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活剥”到被剥——谈鲁迅的“剥体诗”及其他
被引量:
1
1
作者
蔡清富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19,共6页
关键词
剥
体诗
鲁迅
新
体诗
旧
体诗
诗歌
旧诗
文坛
二度创作
艺术性
思想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剥离旧体 重铸新词──简论剥体诗及毛泽东妙用剥体的艺术
2
作者
吴直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107-113,共7页
在当今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和毛泽东研究的不少论著中,有8首毛泽东诗词与前人名诗在创作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的关系尤为密切,有的甚至袭用其中的字句。对此,学术界说法不一:或曰“抄”、或曰“改”、或曰“仿”、或曰“套”……为...
在当今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和毛泽东研究的不少论著中,有8首毛泽东诗词与前人名诗在创作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的关系尤为密切,有的甚至袭用其中的字句。对此,学术界说法不一:或曰“抄”、或曰“改”、或曰“仿”、或曰“套”……为了匡正和统一这些说法,本文将中国古代名诗与此相类似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界定这是“剥体”作诗的传统创作手法,并在此基础上将毛泽东这8首作品与前人名诗简作对比分析后指出:毛泽东这8首诗作正是用此手法,抓住现实问题进行再创作的属剥体诗的新作品;毛泽东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榜样,是“古为今用”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剥
体诗
妙用
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鲁迅的“剥体诗”
3
作者
蔡清富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6-60,共5页
在鲁迅的诗歌中 ,有四首属于“剥体诗”。为了现实斗争的需要 ,鲁迅以古代的名人名篇作母体诗 ,“活剥”而制作出剥体诗。母体诗与剥体诗之间的共同性和可比性 ,是产生新的诗篇的必备条件 ;在相同中求新异 ,更是剥体诗的创造性所在。鲁...
在鲁迅的诗歌中 ,有四首属于“剥体诗”。为了现实斗争的需要 ,鲁迅以古代的名人名篇作母体诗 ,“活剥”而制作出剥体诗。母体诗与剥体诗之间的共同性和可比性 ,是产生新的诗篇的必备条件 ;在相同中求新异 ,更是剥体诗的创造性所在。鲁迅的剥体诗现实针对性强 ,语言上文白杂糅 ,通俗、诙谐、讽刺锋芒逼人 ,它兼具杂文和政治讽刺诗的特点 ,是众多诗歌品种中颇有风格的一类。鲁迅未曾料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艺术特色
鲁迅
诗歌
母
体诗
剥
体诗
语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憎的丰碑——浅论鲁迅的讽刺诗
4
作者
古光亮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79-85,共7页
鲁迅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东方的现实主义大师。从诗歌的角度看,鲁迅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诗歌是鲁迅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鲁诗是人民的喊声,民族的呼叫。鲁迅是以一个卓越的讽刺作家的身份出现在现代文坛上的。在他的全部诗作中,...
鲁迅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东方的现实主义大师。从诗歌的角度看,鲁迅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诗歌是鲁迅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鲁诗是人民的喊声,民族的呼叫。鲁迅是以一个卓越的讽刺作家的身份出现在现代文坛上的。在他的全部诗作中,讽刺诗约占近三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讽刺诗
论鲁迅
现实主义诗人
鲁诗
现代文坛
剥
体诗
公民科歌
赠邬其山
好东西歌
历史小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句剥体,横生妙趣
5
作者
曾仲连
曾仲连
+1 位作者
曾仲连
曾仲连
《语文知识》
2003年第8期15-16,共2页
诗文最忌模式化和套用他人的词句,但也有例外。有人有意将一些名诗改动少量词语,从原诗中剥离出来,这就是改句,改出来的诗就叫剥体诗,也称剥皮诗、拟古诗。
关键词
剥
体诗
诗歌
内容
艺术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剥体诗选登
6
作者
段永贤
《黄河》
2007年第4期199-200,共2页
"剥体诗"是将古人原作略加改动以表达新的思想内容的一种诗体。鲁迅把这种作诗方法称为"活剥"。由于被剥的原作大都是历来广为流传的名作,因此这种诗最易为读者传诵。
关键词
剥
体诗
原作
江南
思想内容
经理
公款吃喝
绝句
杜牧
鲁迅
诗体
原文传递
移花接木出奇趣——剥体诗趣话
7
作者
董家康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3年第10期57-57,共1页
“剥体诗”是将前人的诗歌或更改词语或颠倒句序,使其另立他意的一种诗体,大都以别开生面的幽默调侃或入木三分的辛辣讽刺传世。古往今来,“剥体诗”不胜枚举。这些移花接木的奇诗,颇能显出作者的匠心。
关键词
移花接木
剥
体诗
趣话
奇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诗趣事
8
作者
朱允陶
《现代青年》
2009年第2期65-65,共1页
"春眠不觉晓,麻将声声了。夜来风雨声,输赢知多少?"这是改孟浩然"春晓诗"而成。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这种改诗即前人戏称为"剥体诗"。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君臣只图偷安。整日花天酒...
