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就业变化 被引量:309
1
作者 蔡昉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14,22,共12页
本文通过梳理关于劳动力市场发育和就业状况的统计数据,并结合微观调查数据,对城乡就业增长和结构变化进行了描述,批评了传统的关于"就业零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成不变"等判断。本文提供了有关劳动力市场的指标... 本文通过梳理关于劳动力市场发育和就业状况的统计数据,并结合微观调查数据,对城乡就业增长和结构变化进行了描述,批评了传统的关于"就业零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成不变"等判断。本文提供了有关劳动力市场的指标,准确地反映了伴随着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力市场发育水平的提高、就业总量增长和结构多元化、以及城镇就业压力的缓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度减少的事实。此外,本文还通过对人口转变过程的阐释,预测了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变化趋势,做出刘易斯转折点即将到来的判断,并揭示了这个转折点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出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发育 就业增长 剩余劳动力 刘易斯转折点
原文传递
托达罗模型的缺陷及其相反的政策含义——中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容量扩张的思路 被引量:191
2
作者 周天勇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5-82,共8页
本文通过对托达罗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决策和就业概率劳动力流动行为模型的分析 ,认为农村劳动力能在城市中找到工作的概率应当为农村流入城市找到一定时间工作的劳动力与流入城市总劳动力的比率 ,而且从结构上看 ,在各行业找到工作的... 本文通过对托达罗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决策和就业概率劳动力流动行为模型的分析 ,认为农村劳动力能在城市中找到工作的概率应当为农村流入城市找到一定时间工作的劳动力与流入城市总劳动力的比率 ,而且从结构上看 ,在各行业找到工作的概率高低不一。另外由于农村劳动力在乡村闲暇时间较长 ,外出劳动力的农活可由在家的劳动力替补 ,这样其外出流向城市的机会成本为零。因而 ,托达罗模型不符合二元结构转换的实践 ,特别是不符合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情况。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实践 ,给经济发展带来乡村人口增长过快、生态环境恶化、发展成本太高、比较劣势无法转化为比较优势等后果。本文还探讨了扩张城市就业容量的一些思路 ,并重点论述了发展城镇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容量方面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本文分析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达罗模型 剩余劳动力 二元经济结构 就业容量 中国 缺陷 政策
原文传递
破解农村剩余劳动力之谜 被引量:207
3
作者 蔡昉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共6页
在经历近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成功的经济改革之后,坚持认为中国农村仍然有高比例、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的观点,已经成为缺乏经验证据的教条,且妨碍我们对劳动力市场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文章采取直接观察农村劳动力加总数量、年龄结构... 在经历近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成功的经济改革之后,坚持认为中国农村仍然有高比例、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的观点,已经成为缺乏经验证据的教条,且妨碍我们对劳动力市场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文章采取直接观察农村劳动力加总数量、年龄结构和就业分布的方法,估算出目前农村只有不到1.2亿剩余劳动力,剩余比例是23.5%,其中一半超过40岁。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在劳动力出现短缺的新情况下,为了挖掘劳动力供给的潜力,应该加快户籍制度及其相关制度的改革,清除各种阻碍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的制度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年龄结构 户籍制度
原文传递
农村劳动力剩余及其相关事实的重新考察——一个反设事实法的应用 被引量:171
4
作者 蔡昉 王美艳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12,共9页
本文借鉴反设事实法的分析框架,重新考察了以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判断为逻辑起点的一系列有关"三农"的问题。通过细致的数据解析,本文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表明农村已经不存在大规模和高比例的剩余劳动力。在澄清了这一... 本文借鉴反设事实法的分析框架,重新考察了以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判断为逻辑起点的一系列有关"三农"的问题。通过细致的数据解析,本文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表明农村已经不存在大规模和高比例的剩余劳动力。在澄清了这一事实之后,本文质疑了关于农业技术变迁方向、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传统认识,提出了对于这些问题进行重新研究的必要性,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以便为相关内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新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剩余劳动力 反设事实法
原文传递
农机服务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有影响吗? 被引量:103
5
作者 胡祎 张正河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83,共16页
本文基于2000~2015年中国15个小麦主产省的成本收益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各省份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再用Tobit模型检验农机服务使用水平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解释农机服务提高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基于2000~2015年中国15个小麦主产省的成本收益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各省份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再用Tobit模型检验农机服务使用水平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解释农机服务提高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中国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总体递增,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2)在中国当前农业生产环境下,充分利用农机服务能显著提高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且不同地区的提升效果存在差异;(3)农机服务提高农业效率的动力来源于科技引入效应与劳动替代效应,前者以外包服务的形式将先进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环节,后者通过保障农业劳动完成质量避免了当前农村因劳动力不足以及农户"偷工减料"而造成的技术效率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服务 技术效率 小麦生产 剩余劳动力
原文传递
欠发达农区经济发展中的农户行为——以豫西山地丘陵区为例 被引量:81
6
作者 李小建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9-468,共10页
根据对河南西部山地丘陵区10个县(市) 332家农户的调查分析,欠发达农区制约区域发展的农户行为包括:①农户生产经营信息来源具很大局限性;②农户收入严重依赖自然条件;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意识障碍,农民对非农业参与意识不强;④... 根据对河南西部山地丘陵区10个县(市) 332家农户的调查分析,欠发达农区制约区域发展的农户行为包括:①农户生产经营信息来源具很大局限性;②农户收入严重依赖自然条件;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意识障碍,农民对非农业参与意识不强;④农户贷款积极性不高且贷款多为维持日常生活需要;⑤农户更加期望用新增加的收入改变家庭生活状况,而不是发展生产。进一步的量化模型分析,揭示了农户收入在山区、丘陵和平原环境下受相关变量影响程度的差异,以及自给性与商品性生产不同比例农户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文章讨论了从农户行为角度研究区域发展问题,并基于对农户行为的分析,对研究区域的经济发展思路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行为 区域发展 欠发达区域 河南 山地丘陵区 剩余劳动力
