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178
1
作者 马远征 胡明 +4 位作者 才晓军 陈兴 李宏伟 隰建成 薛海滨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8-73,共6页
目的总结采用彻底清除病灶和植骨消灭死腔,通过坚强内固定矫正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自1996年10月至2002年7月共手术治疗脊柱结核152例,结核病灶位于颈椎15例、胸椎67例、胸腰段17例、腰椎53例,病灶范围1~3个椎... 目的总结采用彻底清除病灶和植骨消灭死腔,通过坚强内固定矫正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自1996年10月至2002年7月共手术治疗脊柱结核152例,结核病灶位于颈椎15例、胸椎67例、胸腰段17例、腰椎53例,病灶范围1~3个椎体,无跳跃病灶.手术方法:(1)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钢板内固定;(2)经肋横突切除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3)后方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椎弓根内固定;(4)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固定.术后配戴支具3~5个月,抗结核药物治疗6~9个月.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观察.结果(1)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前后路联合手术平均术时4.5 h,术中平均出血650ml;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平均术时3.5 h,术中平均出血450 ml;其余两种手术平均术时3.0 h,术中平均出血350 ml.(2)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前后路联合手术创伤较大,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次之.手术并发症有大血管破裂1例,暂时性窦道形成5例,内固定器松动和断裂3例.(3)临床疗效:患者术后1~2周症状基本缓解并下床行走,术后6~8周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患者结核病灶全部治愈.结论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是脊柱结核手术成功的前提,坚强内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抗结核药物和病灶彻底清除是内固定安全植入的前提.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应该是病灶清除、减压矫形、植骨融合和坚强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灶清除 脊柱结核 前路 植骨融合 术后 抗结核药物 术中 治疗 症状 结核病
原文传递
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被引量:121
2
作者 夏群 徐宝山 +1 位作者 张继东 付国成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18-722,共5页
目的分析前路、后路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3年10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89例,男76例,女13例;年龄17~51岁,平均36.8岁.骨折节段:T11 10例,T12 21例,L1 29例,L2 18例,L3... 目的分析前路、后路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3年10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89例,男76例,女13例;年龄17~51岁,平均36.8岁.骨折节段:T11 10例,T12 21例,L1 29例,L2 18例,L3 11例.骨折Magerl分型:A型68例,C型21例.采用后路手术41例,前路手术40例,前后联合入路8例.采用ASIA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和Cobb角的矫正及丢失,评估椎管减压范围、植骨块位置及愈合情况.结果78例随访6~4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不完全性神经损伤的65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1级以上.后路手术组出现椎弓根钉断裂2例,伤口深部感染1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平均矫正9.4 mm和14.8°,术后6个月分别丢失0.5 mm和7.5°.前路手术组因硬脊膜损伤未修补出现脑脊液漏2例,伤口深部感染2例;前后联合入路未发生并发症.前路和前后联合入路组术后脊柱序列和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椎管腔扩大,植骨块位于椎体前中部;随访时未见明显的矫正度丢失、假关节形成和内固定失败.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式的选择取决于脊柱稳定性及神经损伤情况.具体应根据伤椎椎体压缩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骨折脱位来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联合入路 术后 椎体 后路手术 前路 深部感染 选择 发生 高度
原文传递
颈椎病前路择期手术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82
3
作者 王岩 白一冰 +2 位作者 肖嵩华 张永刚 刘郑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38-542,共5页
