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0篇文章
< 1 2 2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肢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1
1
作者 周礼荣 丁任 +6 位作者 蔡仁祥 王伟 李峻 张燕 刘迎曦 王平 吴容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报道四肢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 方法 用带桡神经拇背尺侧支,前臂外侧皮神经前支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及第一掌背皮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瓣修复拇指、手背、手腕部软组织缺损10例;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目的 报道四肢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 方法 用带桡神经拇背尺侧支,前臂外侧皮神经前支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及第一掌背皮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瓣修复拇指、手背、手腕部软组织缺损10例;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区,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4例;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腕掌部软组织缺损1例,皮瓣最大面积18cm×10cm。 结果 15例中10例完全成活,5例均因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但皮下组织均成活,经植皮而愈,经随访皮瓣的质地、外观及功能尚好。 结论 此类皮瓣动脉血供可靠,不损伤主干血管,有的具有重建感觉的条件,可顺、逆行移位,损伤较小,操作简单,有些部位可进行远位游离移植,应用得当,效果满意。但静脉回流障碍的防治、蒂的长度与皮瓣成活面积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小腿 皮神经 岛状皮瓣 修复
原文传递
甲状旁腺全切除加前臂移植术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被引量:63
2
作者 葛益飞 任海滨 +9 位作者 刘佳 俞香宝 孙彬 毛慧娟 张波 王宁宁 朱亚梅 查小明 孙跃明 邢昌赢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甲状旁腺全切除(PTX)加自体前臂移植术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在本院行PTX加自体前臂移植术的118例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术... 目的回顾性分析甲状旁腺全切除(PTX)加自体前臂移植术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在本院行PTX加自体前臂移植术的118例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术后以及随访的血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和生化(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结果。记录患者临床症状、术后症状缓解情况、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118例患者中32例行微创手术,86例行普通开放手术。总手术成功率为93.2%(110/118)。2例患者在术中发现甲状腺癌而行根治术。术后围手术期死亡1例。9例发生喉返神经一过性损伤,发生率为7.6%。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91.5%(108/118),经积极静脉或口服补钙后均获有效控制。手术成功患者的骨痛及瘙痒症状全部缓解,贫血、全身营养状况好转。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血iPTH、血磷、血钙及钙磷乘积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访3年以上患者21例,6例SHPT复发,其中4例切除前臂移植的甲状旁腺后好转,2例接受再次手术后好转。最长随访9年的2例,均未复发。结论PTX加自体前臂移植术是治疗尿毒症SHP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长期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继发性 甲状旁腺移植 前臂 甲状旁腺 切除
原文传递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53
3
作者 芮永军 张全荣 +4 位作者 许亚军 施海峰 邱扬 吴权 寿奎水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 介绍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前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 切取自髂前上棘至髌骨外缘连线 1/2以上的超长股前外侧皮瓣 ,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2 4例 ,对其中 4例 ,采用双侧股前外侧皮瓣组合修复 ;皮瓣面积最大为 3 6cm&... 