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颅底恶性肿瘤整块切除及缺损修复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韩富 久德茂雄 +3 位作者 小川澧 川上胜弘 井上俊哉 迁裕之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222-227,共6页
本文了介绍21例前颅底恶性肿瘤整块切除及颅底、颌面部缺损修复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大小及周围组织侵犯范围,制定了肿瘤部位切除方法的分类,根据其分类来设定肿瘤切除范围及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本手术方法,不仅能够完整地切除肿... 本文了介绍21例前颅底恶性肿瘤整块切除及颅底、颌面部缺损修复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大小及周围组织侵犯范围,制定了肿瘤部位切除方法的分类,根据其分类来设定肿瘤切除范围及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本手术方法,不仅能够完整地切除肿瘤,而且可以一期进行肿瘤切除后的颅底、颌面以及硬膜缺损的修复,有效地防止术后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方法特别适用于鼻窦、颌面部恶性肿瘤向颅底侵犯的病例,以及颅底内、外肿瘤需手术切除的病例。本文还特别提出颅底、颌面缺损修复时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低位额颞骨瓣治疗单侧额颞对冲性脑挫裂伤64例报告
2
作者 赵永阳 蔡坤皓 陈锦伦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8期1084-1085,共2页
目的探讨低位额颞骨瓣治疗单侧额颞对冲性脑挫裂伤的效果.方法以蝶骨嵴为中心行低位额颞骨瓣开颅,骨窗下端平齐前颅凹底,咬除蝶骨嵴中外1/3,前端尽可能接近中线,后端颞骨咬至颧弓,上端高约4~5 cm即可,形成一个前中颅凹底充分显露的骨窗... 目的探讨低位额颞骨瓣治疗单侧额颞对冲性脑挫裂伤的效果.方法以蝶骨嵴为中心行低位额颞骨瓣开颅,骨窗下端平齐前颅凹底,咬除蝶骨嵴中外1/3,前端尽可能接近中线,后端颞骨咬至颧弓,上端高约4~5 cm即可,形成一个前中颅凹底充分显露的骨窗.直视下尽量清除已经挫烂失活的脑组织及硬膜下或脑内血肿,再根据脑挫裂伤的轻重,处理硬脑膜及骨瓣.结果按GOS评分方法进行预后判断,64例患者中良好37例(57.81%),中残7例(10.93%),重残3例(4.68%),植物生存1例(1.56%),死亡14例(21.87%),其中GCS 3~5分死亡10例(48%),6~8分死亡4例(12%).结论低位额颞骨瓣方法对于单侧额颞对冲性脑挫裂伤的治疗效果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出血 创伤性 外科皮瓣 脑损伤 额颞对冲性脑挫裂伤 骨瓣开 治疗效果 低位 单侧
原文传递
经额外侧入路对前颅底 鞍区病变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和龙 郝万江 +5 位作者 呼其图 张勇 马雪峰 王永军 陈德福 王伟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3期292-293,共2页
目的:介绍经额外侧入路及显微手术技术切除前颅凹底肿瘤12例,鞍区病变5例,前循环动脉瘤3例。方法:所有病人均采用经额外侧入路,这是到达病变和对其充分暴露的关键,然后针对不同性质的病变进行处理。结果:12例前颅凹底肿瘤全切11例,5例... 目的:介绍经额外侧入路及显微手术技术切除前颅凹底肿瘤12例,鞍区病变5例,前循环动脉瘤3例。方法:所有病人均采用经额外侧入路,这是到达病变和对其充分暴露的关键,然后针对不同性质的病变进行处理。结果:12例前颅凹底肿瘤全切11例,5例鞍区病变全切4例,其余为次全切,3例前循环动脉瘤夹闭顺利。本组无死亡及重残病例,所有病人术后情况良好。结论:位于前颅底、鞍区肿瘤及前循环动脉瘤,经额外侧入路,暴露充分对组织损伤轻微,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外侧入路 鞍区 显微手术
下载PDF
前颅凹底肿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1
4
作者 杜笑松 张建新 +2 位作者 王艳艳 赵志楷 杨晓棠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7期2448-2449,共2页
目的分析部分前颅凹底及侵犯前颅凹底肿瘤MRI表现,探讨MRI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检查并由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前颅凹底肿瘤,比较其影像学特点。其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范围9-82岁。分析有关肿瘤的起源、MRI表现及侵犯特征... 目的分析部分前颅凹底及侵犯前颅凹底肿瘤MRI表现,探讨MRI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检查并由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前颅凹底肿瘤,比较其影像学特点。其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范围9-82岁。