目的比较颈椎病前路择期手术后的各种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2000~2003年的168例颈椎病前路择期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选择可能常见或少见的危险因素,确定患者从术后至出院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早期并发症;采... 目的比较颈椎病前路择期手术后的各种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2000~2003年的168例颈椎病前路择期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选择可能常见或少见的危险因素,确定患者从术后至出院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早期并发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因素对早期并发症的影响,并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0.8%的患者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病程长短对其影响较大;其中16.1%为非感染性手术并发症,病程和手术时间不同者差异有显著性;1.2%为感染性并发症,7.7%为其他医疗并发症,1例在住院期间接受无计划的二次手术,无院内死亡。手术持续时间过长和病程超过1年者被确定为危险因素,手术持续时间过长OR值为1.5,病程超过1年者OR值为2.8。结论病程超过1年和手术时间过长者容易出现前路颈椎手术早期并发症,其危险性成倍增加。应努力缩短手术时间,避免过于繁琐的手术操作。尽量采用如异体骨移植等减少术中损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并发症 前路 病程 颈椎病 危险因素 择期手术 手术时间 倍增 持续时间 发生
原文传递
超短程化疗方案及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术治疗脊柱结核 被引量:71
4
作者 王自立 金卫东 +5 位作者 乔永东 丁惠强 赵浩宁 蔺志凯 陈军 杨伟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5,共7页
目的探讨三种化疗方案及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12月至2003年11月,将收治的76例脊柱结核分为三组:超短程化疗组38例,化疗方案2SHRZ/2.5H2R2Z2,疗程4.5个月;短程化疗组23例,方案为3SHRZ/5H2R2Z2,疗程8个月... 目的探讨三种化疗方案及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12月至2003年11月,将收治的76例脊柱结核分为三组:超短程化疗组38例,化疗方案2SHRZ/2.5H2R2Z2,疗程4.5个月;短程化疗组23例,方案为3SHRZ/5H2R2Z2,疗程8个月;标准化疗组15例,方案为3SHRZ/9 H2R2Z2,疗程12个月.术前化疗时间三组基本相同,为15~40 d,平均21 d.全部病例均采用前路病变椎体部分切除、大块髂骨支撑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手术.结果超短程、短程和标准化疗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3、28和45个月.观测指标为:(1)临床表现:结核病症状消失,一般情况良好,无主诉疼痛,恢复正常工作或生活;体温正常,病变局部无叩击痛;神经功能恢复;术后1个月下地,4~5个月恢复工作.(2)实验室检查:ESR、CRP两项或一项正常或接近于正常.(3)影像学检查:X线片、CT、MRI见脓肿消失,无新生破坏灶,无植骨床与植骨吸收现象,植骨界面出现骨愈合征象,畸形矫正满意、矫正角度丢失<5°.(4)B超:可能出现椎旁脓肿或流注脓肿的部位无液性暗区.(5)药物并发症:随访时肝、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随访时三组均达到以上标准,为优良效果,并且三组效果相同.结论超短程化疗、短程化疗和标准化疗方案结合前路脊柱结核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效果均达到优良.超短程化疗与短程化疗、标准化疗方案的效果均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椎体 体部 脊柱结核 短程化疗 前路 化疗方案 病变 疗程 病症
原文传递
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2
5
作者 陈仲强 李危石 +2 位作者 郭昭庆 齐强 党耕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1-204,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研究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33例,平均年龄40.3岁.病史平均36.0个月.后凸Cobb角平均40.8°(20°~82°).全部患者均有脊髓损伤,括约肌功能障碍26例.12... 目的总结分析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研究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33例,平均年龄40.3岁.病史平均36.0个月.后凸Cobb角平均40.8°(20°~82°).全部患者均有脊髓损伤,括约肌功能障碍26例.12例有显著腰背部疼痛.23例既往曾有手术史.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体间隙松解植骨+后路截骨矫形固定15例,后路截骨减压矫形12例,前路松解、椎体间撑开植骨固定6例.结果全部患者后凸畸形矫正率平均为86.0%.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24.6个月(6个月~84个月),32例骨性融合,1例植骨未融合,行二次手术后骨性融合.10例术后神经功能有改善,10例术后括约肌功能部分恢复.有显著腰背部疼痛者术后症状均明显减轻.结论单纯后路截骨矫形适用于角度较小(<45°)的后凸畸形.前路松解、后方经关节突截骨矫形适用于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尤其对后凸严重或二次手术的病例更显优势.对于合并脊髓不全损伤的病例即使病史较长,手术仍然可能获得一定疗效,特别是对于腰部疼痛的缓解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凸畸形 胸腰段 继发 术后 后路 松解 前路 脊髓 恢复
原文传递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的外科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艾福志 尹庆水 +2 位作者 王智运 夏虹 吴增晖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325-1329,共5页
目的为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设计和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0例新鲜的头颈部标本使用经口咽前入路进行逐层的显微外科解剖,观察咽后壁的层次、椎动脉的走行、寰枢椎的解剖毗邻关系和寰枢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的相关解剖参数... 目的为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设计和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0例新鲜的头颈部标本使用经口咽前入路进行逐层的显微外科解剖,观察咽后壁的层次、椎动脉的走行、寰枢椎的解剖毗邻关系和寰枢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的相关解剖参数等。结果(1)咽后壁分两层和两个间隙粘膜层、椎前筋膜层,咽后间隙和椎前间隙;(2)经此入路可显露从枕骨大孔前缘至C3椎体的范围;(3)寰椎和枢椎椎动脉距中线的距离分别为寰椎(252±23)mm和枢椎(184±26)mm;(4)寰椎和枢椎可显露宽度分别为(394±22)mm和(390±21)mm,寰椎进钉点(侧块中点)间距(a)为(314±33)mm,寰椎进钉点连线与枢椎进钉点(枢椎前表面中部上关节面内缘连线与前唇下缘线之间的等距离线位于矢状中线两侧旁开3~4mm的位置)连线的垂直间距(b)为(187±27)mm,a/b比值为15~17。结论经口咽前入路行寰枢椎前路钢板内固定可行,钢板的设计应以上述测量数据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 寰枢椎 口咽 寰椎 经口 钢板内固定 椎动脉 膜层 标本 关节面
