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骥德“曲”“事”结合机制论
1
作者 刘二永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06-112,共7页
“曲”与“事”的结合是剧戏创作中的关键问题,但元人更多关注作词与演唱技法,对其中之“事”思考较少。入明后,因传奇叙事体量的增大,“事”这一要素逐渐引起剧论家们的关注。王骥德为曲立法时意识到,对于剧戏而言,为其曲立法必然会涉... “曲”与“事”的结合是剧戏创作中的关键问题,但元人更多关注作词与演唱技法,对其中之“事”思考较少。入明后,因传奇叙事体量的增大,“事”这一要素逐渐引起剧论家们的关注。王骥德为曲立法时意识到,对于剧戏而言,为其曲立法必然会涉及“曲”与“事”的关系。对此,他一方面从剧戏创作中的音乐结构、用调、用语等方面揭橥出“曲依事”的结合关系;另一方面又从曲体视角对传奇的故事内容、情节结构、节奏、详略等方面提出要求,揭示了曲体对叙事的制约。这是戏曲理论史上较早全面、自觉思考“曲”与“事”结合关系的论说,对此后戏曲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些理论的揭示对于我们重新审视王骥德的成就以及认识戏曲创作的特殊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骥德 曲体 曲事结合
下载PDF
《高渐离》得失论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耘 王大敏 《郭沫若学刊》 1988年第1期47-51,共5页
《高渐离》,是郭沫若抗战时期写的取材于战国末期的一部大型历史话剧。这部剧写出“送审”时,遭到国民党检查机构的刁难,一场也没有演出就被扼杀了,这在抗战六剧中是唯一的例外。对此,郭老非常气愤,往后在文章中多次谈及。 从文学作品... 《高渐离》,是郭沫若抗战时期写的取材于战国末期的一部大型历史话剧。这部剧写出“送审”时,遭到国民党检查机构的刁难,一场也没有演出就被扼杀了,这在抗战六剧中是唯一的例外。对此,郭老非常气愤,往后在文章中多次谈及。 从文学作品的角度看,《高渐离》一剧究竟写得怎样呢?以前有关郭老的剧论,不知出于诸般的“讳”还是其他原因,专析此剧者甚少。解放后出版的多种《中国现代文学史》对这部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渐离 中国现代文学史 聂政 棠棣之花 文学作品 市井无赖 战国末期 清穹 巴寡妇清
下载PDF
传情·当行·雅俗·气骨——孟称舜剧论简释 被引量:1
3
作者 沈尧 《上海戏剧》 1983年第1期25-26,共2页
孟称舜是崛起于明末剧坛的一位戏曲理论家和戏曲作家。他字子塞、子若、子适,别号卧云子,浙江会稽人,明朝万历三十一年(1603)以前,出生于一个诗礼之家。清朝顺治六年(1649)被举为贡生,并从这一年到顺治十二年(1655)任浙江松阳县儒学训... 孟称舜是崛起于明末剧坛的一位戏曲理论家和戏曲作家。他字子塞、子若、子适,别号卧云子,浙江会稽人,明朝万历三十一年(1603)以前,出生于一个诗礼之家。清朝顺治六年(1649)被举为贡生,并从这一年到顺治十二年(1655)任浙江松阳县儒学训导。离任时已五十多岁。卒年不详。他自幼在家庭的影响下,好读《离骚》《九歌》等作品,善于诗文词曲。为人方正,不与流俗为伍,并且以励风俗、兴教化为己任。他的好友有画家陈洪绶、戏曲批评家祁彪佳、作家卓人月等人。明亡以前,参加过以祁彪佳为中心组成的枫社的诗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称舜 祁彪佳 戏曲作家 卓人月 戏曲理 《九歌》 古今名合选 儒学训导 子塞
下载PDF
中国戏曲美学范畴之雅俗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安葵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4-161,共8页
雅与俗是戏曲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戏曲美学受到音乐美学、文艺美学的影响。中国古代的乐论、文论都注意到雅俗问题,但理论与创作实践及受众审美需求之间有时存在矛盾。而在戏曲创作中,一直努力做到雅俗共赏;古代剧论对雅俗共赏有充分... 雅与俗是戏曲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戏曲美学受到音乐美学、文艺美学的影响。中国古代的乐论、文论都注意到雅俗问题,但理论与创作实践及受众审美需求之间有时存在矛盾。而在戏曲创作中,一直努力做到雅俗共赏;古代剧论对雅俗共赏有充分的论述,成为戏曲理论与美学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美学 雅俗共赏
下载PDF
冯梦龙戏剧理论之特色 被引量:1
5
作者 游友基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113-118,共6页