目的 介绍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前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 切取自髂前上棘至髌骨外缘连线 1/2以上的超长股前外侧皮瓣 ,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2 4例 ,对其中 4例 ,采用双侧股前外侧皮瓣组合修复 ;皮瓣面积最大为 3 6cm× 12cm ,最小为 2 0cm× 8cm。结果  2 4例 2 8块组织瓣全部成活 ,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 14例获得 6~ 3 6个月的随访 ,前臂外形满意 ,皮肤质地柔软 ,弹性好 ,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 ,有排汗功能。皮瓣供区游离植皮区瘢痕较大 ,但无功能影响。结论 超长股前外侧皮瓣能一次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方法可靠 ,解剖容易 ,是一种简单、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前臂 软组织缺损 外科皮瓣 创伤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膳食因素与妇女骨密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胡迂芬 赵熙和 +1 位作者 白锦 林英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7-30,共4页
本研究用问卷方式调查了北京市434名20-65岁健康妇女的膳食习惯.并测定了非优势侧前臂桡骨远端1/10处及中下1/3处骨密度。结果发现:习惯于常吃奶制品及多吃深绿色蔬菜等食物的妇女骨密度高于同年龄而不常吃这些食物的妇女。深绿色... 本研究用问卷方式调查了北京市434名20-65岁健康妇女的膳食习惯.并测定了非优势侧前臂桡骨远端1/10处及中下1/3处骨密度。结果发现:习惯于常吃奶制品及多吃深绿色蔬菜等食物的妇女骨密度高于同年龄而不常吃这些食物的妇女。深绿色蔬菜含钙及维生素K均很高。北京市售牛奶除钙含量高以外,又强化了维生素D。因此经常摄取这类食物有利于减步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膳食因素 健康妇女 食物 桡骨远端 膳食习惯 前臂 市售 骨质疏松 维生素K
下载PDF
浅谈网球运动的体能训练 被引量:41
5
作者 姜斌 白侠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535-538,共4页
关键词 网球运动 速度训练 前臂 旋前 肌群 球类运动 体能训练 力量训练 三角肌 柔韧素质 耐力练习 静态牵拉
原文传递
手及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5
6
作者 鲁世荣 赵玲辉 +1 位作者 王广宏 杨大平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 观测手及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情况 ,为设计以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用红色氯仿油画染料灌注的 2 0侧成人上肢标本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并观测手及前臂 5条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数目、外径、... 目的 观测手及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情况 ,为设计以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用红色氯仿油画染料灌注的 2 0侧成人上肢标本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并观测手及前臂 5条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数目、外径、穿出深筋膜的位置、与皮神经及浅静脉的关系等项目。结果 营养动脉多以降支方式伴行在皮神经深面内侧 ;前臂皮神经的血管网可达神经两侧各 2 .5cm范围内的皮肤。 5条皮神经的营养动脉外径接近。结论 手及前臂皮神经的营养血管血供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手部 应用解剖学 适应证
原文传递
两种游离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7
作者 陈丹 杨凯 +4 位作者 陈睿 张福军 赵丹 张劲松 李雅冬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45-1447,1451,共4页
目的:探讨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两种游离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口腔颌面外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53例,TNM分期为T2N0M0~T4N3M0,均行... 目的:探讨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两种游离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口腔颌面外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53例,TNM分期为T2N0M0~T4N3M0,均行原发灶扩大切除、颈淋巴清扫术加游离皮瓣同期修复术,其中前臂皮瓣修复27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26例。前臂皮瓣面积最小为3cm×4cm,最大6cm×8cm;股前外侧皮瓣面积最小4cm×6cm,最大8cm×13cm。结果前臂皮瓣成活率为92.59%(25/27),股前外侧皮瓣成活率为96.15%(25/26),两种皮瓣总成活率为94.34%。术后随访2~24个月,50例患者面部外形和功能恢复均良好。前臂皮瓣修复患者中有3例女性患者手臂供区瘢痕明显,2例男性患者供区手掌虎口感觉消失;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中有1例女性患者大腿供区瘢痕明显,所有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结论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均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由于前臂皮瓣血管恒定和管径大,易于吻合,更适合初学者采用,而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可直接拉拢缝合,不需植皮,同时供区创口也比前臂皮瓣更隐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前臂 股前外侧皮瓣 上颌面部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口腔肿瘤