原文传递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轴性症状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周非非 孙宇 +3 位作者 张凤山 王少波 李迈 潘胜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5-509,共5页
目的:前瞻性分析若干临床因素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5月~2011年9月间接受由同一专业组术者完成的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患者10... 目的:前瞻性分析若干临床因素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5月~2011年9月间接受由同一专业组术者完成的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患者107例,术前均无颈部疼痛、僵硬等轴性症状,均于术后3个月在门诊复查。采用日本骨科协会改良17分评分法(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mJOA)改善率评价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术后新出现的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轴性症状的程度。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术后手术节段曲度、手术节段椎间撑开高度、植骨融合情况、术后项背肌功能锻练及术后围领佩戴时间等八项临床相关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临床因素对术后出现颈部轴性症状的影响。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轴性症状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的关系。结果:本组107例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51例,年龄29-80岁,平均52.2岁。手术节段:单节段49例(45.8%),双节段47例(43.9%),三节段11例(10.3%)。本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时新出现的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为26.2%(28/107),VAS平均为4分(2-8分)。所研究的八项临床相关因素中,术后项背肌功能锻练(P=0.0003,OR=185.6)、手术节段术前曲度(P=0.003,OR=8.1)和植骨融合情况(P=0.016,OR=37.1)与术后发生颈部轴性症状有相关性。术后出现新发轴性症状患者术后mJOA评分改善率为58.6%±32.8%,未发生轴性症状患者术后mJOA改善率为65.5%±30.6%,两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317)。结论:颈椎前路术后新发颈部轴性症状并不少见。术后项背肌功能锻炼差、术前手术节段后凸和无植骨融合迹象与术后新发轴性症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 颈椎手术 轴性症状 临床因素
下载PDF
单纯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5
8
作者 宋红星 沈惠良 杨敏杰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12期793-794,共2页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位诊断、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 12例单纯性神经根型颈椎病行前外侧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或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 2年 8个月。结果 疗效优 6例 ,良 4例 ,可 2例 ,优良率83 3%...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位诊断、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 12例单纯性神经根型颈椎病行前外侧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或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 2年 8个月。结果 疗效优 6例 ,良 4例 ,可 2例 ,优良率83 3%。结论 前外侧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或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定位诊断对手术疗效至关重要。颈椎MRI结合CT能协助定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单纯性 定位诊断 植骨融合术 椎间盘切除 前路 疗效
下载PDF
特发性胸椎侧凸胸腔镜下前路矫形与开放小切口前路矫形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8
9
作者 邱勇 吴亮 +3 位作者 王斌 俞扬 朱泽章 钱邦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284-1288,共5页
