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剖宫产术后再次阴道分娩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罗漫灵 钟梅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90,共4页
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升高,二胎政策放开,剖宫产后再次分娩方式的选择成为产科医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一次剖宫产,永远剖宫产"已经不再适用于临床,74%选择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aesarean,VBAC)的孕妇经过试... 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升高,二胎政策放开,剖宫产后再次分娩方式的选择成为产科医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一次剖宫产,永远剖宫产"已经不再适用于临床,74%选择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aesarean,VBAC)的孕妇经过试产能够成功[1]。正确权衡不同分娩方式的利与弊,指导孕妇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成功分娩,是产科医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再次分娩 预测模型 LOGISTIC回归
原文传递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相关问题 被引量:53
2
作者 余昕烊 漆洪波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69-573,共5页
关键词 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学会 剖宫产术再次妊娠阴道分娩 阴道试产 选择性重复剖宫产 禁忌证 子宫破裂
原文传递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6
3
作者 董文 卢桂强 刘小津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844-1845,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患者的试产成功率、分娩方式选择及母婴并发症。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于昌黎县妇幼保健院经阴道试产均有一次剖宫产史的孕妇132例,其中再次剖宫产(RCS)60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患者的试产成功率、分娩方式选择及母婴并发症。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于昌黎县妇幼保健院经阴道试产均有一次剖宫产史的孕妇132例,其中再次剖宫产(RCS)60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60例进行对照,并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成功72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72例进行对照,比较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结果 132例中72例试产成功,成功率54.54%。VBAC成功组,新生儿窒息,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与VB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S组产后出血量比VBAC组高,平均住院天数比VBAC组长,产后出血、严重粘连发生率均较PC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一次子宫下段剖宫产史的孕妇符合试产条件者,应给与充分的试产机会,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再次妊娠阴道分娩 再次剖宫产 首次剖宫产 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
下载PDF
中医护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陶淑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1期158-160,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80例住院患者评估、监护、产后护理(常规护理、耳穴压豆、乳房按摩、情志护理)护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连续护理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80例住院患者评估、监护、产后护理(常规护理、耳穴压豆、乳房按摩、情志护理)护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连续护理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分娩状况、母婴情况、不良反应。护理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阴道成功分娩者73例,阴道助产5例;阴道试产不成功2例,改为行剖宫产。自然分娩产妇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剖宫产产妇(P<0.05)。[结论]中医护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再次妊娠阴道分娩 中医护理 耳穴压豆 乳房按摩 情志护理 前瞻性设计
下载PDF
分娩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及母儿结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宁 张为远 伍绍文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37-740,共4页
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产程及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住院并分娩的VBAC孕妇共331例。按照产程中是否实... 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产程及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住院并分娩的VBAC孕妇共331例。按照产程中是否实施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分为分娩镇痛组(121例)及无分娩镇痛组(210例),分析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儿结局的影响;进一步根据应用分娩镇痛时间,将分娩镇痛组分为长时限组(56例)和短时限组(65例),分析分娩镇痛应用时限对产程及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1)分娩镇痛的应用情况:121例(36.6%)使用分娩镇痛,分娩镇痛使用时限为0.7~13.5 h,平均5.3 h。(2)母儿结局:331例VBAC中无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阴道分娩255例(77.0%),产钳助产76例(23.0%);50例(15.1%)发生产后出血,81例(24.5%)胎儿窘迫。无分娩镇痛组的新生儿体重明显小于分娩镇痛组(P<0.05),分娩镇痛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限明显长于无分娩镇痛组(均P<0.05)。分娩镇痛组缩宫素使用率、产钳助产率及会阴侧切率明显高于无分娩镇痛组(均P<0.05)。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胎儿窘迫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均P>0.05)。(3)长时限分娩镇痛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限明显长于短分娩镇痛时限组(均P<0.05),但两组的缩宫素使用率、产钳助产率、产后出血及胎儿窘迫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对有指征的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OLAC)孕妇可以采用分娩镇痛,无论时限长短,母儿结局均良好,但可能延长VBAC产程,增加缩宫素使用、会阴切开及产钳助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再次妊娠阴道分娩 分娩镇痛 产程 母儿并发症