下载PDF
桡神经前臂各肌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黄涛 刘大庸 +4 位作者 秦建强 钟世镇 霍霄鲲 熊绍虎 余磊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明确桡神经前臂各肌支的解剖学特征。方法取成人上肢标本47具,肉眼及放大镜下,于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上约10cm处,肱肌与肱桡肌间找出桡神经,沿其主干向远端分离出前臂各肌支至入肌点,观察各肌支数目及走行,以肱骨外上髁为测量起点,... 目的明确桡神经前臂各肌支的解剖学特征。方法取成人上肢标本47具,肉眼及放大镜下,于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上约10cm处,肱肌与肱桡肌间找出桡神经,沿其主干向远端分离出前臂各肌支至入肌点,观察各肌支数目及走行,以肱骨外上髁为测量起点,沿神经走行测量各肌支发出点、入肌点高度,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47具标本中,有35具(74.5%)桡神经深支走行与肱骨外上髁至尺骨茎突连线基本吻合;各肌支数目不等,其中指伸肌支数目最多,平均4.6支,拇长伸肌支及示指伸肌支数目较少,平均仅为1.1支;有29具(61.7%)桡侧腕短伸肌支发自桡神经浅支,15具(31.9%)发自桡神经深支,3具(6.4%)与桡神经浅、深支一同发出。结论前臂于旋前位时,肱骨外上髁至尺骨茎突连线近端7/10可作为桡神经深支的体表投影;指伸肌支、尺侧腕伸肌支及小指伸肌支长度较短及其发出点距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位置相对较近是医原性桡神经损伤的重要原因;不同肌支数目差别较大与其所支配肌肉的结构、功能有关;不同报道中桡侧腕短伸肌支起源差别较大可能与解剖过程中人为造成的偏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 前臂 解剖学
原文传递
以前臂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芮永军 徐建光 顾玉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通过对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与皮肤血供关系,与前臂主要浅表静脉关系的显微解剖学研究,为以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设计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22侧,从肱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对前臂皮神经及营... 目的:通过对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与皮肤血供关系,与前臂主要浅表静脉关系的显微解剖学研究,为以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设计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22侧,从肱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对前臂皮神经及营养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外径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结果:皮神经都有营养血管伴行,此营养血管来源于前臂知名血管的肌间隙、肌肉穿支或直接皮支;前臂皮神经的营养血管既营养神经,同时也沿途发出许多细小的分支营养皮肤;营养神经的穿支或皮支血管在穿出深筋膜部位经统计处理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以前臂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血供可靠,静脉回流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皮瓣 皮神经 营养血管 前臂 解剖学
下载PDF
腕部血管网的解剖基础及其与前臂远端蒂皮瓣的关系 被引量:33
10
作者 张世民 顾玉东 +1 位作者 侯春林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目的 :研究腕部筋膜皮肤血管网对前臂远端蒂组织瓣的供血作用。方法 :解剖 14例经血管灌注的新鲜标本 ,观察腕部血管网的构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管网的联系。结果 :腕部血管网有众多的血供来源 ,相互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各方吻合。腕部... 目的 :研究腕部筋膜皮肤血管网对前臂远端蒂组织瓣的供血作用。方法 :解剖 14例经血管灌注的新鲜标本 ,观察腕部血管网的构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管网的联系。结果 :腕部血管网有众多的血供来源 ,相互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各方吻合。腕部筋膜皮肤血管网以横向吻合为明显 ,并与前臂桡侧、尺侧和背侧的纵向筋膜皮肤血管网 ,在腕部桡侧、尺侧和背侧相交汇 ,分别位于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和腕背伸肌支持带周围。结论 :腕部血管网与前臂纵向血管网吻合丰富 ,以腕部宽约 3cm的筋膜皮下组织为蒂 ,可在前臂设计切取长宽比例达 5∶1的远端蒂逆行组织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部 前臂 血管网 外科皮瓣 筋膜皮肤