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创作、改编了多种传奇(现存14部),其思想、艺术都达到相当的水平,还发表了许多戏剧美学方面的精辟之见,具有鲜明的特色. 冯梦龙的剧论,针对当时的剧坛陋习而发.从创作的角度,他列举剧坛种种弊端:一、未能把握戏剧特征,... 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创作、改编了多种传奇(现存14部),其思想、艺术都达到相当的水平,还发表了许多戏剧美学方面的精辟之见,具有鲜明的特色. 冯梦龙的剧论,针对当时的剧坛陋习而发.从创作的角度,他列举剧坛种种弊端:一、未能把握戏剧特征,造成“传奇不奇,散套成套”①的现象;二、作品缺乏独创性,抄袭模仿成风,“人翻窠臼,家画葫芦”②,“学画葫芦之样,不寻根本”;三、一味追求浮华靡丽,置“本色”,“当行”于不顾,“饾饤自矜其设色,齐东妄附于当行”③,“浓染牡丹之色,遗却精神”;四、不遵曲谱,不重视戏曲的音乐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戏曲创作 王骥德 于鹃 量江记 万事足 作品 楚江情
下载PDF
郭沫若历史悲剧理论的本质特征
6
作者 吴向北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53-60,共8页
郭沫若的剧论是他自身剧作的理论概括和理论依据,而他的剧作则是他的剧论所由产生的材料基础和指导对象。从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看,他的剧作的性质也就能够反映出他的剧论的性质。 作为剧作家和剧论家,郭沫若的剧论往往是以总结... 郭沫若的剧论是他自身剧作的理论概括和理论依据,而他的剧作则是他的剧论所由产生的材料基础和指导对象。从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看,他的剧作的性质也就能够反映出他的剧论的性质。 作为剧作家和剧论家,郭沫若的剧论往往是以总结剧作经验的形态出现的,但由于感性经验中蕴藏有理性认识的因素,而他本人又着意于将感性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便使他以剧作经验总结形态出现的剧论具有理论概括的性质。但是,郭沫若剧论总结和指导的对象是他的历史剧,其中主要是抗战时期的历史悲剧。因此,就性质来看,他的剧论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史剧理论而是历史悲剧理论。而其理论来源,则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悲剧理论的接受,以及对西方悲剧理论的扬弃和对我国古典悲剧优秀传统的继承。下面,即试就郭沫若历史悲剧理论的本质特征作一些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悲 冲突 感性经验 概括 信陵君 阿盖 创作动机 《屈原》
下载PDF
古代剧论中的人物功能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二永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9-33,共5页
现代西方叙事理论与传统叙事理论相比,对故事中人物的一个新的理论认识就是指出人物的"行动元"身份。事实上在我国古代,戏曲理论家们已用这一视角来分析戏曲人物,且他们不仅认识到人物的叙事功能,还进一步对戏曲故事中不同人... 现代西方叙事理论与传统叙事理论相比,对故事中人物的一个新的理论认识就是指出人物的"行动元"身份。事实上在我国古代,戏曲理论家们已用这一视角来分析戏曲人物,且他们不仅认识到人物的叙事功能,还进一步对戏曲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功能进行了分类认识。本文综合古代剧论家们所述,将其所涉及的戏曲人物概括为主脑人物、针线人物、砌末人物三类,并分别论述了其类型特点及其叙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戏曲 人物功能 主脑人物 针线人物 砌末人物
原文传递
身在前沿 勤于思辩 致力新篇——《当代戏剧审美论集》评介
8
作者 宋大声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6-77,共2页
