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嫩地块西缘前寒武岩浆事件——来自龙江地区古元古代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超 吴新伟 +3 位作者 刘正宏 张渝金 郭威 权京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37-3152,共16页
松嫩地块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该陆块是否具有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以及基底的规模和性质一直存在争议。我们在龙江地区识别出~1.8Ga的岩石,揭示了松嫩地块西缘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的存在。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 松嫩地块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该陆块是否具有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以及基底的规模和性质一直存在争议。我们在龙江地区识别出~1.8Ga的岩石,揭示了松嫩地块西缘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的存在。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为探讨松嫩地块西缘古元古代晚期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研究结果表明,马山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大多具有清晰的振荡生长环带,结合较高的Th/U比值(1.30~2.64),表明其为岩浆成因,岩浆锆石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808±14Ma,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马山二长花岗岩具有富硅(Si O_2=69.50%~75.11%)、碱(K_2O+Na_2O=5.30%~8.69%)和铁(Fe O^T=2.86%~4.53%),贫钙(Ca O=0.46%~1.87%)、镁(MgO=0.25%~0.93%)的特征。稀土总量较高(∑REE=357.2×10^(-6)~587.1×10^(-6)),具强轻稀土分异((La/Yb)_N为12.2~17.6)和负Eu异常(δEu为0.27~0.77)的"燕式"稀土分配模式。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等富集,亏损HFSEs(Nb、Ta、Ti)和P、Sr等元素。结合岩石的Zr+Nb+Ce+Y(772.1×10^(-6)~911.1×10^(-6))和10000×Ga/Al比值(2.41~3.17)较高,全岩锆石饱和温度为891~940℃,暗示其为A型花岗岩,具造山后A_2型花岗岩的特征。马山二长花岗岩锆石ε_(Hf)(t)值介于-9.2^-2.8之间,t_(DM2)=2992~3520Ma,与华北板块北缘~1.8Ga岩浆岩具有相似的锆石Hf模式年龄。上述结果表明,马山A型花岗岩起源于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引起的中-新太古代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证明陆壳已转入伸展拉张构造环境,是Columbia超级大陆裂解事件在松嫩地块西缘的响应。综合资料发现,松嫩地块已经发现的新太古代-中元古代的岩浆事件在华北克拉通都有同期的构造地质事件响应,初步认为松嫩地块与华北克拉通具有一定的亲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地块 寒武纪结晶基底 龙江地区 古元古代 A型花岗岩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基底结构特征及其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宋继叶 秦明宽 +1 位作者 蔡煜琦 何中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本文通过对已取得的地球物理、航空磁测、同位素地质年代及古生物等方面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整理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基底为陆壳性质、存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且与其上的海西期褶皱基底构成了"双层基底"的认识更为接近实际;准噶... 本文通过对已取得的地球物理、航空磁测、同位素地质年代及古生物等方面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整理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基底为陆壳性质、存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且与其上的海西期褶皱基底构成了"双层基底"的认识更为接近实际;准噶尔盆地这种由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与海西期褶皱基底组成的"双层"基底结构,与伊犁、吐哈、鄂尔多斯等典型产铀盆地的基底相似,具备了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基底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同位素地质年代 寒武纪结晶基底 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佳木斯地块角闪黑云花岗质片麻岩的锆石定年及其地质学意义:新元古代结晶基底的证据 被引量:11
3
作者 吕长禄 冯俊岭 +2 位作者 郑卫政 任凤和 王强茂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27-132,共6页
黑龙江东部穆棱地区一带的麻山群中分布有角闪黑云花岗质片麻岩和眼球状黑云母花岗片麻岩,以往将其作为麻山群的组成部分,本次研究表明它们是受变质和变形改造的正片麻岩。采用LAICP-MS技术对角闪黑云花岗质片麻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 黑龙江东部穆棱地区一带的麻山群中分布有角闪黑云花岗质片麻岩和眼球状黑云母花岗片麻岩,以往将其作为麻山群的组成部分,本次研究表明它们是受变质和变形改造的正片麻岩。采用LAICP-MS技术对角闪黑云花岗质片麻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定,测定样品锆石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892.0±3Ma(n=18,MSWD=4.2),该年龄解释为花岗质岩浆的结晶年龄。892Ma左右花岗质片麻岩的发现,证实佳木斯地块存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这一发现为恢复该地区的构造格架,确定原麻山群的构造属性提供了新的线索,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东部 麻山群 花岗质片麻岩 锆石U-Pb年龄 寒武纪结晶基底
下载PDF
澜沧江构造带南段变质岩系锆石U-Pb年代学及构造涵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丹丹 李宝龙 +1 位作者 季建清 刘昱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725-2738,共14页
澜沧江构造带南段的古老变质岩系因临沧花岗岩基的大面积出露而呈零星分散状出露,该地区是否存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变质岩系的精确时代以及澜沧江构造带变质岩系的变质时限等问题还不是很清楚。本文以变质岩系为研究对象,挑选出锆石颗... 澜沧江构造带南段的古老变质岩系因临沧花岗岩基的大面积出露而呈零星分散状出露,该地区是否存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变质岩系的精确时代以及澜沧江构造带变质岩系的变质时限等问题还不是很清楚。本文以变质岩系为研究对象,挑选出锆石颗粒进行U-Pb SHRIMP定年,获得锆石核部U-Pb年龄是1802Ma、1404Ma、1092Ma、906~961Ma、812Ma和727~623Ma,时代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揭示研究区存在前寒武纪的结晶基底,三叠纪(~230Ma)发育区域性岩浆作用事件,破坏改造了其结晶基底;昌宁-耈街剖面近澜沧江岸边花岗质片麻岩的锆石U-Pb谐和年龄为73.9±1.8Ma(MSWD=1.3,N=6),记录澜沧江构造带变质岩经历了晚白垩世变质事件。综合研究认为澜沧江构造带南段存在区域性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构造带中昌宁段之变质岩系的变质时间为晚白垩世(85~74Ma),并一直持续到36Ma,约32Ma之后构造带发生走滑运动,变质事件明显早于走滑运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系 锆石U-PB年代学 寒武纪结晶基底 晚白垩世 澜沧江构造带南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