"春眠不觉晓,麻将声声了。夜来风雨声,输赢知多少?"这是改孟浩然"春晓诗"而成。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这种改诗即前人戏称为"剥体诗"。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君臣只图偷安。整日花天酒地不思收复失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
体诗
楼外楼
诗趣
唐人
鸦片战争时期
讽刺
火箭
暖风
歌舞
五角大楼
原文传递
鲁迅的“剥体诗”
9
作者
马一凡
《语文学习》
2009年第3期73-73,共1页
所谓“剥体诗”就是将前人的诗歌或更改词语或颠倒句序,使其另立他意的一种诗体,大都以别开生面的幽默调侃或入木三分的辛辣讽刺传世。
关键词
剥
体诗
鲁迅
诗歌
诗体
讽刺
幽默
原文传递
如此剥皮诗
10
作者
张培修
《中国老区建设》
2004年第10期66-66,共1页
剥皮诗.又称剥体诗.仿古诗。形式上,仿效前人。内容上.融入新意。感情上,调侃嘲讽.读后颇令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
剥
皮诗
剥
体诗
嘲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剥体诗”集趣
11
作者
刘祥晖
《语文月刊》
1997年第7期43-43,共1页
旧时的学童大都读过这样一首诗:"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此《劝学》诗为北宋"神童"汪洙所作。明代有个御史冯徽,因直言劝谏而被罢官,充军辽东,和许多同样遭遇的人在一起服劳役,他百感交集...
旧时的学童大都读过这样一首诗:"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此《劝学》诗为北宋"神童"汪洙所作。明代有个御史冯徽,因直言劝谏而被罢官,充军辽东,和许多同样遭遇的人在一起服劳役,他百感交集,遂改《劝学》诗发泄不满:"少时休勤学,文章误了身,辽东三万里,尽是读书人。"宋朝程颢有七绝《春日偶成》一首:"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
勤学
劝学
剥
体诗
贺知章
立身
唐代诗人
北宋
明代
文章
原文传递
诗“剥”《黄鹤楼》 意随时代新——“剥体诗”例析
12
作者
傅望华
《阅读与写作》
1995年第7期39-39,共1页
漫步诗苑,有“唐人七律第一”之美誉的《黄鹤楼》确是百读不厌,经久不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关键词
剥
体诗
黄鹤楼
唐人
七律
鲁迅
例析
文化现象
山海关
漫步
国民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活剥”到被剥——谈鲁迅的“剥体诗”及其他
被引量:
1
1
作者
蔡清富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19,共6页
关键词
剥
体诗
鲁迅
新
体诗
旧
体诗
诗歌
旧诗
文坛
二度创作
艺术性
思想性
分类号
I210.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剥离旧体 重铸新词──简论剥体诗及毛泽东妙用剥体的艺术
2
作者
吴直雄
机构
南昌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107-113,共7页
文摘
在当今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和毛泽东研究的不少论著中,有8首毛泽东诗词与前人名诗在创作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的关系尤为密切,有的甚至袭用其中的字句。对此,学术界说法不一:或曰“抄”、或曰“改”、或曰“仿”、或曰“套”……为了匡正和统一这些说法,本文将中国古代名诗与此相类似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界定这是“剥体”作诗的传统创作手法,并在此基础上将毛泽东这8首作品与前人名诗简作对比分析后指出:毛泽东这8首诗作正是用此手法,抓住现实问题进行再创作的属剥体诗的新作品;毛泽东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榜样,是“古为今用”的典范。
关键词
毛泽东
剥
体诗
妙用
艺术
分类号
A841.4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鲁迅的“剥体诗”
3
作者
蔡清富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6-60,共5页
文摘
在鲁迅的诗歌中 ,有四首属于“剥体诗”。为了现实斗争的需要 ,鲁迅以古代的名人名篇作母体诗 ,“活剥”而制作出剥体诗。母体诗与剥体诗之间的共同性和可比性 ,是产生新的诗篇的必备条件 ;在相同中求新异 ,更是剥体诗的创造性所在。鲁迅的剥体诗现实针对性强 ,语言上文白杂糅 ,通俗、诙谐、讽刺锋芒逼人 ,它兼具杂文和政治讽刺诗的特点 ,是众多诗歌品种中颇有风格的一类。鲁迅未曾料到 。
关键词
文学评论
艺术特色
鲁迅
诗歌
母
体诗
剥
体诗
语言
Keywords
Luxun
Poem
Original poem
Parody-style poem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憎的丰碑——浅论鲁迅的讽刺诗
4
作者
古光亮
出处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79-85,共7页
文摘
鲁迅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东方的现实主义大师。从诗歌的角度看,鲁迅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诗歌是鲁迅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鲁诗是人民的喊声,民族的呼叫。鲁迅是以一个卓越的讽刺作家的身份出现在现代文坛上的。在他的全部诗作中,讽刺诗约占近三分之一。
关键词
讽刺诗
论鲁迅
现实主义诗人
鲁诗
现代文坛
剥
体诗
公民科歌
赠邬其山
好东西歌
历史小说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句剥体,横生妙趣