王蕴明同志的《当代戏剧审美论集》出版了。观后觉得剧论、剧评、剧谭三部分都有丰富的内容,尤以剧论更见功力,是一部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颇有作者独到见解的好书。这本论集有三个特点:一、身在前沿。蕴明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系,在北京市... 王蕴明同志的《当代戏剧审美论集》出版了。观后觉得剧论、剧评、剧谭三部分都有丰富的内容,尤以剧论更见功力,是一部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颇有作者独到见解的好书。这本论集有三个特点:一、身在前沿。蕴明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系,在北京市文化局艺术处任职多年,主管首都的戏曲、话剧、歌舞、曲艺、木偶多种艺术形式,要观看各种演出,参加各种会议,关心国内外各种文艺信息,可说是置身于艺术与时代直接交叉的敏感区。正因为身在每天都要面对文艺实际问题的前沿,所以更能体察时代的脉搏,正因为他有感而发的评论研究是与新时期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戏 审美 北京市文化局 艺术形式 审美特征 当代意识 艺术质量 文学系 中国古典美学
原文传递
《论中国戏剧批评》自序
9
作者 夏写时 《上海戏剧》 1987年第3期18-19,共2页
常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不写小说呢?或为什么不搞文学理论呢?言下之意,戏剧评论范围甚窄,古代剧论研究范围就更窄了。我个人何尝不作如是想,但既在这荒寂的小径上蹀蹀多年,终不忍舍之而去,看来这条路是要继续走下去的了。我之研究古代戏剧... 常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不写小说呢?或为什么不搞文学理论呢?言下之意,戏剧评论范围甚窄,古代剧论研究范围就更窄了。我个人何尝不作如是想,但既在这荒寂的小径上蹀蹀多年,终不忍舍之而去,看来这条路是要继续走下去的了。我之研究古代戏剧理论有其偶然性,亦有其必然性。1954年我对戏剧评论发生兴趣,1955年进入上海戏剧界,开始发表剧评。凭藉微薄的理论基础和未经琢磨的艺术感知能力,观剧之后,每有所思,长则万言,短或数百,某些报刊又不以我之年轻而摒诸门外,大约每月总有一、二篇文章刊载出来。彼时少年气盛,以为天下者无非我目力所及这一方山山水水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 古代戏 目力所及 文学理 曲苑 曲目新编 言下 文汇编
下载PDF
元代后期曲学史实考辨三则
10
作者 陆林 《古籍研究》 1998年第3期24-28,共5页
近来常用力于元代后期曲论的研读,同时对相关史实的考证与文献的辨析也颇为留意。现将三则读书笔记整理成文,千虑一得,能否成立,望能得到方家的教正。杨维桢的籍贯杨维桢,字廉夫,号东维子等,撰有《周月湖今乐府序》、《沈氏今乐府序》... 近来常用力于元代后期曲论的研读,同时对相关史实的考证与文献的辨析也颇为留意。现将三则读书笔记整理成文,千虑一得,能否成立,望能得到方家的教正。杨维桢的籍贯杨维桢,字廉夫,号东维子等,撰有《周月湖今乐府序》、《沈氏今乐府序》、《沈生乐府序》、《优戏录序》等剧论多篇,是元代后期曲学界的重要人物。关于其籍贯,当代学界有三种观点,多数如《辞源》、《元人传记资料索引》、《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卷》皆言其为山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维桢 中国历史大辞典 东维子 曲学 东嘉 至正 沈氏 会稽
原文传递
导演视域下董每戡剧论探赜——以《〈琵琶记〉简说》和《五大名剧论》为例
11
作者 段金龙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76-83,共8页
董每戡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戏曲史家、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导演。他以丰富的舞台经验进行中国戏剧史及其经典剧作的研究,进而形成一家之言的"剧史家说"和"以演剧为核心的舞台观"的剧史观,... 董每戡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戏曲史家、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导演。他以丰富的舞台经验进行中国戏剧史及其经典剧作的研究,进而形成一家之言的"剧史家说"和"以演剧为核心的舞台观"的剧史观,而其立足于舞台的导演意识在对相关剧作的阐述和研究时也格外凸显。以《〈琵琶记〉简说》和《五大名剧论》为例,他通过对元明清五大经典剧作的"导演式说戏",一方面对其所倡导的剧史观进行了理论实践,并为其构建完整的"剧史体系"作了充分准备;另一方面从方法论的角度为我国古典剧作的研究提供了具有典范意义的全新参考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每戡 导演视域 《〈琵琶记〉简说》 《五大名
下载PDF
中国古典剧论中“趣”的美学范畴
12