分析有关肿瘤的起源、MRI表现及侵犯特征,做出定性诊断。结果病变分布:前颅凹底上区肿瘤22例,向颅底和颅底下区侵犯,其中嗅沟脑膜瘤10例、前颅凹底脑膜瘤5例、鞍结节脑膜瘤2例,胆脂瘤3例、左额底黑色素瘤1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1例;原发于前颅凹底骨肿瘤2例,转移瘤1例;前颅凹底下区肿瘤10例,来源于鼻咽部、鼻腔及付鼻窦肿瘤,向颅底和颅内侵犯8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结论 MRI可充分显示前颅凹底区肿瘤的范围,将其按部位分区,对于肿瘤的定性诊断和临床治疗很有帮助。MRI对部分肿瘤可依据其信号、部位与侵犯特征作出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肿瘤
下载PDF
前颅凹底的外科与重建
5
作者 有田宪生 《前卫医学情报》 1996年第2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脑外科手术
下载PDF
翼点入路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治疗
6
作者 陈广宁 赵军 +2 位作者 于广久 王艳华 关宇欣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年第19期23-24,共2页
前颅凹底脑膜瘤约占全部颅内脑膜瘤的40%,其中约25%为鞍结节脑膜瘤。由于肿瘤位置深在,且与视交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垂体柄、下丘脑、三脑室底等重要结构毗邻关系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故手术切除难度大。自2000年4月-2008... 前颅凹底脑膜瘤约占全部颅内脑膜瘤的40%,其中约25%为鞍结节脑膜瘤。由于肿瘤位置深在,且与视交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垂体柄、下丘脑、三脑室底等重要结构毗邻关系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故手术切除难度大。自2000年4月-2008年5月,我院应用翼点入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结节脑膜瘤 翼点入路 脑膜瘤 治疗 手术切除 内脑膜瘤 大脑动脉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翼点入路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治疗
7
作者 陈广宁 赵军 +2 位作者 于广久 王艳华 关宇欣 《中国伤残医学》 2009年第4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鞍结节脑膜瘤 翼点入路 脑膜瘤 治疗 手术切除 内脑膜瘤 大脑动脉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前颅凹底脑膜瘤的影像诊断与病理对照研究
8
作者 涂建华 梁宗辉 +1 位作者 耿道颖 冯晓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31-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前颅凹底脑膜瘤的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病理证实的前颅凹底脑膜瘤 2 7例 ,男 8例 ,女 19例。年龄 13~ 79岁 ,平均 62岁。均行MRI检查 (增强 16例 ) ;15例行CT检查 (增强 8例 )。分析CT、MRI影像 ,并... 目的 :探讨前颅凹底脑膜瘤的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病理证实的前颅凹底脑膜瘤 2 7例 ,男 8例 ,女 19例。年龄 13~ 79岁 ,平均 62岁。均行MRI检查 (增强 16例 ) ;15例行CT检查 (增强 8例 )。分析CT、MRI影像 ,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2 7例前颅凹底脑膜瘤 ,起源于嗅沟 15例 ,前颅凹底 6例 ,眶顶 4例 ,鞍结节向前生长 2例。多数水肿明显 ,均匀增强 ;少数不均匀增强 ,并出现脑膜尾征 ,少数伴钙化、坏死、囊变和出血。累及邻近颅骨时引起骨质增生。结论 :前颅凹底脑膜瘤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具有诊断价值 ,MRI优于CT ,但CT观察钙化和骨质改变优于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影像诊断 病理特点 CT MRI 钙化 脑水肿
下载PDF
前中颅凹底大型内外沟通瘤的显微切除 被引量:6
9
作者 耿军 陈明振 +3 位作者 伍国号 吴新建 陈晓雷 张湘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1-92,共2页