原文传递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方建红 梁金丽 +3 位作者 郑剑兰 杨燕 徐梅 宋爱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12期2680-2683,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预测模型,并比较该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住院并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预测模型,并比较该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住院并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成功阴道分娩,将产妇分为VBAC组(354例)和重复剖宫产组(RCS,76例)。采用SPSS 24.0软件包ANN模块中的多层感知器(MLP),构建预测VBAC的最佳ANN模型。输入参数设为:分娩年龄、孕期体质量增加量、孕周、孕次、第一产程时间、有无剖宫产指征、是否人工破膜、有无脐带绕颈、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GDM)、Bishop评分、胎儿双顶径和股骨长度,共12个变量。输出参数设为:分娩方式。并采用逐步向后二元Logistic回归对以上指标进行分析,构建预测模型。以实际分娩方式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产妇年龄越小、孕期体质量增加较少、无剖宫产指征、自然破膜以及Bishop评分越高的妇女VBAC的可能性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AUC分别为0.850(95%CI:0.804~0.897)和0.810(95%CI:0.756~0.863),表明这两种预测模型都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虽然ANN预测模型与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ANN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稍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结论运用ANN构建VBAC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不仅可为VBAC风险预测提供基础理论和方法支持,也有利于早期筛选适合TOLAC的孕妇以及早期发现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妇女子宫破裂的倾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再次妊娠阴道分娩 人工神经网络 预测
原文传递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模式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许慧京 崔红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4-338,共5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的产程模式及前次剖宫产时机对VBAC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分娩的VBAC组产妇50例、初产妇组51例、经产妇组51例。对各组的潜伏期、活跃期及...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的产程模式及前次剖宫产时机对VBAC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分娩的VBAC组产妇50例、初产妇组51例、经产妇组51例。对各组的潜伏期、活跃期及第二产程的产程时限进行比较。并根据前次剖宫产情况将VBAC产妇分为择期剖宫产(20例)及产程中剖宫产(27例),比较各产程时限。结果 3组潜伏期时限基本相同(P>0.05),VBAC组、初产妇组和经产妇组活跃期时限中位数分别为140、170、80min,VBAC组明显长于经产妇组(P<0.001);第二产程时限中位数分别为23、38、9min,VBAC组较初产妇组第二产程进展快(P<0.001),较经产妇组慢(P<0.001)。VBAC组中前次行择期剖宫产20例(40.0%),前次剖宫产为产程中剖宫产27例(54.0%)(因电话追访未取得联系,3例产妇的前次剖宫产情况不详),两组的各产程时限无明显差异。结论 VBAC的第一产程进展情况类似于初产妇,产程呈持续平滑缓慢逐渐进展的特征,且可能与前次剖宫产时机无关;VBAC的第二产程与初产妇相比进展迅速,这一结果有助于临床医师规范管理分娩过程,提高VBAC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再次妊娠阴道分娩 产程 剖宫产阴道试产
原文传递
COOK球囊联合催产素引产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毛胜艳 周隽 +2 位作者 郑钊平 林春霞 代庆凯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3年第5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孕妇采用COOK球囊联合催产素引产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符合阴道试产条件并知情同意阴道试产的孕妇60例(瘢痕...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孕妇采用COOK球囊联合催产素引产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符合阴道试产条件并知情同意阴道试产的孕妇60例(瘢痕子宫组)及同期有引产指征的初产妇100例(初产妇组)和经产妇100例(经产妇组)采用COOK球囊联合催产素引产的病例资料,分析3组产妇促宫颈成熟前后宫颈评分、总产程、阴道分娩率、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量、产道损伤、新生儿结局等情况。结果3组孕妇COOK球囊促宫颈成熟前后宫颈评分、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组与初产妇组阴道分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产妇组阴道分娩率最高;经产妇组在3组中总产程短、产道损伤少,新生儿窒息率低、新生儿产伤少(P<0.05);其次为瘢痕子宫组,初产妇组在3组中总产程最长,新生儿及产妇损伤相对较前两组多。结论COOK球囊联合催产素引产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孕妇的引产与非瘢痕子宫相比同样安全有效,且不增加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再次妊娠阴道分娩 COOK球囊 催产素 引产
原文传递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周小玲 陈文慧 罗洁梅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6期807-808,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的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分娩结局为观察组(VBAC成功,n=94)与对照组(VBAC失败,n=32)。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前一般临床资料及产后...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的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分娩结局为观察组(VBAC成功,n=94)与对照组(VBAC失败,n=32)。