下载PDF
前臂背侧血管分布特点与皮瓣设计 被引量:32
11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1 位作者 刘经南 钟桂午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通过成人前臂背侧血管的解剖学观测,为临床选用皮瓣提供依据。方法:用50例上肢标本,对前臂背侧血管的分支分布和吻合进行详细的解剖学观察和分析。结果:骨间后动脉和骨间前动脉腕背支是前臂背侧的营养血管,动脉间以及与尺... 目的:通过成人前臂背侧血管的解剖学观测,为临床选用皮瓣提供依据。方法:用50例上肢标本,对前臂背侧血管的分支分布和吻合进行详细的解剖学观察和分析。结果:骨间后动脉和骨间前动脉腕背支是前臂背侧的营养血管,动脉间以及与尺、桡动脉腕背支相吻合。结论:本研究为下述血管为蒂的三种逆行皮瓣,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依据:(1)以桡动脉腕背支为蒂前臂背侧中下段皮瓣;(2)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尺侧骨皮支为蒂前臂背侧中下段尺侧皮瓣;(3)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桡侧骨皮支为蒂前臂背侧中下段桡侧皮瓣。上述皮瓣可携带骨膜、骨质,用于手部创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前臂 上肢 血管分布 皮瓣 设计
原文传递
手与前臂皮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2
12
作者 傅小宽 王琰 +2 位作者 庄永青 杜思勉 潘晓华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报道手、前臂皮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用桡神经拇指背尺侧支及前臂外侧皮神经前支伴行血管为蒂设计逆行岛状皮瓣,蒂部携带浅静脉及皮下组织,修复拇指缺损时皮神经与指神经缝合。结果:手部6例、前臂... 目的:报道手、前臂皮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用桡神经拇指背尺侧支及前臂外侧皮神经前支伴行血管为蒂设计逆行岛状皮瓣,蒂部携带浅静脉及皮下组织,修复拇指缺损时皮神经与指神经缝合。结果:手部6例、前臂部2例皮瓣全部成活,伤指恢复良好感觉。结论:这两种皮瓣血供充分,不牺牲主干血管,前者可修复拇指指腹及指端缺损,后者可修复腕、掌背侧中、小面积皮肤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皮神经 岛状皮瓣 血管
原文传递
前臂背侧终末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被引量:31
13
作者 朱庆棠 戚剑 +6 位作者 顾立强 王东 郑灿镔 李平 李智勇 向剑平 刘小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0-411,共2页
目的探讨在前臂背侧浅筋膜层切取以皮动脉终末支(终末穿支)和皮下静脉为蒂的微型皮瓣并进行游离移植修复指端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1年4月,我科应用前臂背侧终末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2例示指指端缺损患者.术中在浅筋膜... 目的探讨在前臂背侧浅筋膜层切取以皮动脉终末支(终末穿支)和皮下静脉为蒂的微型皮瓣并进行游离移植修复指端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1年4月,我科应用前臂背侧终末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2例示指指端缺损患者.术中在浅筋膜层内探查、分离出穿支动脉的终末支、皮下静脉及其伴行神经,以此为蒂切取皮瓣,大小分别为1.5cm×2.5cm及2.0cm×2.5cm。移植至受区后,皮瓣血管分别与手指末节指固有动脉、掌侧皮下静脉吻合,皮瓣皮神经与指固有神经缝合。结果术后随访2—6个月,皮瓣完全成活,质地柔软,外观良好,按Mackinnon—Dellon感觉功能评定标准,1例皮瓣感觉恢复至S3^+,另1例恢复至S1,手指屈伸活动正常,前臂供区遗留线状瘢痕。患者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无诉不适。结论在前臂背侧浅筋膜层可切取以终末穿支动脉和皮下静脉为蒂的微型皮瓣,用于修复指端缺损功能、外观良好,供区损伤小,但需有精湛的超级显微外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前臂 指端缺损 超级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带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8
14
