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梁切除联合前巩膜切开治疗青光眼临床观察
1
作者 许娜 刘莎利 赵惠琼 《临床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前巩膜切开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术前检查为小眼球或持续高眼压>40 mm Hg(1 mm Hg=0.133 KPa)、眼轴<20 mm的23例患者(23只眼),行小梁切除联合前巩膜切开治疗。术后观察眼压、前房、视力、滤过泡及...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前巩膜切开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术前检查为小眼球或持续高眼压>40 mm Hg(1 mm Hg=0.133 KPa)、眼轴<20 mm的23例患者(23只眼),行小梁切除联合前巩膜切开治疗。术后观察眼压、前房、视力、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脉络膜上腔出血,出血经过前巩膜切口引流到结膜下,术后不仅保存了眼球还保存部分视力。余21例患者术后眼压控制好,浅前房、脉络膜脱离、低眼压等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前巩膜切开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学习曲线短,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巩膜切开 脉络膜上腔出血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角膜缘潜在性功能的开发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志忠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375-378,共4页
角膜缘界于透明的角膜、结膜和不透明的巩膜之间,是调控眼球生理功能和病理进程的重要枢纽。它在临床上的重要性包括:供给周边部角膜的营养;包含房水排出通道;调节眼前节的免疫状态;是角膜上皮再生器官干细胞的坐落场所;是白内障... 角膜缘界于透明的角膜、结膜和不透明的巩膜之间,是调控眼球生理功能和病理进程的重要枢纽。它在临床上的重要性包括:供给周边部角膜的营养;包含房水排出通道;调节眼前节的免疫状态;是角膜上皮再生器官干细胞的坐落场所;是白内障、青光眼、眼表移植和屈光成形等眼科手术切回的必经之路。从以下5个领域,对角膜缘潜在性功能开发应用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1.角膜缘于细胞移植;2.眼表重建术的策略和展望;3.血管化角膜增视性移植;4.前睫状巩膜切开矫治老视和远视;5.角膜缘弧形松弛切开治疗角膜散光。内容包括基本原理、手术时机、基本术式、关键手术技巧和临床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 干细胞 眼表移植 睫状巩膜切开
下载PDF
前睫状巩膜切开矫治老视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志忠 闵云花 +1 位作者 王历阳 耿海丽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 :验证前睫状巩膜切开术矫治老视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对 2 2只老视眼行前睫状巩膜切开 ,评估手术后的视功能及调节改变 ,并用A超对手术眼与对照眼的前节变化作对比研究。结果 :手术后近期平均近视力由 0 2增至 0 6,... 目的 :验证前睫状巩膜切开术矫治老视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对 2 2只老视眼行前睫状巩膜切开 ,评估手术后的视功能及调节改变 ,并用A超对手术眼与对照眼的前节变化作对比研究。结果 :手术后近期平均近视力由 0 2增至 0 6,近点则由 ( 64 1± 2 6 6)cm缩短至 ( 2 0 8± 4 5 )cm。调节时晶状体厚度增加。16眼随访 2~ 5年 ,近视力普遍下降 1行 ,保持在术后 3个月水平 ( 0 4~ 0 6)。结论 :前睫状巩膜切开能使老视眼近视力改善 ,但疗效不理想。近视力的改善源於巩膜扩张后睫状体与晶状体赤道部距离增宽 ,导致调节时晶状体厚度增加。但该手术不能完全矫正老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巩膜切开 矫治 老视 疗效评估
原文传递
老视眼机理和手术矫正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志忠 耿海丽 王历阳 《眼科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老视眼的Schachar学说和合适的手术方案方法以散光钻石刀对14只眼行前睫状巩膜切开术结果手术后近点和调节力均值分别由591±295cm,21±10D改善到213±50cm和49... 目的探讨老视眼的Schachar学说和合适的手术方案方法以散光钻石刀对14只眼行前睫状巩膜切开术结果手术后近点和调节力均值分别由591±295cm,21±10D改善到213±50cm和49±10D,除1例72岁老妇外,所有案例均能不戴镜在阅读距离工作或书写结论前睫状巩膜切开术的结果证实Schachar老视学说是正确的,该术式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老视眼矫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视 Schachar学说 睫状巩膜切开 手术矫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