作者 游友基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30-32,56,共4页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从一般的戏剧美学的角度审视,与西方戏剧理论有许多相同之处,而作为富有民族特色的“趣”、“意境”、“风神”、“科诨”、“本色”、“声律”等都是中国古典戏剧美学特有的美学范畴。本文仅就“趣”进行粗浅的美学...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从一般的戏剧美学的角度审视,与西方戏剧理论有许多相同之处,而作为富有民族特色的“趣”、“意境”、“风神”、“科诨”、“本色”、“声律”等都是中国古典戏剧美学特有的美学范畴。本文仅就“趣”进行粗浅的美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 美学范畴 科诨 祁彪佳 科浑 李渔 竹林小记 《录鬼簿》 作品
下载PDF
《茶馆》访日演出归来随笔
13
作者 蓝天野 《上海戏剧》 1983年第6期38-40,共3页
《茶馆》访日演出结束了。在日本整整一个月,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又丰富。中日两国戏剧界的友好关系由来已久,但中国话剧访日演出,这还是第一次。在回顾《茶馆》所获得的巨大成功时,我首先想起的是杉村春子先生。一位有毅力的艺术家杉村春... 《茶馆》访日演出结束了。在日本整整一个月,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又丰富。中日两国戏剧界的友好关系由来已久,但中国话剧访日演出,这还是第一次。在回顾《茶馆》所获得的巨大成功时,我首先想起的是杉村春子先生。一位有毅力的艺术家杉村春子先生是日本前辈著名女演员,中国戏剧同行和观众也是熟知的,是她首先发起并促成中国话剧访问日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馆》 中国话 中国戏 杉村春子 女演员 文学座 对我说 中野良子 九月初
下载PDF
语迹异途而妙理归一——李渔的剧论与造园论比较探析
14
作者 张谷平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1-5,共5页
李渔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戏剧家。他自称生平有两种绝技:一为辨审音乐、填词撰曲,导演传奇;二为置造园亭、因地制宜、新奇大雅。由于他有多方面的实践功绩与理论建树,因此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中难得的可以进行总体研究的作家。他的剧论和造... 李渔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戏剧家。他自称生平有两种绝技:一为辨审音乐、填词撰曲,导演传奇;二为置造园亭、因地制宜、新奇大雅。由于他有多方面的实践功绩与理论建树,因此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中难得的可以进行总体研究的作家。他的剧论和造园论创见卓识颇多,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与参考价值,堪称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宝库中的双璧,本文试图通过两者的分析比较,找出作者理论阐述的共同规律,以期更准确地把握李渔的艺术观和美学观,从而确切评价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著名戏 造园 中国古代文学 双璧 创作 中国古典戏曲 中国古代艺术 中国美学史
下载PDF
范钧宏的剧作与剧论(上)
15
作者 陈培仲 《戏曲艺术》 1981年第3期52-62,共11页
优秀的戏曲剧作家 范钧宏同志是当代优秀的戏曲作家之一。他在新中国的戏曲园圃内,长期劳作,辛勤耕耘,收获丰硕,果实累累。仅在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中,他自己以及同别人合作整理、改编和创作的戏曲剧本(主要是京剧)已达数十个之多,其... 优秀的戏曲剧作家 范钧宏同志是当代优秀的戏曲作家之一。他在新中国的戏曲园圃内,长期劳作,辛勤耕耘,收获丰硕,果实累累。仅在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中,他自己以及同别人合作整理、改编和创作的戏曲剧本(主要是京剧)已达数十个之多,其中发表和出版的就有三十个左右(见附表)。可惜正当他创作鼎盛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钧 张定边 戏曲 杨门女将 戏曲创作 戏曲作家 九江口 中国京 舞台节奏
原文传递
探讨古典剧论应用于当代
16
作者 安葵 《戏曲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371-373,共3页