作者 柴益民 吕国坤 +3 位作者 陈彦堃 王书成 马心赤 王和驹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报道带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2例肘部及腕部附近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带前臂内、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大9cm×8cm,最小4cm×3cm。结果:11例... 目的:报道带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2例肘部及腕部附近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带前臂内、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大9cm×8cm,最小4cm×3cm。结果:1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部分成活,随访12~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根据前臂内、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构筑特点成功地切取血供可靠的岛状皮瓣,该皮瓣切取方便,旋转弧度大,可以满意地修复肘部、前臂远侧1/3及腕部附近的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前臂 岛状皮瓣 前臂缺损
原文传递
前臂桡侧岛状逆行旋转皮瓣静脉回流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孙博 刘牧之 +9 位作者 原林 马富 李汉云 韩震 钟世镇 郑玉明 李运连 陈庄洪 丁伯坦 夏彭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3年第1期8-12,共5页
前臂桡侧岛状逆行旋转皮瓣对于修复手部早期或晚期损伤的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皮肤供区。为了探讨皮瓣逆行旋转后,静脉如何回流,本文用17具已防腐固定的尸体和1具新鲜尸体上肢用黑汁或普兰氯仿溶液,逆行注射桡静脉... 前臂桡侧岛状逆行旋转皮瓣对于修复手部早期或晚期损伤的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皮肤供区。为了探讨皮瓣逆行旋转后,静脉如何回流,本文用17具已防腐固定的尸体和1具新鲜尸体上肢用黑汁或普兰氯仿溶液,逆行注射桡静脉,另用四具新鲜尸体上肢制成皮瓣模型,在X线下造影,发现桡静脉的瓣膜发育不良,且桡动脉两侧伴行的桡静脉间有众多、各种形式的交通支,静脉血可以迷宫形式还流,对保证前臂桡侧岛状逆行旋转皮瓣成活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 旋转皮瓣 交通支 前臂 静脉回流 静脉 瓣膜 岛状皮瓣 静脉瓣
下载PDF
皮神经营养血管组织瓣的临床应用原则与命名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世民 侯春林 +1 位作者 刘大雄 张连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0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目的 探讨度神经营养血管组织瓣的临床应用原则,并提出新的命名方法.方法 总结皮神经营养血管组织瓣的解剖研究和临床经验.结果 皮神经多与皮静脉伴行,在其周围均存在丰富的链式吻合血管丛,显著增加了这类组织瓣的血供.临床以远端(31例... 目的 探讨度神经营养血管组织瓣的临床应用原则,并提出新的命名方法.方法 总结皮神经营养血管组织瓣的解剖研究和临床经验.结果 皮神经多与皮静脉伴行,在其周围均存在丰富的链式吻合血管丛,显著增加了这类组织瓣的血供.临床以远端(31例)或近端(3例)为蒂,在前臂(26例)和小腿(8例)切取带皮神经和皮静脉营养血管的岛状筋膜皮瓣(20例)和筋膜皮下组织瓣(14例)共34例,长宽比例2.7~5.1:1,平均3.5:1,完全成活.结论带皮神经营养血管的组织瓣是传统筋膜皮瓣和筋膜皮下组织瓣的特殊范例,临床应用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筋膜皮下组织瓣 带皮神经营养血管 筋膜皮瓣 吻合血管 血供 前臂 原则 增加 目的
全文增补中
应用弹性髓内钉微创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 被引量:26
17
作者 刘伟 杨志 +3 位作者 丁晓飞 胡峰 黄林科 赵劲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自2014年3月至2017年7月我科应用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12例。弹性髓内钉自桡骨远端、尺骨近端置入,超肘腕关节石膏固定4~6周,X线片示骨痂形成良好后拆... 目的探讨应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自2014年3月至2017年7月我科应用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12例。弹性髓内钉自桡骨远端、尺骨近端置入,超肘腕关节石膏固定4~6周,X线片示骨痂形成良好后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后取出弹性髓内钉。结果桡骨闭合复位7例、切开复位5例,尺骨闭合复位8例、切开复位4例,入钉点切口平均长度(1.17±0.17)cm,切开复位切口平均长度(1.54±0.29)cm,手术时间(1.71±0.63)h,手术平均出血量(12.92±7.53)ml。术后随访8~48个月,平均(23.58±11.42)个月,3~8周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92±1.38)周,前臂旋前(83.75±6.44)°,旋后(85.83±5.15)°,肘关节、腕关节屈伸活动与健侧相似。无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无骨骺损伤,无针尾激惹症状。1例患儿取出弹性钉后再骨折,经保守治疗后愈合。结论应用钛制髓内钉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可以达到疗效满意且微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前臂 骨折 髓内钉
原文传递
骨间后动脉皮支链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5
18
作者 荆、超 王增涛 +4 位作者 侯致典 丁自海 徐聪 李宏亮 周小波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49,98,共5页