5
作者
曾仲连
曾仲连
曾仲连
曾仲连
机构
江西南昌向塘铁路中学
出处
《语文知识》
2003年第8期15-16,共2页
文摘
诗文最忌模式化和套用他人的词句,但也有例外。有人有意将一些名诗改动少量词语,从原诗中剥离出来,这就是改句,改出来的诗就叫剥体诗,也称剥皮诗、拟古诗。
关键词
剥
体诗
诗歌
内容
艺术特征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剥体诗选登
6
作者
段永贤
出处
《黄河》
2007年第4期199-200,共2页
文摘
"剥体诗"是将古人原作略加改动以表达新的思想内容的一种诗体。鲁迅把这种作诗方法称为"活剥"。由于被剥的原作大都是历来广为流传的名作,因此这种诗最易为读者传诵。
关键词
剥
体诗
原作
江南
思想内容
经理
公款吃喝
绝句
杜牧
鲁迅
诗体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移花接木出奇趣——剥体诗趣话
7
作者
董家康
出处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3年第10期57-57,共1页
文摘
“剥体诗”是将前人的诗歌或更改词语或颠倒句序,使其另立他意的一种诗体,大都以别开生面的幽默调侃或入木三分的辛辣讽刺传世。古往今来,“剥体诗”不胜枚举。这些移花接木的奇诗,颇能显出作者的匠心。
关键词
移花接木
剥
体诗
趣话
奇趣
分类号
G305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诗趣事
8
作者
朱允陶
出处
《现代青年》
2009年第2期65-65,共1页
文摘
"春眠不觉晓,麻将声声了。夜来风雨声,输赢知多少?"这是改孟浩然"春晓诗"而成。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这种改诗即前人戏称为"剥体诗"。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君臣只图偷安。整日花天酒地不思收复失地。
关键词
剥
体诗
楼外楼
诗趣
唐人
鸦片战争时期
讽刺
火箭
暖风
歌舞
五角大楼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鲁迅的“剥体诗”
9
作者
马一凡
机构
河北威县一中
出处
《语文学习》
2009年第3期73-73,共1页
文摘
所谓“剥体诗”就是将前人的诗歌或更改词语或颠倒句序,使其另立他意的一种诗体,大都以别开生面的幽默调侃或入木三分的辛辣讽刺传世。
关键词
剥
体诗
鲁迅
诗歌
诗体
讽刺
幽默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如此剥皮诗
10
作者
张培修
出处
《中国老区建设》
2004年第10期66-66,共1页
文摘
剥皮诗.又称剥体诗.仿古诗。形式上,仿效前人。内容上.融入新意。感情上,调侃嘲讽.读后颇令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
剥
皮诗
剥
体诗
嘲讽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I22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剥体诗”集趣
11
作者
刘祥晖
出处
《语文月刊》
1997年第7期43-43,共1页
文摘
旧时的学童大都读过这样一首诗:"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此《劝学》诗为北宋"神童"汪洙所作。明代有个御史冯徽,因直言劝谏而被罢官,充军辽东,和许多同样遭遇的人在一起服劳役,他百感交集,遂改《劝学》诗发泄不满:"少时休勤学,文章误了身,辽东三万里,尽是读书人。"宋朝程颢有七绝《春日偶成》一首:"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
关键词
辽东
勤学
劝学
剥
体诗
贺知章
立身
唐代诗人
北宋
明代
文章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诗“剥”《黄鹤楼》 意随时代新——“剥体诗”例析
12
作者
傅望华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5年第7期39-39,共1页
文摘
漫步诗苑,有“唐人七律第一”之美誉的《黄鹤楼》确是百读不厌,经久不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关键词
剥
体诗
黄鹤楼
唐人
七律
鲁迅
例析
文化现象
山海关
漫步
国民党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活剥”到被剥——谈鲁迅的“剥体诗”及其他
蔡清富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剥离旧体 重铸新词──简论剥体诗及毛泽东妙用剥体的艺术
吴直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鲁迅的“剥体诗”
蔡清富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憎的丰碑——浅论鲁迅的讽刺诗
古光亮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8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改句剥体,横生妙趣
曾仲连
曾仲连
曾仲连
曾仲连
《语文知识》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剥体诗选登
段永贤
《黄河》
2007
0
原文传递
7
移花接木出奇趣——剥体诗趣话
董家康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改诗趣事
朱允陶
《现代青年》
2009
0
原文传递
9
鲁迅的“剥体诗”
马一凡
《语文学习》
2009
0
原文传递
10
如此剥皮诗
张培修
《中国老区建设》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剥体诗”集趣
刘祥晖
《语文月刊》
1997
0
原文传递
12
诗“剥”《黄鹤楼》 意随时代新——“剥体诗”例析
傅望华
《阅读与写作》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