目的对特发性胸椎侧凸胸腔镜下前路矫形与开放小切口前路矫形的近期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23例特发性胸椎右侧凸患者分为两组,A组行胸腔镜下胸椎侧凸前路Eclipse矫形术,共8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148岁,平均Cobb角54°,Risser征+++~+... 目的对特发性胸椎侧凸胸腔镜下前路矫形与开放小切口前路矫形的近期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23例特发性胸椎右侧凸患者分为两组,A组行胸腔镜下胸椎侧凸前路Eclipse矫形术,共8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148岁,平均Cobb角54°,Risser征+++~++++。B组行开放小切口前路CDHTSRH矫形手术,共15例,男2例,女13例,平均年龄138岁,Cobb角平均57°,Risser征++~++++。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节段、术后引流量、矫正效果以及早期矫正丢失等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Cobb角、侧凸柔软性和固定节段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A组平均手术时间(360±7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29±145)ml,术后平均引流量(500±150)ml,平均固定节段(74±11)个,平均Cobb角矫正率(74±14)%,经6~18个月随访,近期矫正丢失率(86±27)%。B组平均手术时间(246±6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00±110)ml,术后平均引流量(210±90)ml,平均固定节段(78±09)个,平均Cobb角矫正率(70±12)%,近期矫正丢失率(46±19)%。A组与B组相比,侧凸矫正率相似(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早期矫正丢失率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下胸椎侧凸前路矫形手术和开放小切口前路矫形手术具有各自的适应证和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 胸腔镜 小切口 COBB角 特发性胸椎侧凸 手术时间 矫正 矫形手术 固定 早期
原文传递
前、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洪全明 杨可佳 +3 位作者 沈飞 孙春华 严家生 季一明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12期708-712,共5页
目的探讨比较脊柱前、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治疗(42例)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 目的探讨比较脊柱前、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治疗(42例)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48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的X线评价指标、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恢复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后路组的手术时间(147.3±38.7)min、术中出血量(607.5±162.3)m L、手术切口长度(10.3±1.8)cm、术后住院时间(10.6±2.0)d均显著低于前路组患者(P〈0.05)。术前、术后即刻两组患者的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测量值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后路组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丢失(1.55±0.17)mm、Cobb角丢失(1.26±0.72)°,均显著低于前路组(7.18±1.51)mm、(7.43±1.85)°。术前、术后后路组和前路组ASIA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ASIA神经功能恢复分布较术前均显著好转(P〈0.05)。末次随访时,后路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优级率(77.08%)高于前路组(52.38%),良和差均显著低于前路组患者,后路组的ODI功能分布显著优于前路组(P〈0.05)。结论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段骨折较前路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Cobb角度丢失小,临床疗效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脊柱 内固定 融合术 前路 后路
下载PDF
前路经腹腔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26
11
作者 肖联平 江毅 +5 位作者 田永刚 李晓东 尹庆伟 刘智 韩立强 福嘉欣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13-916,共4页
目的总结前路经腹腔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7年4月,采用经腹腔入路一期病灶清除,取2块大小为5cm×3cm的髂骨植骨及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16例,其中男4例,女12例;年龄27~63岁,平... 目的总结前路经腹腔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7年4月,采用经腹腔入路一期病灶清除,取2块大小为5cm×3cm的髂骨植骨及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16例,其中男4例,女12例;年龄27~63岁,平均38岁。病程6~18个月,平均10个月。均有不同程度腰骶部疼痛和结核中毒症状,9例伴下肢放射痛,3例鞍区麻木。2例曾按腰椎间盘突出诊治。结核受累节段均为L5、S1。血沉47~89mm/h,平均61mm/h。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脊柱结核。术前使用四联抗结核及营养神经支持治疗,待结核中毒症状改善或血沉呈下降趋势,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后行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腹腔脏器、大血管、马尾神经及输尿管损伤。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结核无复发,无窦道形成。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7个月,平均21个月。无结核性腹膜炎、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4例男性患者均无勃起功能障碍、逆行射精等症状。术后3~6个月血沉恢复正常,定期复查X线片及CT,未见植骨块移位。患者术后12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无钛板、螺钉断裂或松动发生。下肢放射性疼痛、鞍区麻木症状消失。仅有4例髂骨供骨区疼痛,2例轻度腰骶部疼痛,对症处理后疼痛缓解。按Chen等疗效评定标准:优14例,良2例。结论前路经腹腔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可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椎结核 前路 病灶清除 植骨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邓险峰 张文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402-404,共3页