下载PDF
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与产业区域粘性 被引量:77
7
作者 罗浩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58,共6页
本文从二元经济模型中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假设出发 ,在理论上探讨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如何导致沿海发达地区外来劳动力实际工资增长缓慢 ,而实际工资成本的增长缓慢又如何导致当地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迟滞。本文还指出 ,如果... 本文从二元经济模型中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假设出发 ,在理论上探讨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如何导致沿海发达地区外来劳动力实际工资增长缓慢 ,而实际工资成本的增长缓慢又如何导致当地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迟滞。本文还指出 ,如果放松要素一致性完全流动的假定 ,则在新古典的框架内 ,也可能得到与此相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劳动力 农村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流动 二元经济
原文传递
民工供给量的统计分析——兼论“民工荒” 被引量:80
8
作者 章铮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5,共9页
在对农林牧渔业所需的劳动力与乡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估算的基础上 ,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分别从总量、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角度 ,对民工供给量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表明 ,到2 0 0 3年年底 ,中国乡村尚有未达到城镇退休年龄的剩余劳动力... 在对农林牧渔业所需的劳动力与乡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估算的基础上 ,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分别从总量、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角度 ,对民工供给量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表明 ,到2 0 0 3年年底 ,中国乡村尚有未达到城镇退休年龄的剩余劳动力 770 0万人 ;但 2 5岁以下民工存在着 70 0万人的供需缺口 ,主要是 2 5岁以下女工供不应求。因此 ,虽然目前总量上不存在“民工荒” ,但特定年龄和性别的乡村劳动力确实可能供不应求。今后 ,中国乡村有可能出现青年劳动力短缺与中老年劳动力过剩并存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工 供不应求 供给量 剩余劳动力 供需缺口 劳动力短缺 中老年 乡村 女工
原文传递
再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兼评当前流行的“土地规模经营危害论” 被引量:75
9
作者 梅建明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31-35,共5页
关键词 适度规模经营 农业用地 中国 土地管理 剩余劳动力
原文传递
中国的民工荒与农村剩余劳动力 被引量:83
10
作者 约翰.奈特 邓曲恒 +1 位作者 李实 杨穗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27,187,共16页
本文研究了中国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以判断刘易斯模型的第二个阶段在中国是否已经到达。有关刘易斯转折点是否来临的判断对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具有深远的影响,但已有研究对此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本文利用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2002年... 本文研究了中国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以判断刘易斯模型的第二个阶段在中国是否已经到达。有关刘易斯转折点是否来临的判断对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具有深远的影响,但已有研究对此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本文利用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2002年和2007年的全国住户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民工的工资结构,分析了农民工流动的决定因素,并研究了潜在的农民工的规模和性质。同时,基于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预测了到2020年为止农村和城市的劳动力数量以及农民工数量。本文的研究表明,由于制度约束的存在,民工荒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存的现象,在现阶段以及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仍有可能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转变 劳动力市场 刘易斯转折点 农民工工资 剩余劳动力
原文传递
农民收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被引量:44
11
作者 张晓山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9,共8页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农村 剩余劳动力 就业 WTO 中国
下载PDF
农民工工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一项实证分析 被引量:65
12
作者 丁守海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62,共7页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文又揭示了农民工工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本文的计量分析表明,农民工工资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文又揭示了农民工工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本文的计量分析表明,农民工工资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当前应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经过综合测算,本文认为,当前农民工工资水平应至少提高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工资 剩余劳动力 转移
原文传递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中国农村新型工业化 被引量:55
13
作者 袁铖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38,共5页
动态地看 ,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使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比目前学术界的测算更加庞大 ,转移任务十分艰巨。现实的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决定了 ,虽然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受阻 ,但将来仍然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 ,而第... 动态地看 ,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使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比目前学术界的测算更加庞大 ,转移任务十分艰巨。现实的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决定了 ,虽然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受阻 ,但将来仍然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 ,而第三产业和大中城市在短期内难以奏效。开展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工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改变挖农补工的经济发展战略 ,延长农业产业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剩余劳动力 工业化 政策框架 中国
下载PDF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2
14
作者 苏群 刘华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43,共5页