参评第五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的文章中有几篇特别引起我的兴趣,这些文章着重探讨了中国古典剧论在当代的应用,这种努力有益于当代的戏曲创作,对理论的发展也将起到推动的作用。要使古典剧论能应用于当代,首先要对古典剧论作完整的理解。... 参评第五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的文章中有几篇特别引起我的兴趣,这些文章着重探讨了中国古典剧论在当代的应用,这种努力有益于当代的戏曲创作,对理论的发展也将起到推动的作用。要使古典剧论能应用于当代,首先要对古典剧论作完整的理解。比如汤显祖关于"意趣神色"的论述,历来有很多解释。《割尘情于绮语发妙想于灵心——"意趣神色"的意义解析》一文的作者在考察了各种解释之后说:"意、趣、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创作 绮语 观念 中国戏曲 戏曲研究 西方戏 中国古代戏曲 戏曲理
原文传递
谈杜甫的戏题诗
17
作者 蔡锦芳 《杜甫研究学刊》 1992年第1期33-40,共8页
戏题诗,即在诗歌的题目中冠以“戏题”、“戏作”、“戏寄”、“戏简”、“戏为”、“戏呈”、“戏赠”、“戏问”等字样的诗歌。杜甫此类诗共有三十四首。唐樊晃《杜工部小集序》云:“《文集》六十卷,行于江汉之南。常蓄东游之志,竟不... 戏题诗,即在诗歌的题目中冠以“戏题”、“戏作”、“戏寄”、“戏简”、“戏为”、“戏呈”、“戏赠”、“戏问”等字样的诗歌。杜甫此类诗共有三十四首。唐樊晃《杜工部小集序》云:“《文集》六十卷,行于江汉之南。常蓄东游之志,竟不就。属时方用武,斯文将坠,故不为东人之所知。江左词人所传诵者,皆公之戏题剧论耳。曾不知君有大雅之作,当今一人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集》 杜工部 戏题诗 樊晃 杜甫 戏作 集序
下载PDF
谈古代剧论对编剧的启示——以《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为例
18
作者 卞佳 《民族音乐》 2021年第1期11-13,共3页
当今,随着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影视剧作行业,同时,许多高校也相应地开设了戏剧影视编剧专业,以期为该专业培养更多的编剧人才。如何学习编剧,怎样提高编剧水平,是笔者近年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任课时常常思考的一个问... 当今,随着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影视剧作行业,同时,许多高校也相应地开设了戏剧影视编剧专业,以期为该专业培养更多的编剧人才。如何学习编剧,怎样提高编剧水平,是笔者近年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任课时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老舍和高尔基都曾说过,在文学创作中,剧本创作是最难的。这不仅是两位文豪,也是大多数剧作家的共识。许多编剧能写戏,戏也写得好,但若让他谈剧作法,他们往往说不好。如沈从文,小说写得极好,可一登讲台谈写作,却常常无话可说。而有的理论家虽能把编剧理论说的头头是道,但却写不出一部好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才子书 影视 西厢记 本创作 人才 沈从文
下载PDF
行云化春雨 流水著精神——读《行云流水》
19
作者 周企旭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行云流水》 艺术 黄平 文集 创作题材 《男婚女嫁》 《秋草》 《降班头儿奇遇》
下载PDF
视觉方式二题
20
作者 徐柏森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2-24,共3页
感观刺激与直觉判断观众看戏,眼耳从不分家,人物干什么怎么干,说唱什么怎么说唱,都是通过视听联合作用于感官。观众视听感官的兴奋与否,会对戏剧做出绝然不同的反映。这是写戏者必须懂得的。然而事实上,我们并不真正懂得其中的奥秘。例... 感观刺激与直觉判断观众看戏,眼耳从不分家,人物干什么怎么干,说唱什么怎么说唱,都是通过视听联合作用于感官。观众视听感官的兴奋与否,会对戏剧做出绝然不同的反映。这是写戏者必须懂得的。然而事实上,我们并不真正懂得其中的奥秘。例如搞戏曲的人,大多重视“唱”,大段的唱词说明“唱”重要。“唱”对应着“听”。如果一本戏曲半本唱。还有一半是戏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然不同 视听感官 视觉方式 直觉判断 大段 一本 感观 生活本质 姐妹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