降低了生物活性炭的有机物负荷... 通过中试模型对比了单纯臭氧化与催化臭氧化分别与生物活性炭联用深度水处理技术的除污染效能.结果表明,催化臭氧化比单纯臭氧化更能强化生物炭去除有机物.催化臭氧化与生物炭联用具有协同除污染作用,有效降低了生物活性炭的有机物负荷、减轻了生物炭出水有害物质的穿透.催化臭氧化出水中剩余臭氧更少与溶解氧含量更高等对后续生物炭滤池中生物活性的增强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生物活性炭 催化臭氧 剩余臭氧
下载PDF
中国不同地区剩余臭氧及臭氧探空订正因子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向东 田宏民 刘梦琪 《空间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4-573,共10页
根据中国不同地点臭氧探空数据,研究气球炸点臭氧浓度定值(CMR)法、卫星(SBUV和MLS)纬向平均法确定的剩余臭氧Ω_(res)及其对订正因子C_(ref)的影响,同时检验臭氧垂直分布对C_(ref)的贡献.结果显示:CMR法对气球炸点高度依赖性明显,且易... 根据中国不同地点臭氧探空数据,研究气球炸点臭氧浓度定值(CMR)法、卫星(SBUV和MLS)纬向平均法确定的剩余臭氧Ω_(res)及其对订正因子C_(ref)的影响,同时检验臭氧垂直分布对C_(ref)的贡献.结果显示:CMR法对气球炸点高度依赖性明显,且易高估Ω_(res)使C_(ref)整体低于100%;卫星纬向平均Ω_(res)对气球炸点高度不敏感,但在中国东部的臭氧总量高值区或青藏高原及低纬度臭氧低值地区,Ω_(res)呈现近10DU以上低值,这是经向臭氧总量及其垂直分布差异在卫星遥感数据上的反映.地面到100hPa的对流层臭氧(Ω_(tro)),100~10hPa的平流层臭氧(Ω_(str))以及10hPa以上的Ω_(res)对C_(ref)贡献平均分别为(16±3.4)%,(65±2.3)%,(19±3.3)%.表明基于C_(ref)评估或订正探空仪平流层臭氧测值时,需考虑对流层臭氧及确定Ω_(res)方法的影响.卫星纬向平均法,特别是近似实测的SBUV臭氧廓线的值适用于确定Ω_(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探空 剩余臭氧 订正因子 CMR法 卫星纬向平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