目的 比较前路与后路手术入路在解除脊髓受压、恢复脊髓稳定性等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例采用前路手术入... 目的 比较前路与后路手术入路在解除脊髓受压、恢复脊髓稳定性等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例采用前路手术入路法,对照组60例采用后路手术入路方法,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观察组,且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P〈0.05),但是观察组的术后触觉评分、运动评分、Cobb角、伤椎高度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采用前路手术入路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有效恢复和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脊柱稳定性,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 后路 手术入路 胸腰段 脊柱 骨折
下载PDF
前路融合内固定方式对颈椎曲度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鲍达 马远征 +3 位作者 袁文 王新伟 陈兴 才晓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05-708,共4页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不同植骨融合内固定方式对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2000年1月~2002年12月施行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伤病患者67例,将26例单节段减压内固定病例分为前路钢板+髂骨植骨融合组(A组,11例)及Cag...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不同植骨融合内固定方式对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2000年1月~2002年12月施行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伤病患者67例,将26例单节段减压内固定病例分为前路钢板+髂骨植骨融合组(A组,11例)及Cage植骨融合组(B组,15例);将41例多节段(双或三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病例分为钢板+髂骨植骨融合组(C组,19例)及钢板+钛网植骨融合组(D组,22例)。以D值法(颈椎侧位X线片上,C4椎体后下缘到齿突后缘与C7椎体后下缘连线的垂直距离)分别比较A、B两组及C、D两组在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方面的疗效。结果术后即刻A、B两组及C、D两组之间D值的增值差异无显著性(P >0.05)。全部病例随访10~36个月(平均21.5个月),均获骨性融合。A、B两组及C、D两组之间末次随访时D值增值差异无显著性(P >0.05),各组内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D值增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 >0.05),多节段减压组(C+D组)与单节段减压组(A+B组)D值增值在术后即刻与随访时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1)。结论在均行单节段或多节段减压融合的病例中,采用不同的前路融合内固定方式对恢复颈椎曲度无明显影响,由此推断正确掌握前路手术适应证是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首要因素,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关键步骤在术中而非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 生理曲度 颈椎 D值 随访 术后 多节段 病例 关键步骤 治疗
原文传递
颈椎前路手术中后纵韧带切除的探讨 被引量:20
14
作者 蒋振松 张佐伦 +1 位作者 刘立成 袁泽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中后纵韧带切除的指征、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对2000年4月~2002年4月行后纵韧带切除的50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根据JOA评分标准,平均改善率为...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中后纵韧带切除的指征、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对2000年4月~2002年4月行后纵韧带切除的50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根据JOA评分标准,平均改善率为70.5%,优14例,良16例,中9例,差3例。结论:后纵韧带退变肥厚、后纵韧带骨化或硬膜外型颈椎间盘脱出压迫颈髓时,行颈椎前路手术时应切除后纵韧带,彻底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 切除 颈椎 前路
下载PDF
3D打印组合式导板辅助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与徒手置钉的准确性对比 被引量:20
15
作者 盛晓磊 袁峰 +3 位作者 李智多 杨宇明 陆海涛 张峻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6-411,共6页