目的为了提高切除前或/和中颅凹底大型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分别采用颅面联合入路、额颞-颞下窝入路或额颞-颞下窝结合面前径路暴露肿瘤,给予显微手术切除。结果23例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3例。... 目的为了提高切除前或/和中颅凹底大型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分别采用颅面联合入路、额颞-颞下窝入路或额颞-颞下窝结合面前径路暴露肿瘤,给予显微手术切除。结果23例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1)前或/和中颅凹底内外沟通性肿瘤应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及侵犯范围选择颅面联合入路、额颞-颞下窝入路或额颞-颞下窝入路结合面前径路即可给于充分暴露并能在直视下广泛切除肿瘤;(2)中颅凹底侵及海绵窦和破裂孔部的肿瘤应在较高放大倍数手术显微镜下仔细分离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肿瘤 内外沟通瘤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表皮样囊肿非典型MRI表现 被引量:2
10
作者 谷艳英 宫萍 周宏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8-349,i0002,共3页
目的探讨非典型表皮样囊肿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的MRI资料。结果例1肿瘤位于左前中颅凹底,信号不均,T1WI呈高及低信号,T2WI及FLAIR像均呈高信号,其内有细曲线样等信号,左侧大脑半球脑裂、脑沟内散在点... 目的探讨非典型表皮样囊肿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的MRI资料。结果例1肿瘤位于左前中颅凹底,信号不均,T1WI呈高及低信号,T2WI及FLAIR像均呈高信号,其内有细曲线样等信号,左侧大脑半球脑裂、脑沟内散在点条状高信号。例2肿瘤位于左颞极,T1WI、T2WI及FLAIR像均为高信号,脑室、脑裂、脑池及部分脑沟内见点状高信号,脂肪抑制像信号减低。例3肿瘤位于右中颅凹底,边界清晰,呈类圆形,信号不均,T1WI呈低信号,其内见弧条状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内见弧条状低信号,FLAIR像信号稍低,其内见云絮状稍高信号。例4肿瘤位于脑干前方,边界清晰,形态欠规则,T1WI、T2WI及FLAIR像均为高信号,脂肪抑制像仍为高信号。结论表皮样囊肿可表现出多种不典型MRI征象,信号特点多样,且可破裂播散至脑室内形成脂-液平面及在蛛网膜下腔内见到点条状脂肪信号,硬膜外表皮样囊肿更不具特异性,认识这些征象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样囊肿 MRI 病理 MRI表现 非典型 FLAIR MRI征象 T1WI T2WI
下载PDF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早期治疗2例报告
11
作者 黄金洲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7年第24期198-198,共1页
关键词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 早期治疗 硬膜下血肿 引流管 修补术 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甘油果糖 小切口 导管引流
下载PDF
前颅凹底的硬膜动静脉畸形
12
作者 于荣溥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1984年第2期98-98,共1页
报告2例前颅凹底硬膜动静脉畸形。例1为男性,56岁。在饮含酒精饮料时突然昏迷。普通CT检查正常,增强CT 检查显示前颅凹近颅底有明显的圆点状增强。选择性右颈内动脉造影显示右眼动脉粗大,经右前筛动脉供血于前颅凹底硬膜动静脉畸形。引... 报告2例前颅凹底硬膜动静脉畸形。例1为男性,56岁。在饮含酒精饮料时突然昏迷。普通CT检查正常,增强CT 检查显示前颅凹近颅底有明显的圆点状增强。选择性右颈内动脉造影显示右眼动脉粗大,经右前筛动脉供血于前颅凹底硬膜动静脉畸形。引流静脉近段呈动脉瘤样扩张并经皮层静脉引流入上矢状窦。选择性右颈外动脉造影同样显示动静脉畸形和引流静脉。左颈总动脉造影显示粗大眼动脉和由筛前动脉供血于动静脉畸形。眶下动脉同样供血于动静脉畸形。例2为男性,64岁。早晨于床上发现昏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引流静脉 硬膜
下载PDF
视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斌 史锡文 刘绍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2-392,共1页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显微外科治疗 骨折 糖皮质激素 CT检查
下载PDF
前颅窝底肿瘤术后颅底重建与修复29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帅 王政刚 +3 位作者 张旭东 樊丰势 张卫宁 程建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92-692,共1页
关键词 肿瘤 脑脊液漏 重建
下载PDF
脑脊液鼻漏的CT扫描方法
15
作者 梁广路 黄桦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 2001年第10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脑脊液鼻漏 CT扫描 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