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前一般临床资料及产后基本情况,对单因素分析存在明显差异的指标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BMI较低、有阴道分娩史、瘢痕厚度较大、胎儿体重较小均是VBAC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泌乳始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BMI、阴道分娩史、瘢痕厚度及新生儿体重均是影响VBAC结局的独立因素,且成功的VBAC可有效提高产妇围产期安全性,缩短其产后康复时间,有利于改善母婴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再次妊娠阴道分娩 妊娠结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药加味催生饮对剖宫产术后再次阴道分娩引产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贾月改 康苏娅 +2 位作者 郁金芬 汪云 周丽屏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2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分析中药加味催生饮对剖宫产术后再次阴道分娩引产成功率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在苏州市立医院本部产科收治的174例单胎头位的瘢痕子宫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加味催生饮组50例,球囊... 目的分析中药加味催生饮对剖宫产术后再次阴道分娩引产成功率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在苏州市立医院本部产科收治的174例单胎头位的瘢痕子宫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加味催生饮组50例,球囊组46例,以及未采用加味催生饮及球囊引产的对照组78例。比较3组间宫颈成熟度、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结局的差异。结果加味催生饮组和球囊组剖宫产术后再次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催生饮组和球囊组引产后宫颈评分明显改善(P<0.001),并且加味催生饮组引产后宫颈评分高于球囊组(P<0.001)。与对照组比较,加味催生饮组VBAC产妇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加味催生饮组和球囊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3组间产后出血、子宫破裂发生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加味催生饮可有效促进产妇宫颈成熟,提高引产成功率,减少母婴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再次阴道分娩 加味催生饮 球囊 引产 分娩结局
原文传递
LK程式按摩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炳娣 杜茵欣 黄小斐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10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LK程式按摩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产妇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选择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监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LK程式按摩辅助分娩,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LK程式按摩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产妇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选择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监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LK程式按摩辅助分娩,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VBAC率、疼痛程度、产后2 h出血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Bishop评分>6分、第一产程时间、剖宫产次数≥2次、LK程式按摩是影响VBAC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LK程式按摩有利于缩短产程,缓解产妇疼痛,提升VBAC成功率并保障母婴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再次妊娠阴道分娩 LK程式按摩 疼痛 分娩结局
下载PDF
麦角新碱联合卡孕栓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
12
作者 鲁红艳 王雪影 王小兰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6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究麦角新碱联合卡孕栓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100例于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进行VBAC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分娩后接受预防产后出血用药方案... 目的探究麦角新碱联合卡孕栓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100例于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进行VBAC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分娩后接受预防产后出血用药方案的差异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使用缩宫素联合卡孕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麦角新碱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出血及止血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和安全性。结果对照组产妇的产后2 h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大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的止血时间也长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TT)、血红蛋白(Hb)和纤维蛋白原(FIB)均有所降低,且对照组产妇的APTT、TT、FIB均高于观察组,Hb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宫缩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更长,恶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更短(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00%和1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角新碱联合卡孕栓能有效改善VBAC产妇产后出血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角新碱 卡孕栓 剖宫产术再次妊娠阴道分娩 出血
下载PDF