背景:下颈椎前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整合了前路和后路手术的优势,仅通过一次前路手术可解决减压和重建两个问题,但该技术固定难度风险大,而3D打印组合式导板的设计可以提高此技术置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目的:探讨3D打印组合式导板辅助... 背景:下颈椎前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整合了前路和后路手术的优势,仅通过一次前路手术可解决减压和重建两个问题,但该技术固定难度风险大,而3D打印组合式导板的设计可以提高此技术置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目的:探讨3D打印组合式导板辅助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可行性及准确性,并与徒手置钉进行对比。方法:选取6具成人防腐尸体的颈椎标本,男性2具,女性4具,年龄53-64岁,平均58.5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3具颈椎标本。徒手置钉组行徒手置钉;导板辅助置钉组颈椎标本采用CT扫描后获得DICOM格式数据,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后进行下颈椎(C3-C7)前路椎弓根钉模拟安全钉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在Pro-E软件中设计出与模拟安全钉道匹配的克氏针定位圆柱帽和可拆分空心钉导向管,并建立与下颈椎椎体前缘贴合的基座,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导板,在该导板辅助下置钉。置钉后行颈椎CT扫描评价2种置钉方法的置钉可接受率。结果与结论:(1)徒手置钉组共置入30枚螺钉,术后CT扫描Grade 1级22枚,Grade 2级6枚,Grade 3级2枚,位置可接受的(Grade 1-2级)28枚(93%);导板辅助置钉组共置入30枚螺钉,术后CT扫描Grade 1级25枚,Grade 2级4枚,Grade 3级1枚,位置可接受的(Grade 1-2级)29枚(97%),2组下颈椎置钉的可接受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结果表明,3D打印组合式导板的双重定位导向功能使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安全准确,与传统徒手置钉相比,3D打印组合式导板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体现了置钉的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前路 椎弓根 3D打印 组合式导航模板
下载PDF
前路手术治疗成人胸腰段Denis B型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18
16
作者 郑超 伍骥 +7 位作者 黄蓉蓉 初冬 赵旭红 虞攀峰 尚咏 李松林 崔玉明 范恒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9-674,共6页
目的 通过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Denis B型爆裂骨折,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及总结前路手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胸腰椎Denis B型爆裂性骨折并伴有部分神经功能障碍患者28例.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 目的 通过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Denis B型爆裂骨折,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及总结前路手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胸腰椎Denis B型爆裂性骨折并伴有部分神经功能障碍患者28例.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S)功能评分和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价.影像学指标测量Cobb后凸角和伤椎单位前缘高度,CT矢状位测量椎管狭窄指数. 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37.7个月.术前平均椎管狭窄指数45.4%,终末随访为3.8%.患者终末随访时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明显改善.Cobb后凸角由术前的平均22.9°降至终末随访时10.4°(P<0.05).伤椎单位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30.3 mm抬高至终末随访时38.7 mm.ODI、VAS终末随访与术前比较,分别平均降低38.4分和7.3分(P<0.05),术后与终末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IS运动、感觉评分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终末随访与术前比较,分别平均增加23.0分和30.7分(P<0.05).无内固定失败. 结论 前路手术具有直视下手术、椎管减压充分、后凸畸形矫正、融合率高、固定节段短、早期康复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胸椎 腰椎 前路
原文传递
后纵韧带切除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蒋振松 张佐伦 +2 位作者 于锡欣 袁泽农 杨玉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行后纵韧带切除的指征、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6月在颈椎前路手术中行后纵韧带切除的 3 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3 0例获得随访 ,...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行后纵韧带切除的指征、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6月在颈椎前路手术中行后纵韧带切除的 3 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3 0例获得随访 ,平均改善率为 72 .6% ,优 10例 ,占 3 3 .3 % ;良 12例 ,占 40 % ;中 6例 ,占 2 0 % ;差 2例 ,占 6.7%。结论 :对合并后纵韧带肥厚压迫颈髓或合并颈椎间盘脱出至硬膜外腔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手术中 ,需切除后纵韧带 ,彻底减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切除 前路 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 术中
下载PDF
多节段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徐盛明 张涛 袁文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4年第6期337-338,共2页