近年来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社会热点 ,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 ,亦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由之路。鉴于女性劳动力的特殊性 ,本文拟以江苏... 近年来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社会热点 ,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 ,亦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由之路。鉴于女性劳动力的特殊性 ,本文拟以江苏省为例 ,针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中呈现的特点进行统计描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女性 劳动力流动 影响因素 中国 剩余劳动力
下载PDF
河西走廊水资源变化与城市化过程的耦合效应分析 被引量:67
15
作者 方创琳 孙心亮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共8页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过程中,加快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进程,对同步加快干旱区的工业化进程和国民经济的生态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吸纳农村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改善农村脆弱得生态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过程中,加快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进程,对同步加快干旱区的工业化进程和国民经济的生态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吸纳农村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改善农村脆弱得生态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进程受到水资源短缺及其用水结构不合理的双重约束。本文以西北干旱区的甘肃河西走廊为例,分析了水资源变化与城市化过程的交互耦合效应。研究认为,河西走廊城市水资源短缺属于结构型短缺中的相对性短缺,城市兴起的第一驱动力是资源和交通,并因水的丰缺而盛衰,城市化进程缓慢的第一制动力不是水,而是弱小的产业集聚力。多重胁迫约束下未来30年的城市化水平只能达到35%左右,只能有约87×104农民进城,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所需城市用水量增加0 91×108m3左右,城市化水平每隔5%间隔的单位城市化水平所需城市用水量越大,取水难度和用水成本也越大。按照城市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在不考虑政策和户籍制度变化等因素的前提下,河西走廊未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可望达到4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过程 农民进城 城镇化战略 剩余劳动力 产业集聚 难度 变化 未来
下载PDF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成因及趋势 被引量:66
16
作者 金三林 朱贤强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42,共6页
2005年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持续下降,导致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劳动力工资持续上涨。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人口增长放缓,以及高等教育的连续扩招,使得初中和高中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农村新增劳动力供给下降... 2005年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持续下降,导致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劳动力工资持续上涨。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人口增长放缓,以及高等教育的连续扩招,使得初中和高中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农村新增劳动力供给下降。数据分析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减少1%,次年的农民工实际工资就会上涨1.68%。预计,在"十三五"中期前我国普通劳动力工资仍将保持较快上涨速度,年均增速在14%左右。面对这一客观趋势,应更加重视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鼓励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减轻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农民工工资 剩余劳动力
原文传递
“开流断源”:寻求充分就业的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理论与模型 被引量:32
17
作者 何景熙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12,共10页
本文依据中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经验事实 ,对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的乡—城迁移模型作出反思与拓展 ,从而构建了寻求充分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开流断源”理论模型。据此 。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非农化 中国 农业劳动力 就业 劳动力转移 理论模型
下载PDF
二元经济理论模型评述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晓澜 宋继清 《山西财经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19,共6页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具有二元的性质,即现代城市部门与传统乡村农业部门并存,并据此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模型,以解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城乡工农关系以及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换。文章对四个主要的二元经济模型...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具有二元的性质,即现代城市部门与传统乡村农业部门并存,并据此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模型,以解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城乡工农关系以及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换。文章对四个主要的二元经济模型进行了综述,并深入探讨了模型所体现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含义,以期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经济发展 工农关系 剩余劳动力 城乡一体化
原文传递
经济发达地区就地转移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户意愿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4
19
作者 陈欣欣 黄祖辉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3-39,共7页
关键词 经济发达地区 农村经济 剩余劳动力 就地转移 城市化 文化程度 就业风险
原文传递
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9
20
作者 李世安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6,共12页
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历史悠久,英国政府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国家干预的做法,摸索出从惩罚、济民、移民,到“济身”、创造就业机会和福利国家的一套做法,成功地解决了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 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历史悠久,英国政府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国家干预的做法,摸索出从惩罚、济民、移民,到“济身”、创造就业机会和福利国家的一套做法,成功地解决了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国又主动积极地创造剩余劳动力,使他们向工业和其他非农业部门转移。尽管在实践中遇到不少困难,并且付出了极高的代价,但是英国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问题,为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农村 剩余劳动力 转移问题 农业产业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