163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病例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袁璐 彭景 +1 位作者 李若冰 赵云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孕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section,VBAC)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01/2019-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湖北妇幼保健院住院的剖宫产术后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孕... 目的探讨孕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section,VBAC)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01/2019-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湖北妇幼保健院住院的剖宫产术后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孕妇163例,按分娩结局分为VBAC组和紧急剖宫产(emergency cesarean section,ECS)组。比较分析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及母儿结局。结果VBAC成功率为80.37%(131/163),产后出血发生率3.68%(6/163),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45%(4/163)。TOLAC孕妇的引产率为16.56%(27/163),其中引产成功19例(70.37%),引产失败8例(29.63%)。无子宫破裂、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VBAC组分娩时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年龄低于ECS组,既往有自然分娩史的孕妇比例高于ECS组(P<0.05)。VBAC组分娩孕周、引产率低于ECS组,分娩镇痛率高于ECS组(P<0.05)。结论在严密监测下行TOLAC是安全可行的,分娩时BMI、年龄、孕周、既往产次、既往阴道分娩史、分娩镇痛、引产与VBAC成功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阴道试产 剖宫产术再次妊娠阴道分娩 紧急剖宫产 影响因素 引产
原文传递
“二孩”政策后产妇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云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0期150-153,159,共5页
目的分析"二孩"政策后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沈阳市妇婴医院住院分娩的55 27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以2016年1月1日为时间截点,将纳入研究的产妇分为"二孩"政策前... 目的分析"二孩"政策后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沈阳市妇婴医院住院分娩的55 27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以2016年1月1日为时间截点,将纳入研究的产妇分为"二孩"政策前组(n=24 647)及"二孩"政策后组(n=30 627),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二孩"政策前后两组的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及产钳助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孩"政策前组比较,"二孩"政策后组的经产妇比例明显增加,且经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孩"政策后组中以瘢痕子宫、胎儿窘迫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上升明显,以头盆不称、社会因素、产程异常、羊水过少及产前出血为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明显下降,与"二孩"政策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孩"政策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者明显增多是剖宫产率不降的主要原因,减少以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数量、提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成功率、应用新产程标准将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剖宫产指征 瘢痕子宫 剖宫产术再次妊娠阴道分娩 社会因素
下载PDF
剖宫产与阴道试产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意义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光艳 《北方药学》 2014年第8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与阴道试产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比较再次剖宫产分娩和阴道分娩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产后感染、住院天数、新生儿感染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本组... 目的:探讨剖宫产与阴道试产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比较再次剖宫产分娩和阴道分娩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产后感染、住院天数、新生儿感染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本组200例产妇,阴道试产106例,试产成功81例(76.42%),试产失败的25例(23.58%)产妇行剖宫产,再次剖宫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后感染及住院天数均高于阴道分娩组,再次剖宫产组新生儿感染及窒息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阴道试产产妇较剖宫产产妇术后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产后感染少,新生儿窒息和感染例数少,但临床医师需要严格掌握阴道试产指征,保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阴道试产 剖宫产术再次妊娠分娩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椎管内分娩镇痛应用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晴 张华乐 +2 位作者 衣欢 王菁 陈丽春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VBAC)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要求阴道试产180例,将研究对象分为镇痛组(60例)和非镇痛组(120例)。比较两组的产程... 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VBAC)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要求阴道试产180例,将研究对象分为镇痛组(60例)和非镇痛组(120例)。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围生结局等。结果镇痛组产痛程度明显减轻,总产程、第一产程时间长于非镇痛组(P<0.05)。两组的中转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子宫破裂。结论椎管内分娩镇痛应用于VBAC镇痛效果明确,不增加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无不良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剖宫产术再次妊娠阴道分娩 产程 母婴结局
下载PDF