本文综述了多节段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目的、术式选择、主要术式及评价、术后稳定等。前路分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能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术式。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病 手术治疗 术式选择 前路 植骨融合 术后 内固定术 综述 评价 方法
下载PDF
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与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建新 李玉明 +1 位作者 张苏斌 吕曦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272-276,共5页
目的研究对比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内固定及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笔者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采用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内固定治疗的33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前路组)、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 目的研究对比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内固定及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笔者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采用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内固定治疗的33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前路组)、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54例患者(后路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丢失、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以及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前路组的手术时间[(178.8±55.2)min]、术中出血量[(750.9±85.2)m L]均显著高于后路组的手术时间[(149.3±38.6)min]、术中出血量[(414.3±67.8)m 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后路组的Cobb角(9.6±2.4)°、Cobb角丢失(6.1±1.9)°均显著大于前路组患者的(4.5±1.9)°、(0.8±0.3)°(P〈0.05)。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两组间术后的ASI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均较好,前路组的缺点是手术创伤大,后路组的缺点是术后Cobb角矫正丢失度大,因此应该根据患者的手术耐受力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椎弓根 内固定 前路 后路
下载PDF
前路手术治疗伴椎旁巨大脓肿的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陈明 赵劲民 +4 位作者 李兵 彭小忠 苏伟 沙轲 武振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3-438,共6页
目的:探讨单纯应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伴椎旁巨大脓肿胸腰椎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月手术治疗9例伴椎旁巨大脓肿的胸腰椎结核患者,骨质破坏累及2个椎体6例(T9、T10 1例,T10、T11 2例,T12、L1 1例... 目的:探讨单纯应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伴椎旁巨大脓肿胸腰椎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月手术治疗9例伴椎旁巨大脓肿的胸腰椎结核患者,骨质破坏累及2个椎体6例(T9、T10 1例,T10、T11 2例,T12、L1 1例,L2、L3 2例),累及3个椎体3例(T10-T12 1例,T7~T9 1例,L2~L4 1例)。所有病例椎旁脓肿均累及3个椎体以上。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B级1例,C级5例,D级2例,E级1例。术前后凸Cobb角5°~45°,平均28.3°±13.5°;VAS评分3~8分,平均6.0±1.2分;ODI50%~95%,平均(68.6±17.6)%。均行前路病灶清除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例入院时为不完全性瘫痪行急诊手术,4例术前采用口服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四联(HRZE)抗结核治疗1周后效果欠佳即行手术治疗,4例术前采用HRZE抗结核治疗2周后择期行手术治疗。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2个月,佩戴胸腰支具3个月。观察患者临床表现,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X线片及CT或MRI,观察切口愈合、并发症、植骨融合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手术时间120~150min,平均135min;术中出血量400~1400m1.平均900ml。2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1例行修补.1例未行修补;2例术后切口出现窦道Ⅱ期愈合,7例I期愈合。1例左侧L3、L4神经根损伤,术后1周左股四头肌肌力3级,应用营养神经药物及针灸、理疗对症处理,术后12个月时随访股四头肌肌力4级。随访12—20个月,平均17个月,脓肿完全吸收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5~14个月,平均8.5个月。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恢复至5°~15°,平均10.3°±3.3°:1例术前ASIAB级患者恢复至D级,余8例均为E级;ODI降至1%-3%,平均(2.8±0.9)%;VAS降至0~1分.平均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椎旁脓肿 病灶清除术 植骨 内固定 前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