目的为骨间后动脉皮支链皮瓣的带蒂或游离切取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新鲜男尸正常上肢标本14侧,分别进行乳胶灌注显微解剖、过氯乙烯和牙托材料混合填充剂制作铸型标本、聚乙烯醇一氧化铋灌注平铺x线动脉造影3种方法研究骨间后动脉皮支... 目的为骨间后动脉皮支链皮瓣的带蒂或游离切取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新鲜男尸正常上肢标本14侧,分别进行乳胶灌注显微解剖、过氯乙烯和牙托材料混合填充剂制作铸型标本、聚乙烯醇一氧化铋灌注平铺x线动脉造影3种方法研究骨间后动脉皮支的解剖形态学特点。对直径0.2mm以上的皮支纳入统计分析。结果①每侧骨间后动脉发出皮支6.2支,以尺骨小头桡侧缘到肱骨外上髁的连线为标准距离.远段皮支血管丛聚集点在21.24%的位置,包含皮支3.3支,近段皮支血管丛聚集点在47.86%位置,包含皮支2.9支。②距离尺骨茎突近端(5.82±1.22)em,肱骨外上髁远端(10.34±0.98)em分别有直径为(0.50±0.04)mm、蒂长(16.79±5.12)mm和直径(0.60±0.08)mm、蒂长(21.20±12.28)mm粗大皮支从骨间后动脉发出。③相邻皮支间吻合形成与骨间后动脉平行走行的血管链。结论以骨间后动脉皮支为蒂设计的游离或者转位皮支链皮瓣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后动脉 皮支链皮瓣 应用解剖 组织修复 前臂
原文传递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被引量:25
19
作者 闫涛 黎立 +3 位作者 乔为民 常磊 李靖扬 孟庆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7-378,共2页
目的总结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3月-2010年3月,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5~57岁,平均32.7岁。机器绞伤8例,压砸伤7例,挤压伤2例,热压伤1例,虎... 目的总结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3月-2010年3月,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5~57岁,平均32.7岁。机器绞伤8例,压砸伤7例,挤压伤2例,热压伤1例,虎口挛缩组织切除后7例。左侧11例,右侧14例。创面部位:虎口7例,腕掌侧2例,手背15例,手掌尺侧小鱼际部1例。创面范围3 cm×3 cm~9 cm×7 cm。除虎口挛缩患者择期手术外,其余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5 h~11 d,平均5 h。术中皮瓣切取范围为3.5 cm×3.5 cm~10.0 cm×8.0 cm。供区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术后2周1例皮瓣以远1/3发生坏死,经二期植皮后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皮瓣色泽、质地好,温、痛、触觉恢复。虎口挛缩患者术后30 d开大虎口夹角度≥50°,可完成拇指外展、对掌功能。结论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创面 前臂 骨间背侧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 修复
原文传递
广东沿海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pDEXA测量正常值调查结果 被引量:24
20
作者 赵文俐 林土兴 +1 位作者 尤薏萍 陈贤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4-67,63,共5页
目的 通过对使用DTX 2 0 0骨密度仪进行前臂尺桡骨骨密度人群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 ,获得广东沿海地区本地人群的骨密度 (BMD)正常值。并对资料的年龄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美国OsteometerMediTech公司的DTX 2 0 0骨密度仪 ,对... 目的 通过对使用DTX 2 0 0骨密度仪进行前臂尺桡骨骨密度人群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 ,获得广东沿海地区本地人群的骨密度 (BMD)正常值。并对资料的年龄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美国OsteometerMediTech公司的DTX 2 0 0骨密度仪 ,对广东沿海地区的本地籍人群 (男性 2 71人 ,女性2 75人 )进行前臂尺桡骨远段的BMD检查 ,对检查对象的一般信息 :身高、体重、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既往病史、女性月经史及生育哺乳史等进行详细记录。对测量的骨矿含量 (BMC)和面平均BMD按年龄组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 ,根据 2 0~ 39年龄组计算男女骨峰值。结果 ①男性前臂远段骨峰值 :BMC =3. 96 0± 0 . 5 6 9,BMD =0 . 5 5 5± 0 . 0 6 0 ;女性为BMC =2 . 92 4± 0 . 35 9,BMD =0 . 4 72± 0. 0 39。男女BMD均在 30~ 39岁组达到高峰 ,但BMC达到峰值的年龄组均为 4 0~ 4 9。②各年龄组均值显示 :女性 15~ 19岁组BMD达到峰值的 91% ,而男性只达到 77% ;女性 6 0~ 6 9岁组BMD降到峰值的 72 % ,而男性降到 87% ;2 0岁以前 ,男女BMD差别较小 ;在达到峰值的年龄组 ,男女BMD差别较大 ,而BMC更为明显。③男性BMD峰值的标准差约为均值的 10 .8% ,女性约为 8 3% ;若按骨峰值降低两个标准差作为骨质疏松的判断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D 骨峰值 骨质疏松 女性 男性 诊断率 年龄组 前臂 正常值 骨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