硬膜外镇痛分娩在初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淑惠 卢美丹 +4 位作者 杨美君 罗雪娇 何霖 吴艳丽 李茹婷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2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在初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0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孕妇94例的临床资料,行硬膜外镇痛者31例为a组,选...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在初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0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孕妇94例的临床资料,行硬膜外镇痛者31例为a组,选择与a组产妇同时期且分娩未行镇痛者63例为b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情况和母婴结局情况。结果a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分别为430(270,570)min、27(12,38)min、472(290,606)min,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62、-2.640、-2.457,P<0.05)。两组人工破膜率、产程中催产素使用率、发热率、羊水混浊率、会阴侧切率、阴道助产率、第三产程时间、胎儿宫内窘迫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宫颈裂伤率6.45%低于b组的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7,P<0.05)。a组住院费用6865.57(5366,7933.06)元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55,P<0.05)。两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胎盘粘连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转入NICU率、住院天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产后输血情况及子宫破裂情况。结论硬膜外镇痛分娩应用于初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不增加母婴不良结局风险,降低宫颈裂伤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分娩 剖宫产术再次妊娠阴道分娩 疤痕子宫 应用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中的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雪晃 叶雪琴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期92-93,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分娩方式选择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和平县人民医院进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90例,回顾分析所有产妇再次分娩方式,比较再次剖宫产与阴道分娩指标、母婴结局。结... 目的:比较不同分娩方式选择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和平县人民医院进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90例,回顾分析所有产妇再次分娩方式,比较再次剖宫产与阴道分娩指标、母婴结局。结果:90例产妇中再次剖宫产71例、阴道分娩19例,再次剖宫产妇总产程明显短于阴道分娩,产后2 h出血量明显大于阴道分娩,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阴道分娩,而产褥感染率、产后大出血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次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略高于阴道分娩,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较显著,能有效降低产褥感染、产后大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概率,可明显改善母婴结局,对产妇产后康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再次妊娠分娩 剖宫产术 阴道分娩
下载PDF
缩宫素联合球囊扩张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叶敏 李晓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8期144-146,共3页
目的研究缩宫素联合球囊扩张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VBAC产妇,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缩宫素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行自然临产,缩宫素组在阴道分娩过... 目的研究缩宫素联合球囊扩张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VBAC产妇,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缩宫素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行自然临产,缩宫素组在阴道分娩过程中使用缩宫素,联合组在阴道分娩过程中使用缩宫素联合球囊扩张。比较三组的阴道分娩失败率、Bishop评分、产程指标和母婴结局。结果联合组的阴道分娩失败率低于对照组和缩宫素组,临产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和缩宫素组(P<0.05)。规律宫缩时,联合组的Bisho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缩宫素组(P<0.05)。三组的不良母婴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球囊扩张能够有效提高VBAC阴道分娩成功率,缩短产程,且分娩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宫素 球囊扩张 剖宫产术再次妊娠阴道分娩 产程 母婴结局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与初产妇阴道分娩产程特征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月改 吴晓 +1 位作者 柴利强 康苏娅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5期20-24,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新生儿结局良好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与初产妇阴道分娩的产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于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成功阴道分娩并且新生儿结局良好(5 min Apgar评分≥8分)的单胎足月产妇的临床资料,包括290... 目的比较分析新生儿结局良好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与初产妇阴道分娩的产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于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成功阴道分娩并且新生儿结局良好(5 min Apgar评分≥8分)的单胎足月产妇的临床资料,包括290例无阴道分娩史的VBAC产妇,作为VBAC组;抽取同期经阴道分娩的311例初产妇,作为初产组。比较两组间总产程、不同阶段产程以及采取干预措施时的产程差异。结果VBAC组的总产程、第一产程宫口扩张2~10 cm阶段和第二产程均短于初产组[455.0(340.0,652.5)vs.530.0(380.0,733.0)min;100.0(60.0,190.0)vs.130.0(80.0,220.0)min;31.0(20.0,47.0)vs.43.0(28.0,69.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中自然分娩产妇的总产程、第一产程宫口扩张<2 cm阶段、宫口扩张2~10 cm阶段以及第二产程均短于初产妇自然分娩产妇[420.0(315.0,560.0)vs.487.5(371.3,646.3)min;300.0(180.0,408.8)vs.337.5(210.0,480.0)min;80.0(50.0,116.3)vs.109.0(60.0,150.0)min;28.0(18.0,45.0)vs.37.5(28.0,5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与初产组中采取缩宫素、人工破膜和镇痛等干预措施产妇的总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初产妇相比,自然分娩的VBAC产妇产程更短。因此,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条件许可者可推荐尝试VB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再次妊娠阴道分娩 产程 初产妇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